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随手扔"抹脏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的美丽颜值,削减着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然而,当下在一些地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并未引起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农民根本福祉、农村文明和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要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村容村貌等重点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四川省苍溪县围绕"三清两改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居环境研究及其成果在扩大农村居民根本福祉、推动乡村振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2-2022年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发文量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提出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的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中国的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经历了缓慢萌芽期、波动增长期和爆发增长期3个阶段,近年来具有较高热度。(2)通过CiteSpace关键词网络共现和聚类分析,探讨了农村人居环境内涵辨析、政策演变、环境治理、规划管理及评价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3)利用CiteSpace的Burst Detection功能识别热点关键词,预测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在营造制度环境、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理论、制定农村规划以及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江西靖安县高湖镇古楠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宛若花园,池子里的美人蕉、鸢尾、菖蒲等簇簇绿色植物长势喜人。"这个生活污水处理站就像个水上小花园。自从建了这种池子,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生活环境大为改观。"被村民称赞和认可的这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出自宜春市靖安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监测站站长赖维磊的手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如何,美丽乡村建设得怎样,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生活幸福与否。因此,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环保卫士"赖维磊身先士卒,结合靖安实际,因  相似文献   

5.
《绿叶》2021,(5)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分析了我国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程中面临的困境,并对国际"垃圾银行"的做法及经验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广"生活垃圾银行"的对策建议。近年来,垃圾分类已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与难点,是实现农村生态宜居与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效途径。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生活垃圾分类的途径。从国际上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为我国农业农村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农村环境的全面整治和村容村貌的彻底改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地区发展差异,当前在青海农牧区环境整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缺乏相应的推进乡村环境改善的法律保障机制.文章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确立为出发点,介绍了...  相似文献   

8.
正8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日前生态环境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要求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强化污染治理、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短板。行动计划提出,通过三年攻坚,乡村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体制机制基  相似文献   

9.
乡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推动乡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需要准确把握乡村当前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的质量水平,并依据质量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本文结合川西北地区乡村区域特色和实际情况,运用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由自然环境、社会生态、经济支撑3个子系统16个具体指标组成的乡村生态人居环境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典型乡村生态人居环境进行评价,根据重点生态功能限制区特点和生态人居环境安全确定乡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的关键。在分析川西北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生态安全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乡村生态人居环境保护、保护乡村生物多样性、乡村产业生态化发展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认为政府的主体作用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保障川西北地区乡村生态人居环境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实现川西北地区乡村生态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切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显荣 《四川环境》2022,(2):161-164
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则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必要环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环境问题得到了巨大改善,但仍有问题亟待解决.以G镇为研究对象,探究该镇地理特点与环境卫生现状,对该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路径,包括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加强...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具有生态化的本质,是提高乡村生态演进韧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在系统梳理数字经济对乡村生态振兴影响的直接机制、中介机制基础上,本文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多维度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乡村生态振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乡村生态振兴,在运用分时间段检验、剔除特殊值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三生”环境的影响大小有所差异,对乡村生活绿色宜居化的影响最大,对乡村生产绿色低碳化的影响次之,对乡村生态本底品质化的影响最小。中介效应显示,农村经济增长、绿色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都是数字经济助力生态振兴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影响乡村生态振兴的效应大小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态势,总体上,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绿色赋能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应强化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农村生态经济增长点培育、企业绿色科技创新及环境监管、宣教引导等方面的作用,因地制宜以差异化的数字化策略提升赋能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日益恶化.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存在明显缺陷,即人居环境研究的"城市主义"倾向明显,忽视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分析了开展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评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多维视角,即基于农户空间行为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乡村人居环境的地域文化与发展模式研究、乡村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研究、基于"3S"技术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乡村人居环境的系统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镇通过突出"两个到位"、把握"四个关键",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突出"两个到位"。一是安排部署到位。区委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动员后,镇党委便及时组建机构并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动员会和现场推进会。建立环境整治销号制,每天通过微信工作群,推送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巡查和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置情况。二是宣传教育到位。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与乡村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研究,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助推乡村振兴。以重庆市3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系统和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17年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乡村人居环境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乡村人居环境的耦合度呈现出由低水平耦合阶段向磨合阶段发展的趋势,处于磨合阶段的区县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由点状集聚到带状集聚再到面状分散分布的特征。②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整体分异但局部趋同的趋势,高值区域的分布特征与耦合度相似,但略有滞后。  相似文献   

15.
正为解决农村"柴草乱堆、污水乱排、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改变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依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庭院改造,不断提升村民生活环境质量和幸福指数。在农村推行"小庭院、大经济"模式,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人民增收。根据每户庭院结构,因地制宜地进行整理改造,全面铺开"生活区、养殖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系统梳理了乡村生态振兴研究的热点主题,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和关键词分析工具,对收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乡村生态振兴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核心研究议题包括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与治理研究、农村生态环境补偿与绿色发展研究、乡村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乡村环境治理研究等。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学术交流、完善合作谱系,拓宽学术视野、建立议题关联,立足中国情景、凝练本土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绿叶》2018,(7)
正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既是国务院确定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之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对加快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强广大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7月23日,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未来,国家将实施"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即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减少化  相似文献   

18.
如何有效激活农民主体性,激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群众参与是实现农村环境善治的重要议题。村庄调研发现,在当前国家资源向村庄密集输入的情况下,自上而下的单一环境供给方式既浪费资源,又难以满足居民诉求。动员村庄女性群体组织化参与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自下而上的群众动员和需求整合的有效方式。一方面,女性群体因其身份在村、关系在村,市场参与不足,成为村庄环境整治的潜在力量,与环境治理事务具有耦合性。另一方面,组织化参与为女性社会性身份的展演提供长效机制,利益吸纳成为激发女性参与的直接诱因。女性群体参与人居整治实践机制反映的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环境治理需要抓住核心力量,对积极分子进行识别、激活和组织。  相似文献   

19.
健康是当下城乡规划建设中重点关注的焦点,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立足健康中国语境,借助于CiteSpace梳理近五年乡村规划的相关研究,分析课题研究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明确人居环境营造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健康”的内涵,并阐释乡村农文旅系统的范畴及三者的耦合作用机理。以SD法和IPA法对乡村振兴实践过程农文旅三大系统的相关要素进行重要性—满意度分析,并将其归纳成农文旅互适耦合的九要素。从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和宜文的目标出发,探讨九要素的规划设计策略,以促进乡村可持续振兴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20.
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民众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本文利用2010—2020年河北省11地市面板数据,从“三生空间”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测算,并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变异系数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探讨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诊断其障碍因子。结果发现:(1)研究时段内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地市间差距逐渐缩小,呈现以石家庄、唐山和廊坊3市为主的高质量核心区域,以沧州、邯郸、保定、张家口、承德和秦皇岛6市为主的过渡区域,以邢台,衡水3市为主的低质量边缘区域。(2)在空间上呈“核心集聚,局部连片”的分布格局,整体表现为冀中>冀北>冀南的空间格局。(3)各地市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差距不断缩小,其中高水平区域内部差异明显缩小,中等区域内部差异呈现波动上升变化,而低水平区域内部差异则基本保持稳定。(4)影响河北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为人均GDP、GDP年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PM2.5浓度、污水处理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