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工废水对红树林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化工废水排放对红树林湿地中植物、水体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1)化工废水的流入加重了近排污口红树林湿地的水体有机污染,由于水体自净和红树林湿地净化作用,远排污口红树林湿地的水体有机污染则明显减轻;化工废水中的重金属大多沉积于排污口附近底泥中,流经红树林湿地时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已大大降低;2)化工废水没有改变红树林土壤的质地,但降低了其pH值;红树林土壤对化工废水中的重金属吸附积累能力较强,可作为重金属的沉积地;3)化工废水的排放对红树林植物的生长造成了不良影响;红树林植物可吸收化工废水中的营养元素而为自身利用,重金属元素被红树林植物吸收后大多积累在根部;重金属从根部运送到茎、叶的迁移率大致为Cu>Zn>Cd>Pb;4)研究认为利用红树林湿地处理化工废水时应进行废水的预处理,以免对红树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港湾污水排放对红树林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方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港湾污水的排放对红树林湿地中水体、土壤和植物3个子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水体自净和红树林湿地的净化作用,随着湿地与排污口距离的加大,水体污染逐渐减轻;(2)港湾污水的排入未改变红树林湿地中土壤的质地,增大了重金属元素的含量;(3)红树林土壤对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吸附、积累能力较强,可作为重金属的沉积地;(4)港湾污水的排放对红树林植物群落结构和生长没有造成不良影响;(5)重金属元素被红树林植物吸收后大多积累在根部,避免了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影响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3.
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系统重金属分布、迁移及自净能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任坤  梁作兵  于正良  张宇  王蓉  袁道先 《环境科学》2015,36(11):4095-4102
2013年12月(冬季)和2014年6月(夏季)分别采集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上覆水,孔隙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重金属Mn、Pb、Cu、As在上覆水-孔隙水-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及迁移特征,研究地下河对重金属的自净能力,以期为岩溶区城镇的发展和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地下河上覆水和孔隙水中Mn、Pb、Cu、As检出率为100%,其质量浓度大小为MnPbCuAs,夏季冬季,孔隙水上覆水;地下河上覆水因Mn、Pb含量超标已不可作为饮用水源,夏季重金属在孔隙水和上覆水之间的浓度差大于冬季,更容易扩散到上覆水中影响上覆水水质;地下河表层沉积物存在重金属富集现象,4种重金属总量自采样点UGR6到采样点UGR5呈减少趋势,由采样点UGR5至采样点UGR0段逐渐增加;表层沉积物中Mn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和迁移性,容易污染上覆水,扩大污染区域;地下河对Mn具有很强的自净能力,其中表层沉积物对Mn的自净能力要大于岩溶管道壁.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东江水库建库3年后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水质属中性偏碱,抗酸化能力弱的类型,符合<<地面II级水标准>>,水体中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As,Hg,Cu,Pb,酚和总磷的高含量是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最关键因素,重金属元素有较大的季节变化,并且在不同采样点之间分布很不均匀,预示着金属元素在水体中传播有一定的困难,相比之下,有机污染物在全库区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5.
西湖水体中铁铝钙镁的环境行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西湖水中铁,铝,钙,镁的含量分布,水平方向的动态交换,以及在引物水期与非引水期的变化,探讨这些元素在西湖水体自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体中痕量重金属的共沉淀浮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水体中重金属含量低、难以直接测定的特点,研究了以In(OH)3为共沉淀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油酸为浮选剂,富集痕量重金属的共沉淀浮选条件。结果表明,在50mgIn(Ⅲ)、8mg十二烷基硫酸钠、4mg油酸钠、pH=8.2-10.2条件下,即可完全富集水试样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富集倍率在100倍以上。在此基础上,有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海水中上述元素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纳污湿地上覆水中重金属的监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河湿地为研究区域采集上覆水水样,采用ICP-AES法测定湿地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参照有关标准用水质标准级别法对水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武河湿地中重金属Hg污染十分严重,各采样点均有分布且水质属劣Ⅴ类。重金属元素Cd污染并不严重,总体水质较好。重金属元素As、Cr、Cu、Pb在武河湿地中污染较轻近乎无污染,水质为Ⅰ类。由于重金属Hg的污染十分严重所以研究区内综合质量等级在4以上,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8.
