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环境风险预防原则是应对环境风险日益凸显的重要原则。通过对环境风险预防原则的分析,发现环境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确立中还存在着对其研究程度不够、混同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以及仍惯于事后执法的传统思维等问题。面对挑战,应多措并举推进环境风险预防原则建设,例如确立环境风险预防原则作为环境法基本原则,转变举证责任主体的机制、建立信息公开等与风险预防原则相关的法律制度,拟采过错责任为风险预防的归责原则,从而预防和遏制环境风险的产生与扩散。  相似文献   

2.
如何把环境风险预防原则确立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风险"的界定。通过对法律意义上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指出确立风险阈值的原因,即我国对"环境风险"的界定不清,环境风险的风险性缺乏法定依据以及不同种类的利益之间存在冲突等,进而从明确环境风险的类型、评估环境风险量度、明确责任归结三方面思考了风险阈值的确立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石油库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石油库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正确认识和合理预防、控制油库污染对于实现企业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简要分析了石油库的常规环境污染途径、方式及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环境风险,分别从规划、设计和运行三个阶段论述了常规环境污染控制以及事故状态下的风险防控,并提出此项工作应贯穿于规划、设计和运行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环境风险事故频发。与此同时,公众对于美好环境的需求日益提升,公众与专家和政府之间的风险判断差异是不同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为识别公众环境风险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11种环境风险的客观风险水平和公众感知到的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对公众风险接受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水平、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均直接影响公众的风险接受度;客观风险水平则通过风险影响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风险接受度。因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降低公众风险感知偏差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除了通过更严格的风险管控手段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外,还需要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生态科普等方式增强公众对风险场域的了解度和对政府的信任度以提升风险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燕 《绿叶》2012,(1):81-88
工业社会的形式理性及其法律制度本身是环境事故高发和风险规制匮乏的重要原因。事故经验本身推动着人类对自身的理性与制度结构做出反思。在"风险知识"的刺激下,风险规制中的预防原则获得法律上的确立,并极大冲击和重塑着现代环境法框架。我国环境法体系侧重后果防治及其责任配置,无法应对贝克指示的新风险,也无法吸纳预防原则要求的法律理性,因而需要根据新的风险知识和法律原则及时做出修改。在以"风险知识"为根据的全新法律框架之下,风险规制机构应强化建制,程序设计也应容纳技术因素之外的社会参与,形成"科学—民主"的宽域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6.
生物安全领域的环境风险包括科技风险、生态风险和环境健康风险三种类型。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健全的生物安全风险规制制度体系,科技风险规制机制不健全、生态风险规制忽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健康风险规制领域尚存空白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应确立多元化的立法目的体系,推动风险规制的类型化制度安排,有效衔接生物安全立法与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生物安全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场实施阶段某海外废弃泥浆岩屑处理工程的特点,采用HAZOP分析方法和头脑风暴方法,对由社会环境和自然坏境造成的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由社会环境和自然坏境造成的主要风险因素,需要重点对其进行风险控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注天气预报信息等19项风险控制措施。员工工作效率低下这一风险事件位于风险地图网络的核心节点,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风险事件。  相似文献   

