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首次详细论述了赛都糜棱岩型金矿的矿石类型、矿石组构和金属矿物的特征,对金矿物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作了详细描述,并在矿石矿物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该金矿的矿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稀土元素广泛用于岩浆起源、岩浆演化和岩石学领域,用于矿床成因研究和指导找矿只是近几年来的事。笔者通过对河南蒲塘、毛堂金矿不同类型矿石、岩石稀土元素研究,认为在氧化和热液作用下轻稀土元素淋失,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ΣLREE/ΣHREE比值和ΣREE降低,热液和表生氧化作用对稀土元素的影响是通过斜长石的形成与分解实现的。研究表明,矿化强度与δEu和ΣLRE/ΣHRE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这一关系可作为矿床评价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调查1951-2007年发生的多次ENSO事件的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变化情况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分析这四种事件在不同阶段的夏季环流形势和850h Pa风场,从而讨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夏季风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El Ni?o和La Ni?a事件与夏季副高强度、西伸脊点以及脊线位置关系密切,且影响夏季风的强弱变化。东部型El Ni?o主要是副高的变化影响降水,而中部型事件则是通过风场响应来影响降水的变化,且两类事件中雨带都有从长江以北到长江中下游偏南地区的移动过程;东部型La Ni?a时期副高显著减弱东退,使长江流域降水量减少,中部型La Ni?a在发展年因为副高脊线北抬,长江以北出现雨带,在消退年因为副高有北抬且长江中下游有偏南风的风速辐合带,东南地区偏南风加强,有两个雨带分别位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南。  相似文献   

4.
广东始兴良源铌钽铷钨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始兴良源铌钽铷钨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岭东段地区实施钨多金属矿调查评价中找到的具有大型远景的铌钽铷钨多金属矿床。最新成果显示该矿床主要有五种矿化类型:云英岩型铌钽铷钨多金属矿、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型铌钽铷钨多金属矿、石英脉型钨矿、破碎蚀变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和矽卡岩型白钨矿,且以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型铌钽铷钨多金属矿潜力最大。矿区含矿花岗岩具明显分异演化特征,自上向下为:似斑状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二云母钠长石花岗岩—中细粒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云英岩的分异演化系列;含矿花岗岩蚀变分带清晰,自上向下为: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钾长石化三带,矿体以云英岩、细粒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为主,石英脉次之,矿石矿物主要有黑钨矿、白钨矿、锡石、辉钼矿、钨铅矿、钼铅矿、砷铋矿、辉铋矿、辉锑矿、褐钇铌矿、铌钽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铀钍矿、白云母等;初步研究表明广东始兴良源铌钽铷钨多金属矿体可能为深部含矿岩浆经分异演化形成,矿床具有品位稳定、规模大的特点,成矿元素复杂,主要为Nb-Ta-Rb-W-Mo-Sn-Bi组合,并富含Be、稀土、Ag等。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南岭东段地区找矿新突破,而且对整个南岭乃至华南地区铌钽铷钨多金属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大湖塘石门寺矿区超大型钨矿的发现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西省武宁县大湖塘石门寺超大型钨矿的成功勘查是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重大发现。矿化类型划分为细脉浸染型、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大脉型。前者占总储量的74%,该类型以晋宁晚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容矿围岩,以燕山中期酸性深成至浅成花岗岩为成矿母岩。矿体厚大且产状平缓,大致平行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株顶部的接触面分布,以外接触带为主(Ⅰ1矿体),水平投影面积1.50km2,单工程最大厚度389.33m,平均厚度143.67m,平均品位0.193%,厚度变化系数63.7%,品位变化系数115.8%。工业矿物主要为白钨矿、黑钨矿、黄铜矿、辉钼矿。矿石组构类型主要有结晶结构、交代结构、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常见近矿围岩蚀变为黑鳞云母化、云英岩化、绿泥石化,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矿床,工业类型可划归为细脉浸染型白钨矿。石门寺矿区以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容矿围岩的细脉浸染状白钨的发现,改变了以往只专注评价石英大脉型黑钨矿的找矿思路,为矿区及九岭矿集区实现钨多金属找矿突破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江西武山铜矿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山铜矿是由两件类型的铜矿体组成,即产于上石炭统黄龙组底部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层状含铜黄铁矿矿体和产于花岗闪长班岩内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铜矿体。