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荧光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重要的超微量分析方法,对于分析水中微量油有一些独特的优点。首先荧光分光光度法比起红外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其次由于各种荧光物质均有各自的紫外激发波长和荧光发射波长。荧光物质的这种双重特异性,使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够有效地排除其它物质的干扰。荧光分光  相似文献   

2.
水样中二甲基乙酰胺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双波长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法。对前3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使用广泛;双波长法能消除硝酸盐对二甲基乙酰胺测定的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对复杂水样中的二甲基乙酰胺进行测定,但仪器昂贵。3种方法各有特点,要根据具体所测的水样特征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色谱质谱联机对三种炼油含硫废水的有机物作了全分析,证明在焦化和催化裂化废水中有机物以酚类为主,而在加氢废水中很少含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油的研究,比较了在不同萃取条件下得到的有机物量及其在紫外光区的吸收值。  相似文献   

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COD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COD是利用有机物吸收紫外线的特征来测量水中的有机物浓度。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作为水样,验证了水样中COD与254nm紫外线的吸光度在一定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25.33x-2.3605,相关系数r=0.9945。由于一般污水中有悬浊物的影响,因此研究了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补偿浊度的影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生活污水中蛋白质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Folin-酚改进法、考马斯亮兰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3种测试方法测试了上海市某小区生活污水中的蛋白质含量,对这3种测试方法进行了比较,并采用氨基酸仪分析了生活污水中蛋白质水解后的氨基酸化学组成.试验结果表明,Folin-酚改进法测试蛋白质浓度的准确性与精确性优于考马斯亮兰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生活污水中蛋白质的浓度;氨基酸仪法测得该生活污水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最多的为谷氨酸(3.6 mg/L),含量最低的是脯氨酸(0.8 mg/L);所测生活污水中蛋白质COD占总COD的18.9%.  相似文献   

6.
APDC—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锑是一种对人体和动植物有毒的金属,能够在作物和蔬菜中残留富集。目前关于植物样品中锑的检测方法比较多,有孔雀绿和罗丹明B(Rhodamin B)分光光度法、极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其中用得较多的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但大多采用氢化物—火焰法或者电热原子法,前者需要配套的氢化物发生器,后者一般的仪器都没有安装电热原子化装置。水相直接进样,灵敏度低,利用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7.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石油类含量时,按要求[1]应从待测废水中萃取油品,经脱水过滤、65℃赶尽溶剂供作标准油。然而不少工厂所排废水中石油类含量较低,尤其是经治理后的出水,即使化很大的工作量进行萃取,亦往往难以获得。某些地区采取统一下发某号机油(或原油)用作标准油,这一办法亦存在不少问题,曾出现过不同时期下发的标准油的比吸光值差异悬殊,造成监测数据无可比性等;作者曾对工厂常用的油品进行比吸光值测定,其比吸光值也有很大差异,结果见表1。当以统一的标准油用作各企业的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测试标准时…  相似文献   

8.
烘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总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烘箱代替高压锅进行消解,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的总氮.经实验研究对比,该法可简化消解过程,使温度易于控制,提高了总氮测定方法的稳定性,且易于操作,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等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总氮测定中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中,对空白值偏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和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用巯基棉富集分离溶液中各种重金属离子,采用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极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等进行测定的分析方法,已有较多报道。但巯基棉富  相似文献   

11.
对于紫外分光光度法监测矿物油,所用的石油醚溶剂,在萃取后作为废液处理,作者进行了从萃取液中回收石油醚的试验,并能使回收的石油醚溶剂的透光率大于80%,可以继续使用,同时将氯化钠用量由2%提高到3%,并且分两次等量加入,可使油的乳化现象明显减弱,提高了监测分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水体总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所用消化剂K2S2O8在220nm处有很强的吸收峰,在消解过程中应确保其分解完全,否则即使其只有总量1%的残余,仍足以构成对比色测定的严重干扰。NaOH溶液在220nm处也有吸光度,但加盐酸中和后即减弱。消煮液的残余碱度对比色的干扰也可以同法消除。  相似文献   

1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硝基苯酚的适宜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对硝基苯酚的浓度,溶液的pH,温度以及波长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实验,找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硝基苯酚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4.
浑浊度对总氮测定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国家标准方法: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89)检测地表水中的总氮,通过实验分析发现,水样的浑浊度对波长在275nm处的吸光度值有严重影响,消解降低水样的浑浊度后,会使275nm处的吸光度值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两种方法测定固体废物中的总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固体废物中总氮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用修正的凯氏法消解作比较、凯氏定氮仪定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和滴定法分别测定铵态氮,对国家标准土样GSS-7及实际的不同含氮固体废物样舄的测定值进行F检验和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间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修正的凯氏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及修正的凯氏法-滴定法均适用于测定固体废物中的总氮。  相似文献   

16.
氰化物在民用工业中用途十分广泛,但它是高毒物质,一旦发生泄漏,就会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环境中的氰化物进行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环境中氰化物测定的容量法、光度法(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原子吸收光度法)、电化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极谱法和安培法)、色谱法、放射化学法、流动注射分析法的原理、特点及监测效果作了详细的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石油类物质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水中油以乳化状态存在.较清洁的地面水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油量,操作简单,精密度好,灵敏度也高.但污染重及浊度高的地面水采用此法分析会遇到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即水样经萃取后会发生严重的乳化现象,加无水硫酸钠也无法去除油层中的水,结果导致实验失败.从1986年12月起,通过4年来的实验对照和总结,终于摸索出一个较满意的解决方法,即用机械离心法使萃取液中油水分离.现将方法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印染行业热定型机油烟废气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粘胶基活性炭纤维吸附-正己烷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热定型机油烟废气的方法,以印染厂实际热定型机油烟废气萃取液为标准油烟,在230 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7.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1次萃取率超过了90%,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准偏差为0.344~0.693,相对标准偏差在5%内,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98%,方法检出限为0.829 mg/L.粘胶基活性炭纤维耐高温,对0~100 mg/L的热定型机油烟废气的饱和吸附量为1.0~2.5 g/g.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R方程对实验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低油烟浓度时Langmuir方程拟合较好,高浓度油烟时DR方程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分别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普洱所有植烟的6个县区的土壤和烟草样品中重金属Pb、As、Hg、Cd、Cr、Cu的含量。普洱烟区土壤样品中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二级标准规定的限值;烟草样品中6种重金属在不同县区的分布不均,与国内其他烟区相比,Cr、As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对粪产碱杆菌B-20进行发酵培养,观察菌株生长与絮凝剂积累、絮凝性、糖类物质消耗和氧浓度之间的关系,发现菌株的生长与絮凝剂的积累呈正相关,并且发酵培养过程中pH保持在7.2~7.9.通过热诱变获得能够稳定传代的B-2022突变菌株,比较了在不同pH、CaCl2添加量、菌液添加量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其与原菌株B-20的发酵混合液的絮凝率差异,发现热诱变菌株B-2022具有更好的絮凝性能,尤其对pH的适应性较强,最优的絮凝条件为pH=9.0、100 mL高岭土悬浮液中1%(质量分数)CaCl2和发酵混合液添加量都为4 mL.进一步将热诱变菌株B-2022紫外诱变45 s,得到紫外诱变菌株B-2022c,其最佳絮凝率可达94.3%,比原菌株B-20和热诱变菌株B-2022的最佳絮凝率分别提高了2.4%和1.7%.通过化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絮凝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