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V.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政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环境经济政策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环境经济政策以及主要经济手段的实施现状与特点,指出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不足与问题.以流域控制单元为对象,提出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以"分区、分类、分级、分期"为基本理念,研究了适合我国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与构建思路,并对环境财政、环境投融资、排污收费与污染税、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等具体手段进行了阐述,提出环境经济政策的综合实施机制以及相关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2.
环境经济政策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环境经济政策以及主要经济手段的实施现状与特点,指出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不足与问题. 以流域控制单元为对象,提出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以“分区、分类、分级、分期”为基本理念,研究了适合我国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与构建思路,并对环境财政、环境投融资、市场化、排污收费与污染税、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等具体手段进行了阐述,提出环境经济政策的综合实施机制以及相关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3.
环境经济政策因具有手段灵活、实施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得到环境管理者的广泛青睐.当前,浙江省已初步形成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但也面临法律支撑不足、配套政策不够等问题.“十三五”时期,浙江省需要对环保投融资政策、环保税费制度、资源市场化配置政策、生态补偿制度、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和行业环境经济刺激政策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形成科学、系统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促进浙江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是环境工程污染治理中的一种基本方法,与其他传统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本文侧重介绍经济高效的环境生物技术,在分析环境生物技术在治理环境中所处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与环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是环境工程污染治理中的一种基本方法,与其他传统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本文侧重介绍经济高效的环境生物技术,在分析环境生物技术在治理环境中所处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环境署倡议的绿色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内容看,绿色经济既是解决当前全球多重危机下经济发展困境和维持经济增长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是实现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机遇,是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一条新道路,其提法符合当前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大方向,与我国当前环境与发展的基本形势和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尽管在各方努力下,我国已经基本构建了国家环境经济政策体系,顶层设计也基本完成。但是,不少环境经济政策推行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障碍性因素,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还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尽快解决,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政府、企业与公众的环境监管、污染治理、环境诉求等量化指标构建了环境与经济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2000、2005、2010和2014年30个省域的环境与经济协调性展开评价。结果显示:环境与经济协调性指数相对较高的是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指数值相对较低的是贵州、新疆、宁夏、甘肃;北京、天津、上海的环境与经济协调性水平排名基本保持前三名水平;广东、江苏、浙江基本保持排名前4至8名的水平;广西、贵州、云南基本保持排名后五位的水平。从时空格局演进看,省域环境与经济协调性水平时空格局变化程度不大,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与经济协调性始终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二产比重和环境与经济协调性指数总体呈现负相关关系;环境治理对于环境与经济协调性能力的贡献程度参差不齐,而环境规制政策对环境与经济协调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污染控制政策的评估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10年来中国污染控制政策的演变历程和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运用影响因素评价矩阵,对当前的主要污染控制政策进行了系统评估,提出了未来中国污染控制政策的基本走向:一是完善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重点环境管理制度,三是加强环境经济政策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地面沉降塌陷对区域环境经济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鸡西煤矿地区地面沉降塌陷的调查研究,探索沉降塌陷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以及由于沉降给环境经济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对沉降趋势进行预测,提出积极防治地面沉降塌陷的基本对策建议,以避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