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自制TiO2作为光催化剂,利用光催化-混凝联合处理含Cr(Ⅵ)废水,研究了废水的pH值、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有机物和混凝剂种类对含Cr(Ⅵ)废水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EDTA,pH值为1,紫外灯120min左右,二氧化钛加入量为0.4g,采用FeCl3和PAM作为混凝剂时,Cr(Ⅵ)的去除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2.
含Cr(Ⅵ)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还原处理含价铬的废水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微生物还原Cr(Ⅵ)因素包括生物体密度、初始Cr(Ⅵ)的浓度、碳源、pH、温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含氧阴离子和金属离子。微生物还原Cr(Ⅵ)技术作为一种富有创新的研究应用于Cr(Ⅵ)污染的环境恢复。  相似文献   

3.
Cr(Ⅵ)是一种高毒性重金属.为了探究炭质材料对水中六价铬的吸附行为,首次尝试用不同浓度的锰离子溶液对颗粒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了包括pH、温度、投加量和Cr(Ⅵ)初始浓度对原活性炭和改性活性炭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锰离子改性可以增加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容量,溶液pH、温度、投加量和初始浓度对CKⅥ)的去除率有很大影响.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等温线与Langrmuir模型有更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了由铁阳极和空气阴极构成的单室铁-空气原电池(IAFC)替代传统的EC法还原固定Cr (Ⅵ),并且通过实验研究了电解质浓度、溶液pH值和气体氛围对Cr (Ⅵ)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的pH值从6.0降低到3.0,Cr (Ⅵ)的去除速率逐步提高,并伴随着功率密度从1 040 mW/m~2升高到2 880 mW/m~2。此外,将Na_2SO_4浓度从0.01 mol/L提高到0.1 mol/L,也促进了Cr (Ⅵ)的去除。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Fenton试剂联合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凹凸棒石对模拟微污染水中苯酚的去除效果。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投加量、温度等因素对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采用Fenton试剂氧化再用改性凹凸棒石吸附对微污染水中苯酚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pH=9、温度为25℃、改性凹凸棒石投加量为5g/L、吸附时间20min的条件下,苯酚去除率达98.2%。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了NaCl改性沸石去除水中铅的效果,比较了沸石改性前后对铅的静态平衡吸附量变化,着重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竞争离子以及有机物对去除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改性沸石吸附铅速度快,对铅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衡吸附量由改性前的28.57mg/g提高到了32.26mg/g。pH值对NaCl改性沸石去除水中铅的效果有较大影响,在pH=6~7时,去除效果最佳。水中竞争阳离子和有机物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铅的去除效果;随干扰物质浓度的升高,NaCl改性沸石对铅去除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当干扰物质和水样中铅浓度相当时,NaCl改性沸石可对铅保持很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投加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菌丝球的批式实验方法去除水中的腐殖酸,研究了p H值变化对烟曲霉菌丝球吸附腐殖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曲霉菌丝球对腐殖酸有较好的吸附效果。pH值对烟曲霉菌丝球吸附腐殖酸有较大影响,pH值为4.0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为7.81 mg/g。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锆(Zr)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联合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并考察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作用及相关吸附机制,着重论述了锆(Zr)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联合改性活性炭(Zr-CTAC-AC)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Zr-CTAC-AC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均具备较好的吸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花生壳吸附剂量为1.0g、pH2.0、温度30℃、振荡速度140r/min、吸附时间360min条件下,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50 mg/L、75 mg/L、100 mg/L、125 mg/L、150 mg/L)的Cr(Ⅵ)溶液等温吸附曲线。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符合得更好;该吸附是一个优先吸附过程;最大饱和吸附量为6.25mg/g。  相似文献   

10.
