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具絮凝、吸附、降解多功能粉煤灰污水处理材料,填充成絮凝沉降降解过滤箱,组合有鼓气、臭氧的连续式5级垃圾场渗滤液集成处理系统。垃圾渗滤液流量、鼓气量、臭氧量分别为40Lh、40L(m3·h)、15mgL的工艺条件下,渗滤液的悬浮物、色度、CODCr、BOD5、氨氮、硫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分别降低93%、90%、96%、92%、86%和92%,达到垃圾场渗滤液二级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乙醛废水处理的工程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溧阳市某化工厂以乙醇氧化法生产乙醛,该厂原有一套污水处理站,但系统出水难以达标.在改造过程中,利用原有污水处理系统,在调节池后新建多级内循环厌氧(MIC)反应器.该废水经过冷却到35~39℃、在调节池加营养和碱调节pH为7左右,MIC反应器进水CODCr约为3200mg/L、HRT为24h时,CODCr去除率为85%以上,MIC出水进入推流式好氧池,采用微孔曝气器曝气,HRT为36h,好氧出水CODCr小于100mg/L.该工艺运行稳定,为乙醛化工企业处理该废水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报道了沸石为填料的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实验,研究了曝气时间、曝气量和生活污水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作曝气生物滤池的填料效果较好。曝气2h后,即可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污水进水COD和BOD5浓度分别为300~800mg/L和170~400mg/L时,去除率分别达到90%~70%和90%~88%。进水COD浓度分别为312.6mg/L和530.6mg/L,曝气量0.6m3/h,处理2h后出水COD浓度分别为30.63mg/L和103.92mg/L,去除率>90%,出水达到污水处理二级排放标准。因此,以沸石为填料的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高效、低耗、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单体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相似文献   

4.
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过程中,曝气参数的设定十分重要。为评价曝气能耗对水蚯蚓消解污泥的影响并设定适宜的曝气量,研究污水处理系统耦合水蚯蚓后不同曝气梯度下的运行情况,并对耦合水蚯蚓前后的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溶解氧最适范围为2~3 mg/L,曝气能耗约为0.19 kW.h/t;溶解氧高于3 mg/L时系统能效并无提高,且能耗增大。  相似文献   

5.
氧化-微絮凝-高速过滤应用于再生水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北方缺水地区污水再生利用为目标,采用常规滤料双层过滤探讨高速微絮凝、氧化过滤再生水处理技术,试验通过不同的滤料级配、滤层厚度的对比试验;采用3种混凝剂和3种助凝剂做筛选试验,发现采用1#混凝剂,HFO助凝剂做絮凝氧化剂效果较理想,得出高速微絮凝氧化过滤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的工艺是可行的。试验装置的滤池单位面积周期产水量为50m3/(m2.h),最佳工艺条件下出水浊度去除率为92.21%,平均浊度为0.889NTU;COD去除率为55.58%,平均为22.33mg/L;PO34--P去除率为84%,平均为0.135mg/L;色度去除率为80.7%,平均为1.45度,完全符合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氮、磷营养盐水平下植物化感作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以鄱阳湖洲滩优势植物灰化薹草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控温、控光无菌条件下,采用锥形瓶批式培养法,分别观测3组氮、磷营养盐水平〔5.0、0.5 mg/L(超富营养);2.0、0.2 mg/L(富营养);1.0、0.1 mg/L(中营养)〕条件下,灰化薹草质量浓度(以干质量计)为0(对照组)、0.05、0.1、1.5、3和6 g/L时,培养液中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通过对比分析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曲线、最大比增长率和抑制率得到不同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生长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超富营养和富营养水平下,灰化薹草浸泡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呈现“低促高抑”现象,抑制率分别在-23.3%~26.1%和-10%~76.5%之间,由促转抑时灰化薹草质量浓度分别为3和1.5 g/L;而在中营养水平下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率在1.6%~85.6%之间.铜绿微囊藻最大比增长速率随氮、磷营养盐水平表现为超富营养(0.81~0.88 d-1)>富营养(0.55~0.80 d-1)>中营养(0.40~0.76 d-1).相同灰化薹草质量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随氮、磷营养盐水平的增加而降低.3组氮、磷营养盐水平间最大比增长速率的差值,随灰化薹草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显示,水体氮、磷营养盐对植物化感抑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利用植物化感控藻效果需综合考虑水体氮、磷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7.
5月14日~16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江苏省宜兴市召开的污水处理工艺新技术推广会上重点介绍、推荐了一种体现废水处理新观念的“CASS法污水处理工艺”。该新工艺的设计发明单位是苏南地区唯一获得国家甲级环境水处理设计资质资格的江苏鹏鹞环境工程设计院。CASS污水处理工艺是一套技术含量较高的容积可变的循环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可通过在处理地中重复曝气过程和非曝气过程(充水/曝气、充水/沉淀、撇水、闲置)实现去除有机物、营养盐类(N、P)及进行泥水分离。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该处理工艺具有投资省、占地面积少、工…  相似文献   

