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研究了大田栽培条件下紫外辐射增强对冬小麦孕穗、抽穗、开花、灌浆、结实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 B辐射增强使小麦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小,穗重、茎重、叶重减小,灌浆速度变慢,灌浆不充实,此外,UV B辐射增强还使花粉败育率增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UV-C辐射时间对豌豆幼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V-C辐射增强使叶片光合速率减弱,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羧化效率明显降低,CO2补偿点升高。随着UV-C辐射时间的延长,POD和CAT活性先升高随后降低,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则逐渐降低,但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这说明UV-C辐射增强引起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使膜脂过氧化,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3.
增强UV-B辐射对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锡安  夏汉平  彭少麟 《生态环境》2007,16(3):1044-1052
综述了大气臭氧层的减少是影响地面UV-B辐射增强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简述了增强UV-B辐射对陆生植物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UV-B辐射一方面在分子水平上直接或间接地损害植物的DNA分子和蛋白质的结构,从而影响植物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影响;另一方面对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如叶表皮结构和花的形态结构等)产生广泛的影响。过强的UV-B辐射穿过叶表皮后直接对植物的光合系统、膜系统和植物生长调控激素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会在植株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等层次上表现出来。增强UV-B辐射作为全球变化因子,可导致敏感植物种类的死亡或退化,较能忍耐UV-B辐射的耐荫树种比阳生树种的适应性更强,能竞争到更多的利用资源,因此,在全球UV-B辐射增强下阳生树种可能会提早退出植物群落,这对森林群落的演替更新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还综述了UV-B辐射与其它污染胁迫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复合作用共同对植物产生的影响,以及植物对UV-B辐射的防御和修复等防护对策,提出了今后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大尺度、长时间的宏观研究,以及开展增强UV-B辐射对地下生态学,对DNA的修复与表达机理,对植物信号接收和传导的新途径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我国南亚热带森林5种建群树种UV-B辐射诱导的UV-B吸收物质(在280~320 nm波长下测定)的积累及抗UV-B辐射的可能性保护机制.增补UV-B辐射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的甲醇可溶性提取物和细胞壁的碱提取酚类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的光辐射下.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和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叶片的这些化学物质也升高,意味着增补UV-B辐射刺激UV-B辐射吸收物质的生成,形成抗UV-B辐射的功能性保护结构.然而,自然光下已含有大量细胞壁碱提取酚类的荷木(Schima superba)和藜蒴(Castanopsis fissa),这些化合物在增补UV-B辐射下则见下降,很有可能表皮层细胞壁碱提取酚类被转移到含有较低甲醇可溶性色素的液胞可溶性化合物里,这一现象意示着可能涉及叶肉组织光合机构的保护策略.增补UV-B下,马尾松针叶的叶绿素a和b含量不受影响,而其他4种阔叶树叶片则下降10.7% 到16.8%不等.胡萝卜素对增补UV-B辐射的响应变化不一,红椎和荷木的胡萝卜素水平下降,而马尾松、厚壳桂和藜蒴的胡萝卜素则上升,后者也许与功能性增加激发能耗散有关.结果显示,自然条件下不同树种展示出不同的驯化策略以形成抗UV-B辐射增加的防护机制.表4参29  相似文献   

5.
UV-B辐射增强对小麦籽粒化学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光照射条件下 ,研究了UV B辐射增强对小麦籽粒中可溶性糖、淀粉、赖氨酸、蛋白质等化学组分及其相互转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增加 0 2 5W·m- 2 的UV B辐射使灌浆期的小麦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淀粉含量变化幅度增大 ,赖氨酸含量下降速度较快 ,成熟期总蛋白质含量增加 .增加 0 75W·m- 2 的UV B辐射能降低成熟籽粒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 ,增加赖氨酸及总蛋白质的含量 .  相似文献   

