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以大气污染潜势和污染指数预报系统CAPPS(City Air Pollution Prediction System)为依托,利用Microsft Visual Basic 6.0软件,设计和建立了科学合理、直观实用的本地LCAPPS系统并作为预报河西西部诸城市空气质量的工具之一.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稳定、快捷. 相似文献
2.
关于大气综合质量的一个马尔柯夫随机预报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造了一个新的概率转移矩阵,并在上基础上利用随机理论,建立了一个马尔柯夫过程大气综合质量预报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城市大气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燃料的消耗量是影响深圳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机动车辆的增长是次主要因素,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对城市大气质量影响极弱,而城市的发展对大气质量均有影响,对大气中NOx和降尘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贵阳市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常规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基于不同季节,调整BP神经网络的隐藏层个数和隐藏层节点数,建立不同的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进行参数检验,最终选取预报效果最好的模型带入实况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夏季的预报效果最好,采用的模型TS评分为81.6%,平均绝对误差为9.1,正确率为97.4%,用该模型检验预报效果,实况和预报的相关系数为0.71,平均误差为9;而冬季的预报效果明显低于其他季节,采用的模型TS评分为65.7%,平均绝对误差为19.5,正确率为72.9%,用该模型检验预报效果,实况和预报的相关系数为0.79,平均误差为19。而且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报效果同隐藏层个数与隐藏层节点数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5.
6.
用比对方式分析拟设监测点和已设监测点的大气中SO2,NOx和TSP,得出拟设监测点和已设监测点的年日均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5%,并用F检验法和t检验法对已设监测点5年的大气监测结果进行方差和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表明通州市环境监测站提出的拟在监测站设置1个空气自动监测点取代原有的两个监测点的想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1 前言现代的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系统 (AQMS)需要关于大气扩散、传输和污染去除等重要物理、化学过程的信息 ,还需要有许多有关排放源特征和强度的信息。一般来说 ,空气质量管理体系包含一个复杂的监测网格和有关源排放的基本情况。它们为公众提供信息 ,能定期描述空气污染进展情况 ,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功能。然而 ,大部分空气质量管理体系依赖于模式达到最感兴趣的目标。它们包含有预测、预报、评价污染物排放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政府对污染防治现行的和将来要制定的政策的影响、对短期或长期污染消减规划的效益和成本的优化。然而 ,…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气象要素对大气质量的影响以及大气污染反弹的原因,通过对兰州市冬春之际气象要素对大气质量影响力的模拟分析,建立了气象要素与大气质量间的模拟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兰州市大气污染指数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精度高,预测结果真实可信,方法可行性好,可用来模拟分析兰州市冬春之际空气污染的成因和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香港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7,9(2):6-7
介绍了香港空气污染指数预报的方法和所取得的良好社会效果。通过香港空气污染指数预报的学习结合内地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谈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臭氧污染日益严重,因此,研发出能定量评估气象条件对臭氧污染影响程度的诊断指数,成为提高和改善气象服务质量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用中国大陆地区2018年温度、总云量、风速、风向、相对湿度等气象场数据与臭氧浓度数据,研究臭氧污染敏感气象条件,统计各气象因子分布在不同数值区间时发生臭氧污染事件的相对频率(即分指数),按照分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大小进行排序,筛选出10个与臭氧污染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将10个气象因子的分指数进行累加,即得出臭氧综合指数。随后,对各地构建臭氧综合指数时采用的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得到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气象要素,并参考这些气象要素构建了臭氧潜势指数。分别以臭氧潜势指数和臭氧综合指数对北京市2019年臭氧日最大浓度建立拟合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两类指数的拟合预报值与实测值有着相似的变化趋势;利用臭氧综合指数计算得到的预报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76,优于利用臭氧潜势指数计算得到的预报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0.64)。 相似文献
11.
Kalman滤波法在城市空气污染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Kalman滤波法结合由逐步回归法选出的T106气象因子,对大连市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预报,得出了该法与传统的多元回归法相比具有物理意义明显、准确率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结合空气质量指数法分析了2020—2022年石家庄市大气污染变化特征和首要污染物时序分布,采用关联规则法研究了空气污染物浓度间内在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的持续性开展,石家庄市空气质量逐步提升,空气质量指数类别主要为良和轻度污染为主,AQI级别呈现由较高污染向优和较低污染级别转移,2022年严重污染天数首次出现了“零报表”。首要污染物天数逐年下降,季节分布特征表现为冬季以PM2.5污染为主,夏季以O3污染为主。关联规则模型中,规则{PM2.5=2}=>{PM10=2}表明PM2.5日均质量浓度35~75 μg/m3伴有PM10日均质量浓度50~150 μg/m3的情况四季均有可能发生,其中冬季置信度为100%,为日后精细化管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南充市主城区6项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研究了2014-2020年南充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指数等级和首要污染物的时序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的开展,南充市大气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出现首要污染物的天数逐年减少,空气质量逐步提高。受污染物节律性影响,空气质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空气质量最差,春季次之,夏季污染相对较轻,秋季最轻。首要污染物类型的季节分布特征表现为冬季出现首要污染物天数最多,春季和夏季次之,秋季最少。春、秋、冬季以PM2.5污染为主,夏季以O3污染为主。从全年来看,与O3相比,PM2.5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更为突出。在持续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同时,精细化协同管控细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将有助于现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4.
基于韦伯-费希纳拓广定律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基于韦伯--费希纳(Weber-Fischna)定律并加以拓广,指出空气污染物浓度成等比变化时,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程度成等差变化;应用‘等比赋值,等差分级'的指数标度法,确定出7项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浓度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NO2、CO和TSP在两种标准中各有一个级别的浓度限值差异稍大外,其余空气污染物的两种标准的相同级别浓度限值十分接近,从而为制订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河流水质评价指标筛选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计算各条河流的综合污染指数和各项水质指标的污染分担率,对深圳市8条主要河流1999—2008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最终从15项常规水质指标中筛选出氨氮、总磷、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和六价铬9项指标,建议作为深圳市河流水质评价的统一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上海港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觑.基于船舶AIS数据,高精度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得以建立并应用.2018年11月5—10日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通过提前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等措施,使船舶单日SOx排放量下降28.5%,一次PM2.5排放量下降25.5%,全市... 相似文献
19.
重大活动保障预报不同于业务预报,其核心是服务管控,并注重提前预报的时效性和精细化。该文总结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空气质量保障预报工作的实践经验:在历次保障预报联合会商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完善联合会商机制,强调预报保障主体单位与支持单位的预报工作内容和职责的区分,通过数值模式的优化改进、针对性开展关键气象因素专题等多种技术手段不断提升预报精准度,并创新应用历史相似污染案例库挖掘和匹配分析,注重预报效果评估以及时总结预报经验,不断提升预报的准确性,为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