8.
用平板膜好氧处理技术对炼油污水进行了处理量为180~250 L/h的侧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00~450 mg/L、氨氮20~90 mg/L、pH6~8的情况下,出水COD小于40 mg/L,出水氨氮小于6 mg/L,平均去除率90%以上。且该工艺的停留时间、出水指标和容积负荷均优于曝气生物滤池单元,从而证明膜生物工艺处理能力远超于现有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化学絮凝法和微电解法预处理酯化废水的工艺条件。首先考察了原水p H值、絮凝剂投加量及絮凝剂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复配对化学絮凝效果的影响;然后考察了p H、停留时间、填料量、曝气时间对微电解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化学絮凝在原水p H值为7.5、PFS+CPAM(360 mg/L+60 mg/L)时对酯化废水处理效果最好,COD去除率为17.23%;微电解法在最佳工艺条件(p H为2,反应时间为2 h,填料量为30%,曝气时间为5 min)下对酯化废水COD去除率达到30%以上,且在不调酸不曝气的情况下也可获得良好处理效果,COD去除率达20%以上,故酯化废水的预处理中采用微电解法。  相似文献   

10.
生物修复微污染水源除有机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弹性填料微孔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修复受污染的某水源原水,进行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夏秋季水温23~28℃的条件下,当污染水源CODMn为6~11 mg/L、色度为30~40和生物修复工艺运行参数HRT为1.2 h、气:水(g/w)为0.5:1、DO为7~9 mg/L时,CODMn去除率为22%~36%;在冬季低水温10~16℃的条件下,当污染水源CODMn为6~10 mg/L、色度为32~35度和生物修复工艺运行参数HRT为1.2 h、g/w为0.5:1、DO为8~10 mg/L时,CODMn去除率为10%~23%.  相似文献   