选取从重金属Mn、Zn、Cr和Cd污染土壤中收获的重金属污染植物龙葵为研究对象,在异丙醇/水体系中液化制备生物油,研究异丙醇对液化产物特性和水热液化过程中重金属(Mn、Zn、Cr和Cd)迁移转化的影响,以揭示溶剂在重金属污染植物水热液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通过元素分析、GC-MS、FT-IR、ICP-OES和XRD对液化产物进行分析,并评估异丙醇和水在水热过程中的协同效果。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00℃、V∶V异丙醇为5∶5体系中液化条件下,异丙醇和水的协同作用促进了生物油的形成,产率高达61.34%,而固相产率仅3.16%,且生物油成分主要以烃类物质为主;在纯异丙醇溶剂中液化后大部分重金属Mn、Zn、Cr和Cd富集在固相中。FT-IR和XRD分析表明,异丙醇的加入促进了固相中的含氧官能团与重金属络合,重金属主要以低价氧化态和单质形式存在于固相中。该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植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及生物油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海湾水体自净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根据1998年10月~1999年8月四个季度月对北海湾的调查研究资料,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探讨了该湾水体的自净能力。结果表明:该湾的水动力作用较强,对污染物的迁移、扩散极为有利,在水体自净过程中起主导控制作用;水体温度高、溶解氧含量丰富,使好氧微生物参与下的氧化分解作用极为活跃,有利于加快入海污染物的降解速度,对水体自净过程的贡献仅次于物理作用;从夏季COD与chl-a呈显著正相关和广西六大海湾的生物资源量分布状况可以判断,生物降解作用在该湾水体自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直接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型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以往的物理及化学修复不仅投资巨大而且效果不甚理想,而利用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是一种低廉有效的处理方法。文章综述了利用大型水生植物植物修复重金属水体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4种生活型水生植物(挺水、漂浮、浮叶和沉水)对重金属的蓄积效果;并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影响因素如植物生活型、生物量、株龄以及重金属的类型、初始浓度和水体的理化性质等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筛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超蓄积能力、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机理机制研究以及应用多种类型植物的组合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展望,并且提出了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浦江水质规划和综合防治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浦江的污染现状和特点作了分析和评价。阐述了治理污染的水质目标须综合考虑不同江段的水体功能、自净能力及经济发展、财政能力。对于黄浦江实际系统进行仿真,建立了水力、水质数学模型体系。根据对黄浦江水环境容量及大水体稀释能力的研究,通过多方案比较,归纳了5项综合治理方案。进一步优化的结果表明,采取上下游均截流的 E 方案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发达的资本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国家,由于工业的盲目发展,人口的高度集中和化肥、农药的滥用,致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的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人类生活和生产中排出的废、污水未经处理即大量排入水体,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形成的。水环境污染的首要问题是化学性污染。很多化学污染质,不易觉察,污染时间长,污染范围广,潜在危害大,已引起国际上的广泛重视。化学污染质大体可分为需氧  相似文献   

13.