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种类型矿体的矿石和矿石矿物在稀土元素组成持征上具有明显区别.这为探讨武山铜矿的成因提供了一个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个涉及陆壳中对流作用与脉型金矿床形成作用二者相互关系的模式。陆壳大部分剖面在脆性流变状态下所具的渗透性,足以使大气降水发生局部性和区域性的对流。在这种流体中金的溶解度很高,足以使大量金发生活化而形成矿石级矿床。业已证明,这一过程是形成从1~2km深的低温热液型向中深的卡林型变化的,再向10~12km深度的中温热液型矿床变化的连续的矿床类型序列的原因。这些矿床类型之间主要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差别是由于不同深度的流体发生对流并继而影响到水/岩比值和气体溶解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玻璃陨石具有高的SiO2及低的CaO和MgO含量,主量元素的含量以及老石化学的特征与澳大利亚、印支、菲律宾和爪哇的玻璃陨石相近,暗示它们可能具有相似的成因。海南岛玻璃陨石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它们的Th/Sc比值为1.03~1.17,Th/Sm比值为1.67~2.18、Th/U比值为4.95~87,Rb/Ba比值为0.316~0.364。REE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特征与北美页岩和东海大陆架沉积物极为相似,揭示了它们可能的源岩为较新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9.
<正> 个旧原生锡矿包括云英岩型、电气石细脉型、夕卡岩硫化矿型、层间及脉状氧化矿型和含锡白云岩型等五种工业类型。在以上类型矿石中,锡主要呈锡石状态出现。过去在找矿勘探过程中,通常只注意寻找含锡石的矿石类型,而忽视了对不含锡石样品的研究,认为它无法回收利用,不具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侵入岩长石铅、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说明长江中下游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可划分为东区(宁芜以东宁镇和苏锡地区)和西区(宁芜及其以西至鄂东南地区).东、西两区的侵入岩长石铅和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在207Pb/204Pb-206Pb/204Pb图上它们的投影点明显地分为两个分布区。据铅同位素资料计算,长江中下游地壳形成时间主要是26-38亿年;据亮幔混合铅模式计算的μMix值表明,本区侵入岩和接确交代型矿石铅为壳幔混合源,以地幔源为主,前者幔源铅约占63-74%.后者幔源铅约占51-74%,层状含铜黄铁矿型矿体矿石铅主要来自上地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较系统研究了扬子型铜矿床中有代表性的菱铁矿、胶黄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及部分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特征,总结了展状矿石中和矽卡岩矿石中矿物稀土元素组成的特点及二者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别,从一个方面探索扬子型铜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糜棱岩型、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不同金矿化类型具有不同的控矿构造类型 ,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受韧性变形带控制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受脆性碎裂岩控制 ,石英脉型金矿化则受浅部裂隙带控制 ;未矿化糜棱岩变形越强 ,金元素含量就越低 ,超糜棱岩明显低于粗糜棱岩 ,但强烈变形的糜棱岩容易叠加后期的矿化蚀变 ;在时空关系上 ,同一成矿期内石英脉型金矿化稍晚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 ,且石英脉型往往穿切蚀变糜棱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 ;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 ,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相比 ,石英脉型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较大 ,更富集轻同位素 ;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方面 ,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相比 ,石英脉型的成矿温度低、压力小、成矿深度浅。从构造带成生演化的时空统一的角度分析可知 ,这三类金矿化都是在造山过程中韧性剪切带持续演化变形的条件下形成的 ,这种韧性剪切带持续演化变形是形成大型金矿床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粤北城口-九连钨多金属成矿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粤北城口—九连钨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北西向半隐伏—隐伏构造岩浆岩带和海西期隆拗过渡带。钨成矿与燕山第三期、四期花岗岩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成矿岩体同位素年龄97.5~157 Ma。钨矿化类型复杂,其中石英脉型钨矿是主要矿床类型。根据该成矿带钨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信息,目前除寻找石英脉(带)型钨矿外,还应寻找蚀变花岗岩型和矽卡岩型钨矿。  相似文献   

14.