11.
水劣化足迹是反映污染物排放对水质影响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和指标.为了评估和揭示北京市城市发展的水环境效应,本文基于水劣化足迹评价的方法框架,发展和完善相关模型和参数,选取关键污染因子,对北京市2004—2013年水体酸化足迹、水体富营养化足迹和水体生态毒性足迹进行了评价,进而对水劣化足迹与部分城市发展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2004—2013年北京市水酸化足迹逐年减小,由2004年的19.1×107kg SO_2eq减少到2013年的8.7×107kg SO_2eq,污染排放对水体酸化的影响有所减弱;2水体富营养化足迹在2004—2009年和2010—2013年两个时间段内总体均呈现减少趋势,但后一时间段内水体富营养化绝对值总体高于前一时间段.2004—2009年,水体富营养化足迹减少了约1.5×10~7kg NO_3eq,而从2010—2013年减少了约0.8×107kg NO_3~-eq;2011年至2013年期间,基于新增污染物(氨氮、总氮和总磷)计算的水体富营养化足迹减少了2.4×10~7kg NO_3eq.从其组成来看,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为总磷;3选取铅(Pb)、汞(Hg)、铬(Cr)、镉(Cd)、砷(As)5种重金属污染物,对北京市2011—2013年的水体生态毒性足迹进行评价发现,水体生态毒性足迹从4234.7×106m3H_2O eq增加到4653.1×106m3H2O eq.从其组成来看,重金属水体生态毒性足迹的关键污染因子为镉(Cd);4水劣化足迹与城市发展特征指标的关系分析显示,人口数量增速减缓、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以及农业化肥用量的减少,对于水劣化足迹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控制抚顺市地表水的污染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对地表水环境容量的计算,经过分析确定了抚顺市地表水可利用的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目前水环境现状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需水管理、循环用水等对策和措施,为实现健康社会水循环提供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回收利用空调冷凝水是一种直接、高效、经济获取大气水资源的途径,同时也可以解决由于冷凝水随意排放引起的社会环境问题。尽管受区域气候、室内外气温和相对湿度影响,冷凝水水量差异大,但空调冷凝水仍具有很大的回收潜能。空调冷凝水具有温度低、水品质整体较高,但成分复杂的特点,在水量上供给的不连续、不可靠性以及水质成分复杂是作为水资源回收利用的最大障碍。空调冷凝水可用于冷却塔补充水、绿化灌溉用水、卫生用水、工业冷却水等,但不建议用于饮用为目的的其他用途。  相似文献   

15.
从生活饮用水质安全的角度评价了鞍山市供水水质的安全现状,分析了鞍山市供水水质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探讨了影响水质安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鞍山市水质安全的保障对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灰水足迹评价   总被引:46,自引:19,他引:27  
曾昭  刘俊国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7):1169-1178
北京市属于重度资源型缺水地区,加上严重的水污染情况,使得水问题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关键性因素。研究采用灰水足迹理念将北京市1995-2009年间不同部门产生的污染物以"稀释水"的形式进行量化。研究表明:①北京市2009年灰水足迹为49.5×108 m3,约为北京当年水资源量的2.3倍;②生活部门的灰水足迹最大,农业部门次之,工业部门的灰水足迹最小;③北京市灰水足迹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农业、生活和工业部门的灰水足迹在1995-2009年间分别下降了45%、62%和93%;④虽然北京市灰水足迹逐年减小,水体水质却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剩余灰水足迹(即灰水足迹与水资源的差值)累积值的增加,是北京市水质逐年恶化的直接原因。严格控制灰水足迹是实现水环境总体改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体污染形势严峻。加强中水回用,是节水治污的良方,也是建设绿色北京、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目前北京市的居民用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均远高于工业用水和工业污水排放量,然而中水回用却主要集中在工农业领域。因此笔者认为,北京市中水回用的发展方向,是加大居民区中水回用的开发,使节水治污的整体效果上一台阶。  相似文献   

18.
推行中水回用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水回用在我国刚起步,政府应尽快制订出相应的标准和措施,大力提倡、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中水回用,以降低城镇供水压力和用水成本支出,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力市场化经营的逐步深入,对电力生产的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水务管理并开展综合治理,逐渐达到合理地发电、生产用水,成为节能降耗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火电厂是耗水大户,随着水资源的日渐匮乏及环保法律的日趋严格,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成为火电厂面临的紧迫任务,为此需开展进行全厂水平衡测试工作。针对某火电厂用水情况进行水平衡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火电厂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查清实际用水状况,找出节水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使火电厂的用水达到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为火电厂节水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区域水资源利用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水资源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水资源利用评价研究对分析区域水资源问题、制定合理的水资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引入水足迹理论,构建区域水足迹结构、效益、生态安全以及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对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分析,并以大连市为案例对其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简便直观、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