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振动病     
随着采矿工业的发展,接触振动机具,尤其是凿岩机的工人日益增多,发生振动病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振动病是由于接触每分钟在1,800—18,000次的振动频率而引起的。振动病冬季比夏季容易发生。热带气候,即使接触振动,也不易患振动病。因此,一般认为振动是振动病的基本因素,寒冷是振动病的重要致病条件。只有寒冷而没有振动,当然不能发生振动病。只有振动而无寒冷,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同样不易发生振动病。 振动病有哪些表现呢? 振动病初期,手部发凉,手指发僵,轻度麻木。以后,手痛,麻木加重,甚至失去触觉,手指发白。全身症状有:头痛、头晕、…  相似文献   

2.
<正>手部和手指受伤被认为是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最大的风险。本文主要介绍石油和天然气企业防范手部和手指受伤的主要措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作业岗位是世界公认的风险最大的岗位之一。除了火灾和爆炸事故风险以外,作业人员还面临着手部和手指受伤等常规风险。根据  相似文献   

3.
正振动(vibration)是指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振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关系密切。由生产或工作设备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导方式,可将生产性振动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局部振动常称手传振动或手臂振动,是指手部接触振动工具、机械或加工部件,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常见的存在局部振动的作业有:使用风动工具如风铲、风镐、风转、气锤、凿岩机、捣固机或铆钉机的作业;使用电动工具如电钻、电锯和电报等的作业;使  相似文献   

4.
振动是危害人体的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实践证明,强烈振动可引起骨折、皮肉青紫、器官破裂、内脏位置移动和脑震荡。人体如果长期处于振动之中,会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新陈代谢等方面发生病症,久而久之便会引起振动病。振动病是卫生部公布的14种职业病之一。初期表现为:头晕有疲劳感,脚、腿无力,且出现肌肉疼痛和神经衰弱;面部振动表现手指痉  相似文献   

5.
何为手臂振动病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也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致病因素手臂振动病的致病因素是长期处在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剧烈振动的生产环境中。主要振动作业有:矿业开采、机械制造、冶金行业、  相似文献   

6.
对油锯作业时臭氧及肺功能的研究【编者按】臭氧是一种高毒刺激性气体,可引起呼吸道炎症和充血,严重接触时能引起肺水肿、出血和死亡。当臭氧浓度大于0.1ppm时,可出现咽喉和上呼吸道干燥和刺激症状;浓度为1ppm或以上,接触时间超过0.5h,可引起头痛和不...  相似文献   

7.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为常见的嵌压性神经病变,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1-3],CTS是从事手臂振动作业工人的常见疾患之一,国内尚未见此类报道。本研究对砂轮磨光作业工人CTS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CTS患者的正中神经功能、手部功能,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1 研究对象及方法1.1 研究对象整群抽取某机械厂50名砂轮磨光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35名,女性15名;年龄22~50(36.62±8.36)岁;工龄1~25(8.99±5.47)年。其中振动性白指(vibration-induced white finger,VWF)患者20名,有手部症状(如手麻…  相似文献   

8.
在纺织工业中,女工约占工人总数的70~80%。纺织女工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职业危害,有高温、高湿、粉尘、噪声和不良照明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噪声。 工人长期接触强烈噪声,首先会使听觉器官受损伤。依照噪声的强度和接触时间的长短,听力损伤可由听力下降逐渐发展为噪声性耳聋。此外,还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症状,有人出现心率加快、血压波动、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症状。 近年来,我国学者就噪声对女职工健康的影响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噪声对月经机能有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月…  相似文献   

9.
姿势引起身体特定部位的高度疲劳以致损伤等等。 有毒化学物质可由气体、蒸汽、烟雾等形式通过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内造成伤害,诸如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呼吸道刺激性症状、中毒性肝炎、中毒性肾炎、白内障、神经衰弱样症候群、癌症等等。 高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多属于生理性,当人体脱离接触或场强降低到允许卫生标准以下时,自觉症状可减轻以至消失;微波的致热效应引起的伤害多属于病理性的,伤害症状往往难以恢复。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对放射线工作人员的职业病统计和分析,都证明了射线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危害。激光的热…  相似文献   

10.
浅谈振动的危害及其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振动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以中心位置为基准呈往返振动的现象。按其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区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两种振动作用不尽相同,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是局部振动。 一、接触振动的作用和振动源 1.使用风动、电动工具的作业有铆接、清砂、锻压、凿岩、钻探、造型、捣固、割  相似文献   

