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左江流域生态系统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承惠 《环境保护》1998,(12):22-25
建设生态农业是一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传统的“沟谷型、粮食狸型,原料型”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过渡,使贫困山区民 走向富裕之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左江流域生态农业资源特点进行分析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出在一气候区域不同地貌类型的生态农业系统,对流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锋  薛保勤 《陕西环境》1997,4(2):30-31
1.前言生态农业是一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延安市宝塔区近六年的生态农业实践证明,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符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并能较好地协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2.宝塔区发展生态农业思路的形成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市宝塔区(原县级延安市),境内山峁相连,沟壑纵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以农业生产为主。多年来,这里与其他地方一样,奉行“以粮为纲”的信条,向荒山要粮,向林地要粮。然而,铁的自然规律把人们推到了尴尬的境地:1988年,…  相似文献   

3.
《广州环境科学》1996,11(4):5-9
考察分析了广州市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现状与问题,认为近年来生态农业建设的成效是显的,一些生态农业企业和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有效地带动了全市各地生态农业的全面发展,旅游农业的萌芽已经出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环境治理欠帐太多,农用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仍在下降,生态农业普及串依然较低。提出的对策,用具体性法规确保生态农业全面实施;建立农业保护区稳住耕地;进行农业环境治理;充分利用自然、经济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积极稳妥地发展大都市生态旅游农业。  相似文献   

4.
湖南是农业大省,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湖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振兴湖南农业经济的必然选择。本论文讨论了湖南省在生态农业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湖南省生态农业县建设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进一步发展应当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简要论述了县级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 ,详细介绍了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和实施的方法 ,既可以在生态农业县建设的规划上提供了借鉴 ,又对如何实施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进行了探讨 ,对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态和农业环境的保护,是关系到农业生产发展的重大问题。从发展农业的观点看,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环境保护观点看,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农业环境的积极途径。因此,对农业生态问题的研究,是涉及农业科学、环境科学及经济科学等多种学科并日益相互渗透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论述生态农业的著作,但在他们的理论文本中蕴涵着深刻的生态农业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依靠技术,改良耕作方法,可以保持和改良土质;通过在农业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农业的思想,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党中央、国务院为此已把它列为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滕头村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经过25年艰苦奋斗,已探索出一条不寻常之路,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以绿色植物为基础,粮食生产为主体,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绿色植物覆盖率和太阳能转化率,滕头村从1965年起,历经15个春秋,在基本完成旱涝保收的工程建设后,又进行了深层次的  相似文献   

9.
叶稳 《福建环境》1995,12(6):22-22
生态农业是由美国土壤学家William Alborechf于1971年首先提出,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国首次提出生态农业是在1980年银川全国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上。我国生态农业是在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借鉴了国外替代农业的各种形式,联系我国国情和生产实际,对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发展和提高。表现在对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内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生态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我国农业生产中潜伏着的生态危机、世界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防治环境污染原则无疑十分重要,并应贯彻到整个人类经济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1.
正如其他产业一样,生态农业显著效益的获得与应用相应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的相应技术即生态农业技术,指的是根据生态学、生物学和农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由生产实践经验发展的有关生态农业的各种方法与技能。 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只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纯农业技术,如耕作、栽培、育种技术和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另一类则是农业科学技术以外的其它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同位素、超声波在农业中的应用等。生态农业所使用的技术除传统的和常规的农业技术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外,还有最具有自身特点的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和传统及常规的农业技术本质上都属农业范畴,但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稻田养鱼技术是在水稻栽培技术、养鱼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技术。另外稻田养鱼技术中除常规的养鱼技术和水稻栽培技术外,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① 面临严峻的生态、经济问题 ,农业必须走高效生态经济发展道路。本文论述了库区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应遵循的原则、重点发展的方向及建设库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建设与生态农业标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农业力求农业与生态系统协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标准化既是我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属性 ,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经济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经济发展影响下,国内自然生态环境越发恶劣。为了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合理运用农业环保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2001年6月份,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将南通市六县(市)列入全国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一年多来,南通市各地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走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生态示范区建设之路,涌现出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亮点。海安县积极推广种养协调发展、立体农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大生态农业模式,成为江苏省首批生态农业建设达标县(市)之一;如皋市结合内外城河整治,重点抓好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盆景基地、绿色食品四大工程;如东县在做好滩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海上迪斯…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五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在最近的10年间,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农村发展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生态农业建设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学方法进行农业规划、设计和管理,寻求农村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本文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5个基本问题:经济规模、农民接受程度、市场、资金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环境生物学     
X171 9701997肇东市生态农业建设的设想/张树森…(黑龙江省肇东市农业环保监测站)//农业环境与发展/农业部环保科研监测所一1996.1,(4)一1~5 环信X一120 肇东是黑龙江省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之一。为了达到生态农业市(县)的目标,从具体的市情出发,将全市划分为4个生态农业区,并通过进行10项生态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措施,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概述了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设想。林治草;用生态工程原理,因地制宜种草种树,育林育草;加强管理,合理利用草原,恢复植被,减轻风蚀。参4X171一9701998生态学中的千扰理论与应用实例/魏斌…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作为国家振兴东北的省份,黑龙江省应当结合实情,发挥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推动黑龙江新农村建设,而且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建设生态省、打造"生态龙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统一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研究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政府行为大力推进。在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会议上,江都市被列为全国50个生态农业试点县之一,这对于江都市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组织实施生态农业县试点,应有明确的工作路数及工作重点。 1 明确生态农业内涵和试点工作目标 建设生态农业,目的是解决农村环境和农业持续发展问题;核心是要把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使农业持续发展与改善大农业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内涵和特点有四: 一是以发展大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大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相互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港上镇位于徐州邳州市东北,辖26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总人口5万、耕地5.3万亩,地势高、水源不足,农业资源条件一般,1984年以后连续几年农业生产处于徘徊状态。1988年,该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利用本地生物资源,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区域规划设计,把生态学和农业科学结合起来,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经济结构;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联合各业实现农村经济良性循环的主链,紧紧围绕种植、养殖加工业建立转化增殖与循环的生产流程,促进各业协调发展;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几年不懈努力,生态农业建设给港上镇带来了巨变:粮食人均产量由1978年的200多千克增加到600多千克,农民纯收入由1978年的44元升到850元。现今港上镇已成为苏鲁边界重要的农贸市场和商品集散、外贸交易的中心,成为以生态学原理规划、管理和建设的生态镇。港上镇生态农业建设实践,说明生态农业是农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加强农业生态资源开发 农业生态资源的开发是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这个镇根据生物资源分布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状况,因地制宜制定建设“四片两线一园”开发区及村庄、水域、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开发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