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简述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的基本情况、分类及数量占比。分析了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配套环境监管存在缺项、对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支撑不够、标准更新不及时、标准效力受限、同一目标物质的多种监测方法缺乏等效性评价、标准制修订周期较长、生物和生态遥感监测标准薄弱等。提出了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度、建立评估复审机制和基准方法体系、加强新污染物监测科学研究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监测是开展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成效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履约成效评估POPs监测的要求,综述了我国POPs监测能力建设和履约成效评估全球POPs监测进展。我国自2007年起开展了环境空气、水体和母乳中POPs的监测,所获得的监测数据可为评估我国POPs污染水平和环境与健康风险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还介绍了国外POPs监测动态,提出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环境和人体中POPs长效监测机制并开展持续性监测不仅是履约的需求,也可为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易敏 《中国环境监测》2020,36(2):225-234
研究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的动态排放测算和网格化动态排放清单构建,在实时的交通数据和交通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模型、机动车排放清单模型等业务模型和算法,依托大数据存储、可视化和GIS等技术,开发了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物实时排放预警系统,实现了上海市全市道路的机动车动态排放测算、交通环境政策实施情景模拟和网格化排放清单,更新频率为每30 min一次,包含PM、NOx、CO、SO2、VOCs等污染物和9种车型。系统建成后直接服务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大气污染排放实时总量跟踪评估、污染源管控措施分析及监测成因分析等提供了有力的实时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VOCs排放管理控制历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定义、来源和危害,回顾了国内外VOCs监测技术、观测浓度、排放标准及规范,概括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宏观层面上的VOCs排放管理控制战略、经验及效果.建议我国建立VOCs在线监测网络,开展VOCs排放清单计算工作,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VOCs控制,初步制定宏观层面的VOCs总体控制战略...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中山市空气质量多模式预报系统。对2015年3月—2016年2月的预报效果评估表明:系统可以较好地反映污染物的变化趋势但仍存在系统性偏差。通过对排放源清单的调整优化及对模式干沉降模块的改进使模式系统的偏差显著减小。总结并建立中山市污染天气案例库,发现在典型污染天气形势下,除O3-8 h外,其他污染物均值均能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未来将从2个方面提高中山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的实用性,包括逐步实现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动态及时更新和提高极端气象条件下O3污染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提高,在应对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对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时间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固定源、移动源、油气储运源等方面探讨了大气污染源动态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并选取某城市进行了应用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获取动态更新的数据,移动源的船舶、机动车、飞机可以逐时分析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固定源和油气储运源可以逐日分析。同时与相关指南算法进行定量比较,探讨了精细化改进方法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更精细化动态排放清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固体废物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和监测框架体系,回顾了固体废物监测的发展历史,并从采样和制样、浸出毒性的浸出方法、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测定方法等方面对固体废物监测现状进行了总结。针对固体废物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采样技术开展更新性研究,尽快将已有的测定方法标准化并建立总量监测方法,开发各类污染物的形态分析方法,以及规范废弃物危险特性试验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涉及新污染物识别、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成效评估等多个目标,科学的环境调查监测有助于最大程度支撑新污染物治理。分析了环境暴露评估对新污染物监测介质、监测尺度、监测数据质量及代表性等方面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对新污染物的环境监测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总体要求,主要包括:从筛查监测、评估监测和监督性监测3个层次开展监测,以发现问题、评估风险、监督成效。评估监测应包含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排放源周边地表水、沉积物、大气、土壤、环境生物等介质,应符合局部尺度环境暴露评估对监测数据的要求,监测报告应包含足够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中国不同尺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综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可以直观表现清单编制地区的污染源状况,为政府制定污染物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清单方法学、区域和城市排放、清单不确定性3个方面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工作进行了汇总整理。提出了未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数据库、排放清单分辨率和不确定性研究水平不高、缺少对不发达地区的清单编制等问题。建议统筹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逐步建立主要污染物的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加强学科间和国际间合作,开拓排放清单新的研究方向。最后,对未来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机场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结合我国相关排放政策及规范,以排放因子法为主要方法,设计了可建立机场高时间分辨率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计算方法,以期为机场大气污染物排放实时监管提供研究基础。该方法针对飞机发动机和地面保障设备(GSE),实现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半小时级别排放量计算。通过收集整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日航班计划与GSE运作情况实际数据,计算并建立了高时间分辨率的排放清单,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随后,从活动水平误差和排放因子适用性两方面,对清单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并通过计算结果对机场排放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立适应环保新形势下的多元化环境监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我国目前环境监测体系中不能满足环境管理需求的各类问题,对建立新形势下多元化环境监测体系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同时介绍了美、日等国多元化环境监测体系运营的经验,提出了职责界定、制度建立、强化监管、市场培育等推进多元化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监测结果的科学性、监测方法的系统性及应急技术的实用性角度,提出了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指出应通过科学监测,反映真实的环境质量,研究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并使其标准化,加强突发污染事故的快速监测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监管的调研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中国约50%的省级环保部门针对社会化监测机构的监管实践,研究了英、美等7个国际认可组织在实验室认可过程中针对环境监测的管理措施与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现有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探索引入实验室认可等监督途径,有针对性地补充和完善现有环境监测机构管理体系,将有助于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环境监测,规范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行为,促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The Europea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Programme (EMEP)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on Long Range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on deposi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air pollutants, as well as on the quantity and significance of long-range transmission of pollutants and transboundary fluxes. To achieve its objectives with the required scientific credibility and technical underpinning, a close integration of the programme's main elements is performed. These elements are emission inventories,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ling, and the monitoring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deposition fluxes, which further are integrated towards abatement policy development. A critical element is the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that is performed across Europe with a focus not only on health effect aspects and compliance monitoring, but also on process studies and source receptor relationships. Without a strong observational basis a predictive modelling capacity cannot be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Thus the modelling success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available observations. Particulate matter (PM) is a relatively recent addition to the EMEP monitoring programme, and the network for PM mass observations is still evolving.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current status of EMEP aerosol observations, followed by a critical evaluation in view of EMEP's main objectives and its model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for improving the PM monitoring programme within EMEP.  相似文献   

15.
A monitoring station for atmospheric deposition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Three such stations were applied in a pilot project for a year on three sites (Speulder forest in The Netherlands, Auchencorth in Scotland and Melpitz in Germany)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Europe to estimate local inputs and to validate deposition models which are currently used or developed to estimate ecosystem specific deposition in Europe. Fluxes at Auchencorth Moss are lowest for all components, except for those much influenced by the sea as a source. As Melpitz is located far away from seas, these components are lowest at this site. Wet deposition is the dominant source of input at Auchencorth, whereas at Speulder forest, through its roughness and pollution climate, dry deposition is dominant. At this site dry deposition velocities are highest. Melpitz is a polluted site. Particularly sulphur deposition is high. It is recommended to equip several locations in Europe with intensive deposition monitoring methods. Such a network will be an extension of existing monitoring programmes on air pollution, such as that run by Eurepea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Programme for the long-range transmission of air pollutants in Europe (EMEP). The intensive monitoring locations should be selected based on pollution climates and type of vegetation, common in Europe.  相似文献   

16.
综合比较了中国、日本、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方法,分析了声环境质量监测法、噪声地图预测法和噪声源监测法3种环境噪声评估方法的优缺点,认为声环境质量监测法适合现阶段中国环境噪声监测与管理需求,但下一步应结合噪声产生与传播预测方法改进中国声环境监测评价方法,增强对监测过程的质控,增加重点噪声源监测,以期更全面地反映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7.
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和碎片)普遍存在于水体、陆地表层土壤和空气中,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安全及人类健康。微塑料污染监测是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数据基础。首先,在介绍国内外微塑料监测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微塑料污染的来源及其在陆地和水环境中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路径。其次,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微塑料原位监测网布设、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和数据模型等方面的技术特征,对国内微塑料监测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现阶段我国在微塑料监测和污染防治方面的不足,初步提出了针对我国微塑料污染监测技术发展和监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阐述了数据模型方法在微塑料污染监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微塑料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建设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通过分析现行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现状与需求,发现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存在不能完全满足现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测定需求,部分标准规范性有待提高,标准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同一污染物项目不同方法标准之间的可比性研究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加快标准制修订,加强基础科研和顶层设计,加大可比性研究等方面完善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以期推动中国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现场快速监测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我国突发性环境事故发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境现场快速监测工作缺少规范化管理,以及标准监测技术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探讨了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快速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检测管,手持式气体检测器,便携式气相色谱(配置光离子化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串/并联检测器)及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在快速检测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性能特点与应用情况,并对我国建立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现场快速监测标准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国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发展历程及现状。根据现行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类型、数量和污染物控制项目,以及中国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特点,分析了中国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当前土壤环境管理需求,提出了完善中国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建议:加快标准制修订,合理增加污染物项目的控制种类和检测方式;加强不同标准方法之间的可比性研究,使标准更具实用性和指导性;加大土壤监测技术基础性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