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原 《防灾博览》2008,(2):13-14
人类欲望导致对大自然过分索求,进而使稳定的原始自然生态环境变得不安全不和谐,甚至出现危机和种种险象;而自然生态平衡的打破,又直接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使我们遭遇资源减少之苦和其它种种尴尬。在自然条件较为严酷的西部,这种"自然恶变"的结果直接导致了罗布泊的消亡、居延海的干涸、我国最长的塔里木河和黑河两条内流河的断流、黄河源2000多湖泊的消失和大量湿地变成沙漠,还有西部  相似文献   

2.
减灾短訉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国际减灾日”讲话 “水:中欧的洪涝灾害”摄影展开幕式暨国际减灾日的庆祝活动于2003年10月8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了讲话,他说: 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面对灾害,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 这个主题意味着,在“国际淡水年”期间,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为了生计而保护好水资源,而且更要减轻水破坏生命的能力。现在世界上90%以上的灾害都与水有关——不是太少了导致干旱,就是太多了导致洪涝、滑坡、气旋、飓风和台风。许多地区年复一年地遭遇同样的灾害。 自然灾变事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只有当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受到威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湘江流域2006年"7·15"暴雨-洪水巨灾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论,结合灾区实地调查结果和部分适时气象、水文资料,从降雨、洪水、灾情以及减灾模式等对湖南省湘江流域2006年"7·15"暴雨-洪水巨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的主要致灾因子是洪水、内涝、滑坡、泥石流,而城市主要为内涝;此次巨灾是在强热带风暴引发的暴雨、湘江流域中上游多山的地形条件等自然因素,和工程建设不合理、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人们防灾意识薄弱以及灾害风险转移机制不够成熟等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建立综合减灾范式、提高巨灾应急管理能力等应对巨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第二集白棉纱·黑化石·自然之死地球——这个蓝色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如果把时间压缩,用5000万年代表一年,那么地球的寿命是92岁,而人类仅仅出生了8小时。而就在短短的"5分钟"以前,人类世界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然而,就在这看似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建设、科技文化、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愈加热爱和珍视生命”。而由于人为及自然因素以及两者叠加造成的灾害事故,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功能受到严重的威胁.城市公共安全问题面临空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导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自然、社会因素,探讨了我国救灾体系的特点及此次救灾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对今后救灾工作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379年前,北京城曾经发生了一起大爆炸事件,这次爆炸原因不明、现象奇特、灾祸巨大、死伤惨重,是“古今未有之变也”。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次惊心动魄的灾难,但都莫过于世界三大解不开的自然灾难之谜,被人们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的是:(1)3000多年前印度“死丘”事件;(2)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3)1626年北京王恭厂大爆炸。这三大事件发生的原因引起人们浓厚兴趣,科学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至今仍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论述了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表状况是形成气候的3个基本因素.此外,还有人类活动、太阳活动、火山活动等影响气候变化的第4类因子.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导致近百年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即自19世纪末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大气中CO2等“温室效应“气体持续增加,而森林植被遭到大量砍伐和破坏,全球森林植被覆盖率持续下降,平衡大气中CO2与O2的生态功能不断下降,结果导致全球“温室效应“持续增强,使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自然因素太阳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周期性而不是持续性的.太阳活动增强期(高峰期)有增温作用,减弱期(低谷期)有降温作用,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影响,但比起人类活动造成的CO2等气体“温室效应“持续增强对气候持续变暖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混沌理论:人类认识自然灾害的工具之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然灾害实际上是“人-自然系统”呈现为一种无序的状态.在人类面临的众多的自然灾害中,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自然灾害具有“混沌性态”的无序性.当(1)人-自然系统内出现混沌无序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或(2)人-自然系统的某一纯粹的自然子系统出现混沌无序性且继而引发了整个人-自然系统的无序性时,危及人类生存,便产生了自然灾害。在人-自然系统中,导致混沌性自然灾害的条件至少有四种:(1)三个或三个以上作用源加上非线性关系;(2)某些变量的周期性解变得不稳定;(3)控制参量超过临界值导致周期倍增;(4)周期性扰动作用于非线性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防灾或减灾的如下四条原则措施:在人—自然系统中,(1)减弱某些非线性机制;(2)隔离某些相互作用的要素及其子环路;(3)控制某些关键性参量的变化,(4)提高(或降低)某些重要变量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1.
香港地处热带高温多雨强风化区,且地形陡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导致滑坡灾害成为香港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许多针对香港滑坡的研究侧重于研究人工斜坡上发生的滑坡,由于自然滑坡难以调查,很少有人从区域的尺度来研究自然滑坡。然而,几十年的研究和调查表明,自然地表滑坡确实代表着一种自然灾害。大屿山岛是香港地区最大的离岛,保存着相对完整的自然状态,是研究香港地区自然滑坡的理想研究区。本文利用多年航片解译的滑坡数据,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屿山岛自然地表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滑坡与地形、地貌、地质、土地利用和植被等相关影响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然 和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繁荣,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自然、改造地球的盲目行为和失当行为(诸如滥伐森林、毁坏草原、围湖造田等),而同时,也招致了大自然的无情惩罚和报复。酸雨、沙尘暴、沙漠化、洪涝、干旱、暴雨、龙卷风等,这一切都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深深地渗透着人为因素。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相似文献   