11.
二硫化碳(CS_2)在工业上主要用于粘胶纤维和赛璐玢(玻璃纸)的生产,其次用作制造四氯化碳的原料。另外,橡胶及一些化工生产中也用二硫化碳做溶剂。 二硫化碳易挥发易燃烧,主要经过呼吸道吸入人体。进入机体以后广泛地分布于各类脏器,而以肝脏、肾脏组织内含量最高。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以及心悸、手足出汗、血压不稳定等。还可出现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四肢感觉及运动障碍。重症中毒时,可出现精神障碍和中毒性脑病,患者可出规癫痫样发作及震颤麻痹等。 二硫化碳对女工健康的…  相似文献   

12.
<正>人主要是通过手部进行作业,手部伤害是人员伤害事故的重要表现。如果手部伤害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必然是安全管理工作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反之,如果手部伤害事故数量很多,其他人身伤害事故也会增加。各现场作业企业应结合各自作业特点,开展"手部防护"活动,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达到减  相似文献   

13.
(续上期)3汞作业人员的营养汞的主要接触作业有汞矿开采和冶炼、仪器仪表制造、电器器材制造、化工、军火及医药等。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人体。职业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  相似文献   

14.
噪声对女工生殖机能的影响,国内外均有研究和报道。我们在对本市某化纤厂接触噪声作业的女工进行常规职业性健康检查时,发现作业工人自述症状中月经及妊娠异常者较多。为了解和评价噪声对女工的特殊影响,我们对暴露在两个不同噪声强度环境下作业的女工进行了职业性健康检查和回顾性生殖功能调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汽油对加油站从业人员心理与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北京市中石化所属19家加油站的345名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结合心理测试量表,对人员的睡眠及情绪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9家加油站工作场所空气中汽油的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加油作业人员中有神经衰弱症状的占738%,管理人员中有神经衰弱症状的占366%。加油作业人员中,有652%的人存在状态焦虑,有640%存在特质焦虑。管理人员中,有350%存在状态焦虑,有350%存在特质焦虑。加油作业人员中,存在睡眠障碍或睡眠质量下降的占635%;管理人员中,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占312%。提示加油站作业环境可能会影响作业人员的心理状态和睡眠状况,应加强对加油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氨气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氨常以游离态或以其盐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极易溶于水,与酸作用可得到铵盐。氨作为工业原料广泛应用在化工工业上,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氨气有毒,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若吸入的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氨浓度过高将会危及生命,长期接触氨气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目前,大气中氨气的测定主要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等,这些方法都是以化学反应为基  相似文献   

17.
钒是灰白色光泽金属。绝大部分钒用于炼制合金钢。在钢铁工业中对人体危害毒性最大的钒化合物是五氧化二钒。它对眼、鼻、咽喉、呼吸道、皮肤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可引起支气管炎哮喘及神经系统改变等。由于钒在体内蓄积量少 ,钒中毒多为急性中毒。在接触钒烟尘数小时后 ,工人出现流涕、眼烧灼感、流泪、咽痒、咳嗽、头晕、血压升高等症状 ,几天后病状加重 ,有胸闷痛、疲乏无力、嗜睡、手指震颤、下肢活动不灵、皮肤瘙痒等。急性钒中毒症状较轻者 ,及时脱离接触 ,可逐渐恢复 ;较重者可用大量维生素 C等对抗钒的毒性 ;对肺部感染等可采用对…  相似文献   

18.
手部的伤害,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可导致终生残疾,进而丧失劳动和生活的能力。因此,手和手臂的保护是职业安全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针对手部伤害的主要种类及原因,阐述了手部伤害的症状并提出了手部伤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职业性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与其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特别是噪声作业工龄有极大的关系。噪声性耳聋的症状主要包括耳鸣、听力减退。长期接触强噪声者,还可引起大脑皮层、自主神经系统、心脏、内分泌  相似文献   

20.
有机锡中毒 有机锡化合物具有中度或高度毒性,大多数为挥发性固体或油状液体,具有腐败的青草气味和强烈的刺激性,常温下即能挥发。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接触有机锡化合物的人,应对其危害有所了解,并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护措施。 有机锡一般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这三种途径进人机体,引起中毒。如二烷基锡主要损害肝、胆,并具有刺激作用。三烷基锡和四烷基锡主要损害神经系统,严重者引起脑病和脑水肿,有的对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慢性中毒者会出现神经衰弱、头痛、头晕、乏力和皮炎等症状。急性中毒者除有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