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6种凝乳酶在牛奶干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求凝乳酶的代用品,分别应用羔羊皱胃酶(A)、微生物凝乳酶(B)、猪胃蛋白酶(C)、无花果蛋白酶(D)、木瓜蛋白酶(E)和小牛皱胃酶(F)作为凝乳剂,研究了不同蛋白酶对硬质牛奶干酪成熟过程中的出品率、感官品质和蛋白质降解的影响.按照GB5420-85进行感官评定,6种酶处理在外形、色泽上打分接近,而在滋味、气味和组织状态上A、F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C组优于D、E组.pH=4.6可溶性氮和12%TCA-N测定结果表明,随成熟期延长,微生物酶对酪蛋白具有明显的高分解活性,6种酶处理对成熟期中5%PTA-N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1.北京的水资源量具有_的特点。A.水资源充分B.年际变化不大C.降雨多在6~8月,易补充、涵养地下水D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不足,年际变化大,降雨多集中在6~8月,往往形成地表径流,不易补充、涵养地下水2.北京境内有.大水系。A.3B.5C.4D.13.北京共有大小河流,全长_。A80余条,2700千米B50余条,1000多千米C.100余条,2700千米D200余条,4000多千米4.密云水库是.最大的水库。A.中国B.北京C.华北D.密云县5.水污染的种类主要分为:_。A.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两大类B生活污水C.工业废水D无机污染6.衡量水…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絮凝和超声-电絮凝处理吡啶农药废水,探讨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电絮凝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电解时间60min,电极间距3cm,电流密度20m A/cm~2,在此条件下,废水的CODCr、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37.06%、51.54%,反应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此条件下同时增加超声处理,得到CODCr、色度的去除率为65.20%、74.10%。相比单独电絮凝处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而超声-电絮凝降解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初步有序组合方法将筛选得到的原油降解菌株A5、A6、YA5、YA6,十六烷降解菌株B3、YB3,萘降解菌株C3、YC3,石蜡降解菌株及表面活性剂菌株D4共9株优良菌株进行组合后分别做液态原油降解实验,排除拮抗效应,优化互生效应。结果发现:A5、YB3、YC3、D4配伍组合为最佳方案,此时的原油降解率达到58.6%,再通过正交法确定这四种菌株的配比,结果发现:当A5∶YB3∶YC3∶D4为0.5∶1∶0.1∶0.5时,对原油的降解效率最高为61.3%。  相似文献   

5.
我厂100米~3高炉鼓风机(型号D—300—21 1台,B—300—21 1台,风量18000标米~3/时,风压9000m/mH_2O,功率630Kw,转速8500转/分),自1970年投产以来,操作人员一直处在高强度噪声(A声级在近100dB)中工作,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1、50(米兰/秘),1,1984.6;1984年6月7日至8日米兰召开的TC50会议代表名单(1页) 2、50(SC50B/米兰)2,1984.6;1984年5月30日至31日在米兰召开会议的SC50B主席报告(1页) 3、50(SC50A/米兰)3,1984.6;1984年6月4日至5日在米兰召开会议的SC50A主席报告(1页) 4、50(SC50/D米兰)4,1984.6;1984年4月11日至13日在哥本哈根召开会议的SC50D主席报告(3页)  相似文献   

7.
废水中环氧丙烷降解菌株的培育及降解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污泥的驯化筛选得到4株降解环氧丙烷废水的优势茵A、B、C、D,并对降解效果最好的一个菌株A进行研究,得到其最佳降解条件是温度为30℃、pH为5、废水浓度为20%、反应时间为9h,其COD去除率可达到63.24%左右。  相似文献   

8.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随废水中进入环境具有降低水体溶解氧,危胁水生动植物等危害。生物降解法常用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处理,但低温对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活性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为提高污染物的低温降解效果,本研究通过长期低温驯化分离到一株能以聚氧乙烯(23)月桂醚(Brij-35)为唯一碳源生长的低温(10℃)降解菌株YX3,经16S rDNA鉴定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 YX3。不同pH、底物浓度下,菌株YX3对Brij-35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7.43~45.55 h。其中,YX3的最适生长条件为pH 8.0、Brij-35浓度250 mg/L,10℃下,24 h时Brij-35的去除率/达到95.80%,底物降解半衰期(t_(1/2))为6.1h。此外,该株菌对同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4)月桂醚(Brij-30)同样具有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自制重金属污染土作为研究样本,试验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试验设置6个不同处理:未添加化学修复剂(CK)、2%骨炭(A)、2%活性炭(B)、2%磷矿粉(C)、2%土壤修复剂Ⅰ(D)和2%土壤修复剂Ⅱ(E),与已筛选出的富集乡土植物油菜、马铃薯、狼尾草、小麦、刺儿菜、巴天酸模相配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2%土壤修复剂Ⅱ(E)"修复效果最佳,尤其是与巴天酸模、刺儿菜植物搭配为最佳。因此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可采用植物和化学修复相结合的修复方法,修复效果明显。提出了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技术结合的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措施,旨在为推动本省污染土壤的修复储备技术和积累经验,为有效合理利用土地环境资源,保持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和延长土地资源使用周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松、柏科植物在我国分布极广,为主要木材资源。每采伐1m~3木材能得到约100kg鲜叶,叶中含多种化学成分,如维生系A、D、E、K、C、B_2、α_胡罗卜素等。作者曾对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祁连山圆柏(Sabina pryewalskii KOM)、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青杆  相似文献   