13.
发刊词     
《灾害学》1986,(1)
在百花竞艳的科学春天里,《灾害学》杂志应运而生。于光远最近在为本刊的题词中指出,灾害是永远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自然—社会现象。钱学森积极倡导开展地球表层学研究。地球表层不但提供了人们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各种灾害群发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也是征服自然、兴利除害的斗争史。历史一再证明,要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建筑居住环境、办公环境的舒适性、美观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装修材料、建筑材料和室内家具不合格而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而人类由于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大约有85%以上的时间将是在室内度过,婴幼儿和老人在室内度过的时间更长,来自家庭和办公室的有害物质比来自其他地方的有害物质更容易引起疾病。  相似文献   

15.
渝纹 《防灾博览》2002,(5):26-27
当人们逐步富裕起来时,特别是衣、食、住都有了保证,“行”将是走遍天下去旅游。 经济学家说:旅游是在有了闲暇时间和富足货币后的一种高档消费。 社会学家说:旅游是人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所购买的一段休息调整的时间。 旅游学家说:旅游是走进自然,是人与自然全身心地置换,是享受一段绿色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正>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寄托了人们对现实的思考。近年来全球变暖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生态灾难成为许多影片聚焦的主题,人类运用多种视角审视目前的生态状况。此类保护自然的电影主题反映了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忧思。《全球风暴》作为生态灾难电影,较为全面地讨论了“人-科技-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此类电影的典型之作。它不仅涉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探讨了人类使用科技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军 《防灾博览》2021,(2):42-43
土壤是陆地上所有生命之源,如果不采取行动遏止其退化速度,全球土壤未来堪忧.与人们熟知的气候危机、地表自然世界遭破坏等一样,土壤状况恶化同样不容忽视. 土壤就像地球的皮肤,重要但薄弱,很容易因密集耕作、森林破坏、污染和全球变暖而千疮百孔.而且,至关重要的是,土壤形成需要数千年时间,这意味着对尚存土壤进行紧急保护和修复迫在...  相似文献   

18.
《民防苑》2006,(4)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没有健康,哪来的长寿?我国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被国际自然医学第十三次会议确认为世界第五长寿乡。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该县22.6万人口中有100岁以上的老人69人,90岁至99岁的老人296人,80岁至89岁的老人1724人。这些长寿乡人身体健康,仍  相似文献   

19.
再论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长健  王杰 《灾害学》2012,27(3):1-5
系统地总结了现有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重新甄别了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作用机制,深入分析了自然灾害风险的核心内涵,据此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的新定义,即自然灾害风险是由自然灾害系统自身演化而导致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结合定义的相关规则,对自然灾害风险新定义进行了符合性验证。新定义不仅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灾害风险本身的认识,而且明确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依据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灾害风险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之后国际社会灾害风险管理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而对自然灾害风险模型的深入探讨,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自然灾害风险影响因素的认识.在国际社会灾害风险管理学界对自然灾害风险模型的认识的基础上,力求对自然灾害风险模型做进一步的诠释,进而从自然灾害风险模型的再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致灾因素的强化以及自然灾害风险的系统结构三个方面,探讨了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依据,为制定科学的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