8.
在环境风险管理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管理目标进行评估与排序,实现有限资源供给下的风险管理效率最大化提升。作为环境风险优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比较风险评价是针对不同类型环境问题进行评估与排序的方法,它可以从宏观尺度上有效识别出各类环境问题的风险大小顺序,并有针对性进行管理优先级的设置。本文在对国内外比较风险评价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环境风险管理的意义,提出我国在开展环境问题的比较风险评价、建立与完善环境风险管理工作优先级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环境风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副产物,是市场外部性的表现,需要公共部门的参与解决.然而环境风险的应对并非没有代价,这种代价既包括规制的经济成本,也包括其带来的次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的阶段,政府和公众都非常关注环境风险,并出台了大量的规制性政策对其进行治理.如何在实现环境治理目标的同时,合理控制经济成本、尽量减少次生影响是提升环境治理效能的重要命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对规制的经济成本和次生影响等关键概念做了辨析,对规制的经济成本和次生影响在我国被忽略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他国应对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开展了讨论.最后提出在我国针对重大环境规制性政策开展规制影响评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石油勘探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提出了预防环境风险的方法和对策。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防止企业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确定了管理目标,是石油企业实施HSE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作用与编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环境保护新道路的探索实践,本文论述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在我国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探讨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及其编制的基本原则,介绍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inequities in environmental hazard burdening in the 357 towns and 12 city planning analysis areas in the nine-county Philadelphia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 Points were assigned to 14 types of hazards, including Superfund sites, hazardous waste facilities, landfills, trash transfer stations, waste tyres, incinerators, power plants, polluting factories, and sewage and sludge treatment facilities. When points were summed, 39 communities were in the 90th percentile for total hazard points. Risk ratios were calculated for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The risk of extensive hazard burdening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for communities bordering the Delaware River and for communities with more than 3% minority residents, more vacant housing units, and adults without a high school diploma. Risk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for the most affluent communities. Results point to the need to reform environmental laws at the state level to prevent the concentration of environmental hazards in vulnerable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环境信息公开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它不仅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也是推进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全方位提升的重要手段。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近年来进展迅速,但仍存在关键性环境信息严重缺失等现象,不仅无法满足社会及政府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有时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本文从政府、企业、社会的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法律法规、组织监管和沟通协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包括:1加强组织领导,任命副部级官员主管环境信息公开工作;2推动国务院出台《环境信息公开条例》,推动各类环境政策法规纳入信息公开条款;3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互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4建立主要污染源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刺激企业改进环境表现;5加强对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督查、考核、评价及表现公开;6加强各级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能力建设;7实现环保部及环保系统内部数据信息统一管理、协调共享;8全面改善环境数据质量;9细化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包括环境风险及健康信息公开政策;10加强与其他部委关于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合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15.
实施“一控双达标”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站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一控双达标”是本世纪末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文章论述了环境监测在“一控双达标”工作中的地位、作用、目前不适应工作的几个方面以及如何加强其自身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境大数据概念、特征及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大数据运用到环境管理领域是我国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对大数据概念与特征分析,并结合环境领域的特点,阐述了环境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在环境管理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环境大数据即把大数据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技术应用到环境领域,对海量环境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存储、分析与应用等,具有数据规模大、种类多、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等特征.环境大数据的应用,对于政府、企业和公众都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对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场景进行设想,发现其在环境规划编制、环境质量管理、污染源生命周期管理、环境应急以及公众参与等多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以促使环境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和精细化转变.最后针对环境大数据在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应用现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何爱兰 《四川环境》2005,24(3):49-51
无公害产品产地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无公害产品质量的重要因子之一,对丽水市庆元县甜桔柚基地农业环境质量的调查和监测表明,庆元县无公害甜桔柚基地符合无公害产品的环境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amines two fundamental and inter-related tensions relating to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between the desire to be proactive,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more traditional practice of preventing harm, as well as the need to balance a predictable, expeditious and efficient process with transparency and inclusive deliberation. Proposed reforms to th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rocess in Ontario, Canada, are examined as a case in point, showing how the recommendations in Ontario are consistent with international trends. In particular, over-arching principles need to be embedded in more precise sector-specific policies to enabl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rocesses to meet these competing goals.  相似文献   

19.
杨蓉 《四川环境》1995,14(4):67-71
早在1983年十月北威州政府即通过了第一个决定性的环境计划。其中在1983年所列出的诸多措施中最重要的部分即是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在全州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以生态发展优先的要求。环境保护政策也一致“单纯进行企业污染治理”,而成为力求为下一代维护自然的人类生存的环境和严格平衡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之间的需求关系。同时先进的环保设备也得到迅速发展,许多的环保设计和设施在1983年以前是从未听说过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环境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环境科技工作的进展和存在问题,部署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