柳江流域河流溶解态重金属时空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张婉军  辛存林  于奭  刘齐  曾鹏 《环境科学》2021,42(9):4234-4245
在不同季节对露塘及洛维断面水体中可溶态重金属Zn、Al、Co、As、Ni、Cr、Cu、Mn、Pb、Hg和Cd进行高密度监测,进而研究可溶态重金属的时空分布及其污染来源,并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柳江水体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露塘和洛维断面可溶态Al、Co、As、Ni、Cr、Mn、Pb和Cd均符合国家地表水质量Ⅲ类标准,Zn和Cu重金属质量浓度远低于标准限值,Hg含量略有超标.柳江流域水体各重金属质量浓度大体呈现出平水期最高,丰水期最低的时间变化规律.在空间分布上洛维断面重金属质量浓度较高;②柳江流域重金属元素Hg、Cd和As单因子污染指数较高,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估显示水体中重金属综合污染风险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3月>11月>6月),指示不同季节变化对研究区饮水安全可能会存在一定隐患.露塘和洛维两个断面水体重金属总体属于中度污染水平,其中洛维断面污染程度相对较严重,应当优先列为柳江流域水环境管理部门的控制断面;③在探讨年际尺度与月降雨期重金属污染评价的区别中得出,当利用河流中的Cu元素质量浓度进行河流重金属评价时,降雨季与常规季节的选取对年际尺度河流重金属污染评价影响不显著,然而当河流中存在As、Mn、Pb、Al、Cr和Ni元素时将会造成年际尺度的河流重金属污染评价差异性显著;④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d、Cr、Ni、Co和Pb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活动;As和Zn主要来源于雨水淋溶生活污染废弃物;Mn、Al和Cu主要来源于农药和化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是我国环保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重金属元素在水中很难降解,且易在某些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因此,重金属不但会使水体遭到污染,水生态遭到破坏,还会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必须开发各种有效的重金属检测技术,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监控。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的水质重金属检测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在检测重金属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航 《环境工程》2018,36(6):42-46
随着水环境整治理念的创新及治理技术的进步,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发展为防洪固堤、水质提升、水环境改善、生态环保相统一的工程体系。工程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实施管道截污、河堤建设、生态修复、内源污染治理等措施。通过河道生态建设以及点源、内源污染的清除,综合改善河道防洪能力、水质及水环境状况,修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河道内水体自净能力与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环境整治理念的创新及治理技术的进步,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发展为防洪固堤、水质提升、水环境改善、生态环保相统一的工程体系。工程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实施管道截污、河堤建设、生态修复、内源污染治理等措施。通过河道生态建设以及点源、内源污染的清除,综合改善河道防洪能力、水质及水环境状况,修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河道内水体自净能力与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生物膜在河流水体的自净方面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水动力作为河流的最基本自然特征之一,直接影响着河流水体生物膜的生长。因此研究水体生物膜与水动力之间的关系对提高河流水体自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水动力对水体生物膜附着更替过程及其净污能力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河流污染主要是指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地表径流或其他方式进入河流而引起河流自净能力和环境功能下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水体黑臭和富营养化。目前,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我国河流污染日益严重。河流污染程度与净流量、产业结构及人口规模密切相关。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观点,积极落实总量控制制度,彻底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武河湿地两种主要植物——芦苇和菖蒲不同组织及其底泥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元素在两种植物中的含量表现为Cu(628.51 mg/kg)Zn(578.05 mg/kg)Pb(32.01 mg/kg)Cd(11.71 mg/kg),但同一种元素在植物体不同组织中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芦苇对于4种重金属元素的转移能力表现为ZnCuPbCd,富集能力表现为ZnCuCdPb,菖蒲对于4种重金属元素的转移能力表现为ZnCdPbCu,富集能力表现为ZnCdCuPb;芦苇处理Cu、Zn复合污染及Cd污染的污水效果较好,菖蒲净化Zn污染及Cd污染的水体效果较好,二者对于Pb元素的净化能力有限;相关分析表明,芦苇茎部对于碳酸盐结合态Pb元素的吸收效果良好,芦苇根部对于残渣态Pb吸收效果较好,但有机结合态Pb可能会抑制芦苇根部对于Pb元素的吸收,离子态的Pb可能会抑制菖蒲根部对其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月牙河9个监测点表层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连续多年的监测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排列顺序是Cu>Ni>Zn>Pb,当水体沉积物大于60cm深度时其重金属污染物风险处于警戒线以下(即安全范围),检测出一个点位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出现峰值现象,其中Cu污染程度为重度污染,以两种背景值为参比得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相近.Cu对月牙河水体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主要重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