6.
近5年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分析了近5年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发现近5年来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明显具有以下趋势:1)增强UV-B辐射对植物个体影响的研究总体上趋于减少;2)对植物信号转导的研究日益增多;3)植物对增强UV-B辐射胁迫的防卫机制和伤害修复研究仍是重点,但更偏重于防卫机制方面的研究;4)更加重视对植物群体及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5)增强UV-B辐射与其它因子(环境背景因子和污染胁迫因子)的复合作用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和重点.根据近5年的研究进展,推断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关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和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还会加强,信号转导、分子水平机理以及增强UV-B辐射与其它因子的复合作用研究可能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特有紫色马铃薯品种转心乌Solanum tuberosum L.和对照品种大西洋Solanum tuberosum L.种植于大田条件下,以自然太阳光照射、人工增强辐射剂量2W·m-2、人工增强辐射剂量4W·m-2三个水平的紫外线B辐射的剂量进行80d照射处理,研究紫外线B辐射对马铃薯叶片内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脯氨酸含量、类黄酮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和对细胞质膜的伤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的LIVB辐射由于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致使其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持续而不断降低;而短期内增加较低剂量的UVB辐射会诱导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但是随着处理时间的延续却不断降低;由于植株的适应性反应,持续的UVB辐射诱导致使脯氨酸含量和类黄酮含量不断增加;随着所清理活性氧数量的不断累积,其主要产物之一丙二醛的含量也在不断累积,而且UVB辐射对叶片内细胞质膜的不断伤害致使膜透性不断增加.在相同处理条件下云南转心乌叶片内脯氨酸和类黄酮的含量及增加速率明显高于大西洋,丙二醛的积累则少于大西洋.并且转心乌叶片的细胞质膜所受伤害程度亦较大西洋轻.研究结果说明,脯氨酸含量、类黄酮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细胞质膜伤害率具有品种间差异,紫色的云南转心乌较大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适应LrVB辐射增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UV-B辐射与酸雨胁迫对生菜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雨和紫外辐射的增强是全球环境问题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以生菜(lactuca)为实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UV-B(280~320nm)辐射与模拟酸雨(AR)的胁迫对生菜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V-B辐射的增加降低了生菜植株的蒸腾速率、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b的质量分数,且下降幅度随紫外辐射的增强而增大。UV-B辐射的增加提高了生菜叶片中类黄酮的含量,其增加幅度随紫外辐射的增强而增大。酸雨对生菜的蒸腾速率、叶绿素的质量分数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酸雨对类黄酮含量的影响不大.品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的增加,叶片中的水的质量分数持续降低,而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均先增加后减小,说明存在一个使品质发生突变的阈值范围.酸雨使得生菜中抗坏血酸的质量分数增加,并且增加幅度随pH值的减小而增大;随着酸雨酸度增强,植株中水质量分数持续降低;酸雨使生菜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先减小后增加。在UV-B和酸雨的共同作用下,只有对类黄酮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其他指标表现不明显,但是可以看出复合作用下指标含量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单一因子的胁迫,并且下降幅度受UV-B辐射强度和酸雨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UV-B辐射对大豆和黄瓜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在植物生长室中,UV- B辐射明显降低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抑制程度随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黄瓜和大豆幼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与UVB辐射时间长短呈正相关,但是类胡萝卜素减少幅度不大.UVB对Chlb 的破坏较Chla 严重,导致Chlab 比值增大.UVB虽增加大豆幼苗的SOD活性,但降低大豆幼苗的NR活性及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认为,Chlab 比值和SOD 活性升高,有助于植物对UVB的适应  相似文献   

10.
在植物生长室中,黄瓜植株第1片真叶出现后,用人工UV-B光源照射60d,测定植物各叶位叶片的生长和生理活动。结果表明,UV-B辐射条件下,植物出叶时间被延迟,叶面积和叶干重下降,降幅与叶位高低正相关;叶片含水量降低,老龄叶片(1叶,下位叶)和幼龄叶片(第5叶,上位叶)的水分降幅均高于成年叶片(第3叶,中位叶);叶片的伸展速度,叶片数目以及单叶面积减少,致使黄瓜总叶面积下降;植株节间长度缩短,是植株矮化的重要原因;根、茎、叶等器官之间的相关生长变化不大,叶片生长在其中起重要的协调作用。UV-B降低Pn和EAQE,对光合的抑制程度随叶位升高而增加,UV-B辐射后,黄瓜叶片的光呼吸显著提高,增幅与叶片发育阶段有关,UV-B对黄瓜第1叶的暗呼吸没有影响,第2、3叶略微下降,第4叶显著升高,分析认为,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少有利于植物适应UV-B辐射;水分含量和光合作用减少、呼吸作用增强是黄瓜生长受抑制的生理基础。图2表2参18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6例静电加速器工作者染色体的观测,研究电离辐射引起的人类染色体畸变。效应与辐射剂量相关,畸变的类型和频率反映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
陆生植物对UV-B辐射增量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大气同温层的臭氧层逐渐被破坏导致太阳辐射中的UV—B辐射部分抵达地球表面增加,对陆生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讨论了UV—B辐射对陆生植物在分子和器官水平的影响,植物可能通过UV—B光受体吸收低水平UV—B辐射,并通过不同信息途径转导,这包括钙、激酶和活性氧等,UV—B辐射诱致基因活性变化,并改变植物的形态和功能,暴露在UV—B辐射下大量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包括调节编码保护色素、DNA修复蛋白的基因和光合基因等.UV—B辐射引起光合作用、生长和生物量降低,极少数植物增加生物产量,整体群体生物量倾向减少.UV—B辐射对热带亚热带森林树种影响的报道甚少,目前增高UV—B辐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得到重视.参45  相似文献   