水淬渣的微观结构特殊,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国内外研究表明,水淬渣吸附去除废水中的Cu2+、Zn2+、Ni2+、Pb2+、Cr6+、As3+及磷等效果良好,而且对废水中的COD、大分子有机物、油类、苯酚等也有比较好的去除率;并研究了吸附去除的机理,对水淬渣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木屑分离铬(Ⅵ)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木屑分离格(Ⅵ)的条件,研究了酸度。温度、吸附时间及铬(Ⅲ)与某些离子对木屑分离铬(Ⅵ)的影响。结果表明,木屑对铬(Ⅵ)具有高选择性吸附特性,用木屑可成功地处理环境中含Cr(Ⅵ)水样,有效地降低水质中Cr(Ⅵ)的浓度,因此可以降低Cr(Ⅵ)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以便最终消除铬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粒状滤料过滤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过滤机理、过滤方程式和反冲洗机理。过滤机理有悬浮颗粒的迁移机理、悬浮颗粒的吸附机理和脱落机理等。过滤在水澄清的同时,滤层的水头损失增加,整个过程涉及因素多而且复杂,过滤方程式很难得到解析性的答案,所以过滤方程对过滤过程只起定性的作用。现在反冲洗机理的研究认为,悬浮颗粒从滤料表面脱落是水流剪切和颗粒碰撞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石英砂对模拟聚驱采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依靠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HPAM。考察了石英砂粒径、投加量、搅拌速度、pH以及吸附时间对HPAM去除率的影响。当搅拌速度为250r/min,pH值为2~8,吸附时间为150min,石英砂粒径为35~80目、投加量为1.4g/mL时,HPAM的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牛粪生物炭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牛粪生物炭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了pH值、投加量等对牛粪生物炭吸附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生物炭吸附磷的最佳初始pH值为6.0;当投加量为0.1 g时,对磷的去除较为理想;通过对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准二级动力学(R~2=0.999)比准一级动力学方程(R~2=0.5 886)和Elovich方程(R~2=0.927)能更好的拟合动力学数据,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发现牛粪生物炭对磷的吸附包括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两个过程。吸附等温线拟合发现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很好拟合等温吸附数据,表明生物炭对磷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5.
以高浓度氮磷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MAP法(磷酸铵镁法)与沸石吸附组合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以MAP法除磷脱氮后的出水作为沸石吸附过程的进水,最终出水的氮、磷去除率可达86.69%和99.9%,且在MAP反应过程中采取较高的pH值和Mg^2+浓度有利于后期沸石对氮、磷的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16.
针铁矿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要成分,能够有效地影响环境中有毒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实验以水中Sb(V)为目标污染物,以针铁矿为吸附剂,分析吸附的影响因素和吸附动力学,探讨在不同p H、离子强度、磷酸根浓度条件下针铁矿对Sb(V)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Sb(V)在针铁矿上的吸附动力学特性;针铁矿对Sb(V)吸附性能随p H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降低;磷酸根与Sb(V)在针铁矿表面发生竞争吸附,加速Sb(V)向水体中的迁移。实验结果表明,针铁矿吸附去除水中锑(Ⅴ)领域有实际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纳滤膜(NF90)过滤自配含砷水,研究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纳滤膜对水中砷去除效果的影响。本实验探讨膜进水浓度、水的pH值、膜进水温度、操作压力、水中天然有机物浓度等对膜除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对水中五价砷(As(Ⅴ))的去除率很高,最高去除率能达到99%,在实验的前2.5个小时内,砷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但是,纳滤膜除砷效率随着时间变化,去除率会降低。不同的操作条件对纳滤膜除砷的影响很大,研究不同条件的影响对应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的吸附机理及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金梅  凌琪  李瑞 《四川环境》2011,30(1):97-100
本文从活性炭表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介绍了活性炭吸附的一般机理。综述了活性炭在城市给水、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混凝—活性炭吸附工艺在净水工程中的应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工艺;MBR/PAC组合工艺及工业上使用石灰石与活性炭联合去除污染物的技术;从活性炭吸附性能指标的选择、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活性炭的改性等方面,提出了活性炭在水处理应用上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电袋复合除尘器捕集粉尘除了静电凝并作用外,滤袋表面的二次粉尘层和一次粉尘层中粉尘颗粒之间的微米级间隙,以及滤料纤维层中纤维间距的微距,加上荷电粉尘层形成的(内)电场力和(或)外加电场的作用,使微细粉尘发生极化、库伦和电场吸附,是实现高效捕集微细粉尘PM2.5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性活性炭粉末对用纯净水加氟化钠配制而成的含氟水溶液进行动态电吸附去除实验.研究不同电压、电吸附时间,以及Cl-和SO2-4对氟离子去除的影响,并探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方程.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氟离子的吸附等温方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活性炭对氟离子去除与所施加的电位、吸附时间等因素有关,施加的电位越大,去除效果越好;随着吸附去除时间的延长,氟离子浓度下降趋缓;Cl-对氟离子去除影响很小,而SO2-4对氟离子去除有显著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