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介绍了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的技术和应用。评述了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深度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微污染水源水的基本特征是含有少量的有机物且水质受到了氨氮污染.此种水源水使用常规工艺进行处理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处理后的水质很多情况下达不到国家制定的饮用水标准.本文在对我国目前的微污染水源水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使用的各种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为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作更好的进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由于传统水处理工艺不能满足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和有机质高效去除的要求,在组合填料生物滤池基础上,设置了超声辐射与无超声处理的生物滤池净化微污染水源水的对比实验,研究了超声波在最佳工况条件下对沸石-颗粒活性炭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强化作用。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的影响因素(水温、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分别建立了NH_4~+-N、COD_(Mn)浊度去除率与上述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得到最佳工况条件:水温为20℃、水力停留时间为30 min、气水比为0.5:1。研究结果显示,最佳条件下,对微污染水中NH_4~+—N、COD_(Mn)、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4%、87.1%、96.9%,出水水质好于缺少超声波强化作用的情况。还进一步分析了超声波促进生物活性的机理,以期为净水工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阐述了针对目前中国微污染水源水的特点及许多自来水厂普遍存在的水质问题,对生物强化过滤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生物活性滤池由于出水的亚硝酸盐氮浓度较低,因而节约了氯耗,减少了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强化了出水水质,具有更高的水质安全性。生物强化过滤工艺既可以起生物过滤作用,又不增加任何新的设施,是一种易为水厂接受、经济实用的解决微污染饮用水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保证水质安全及生产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物修复微污染水源除有机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弹性填料微孔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修复受污染的某水源原水,进行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夏秋季水温23~28℃的条件下,当污染水源CODMn为6~11 mg/L、色度为30~40和生物修复工艺运行参数HRT为1.2 h、气:水(g/w)为0.5:1、DO为7~9 mg/L时,CODMn去除率为22%~36%;在冬季低水温10~16℃的条件下,当污染水源CODMn为6~10 mg/L、色度为32~35度和生物修复工艺运行参数HRT为1.2 h、g/w为0.5:1、DO为8~10 mg/L时,CODMn去除率为10%~23%.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饮用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水质净化面临新的问题。通过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分析,阐明了微污染水处理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强化传统处理工艺、预处理技术、深化处理技术的作用效果与机理,展望了我国饮用水源水处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介绍了当前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工艺的新发展。针对微污染水源,主要的处理工艺有化学氧化、生物处理两大类。常用的化学氧化剂有O3、KMnO4、高铁酸盐、H2O2、ClO2。饮用水处理中的生物处理通常是生物膜法,反应器有生物滤池、生物塔滤、生物接触氧化等。  相似文献   

8.
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江泳  方振东  王占生 《环境科学》1996,17(1):54-56,59
针对低温低落景污染水源,采用生物预处理的手段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发现:以陶粒为载体的生物预处理工艺,能去除水中有机物(OC或COD)20-30%,SS60-70%,氨氮80%,低温时去除率受到一定影响。但仍有一定和去除有机物及氨氮的。水库的低浊度和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性质有利于生物预处理工艺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和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由此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每天有大量的工业废水在进行排放和农村地区对于农药的肆意使用,这都加重了环境的负担。要应对环境污染和水资源减少的问题,提升水处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染物去除途径及膜过滤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体式悬浮生长型和附着生长型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微污染水源水,主要考察了两种MBR对污染物的去除途径和膜过滤性能。结果表明,两种MBR对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NH4+-N均有良好的去处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66%和94%以上。悬浮生长型MBR的去除效果稍强于附着MBR,因为前者的生物量要高于后者。两种MBR的生物去除和膜去除对去除效果都有重要贡献,而膜去除是获得良好的出水水质的保证。曝气量对两种MBR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一定范围内增大曝气量会提高生物去除的比例。悬浮生长型MBR的膜污染速率要比附着生长型快得多,但运行稳定后,两者的膜比通量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1.
实验以取自浙江湖州有机微污染水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PAC,PFS,PAFC,KAl(SO4)2及FeCl3等常用混凝剂对该有机微污染水的CODM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AC为处理该有机微污染水的最佳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为30 mg/L。同时还研究了加载磁粉对有机微污染水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磁粉粒径为45μm,投加量为30 mg/L时,同一原水的CODMn去除率从常规混凝的39.3%提高到45.6%,且加载磁粉后大大缩短了混凝沉淀时间,符合微污染水源的应急处理要求,最佳投放顺序为:“磁粉+PAC+PAM”。  相似文献   