13.
O_3/UV法降解水中对硝基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晖  程江  杨卓如  陈焕钦 《环境化学》1996,15(4):313-319
研究了臭氧、臭氧/紫外光(O_3/UV)法降解对硝基酸过程中各种操作条件(包括气量、气相臭氧浓度、温度、初始pH值、初始TOC值以及紫外光强度等)的影响.臭氧与紫外光相结合对去除TOC有协同效应.根据实验确定出这一过程的宏观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4.
辽东栎叶片气孔特征参数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数码图像显微镜处理系统 ,对 2 0世纪 30年代至 80年代不同植被区域内辽东栎叶片气孔特征参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测 ,明确了辽东栎叶片气孔特征参数的变化范围 ,并对其时空变异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从时间分布角度 ,由 30年代至 80年代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中气孔长度、面积变化呈上升趋势 ,而气孔宽度、密度呈下降趋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 4个气孔特征参数均逐年递增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中除气孔长度下降外 ,其它 3个气孔特征参数均逐年递增 .从空间分布角度 ,在由北部至南部再到西南部分布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至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 ,30年代中 ,气孔长度、面积呈上升趋势 ,而气孔宽度、密度呈下降趋势 ;5 0年代中 ,不同植被类型区之间 ,除气孔密度差异较大外 ,其它 3个气孔特征参数差异均不明显 .图 1表 1参 9  相似文献   

15.
表油菜素内酯对珍珠菜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表油菜素内酯(epiBR)对珍珠菜(Artemisialactiflora)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中含有epiBR后,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明显提高,比不加任何激素的高1~6倍.如在该系统中再加入6-BA,epiBR不仅能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产生,而且能使愈伤组织中的蛋白组份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种协同效应强于IAA和6-BA的协同效应。电镜观察表明,epiBR与其它激素诱导的愈伤组织处于不同的细胞分裂期,暗示愈伤组织的生长速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对太阳辐射强度和空气污染浓度的观测分析表明:晴日太阳辐射的减弱与空气污染浓度密切相关。因此可以用太阳辐射强度的长期变化间接推断当地大气质量的长期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电磁辐射场对微生物细胞的“非热效应”,选用几株工业微生物(产L-精氨酸钝齿棒状杆菌A6,产L-赖氨酸钝齿棒状杆菌LB6和产胞内SOD酶酵母菌S1)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置于2μm-1mm频段电磁场接受辐射处理后的试验样本细胞对热的承受能力提高,表现为在较高温度下细胞生长速度的增加,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对辐射刺激有更明显的敏感反应,较低pH可以一定程度地强化辐射处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还进一步证明了以上效应产生于电磁辐射场的“非热效应”,而不是简单的热效应或微生物的自发突变。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冬季辐射雾生消过程的无机阴离子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成都市市区和郊区采集冬季辐射雾雾水样品,pH值范围在4.58—6.39之间,平均值为5.57.离子色谱分析其无机阴离子(SO42-,NO3-,Cl-)浓度水平.结果显示,雾水中的阴离子以SO42-浓度最高(3.11mg.l-1),NO3-(0.20mg.l-1)和Cl-(0.25mg.l-1)相对较低;雾生消过程中市区和郊区雾水样品阴离子的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有显著差异.雾水中的阴离子浓度普遍低于此期间的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