11.
以金针菇F19为出发株,通过制备菌丝断片悬液和紫外线照射(3—14min)来筛选突变株。结果发现,12min处理使菌丝体生物量减少了5.14%(p>0.05),但富锌量提高了18.78%(p<0.01);在连续3代的遗传稳定性实验中,菌丝体生物量为1.342—1.419g/100ml,富锌量为49.78—50.45mg/g,与原代差异均不显著(p>0.05)。PAGE技术测定发现,EST是金针菇遗传分析最适标记之一;高锌通过提高EST、POD的合成和活性来促进有机锌的转化和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王大坤 《四川环境》1992,11(2):53-58
在碱性溶液(pH10.4—11.1)中,钙离子与紫尿酸铵生成橙红色的稳定络合物,在500nm处有最大吸收,钙浓度在2.5—25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10~4L·mol~(-1)·cm~(-1),桑德尔灵敏度为0.003μg/cm~2。本法快速、准确、可靠,回收率为94—104%。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外来入侵植物水花生对农林渔业生产造成的严重影响,采用植物对某种营养元素的敏感性原理,筛选出水花生敏感的物质,结合叶面喷施肥配置出A、B、C三种水花生生长抑制剂配方;再采用水溶液喷施的方式对水花生进行不同浓度处理,观察测定水花生的生理指标,筛选出最佳的防治水花生配方及处理浓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生长抑制剂对水花生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逐渐增加,A、B配方的防治效果较好,且最佳处理浓度为2%。  相似文献   

14.
采用"前絮凝沉淀+环境治理微生物A/O+后絮凝沉淀+四相催化氧化+活性焦吸附"组合工艺进行某市工业集中区废水处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运行稳定后COD总去除率≥90%,氨氮总去除率≥95%,处理后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采用"筛选流化—热化学清洗—离心脱水"处理工艺建设的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分别调研了A油田、B油田以及C油田含油污泥处理站采用此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现状、效果,指出了该工艺在不同油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总结了原因;提出开发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的预处理筛选设备;依托已建含油污泥处理站配套后续电化学、生物或者热解等深度处理技术,实现已建站高效、稳定、达标处理的同时,满足国家日益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研究全程生物组合工艺"缺氧SBR-UASB-好氧SBR"处理沈阳市老虎冲填埋场高COD、高氨氮、低B/C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保证3 L/d进水量,在500%回流比下联合成功启动反应器。通过调整最佳工艺参数,该组合工艺出水COD,氨氮分别为80 mg/L和10 mg/L,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一级排放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田压裂废水处理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低渗透油田压裂废水处理系列实验,研究了降黏预处理-Fe/C微电解-絮凝处理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废水的COD,考察H2O2、pH、Fe/C比例、Fe/C加量、Ca(OH)2加量及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此实验的优化工艺条件为:H2O2加量0.5%、pH为1、Fe/C比例1∶1、Fe/C加量5g/L、Ca(OH)2加量3g/L、反应时间120min。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nitritation/anammox,PN/A)工艺已经成为生物废水处理工艺中具创新性的工艺之一。该工艺至少节省64%的氧气(O_2)和100%的有机碳源,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脱氮工艺。介绍了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的机理及有关PN/A工艺的启动方法。  相似文献   

19.
SACT污泥快速堆肥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污泥堆肥技术原理主要基于好氧发酵理论,实现工艺目的的方式多种多样.污泥快速堆肥工艺(sACT)根据预处理形式的差异分为A/B/C三个系列,在构筑物形式、设备形式、充氧模式、控制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创新,使得SACT工艺在工程应用的技术效果、经济性和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相似文献   

20.
以醇酮模拟水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芬顿法和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其中包括H2O2加量、pH值、Fe2+加量、反应时间等。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得到较优的反应条件。在较优条件下,芬顿法使醇酮模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73.40%,B/C由原来的0.15提高至0.30;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使醇酮模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73.12%,B/C提高到0.36。两种处理方法较大的提高了醇酮模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深度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