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利用新型连续流动分析仪对环境水样中的亚硝酸盐氮进行测定,同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法的分析速率可以达到50个样/h,NO2-N检出限达到0.001mg/L,加标加收率为94.0%-104.0%。 相似文献
3.
连续流动分析测定环境水样中的CODc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利用新型的连续流动分析仪对环境水样中的化学需氮量(CODCr)进行分析测定,该法的分析速率35个样/h,检出限1.3mg/L,加标回收率为96.89%102.49%。 相似文献
4.
5.
研究探讨了各种水化学条件(pH值、离子强度、共存阴离子、共存有机质)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模拟环境水样中微量双酚A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样中双酚A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高(R2 >0.999),在0.1~5 mg/L的双酚A浓度范围内呈现线性.本研究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在pH 2~11、离子强度0.02 mol/L到2 mol/L NaCl范围内有效地检测双酚A;溶液中的共存阴离子N03-、S04-或共存有机质葡萄糖、单宁酸、没食子酸对检测并没有明显影响;然而当溶液中存在CO32-和p034-时,本研究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将无法有效检测双酚A,应用时需注意. 相似文献
6.
测定多泥沙环境水样中砷时,样品可用离心、过滤或静置澄清等方法去除泥沙,但不能摇匀,更不能因水样“浑浊”而消解,还研究了泥沙对砷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7.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FS-9700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锡,选择最佳的仪器条件:负高压300V,原子化器高度8mm,灯电流80mA,载气流量400ml/min,屏蔽气流量900ml/min。在最佳酸碱比例-体积分数为4.0%的硝酸介质与20g/L硼氢化钾中,锡荧光强度与其质量浓度在1.00~10.0ug/L成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10ug/L,加标回收率为94.4%~105%,RSD(n=7)<2.3%。此方法更为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环境水样中锡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亚硝酸根在酸性介质中氧化亚铁氰化钾为铁氰化钾和鲁米诺-铁氰化钾-尿酸化学发光反应偶合一起,建立了一种间接测定亚硝酸根的新方法.讨论了酸度、反应物浓度、干扰离子等因素的影响.方法的检出限为5.0×l0-9g/mL,对环境水样样品进行了平行测定(n=11),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9~3.3%,线性范围为l.0×l0-7~1.0×l0-5g/mL,回收率为94.45~105.5%.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环境水样中的甲基汞含量很低,但极易发生生物富集,且具有挥发性和高度的脂溶性,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而目前中国环境水样中的甲基汞检测标准滞后,且存在较大弊端,亟需更新.本文综述了前处理技术(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衍生化)和仪器技术(GC、GC-MS、HPLC-ICP-MS和CVAFS)等在检测环境水样中甲基汞的应用实例,论述了各种前处理技术和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与不足,以期在分析环境水体中甲基汞的含量和前处理技术方面提供参考,并对未来的检测手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环境水样及蔬菜中NO2-和NO3-的流动注射光度法同时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流动注射技术引入N-(1-萘基)乙烯二胺光度法测定NO2^-分析体系,采用单阀双带注入镀镉锌片还原柱带隔离的阀体流路,建立了同时测定微量NO2^-和NO3^-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消解系统对水样中总磷进行消解,考察了消解时间对样品微波消解的影响,并将该法与总磷测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硫酸根的测定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硫酸钡比浊法,该法干扰少,快速而被广泛采用。过去样品和试剂均用移液管加入,影响因素较多,操作时只要任何一个条件稍有变化,都会引起测定结果的重现性不好,稳定性差,回收率不理想等缺点。特别是高浓度样品测定灵敏度下降较大。为了减少诸多的影响因素,我们采用注射器用力将沉淀剂和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影响水样中元素磷测定结果的几个重要因素,针对以往测定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影响水样中元素磷测定结果的几个重要因素,针对以往测定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一书中要求氨氮水样在4℃低温、pH<2的情况下,可保存二十四小时。但是在当前监测中无法做到低温保存,现场酸固定也带来很多困难。本文对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状况下的氨氮水样进行保存,以及对其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地面水中重金属元素Cu、Zn、Cd、Pb、Cr、Ni及Hg溶解态与悬浮态的分离技术;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测定上述元素,并比较了分离后两态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差异。实验结果,重金属元素大部分以悬浮态存在于水体中,溶解态的含量极微。采用最佳的过滤分离(滤膜和滤纸)和离心分离技术,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而澄清分离是不可取的,因其难以规范化。指出在地面水分析中,必须建立严谨和统一的地面水预处理技术,才能保证环境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大流量分级采样器,于2012年1-7月对北京市海淀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进行分级采集,并对膜溶剂提取、衍生化后利用GC-MS对不同粒径中21种一元酸和7种二元酸测定分析。结果表明,PM10、PM2.5、PM1中一元酸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721.83 ng/m3、487.51ng/m3、349.28 ng/m3,二元酸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15.31 ng/m3、157.09 ng/m3、112.39 ng/m3,一元酸和二元酸均易富集在以PM1为代表的第五级颗粒物中。C11-C24在一元酸中表现出明显的偶数碳优势,而二元酸没有奇偶优势。在不同粒径的颗粒物中,测定的21种一元酸中棕榈酸(C1)6的分布是最大的,硬脂酸(C1)8其次;二元酸中壬二酸的质量浓度是最大值。通过有机酸的来源分析,一元酸的主要来自一次人为源,其中,一、二月燃煤的燃烧对颗粒物中一元酸贡献明显,但在其他月份的贡献明显减少;光化学反应是大气颗粒物中二元酸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