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京地区农业耗水量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南京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采用Penman-Montieth法计算参考作物的潜在蒸散,建立了本地区农业耗水的物理模型,计算了南京地区历年的农业用水量,并根据实际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反映农业用水的实际情况。在分析该地区历年农业用水量变化及其用水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农业用水量的因素和该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南京地区农业用水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耕地面积和各类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同时也受当年气候状况的影响。南京地区多年的农业用水效率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灌溉水利用率较低。最后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南京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 ,采用Penman -Montieth法计算参考作物的潜在蒸散 ,建立了本地区农业耗水的物理模型 ,计算了南京地区历年的农业用水量 ,并根据实际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能够反映农业用水的实际情况。在分析该地区历年农业用水量变化及其用水现状的基础上 ,对影响农业用水量的因素和该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南京地区农业用水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耕地面积和各类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 ,同时也受当年气候状况的影响。南京地区多年的农业用水效率计算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灌溉水利用率较低。最后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四川省土地承载能力的动态仿真模型,模型中包括土地利用、人口、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子系统,文中阐述了土地承载力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方法,模拟了四川未来45年土地承载力系统的动态变化轨迹,提出了两种方案,并对其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湖泊河流众多,随经济发展,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生态水动力学模拟是水质污染控制及水环境规划的有效工具。本文简述了国内外的湖泊生态水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垂向平均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及WASP水质模型。提出了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煤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 ,结合当前煤矿区域的实际情况 ,给出了煤矿区域系统所具备的动力学性质和特征 ,通过所建的一个数学模型 ,探讨了煤矿区域煤炭资源持续利用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其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空气负离子研究进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负离子保健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其浓度是衡量空气清洁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空气环境质量评价中日益受到重视。从医学健康、环境卫生、工农业、生态旅游四个方面论述了空气负离子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负离子在不同气象因子、海拔高度、植被、区域、时段下的浓度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空气负离子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为空气负离子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内在机制,估算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揭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分布的空间格局,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均每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为36 602.44×104元,其中土壤养分损失占总损失的89.46%,土地废弃损失占总损失的4.64%,土壤水分损失占总损失的1.05%,泥沙损失占总损失的4.85%。旱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最大,占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61.94%。从各县来看,清镇市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最大,占总经济损失的32.87%。研究区平均单位面积经济损失为1 174.86元/hm2,北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土壤侵蚀单位面积经济损失价值较大。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壤侵蚀模型的滑波临界雨量估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滑坡临界雨量确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土壤侵蚀模型的滑坡临界雨量估算的新方法。该方法基本思路是:降雨引起土壤侵蚀,当土壤侵蚀达到一定强度时可诱发滑坡,因此利用土壤侵蚀模型可以推算滑坡临界雨量。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进行试验,从降雨-土壤侵蚀-滑坡的成灾机理入手,利用卫星资料、地理信息资料及降雨资料,计算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坡长、坡度)、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基于USLE土壤侵蚀模型,计算滑坡发生时土壤侵蚀强度,通过分析多个滑坡个例,确定滑坡临界土壤侵蚀强度,再根据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推算不同预警点滑坡临界雨量。相比以往仅仅分析灾情与降雨之间关系的传统方法,该方法有较为清晰的物理意义,实际业务中也易于实现,在滑坡预警预报中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可持续能源系统转型路径,以转型理论为概念框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层次对能源系统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代理的系统动力学转型模型。模型选取当前能源消费结构中占较大比重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水电、光伏和核能作为复杂代理,选取消费者作为简单代理,根据中国能源数据对其进行参数化,并模拟运行了能源系统从2016—2050年间各种类型能源消费比重变动的情形。研究结果显示:①外部景观信号的输入对于能源系统的可持续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景观信号的输入,各类能源的相对比重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景观信号持续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向可持续能源系统转型的速度越快、规模越大。②到2050年,可持续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60%左右,实现能源系统的可持续转型,其中,水电将在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化转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③2030年以前,石油和天然气将是能源系统中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的主要替代品,因为它们的应用技术已经发展成熟,而且它们更适应当前的基础设施,从短期来看相比可持续能源石油和天然气更有优势,在这种情形下,仍然需要继续支持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否则能源系统的可持续转型将不会发生。该研究主要探索通过当前能源系统的景观压力强度以及转型的进度,来量化未来需要输入的景观压力强度;通过模拟转型发生的具体情景,对转型的进展进行更清楚的界定,借此来评估二氧化碳的排放路径;模拟模型也可以评估各类能源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各种可能性,以及探索各类可持续能源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农地资源的正外部性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福利产生影响,但由于市场机制的自身缺陷导致人们对其价值缺乏定量认识,致使农地资源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造成向城市的过度流转。以湖北省为例,在将农地资源正外部性划分为提供社会保障、保证粮食安全以及提供生态服务3个方面的基础上,以2006年为评估期日,尝试用市场价格评估的方法对其年价值和无限年期的总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2006年湖北省农地资源在提供社会保障方面的年价值及无限年期价值分别为87460元/hm2·a和34 70635元/hm2;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的年价值及无限年期价值分别为32209元/hm2·a和12 78135元/hm2;生态服务功能的年价值及无限年期价值分别为4 34855元/hm2·a和172 56151元/hm2。