12.
超声技术强化处理制革废水中的有机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超声波强化混凝沉淀法处理制革废水,考察了超声波的作用时间和施加方式、混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降低废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只用超声波作用废水60s,COD去除率为40.6%;混凝剂总浓度为100mg/L时COD去除率最高;先施加超声波60s,再投加混凝剂,COD去除率最高可达73.2%,比不用超声波时提高10%以上.因此,超声技术用于混凝沉淀法处理制革废水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生物滤池-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组合工艺系统对微污染地表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文章考察了生物强化条件下该组合系统的性能。利用PCR-DGGE技术进行各单元中微生物多样性对比分析,并采用生物毒性效应测试进行该项组合工艺出水水质的生态安全性考察。此外,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进行生物单元填料中微生物膜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强化滤池单元中高效工程菌的添加有效改善了系统内微生物浓度低的问题并提高了系统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生物强化滤池填料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数均高于其他工艺单元。生物滤池中生物膜形态、颜色和厚度具有沿水流方向渐变的特点。原水经生物强化组合系统深度处理后可有效降低水中生物毒性,包括部分急性毒性特征物质和致癌风险值的削减。  相似文献   

14.
王文东  刘荟  马翠  韩雨  常妮妮 《环境科学》2016,37(10):3858-3863
本文针对现有饮用水净化工艺对溶解性组分的去除能力有限,以及沉淀单元占地面积大,功能单一的问题,将生物转盘与平流沉淀池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一种生物净化-沉淀工艺,以提升系统对原水中浊度、有机物和氮磷的同步去除性能.结果表明,生物转盘的设置并未干扰沉淀池原有的浊度去除功能.当进水有机负荷为0.46 g·(m2·d)-1时,生物沉淀池对有机组分、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1.4%、95.0%、21.1%和86.0%.进一步研究发现,反硝化和除磷过程对水相中的有限碳源存在竞争关系.进水有机负荷的上升,有助于除磷过程的进行,同时沉淀出水中残留的有机组分和氨氮含量几乎不受影响,表明工艺具有一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在微污染水体的强化净化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生物预处理对微污染地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膜过滤法对某江水、生物滤池出水和常规处理出水进行了分子量分析 ,考察了 2个单元对不同分子量区间有机物的去除率。结果表明 :原水中分子量小于 1K的有机物占总DOC的 80 % ;生物滤池对分子量小于 0 .5K、0 .5~ 1K及 >60K的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 2 7.2 %、2 6 .9%和 1 6 .3% ;常规处理对以上分子量区间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 39.2 %、30 .3 %和 2 9.6 %。  相似文献   

16.
蛋壳静态吸附微污染饮用水中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废弃蛋壳吸附剂对总铁浓度为2.866mg/L的微污染饮用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吸附总铁浓度为2.866mg/L的100mL微污染饮用水,当吸附剂用量为3.0g,介质pH值为5.0,吸附时间为2.0h时,铁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8.81%。总铁浓度下降为0.034mg/L,达到了GB5749-85的标准。文章同时对吸附等温线等进行了实验说明。  相似文献   

17.
微污染饮用水生物过滤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试验探讨了过滤介质、空床接触时间、水温和反冲洗方式对生物过滤去除有机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活性炭、石英砂组成的双层滤料生物滤池对高锰酸盐指数、UV2 5 4的去除效果比无烟煤、石英砂组成的双层滤料滤池和单层石英砂滤料滤池好 ;在一定的范围内 ,随着接触时间或水温的增加 ,各滤柱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增加 ;加氯水反冲洗方式对生物滤池去除高锰酸盐指数、UV2 5 4的影响比未加氯水反冲洗方式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北京某水库的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去除NO2-—N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期间,生物接触氧化柱(简称生化柱)对NO2-—N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8%。水温对NO2-—N的去除效果有很大影响,水温越高,生化柱去除NO2-—N的效果越好;在原水水温相同的条件下,原水中NH4+—N浓度越低,生化柱去除NO2-—N的效率越高;原水中NO2-—N浓度越高,生化柱去除NO2-—N的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宣雍祺  周丽  邓慧萍  蔡宙  李大鹏  刘刚 《环境科学》2016,37(10):3864-3869
采用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BPAC-UF)组合工艺对模拟微污染水源水中的嗅味物质进行了去除试验,并对组合工艺中微生物量的分布和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比混凝沉淀常规工艺,BPAC-UF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的嗅味物质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二甲基三硫醚、2-甲基异莰醇和β-紫罗兰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7.51%、65.86%和98.43%,并且对原水冲击负荷有更好的适应性;炭池是组合工艺中去除嗅味物质的主要单元,其微生物量远高于其它区域;炭池生物量变化平稳,组合工艺对原水中嗅味物质的去除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水芹、鱼腥草、香根草及对校园微污染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分析了植物不同部位的氮磷含量分布.结果表明,水芹、鱼腥草和香根草对水中的TN、TP、CODcr和Chla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52.4%~64.3%、46.8%~ 58.4%、69% ~ 84%和48.1% ~60%,经7周净化可使听松湖水质由Ⅳ类水变为Ⅲ类水.组合植物对TN、TP、CODcr和Chla的净化效果相对于单种植物作用均没有显著增加(p>0.05).鱼腥草对水中氮磷的吸收效率最高,香根草次之,水芹最低.3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植株含氮量为根>茎>叶,磷含量为根大于茎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