对江西银山矿床规模不同的矿体、蚀变围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成矿流体的稀土元素以轻稀土富集型 ,无Ce异常 ,强烈的Eu正异常而显著地区别于赋矿围岩。热液蚀变作用造成围岩的稀土总量升高 12 .1%~ 5 2 .4%,轻重稀土比值降低 ,但紧邻矿体的稀土含量则低于原岩。导致围岩稀土总量升高有两个因素 :(1)通过热液蚀变作用带入了稀土元素 ;(2 )体系主元素 (Si)质量迁移而造成稀土元素出现表观浓缩。其中以前者为主导因素。矿体的接触带及其紧邻处的蚀变围岩的REE含量明显偏低 ,主要因出现大量石英或石英 +硫化物等矿物的显微脉体 (脉幅 3~ 8μm)而被稀释 ,是一种表观亏损现象。研究结果表明 ,矿体越大 ,其围岩REE被“稀释”越明显 ,涉及的范围越大 ,REE特征可能是一种潜在有效的找矿勘探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崇义县八仙脑钨锡矿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八仙脑矿区的地质工作,发现本区存在破碎带-石英脉复合型、石英细脉带型、云英岩-石英细(网)脉带型等一体多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类型,本文对其地质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总结了区内各钨锡多金属矿床类型找矿评价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堡子湾金矿矿石、海西期二长花岗 (斑 )岩 -石英二长 (斑 )岩及燕山期花岗班岩的硫、氢、氧、铅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后认为 ,二长花岗 (斑 )岩 -石英二长 (斑 )岩为堡子湾金矿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17.
新疆富蕴阿克塔斯金矿(化)体,产于石英二长岩体与北塔山组中酸性火山-沉积建造的接触带。受NE-SW向压扭性断裂所控制,矿化体呈脉状,分枝复脉状,金矿化极不均匀,主要为自然金,裂隙金和晶隙金。矿石具浸染状,角砾状构造,半自形粒状结构,与黄铁矿化和钠化蚀变关系密切,分两个成矿期,四个成矿阶段,早期均-温度334℃,中期260-270℃,成矿压力约为170×10~5Pa,Lgfo_2在-47.1~36.7范围,属热液型脉状矿床,有潜在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云南墨江金矿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墨江金矿床位于“三江”褶皱带哀牢山板块结合带北段的墨江 -九甲断裂带中。矿体分布于金厂超基性岩体西侧的金厂组烂山段含火山物质的硅质岩、变余粉砂岩和板岩中 ,矿体由含金石英脉、含金硅质岩组成 ,金矿体受层位和岩性控制。在矿区还分布晚于金矿化形成的镍矿体。金镍矿体共同存在于同一矿区 ,矿区围岩蚀变种类多 ,与金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等。矿体的空间分布与穿插关系表明 ,金成矿作用开始于晚三叠世以前。含金硅质岩具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质特征 ,其稀土元素、氧、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热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硅质岩一致 ;含金石英脉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稀土元素、硅同位素、微量元素组成与含金硅质岩相似 ,可能与硅质岩具有相似物质来源或形成作用。金矿石中金与镍、铬等元素的相关性很低。推断金矿床成矿作用可能开始于中石炭世含金硅质岩的热水沉积作用 ,在早三叠世以前 ,成矿热液通过充填和交代作用在硅质岩和上部的岩石中形成含金石英脉。后来的区域变质作用、超基性岩自变质作用及镍矿化作用可能使金矿体的金含量提高 ,但没有产生具有工业意义的独立金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