最终核算出湖北省正外部性的年价值总量及无限年期价值总量分别为5 54524元/hm2·a和220 04921元/hm2,这部分无法通过市场价格表现的价值大致与湖北省农地经济产出价值相当,甚至略高出5%~38%,无疑是农地价值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土地管理者和社会决策者的充分重视。农地城市流转的失控和对农地保护的忽视实质上就是对农地正外部效用的抛弃和破坏,最终将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小样本时间序列资料中个别异常值对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破坏性影响,采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之一的三组耐抗线对西藏近30年气温、云量资料进行线性趋势分析,研究了西藏地区气温和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区域分布,并讨论了二者的相关特征。通过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相比,表明三组耐抗线用于西藏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具有明显优势,而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西藏气候变暖估计偏高。分析认为,西藏气候变暖主要由最低气温增高显著所致,最低气温变暖趋势在春、夏季较明显,冬季相对不明显;西藏各地增温幅度在空间分布上不一致,中、西部地区呈较强的增温趋势,东部相对较弱;西藏高原总云量和低云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总云量和低云量变少分别与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升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西藏昌都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值时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区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强度,是研究区域发展结构的核心内容之一。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直接体现,信息熵可以作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的一种度量。借助信息熵理论对藏东地区1992~2004年土地利用结构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熵2004年较1992年有所增加,但是增长幅度较小,与全国和西部地区土地利用信息熵水平相比,藏东地区土地利用系统结构熵值较低,有序度较高。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地方政策因素是导致昌都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熵值变化的直接动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对土地系统熵值的时序变化也存在影响。信息熵理论反映某区域系统宏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该理论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西藏旅游业建设面临的14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讨论了西藏旅游业面临的十四个问题。它们是:境外游客准入问题;区际交通问题(Ⅰ.航空);区际交通(Ⅱ.公路及其它);区内交通问题(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旅游资源的管理权与经营权问题;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问题;旅游景区营建问题;小城镇建设问题;特色旅游问题;旅游商品产业问题;旅游方式问题;奖金问题(Ⅰ.外资);资金问题(Ⅱ.内资);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矢栅混合数据模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适宜性评价一般为单独基于栅格数据模型或者单独基于矢量数据模型。单一的数据类型在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时对信息的表达难免存在不足。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以土地评价的对象个体为评价单元,利用矢量数据的评价单元边界来分割各类因子作用分值数据,并将评价单元对象内数据统计分析后的结果通过栅格图斑标号对象的联接,入库作为评价单元该因子的作用分值,再根据确定的各因子权重,计算因子的综合评价分值来建立矢量栅格混合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算法,并以浙江省标准农田建设为例,在标准农田立地条件评价中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矢栅混合数据模型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地块的各方面要素信息,保证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并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数据混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西藏是世界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西藏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为此,本文分析了西藏农业生产条件和历史现状,对不同农业生产类型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空间过程阻力面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济过程是各种要素流集聚和扩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素流的运动必然受到阻力的作用。基于此考虑,提出了经济过程阻力面模型,用以表示一个地区经济过程阻力的空间分布以及经济过程的运动趋势。空间经济过程阻力面模型对研究要素流的运动和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以浙闽赣(ZMG)边界区案例分析为例,模型计算得到的ZMG阻力面图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浙闽赣交界区的物资流的阻力状况。ZMG边界区正如温台、闽南、江西经济发达区内的一个高阻力值的“岛”,从ZMG阻力面图可以看到有两个峰,一个在浙闽交界区(庆元、景宁),另一个在闽赣交界区(光泽、邵武)。在浙江境内的阻力线密度大、阻值高,说明浙江境内物资流动的地区差异明显。两峰之间为鞍(通),武夷山市处于这个“鞍”之上,同时展示了该模型在启示省域边缘带发展规划中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中国当前就业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就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判断。  相似文献   

18.
西藏地处我国西部 ,西藏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和西藏开发的关系及西藏发展的历史、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认为长江经济带有能力 ,也有必要支持西藏自治区的发展。根据西藏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看 ,长江经济带有必要在新的背景条件下 ,寻求更好的战略模式促进西藏开发。也即同西藏两地通过文化交流促进经济融合 ,以改变观念为出发点 ,拓展潜在市场为目标 ,达到促进西藏开发和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发展的双重目的。长江战略的实施要点包括 :(1)推广双语学习 ,以文化交流促进经济融合 ;(2 )提高藏语教学的师资质量 ,改善劳动力整体素质 ;(3)让一部分藏民先富起来 ,成为西藏开发的中坚力量 ;(4)合作协助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完善交流手段 ;(5 )帮助扶植西藏地区的起步产业 ,逐步培养自立发展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田间持水量是衡量土壤保水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进行农田灌溉、作物水管理和水文模型的重要参数,但其测定繁琐而耗时,迫切需要一种简捷精确的估测方法。采集了50个来自稻田和旱地的1 m深原状土壤剖面样,然后基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土壤田间持水量进行模型预测。结果显示:(1)对于稻田土壤,田间持水量主要受容重和有机碳影响,而对于旱地则主要受土壤质地影响;(2)构建的田间持水量传递函数,对于稻田土壤预测精确度较高,调整的确定系数达到0.79,对于旱地则相对较弱。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田间持水量精确估测影响较大,利用土壤传递函数法对田间持水量的快速获取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西藏雅鲁藏布江雄村河段及其支流底栖动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6月对西藏雅鲁藏布江雄村河段及其支流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7种,隶属于20科42属,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最多(92.8%)。干、支流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差异较大,且支流物种多样性高于干流。干流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小于支流,干流密度和生物量(干重)均值分别为38.5±9.8 ind/m2和0.010±0.003 g/m2,支流均值分别为130.2±15.0 ind/m2和0.055±0.040 g/m2。干流优势种为3种摇蚊科幼虫和1种腹足类;支流优势种为3种蜉蝣目稚虫和1种摇蚊科幼虫。在功能摄食类群方面,干流以直接收集者和刮食者为主,支流以直接收集者和捕食者为主。分析表明,干、支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与底质类型有关。比较发现,雅鲁藏布江与喜马拉雅山南坡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较大;高海拔地区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低于低海拔地区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