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城市化发展体系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要进行合理的评价。首先要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掌握数据来源和评价方法,然后引入城市化发展体系后的城市身体环境评价,最后分析评价结果,充分发挥城市化发展体系的作用,其主要内容有: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独立评价值及变化、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度指数得分及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大连市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从白然、社会、经济的角度,选取了20个单项指标,构建了大连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模型,定量地对大连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信息获取技术,以上海南汇东滩为例,建立了海岸带生态环境基础质量遥感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生态环境遥感评价模型增加海洋专家打分权重进行改进,并开发海岸带生态环境评价的信息管理工具,实现了研究区生态环境遥感多个年份的定量评价,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原因,为构建更好的海岸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更好地管理海岸带资源...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作为人类环境问题和危机产生的重要策源地,建立反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结论,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文章在城市作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人工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社会生态亚系统、经济生态亚系统及自然生态亚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和城市生态系统主要生物成分组成、结构与功能关系,系统的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社会为评价要素,下设12个一级指标及42个二级指标,为评价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依据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适宜度模型,对滨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现状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综合指数为Ⅰ级,近五年波动提升趋势明显;但各指标发展不平衡,适宜度指数差异明显.针对生态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措施,提出相应意见及建议,从而为滨州及同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扬州市近几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文章从自然、经济、社会的角度,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2007年-2011年的扬州市生态质量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级值由3.360 8增长到4.738 7,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也由"一般"变为"良好",总体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通过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了比较切合实际的结果,可以为其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文针对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从白然、社会、经济的角度,选取了20个单项指标,构建了大连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模型。并对大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定量地对大连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MapInfo软件生成大连市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图。结论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中心城区、长海县生态环境质量为优,金州区、旅顺口区、瓦房店市、庄河市为良,普兰店市为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3,自引:1,他引:102  
提出了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由生态环境质量背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适宜度需求三部分 组成,并分别提出相应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通过对中国省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级的实例研究,具体介绍了该方法。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于人类的生存,因而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评价环境质量必须有一个充分而全面和可靠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生态环境自身的复杂性,从而在不同的条件下,其环境质量就会有所不同。本文就资源型小城镇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可为资源型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抚顺市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宋永昌构建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宋永昌 1 999年 ) ,对抚顺市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评价 ,提出抚顺城市生态建设对策。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结果表明 :抚顺城市生态化程度较低 ,各项指标与省内其它城市差距很大 ,城市生态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刘桂凤  陈正发 《环境工程》2012,30(3):109-1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数量增多,现代居住小区环境质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户外和室内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居住小区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淄博市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居民对现阶段淄博市居住小区人居环境质量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环境监测时序立体数据,全面反映沿海城市环境质量发展状况,对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选取大气、淡水、海水、声、生态和污染排放6种环境要素共13项评价指标,构建沿海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拉开档次法"进行动态评价,实现多区域、多时段综合环境质量纵横向比较,评价方法客观,计算量小,评价过程透明,可操作性强,评价结论唯一无争议,并以大连市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城市化的高速进程中,城市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渐加剧,城市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对城市绿色发展程度进行评估,是建设绿色城市的重要内容.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反映绿色城市发展潜力及存在问题,而如何选择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的设置是开展绿色城市评价的首要科学问题.本文首先基于绿色城市发展理念与指标构建原则,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环境质量3个维度构建了10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并按照属性将基础指标分为正向、负向、特定向指标3类.然后,基于主体功能区与城市发展阶段,分别对不同类型城市设立权重系数,通过整合综合权重系数,实现了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差异化评价,提升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本研究建立的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充分结合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为绿色城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灰色聚类法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除了常用的综合污染指数、模糊综合评价法外,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灰色聚类分析法、灰色局势决策法已被成功地运用于环境质量评价中.采用灰色聚类法对七台河市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通过选择北京大城市生态系统中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气象环境因子,建立了包括生态环境状态指标、大气质量指标、气象致害指标和人体健康气象指标等4个一级评价指标和相应的18个二级评价指标在内的大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不同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化方法,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线性加权综合法进行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值的计算与评价。应用上述方法对北京地区近9 a生态安全气象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排名前4位的是延庆、怀柔、密云和门头沟,排在后4位的是城区、丰台、海淀和朝阳,这符合北京城市主体功能区域规划分布,说明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对几种具代表性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优劣比较和适用性分析,认为在现有的综合污染指数法基础上进行改进的环境质量定性评价指数法,因其建立了与环境质量状况的关联,能够客观、科学的对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定性评价,是一种具有比较优势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整理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其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并使用国内普遍采用的API空气污染指数法、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评价了包头市2000-2007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对两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作了对比研究,总结了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包头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市区建设等因素,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影响包头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表明,包头市环境空气污染防治的主要问题是颗粒物污染影响普遍,二氧化硫排放量大,氮氧化物呈现逐渐增高趋势。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市先进理念为指导,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改善包头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建议,主要包括调节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排污权交易、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等措施以及必要的保障措施,以推动包头市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承载力研究的新课题,目前国内外都鲜见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案例。建立较为实用、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则是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科学评价的前提。本文以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在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分析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以城市为研究背景,探讨了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建立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剩余率模型。该模型更科学地度量了区域人类活动与生态地质环境系统间的关系,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菏泽市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基于生态安全现状、环境质量现状和资源利用现状等几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对2005-2011年菏泽市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菏泽市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逐年好转,但总体形势尚不乐观。主要限制因子为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气环境PM10排放浓度、SO2年排放量、农用化肥使用量、地膜覆盖面积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