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通过对神府煤田开采区3个煤矿区周围土壤Cu、Cd、Cr、Mn、Ni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及分析,评价了煤田开采对周围土壤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长期的煤炭资源开发、运输等活动,已导致周围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累积性污染,土壤中Cd、Ni质量分数高于陕西省土壤背景值,且Cd污染程度较高,Ni污染程度较低,而Cu、Cr、Mn基本不受污染。3个煤矿表层土壤各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均表现出污染区大于对照区,但这种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Cu、Cr、Mn 3种重金属元素虽没有超出背景值,但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累积;煤矿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到开采年限、土壤质地、风向等因素的影响。3个煤矿污染区土壤剖面样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基本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且这种趋势具有波动性。 相似文献
2.
神木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神府煤田开采区3个煤矿区周围土壤Cu、Cd、Cr、Mn、Ni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及分析,评价了煤田开采对周围土壤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长期的煤炭资源开发、运输等活动,已导致周围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累积性污染,土壤中Cd、Ni质量分数高于陕西省土壤背景值,且Cd污染程度较高,Ni污染程度较低,而Cu、Cr、Mn基本不受污染。3个煤矿表层土壤各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均表现出污染区大于对照区,但这种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Cu、Cr、Mn 3种重金属元素虽没有超出背景值,但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累积;煤矿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到开采年限、土壤质地、风向等因素的影响。3个煤矿污染区土壤剖面样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基本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且这种趋势具有波动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批实验研究了华北平原地下水中检出率较高的三氯乙烯和甲苯在沿污水河包气带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吸附情况。从3个地点分析结果来看,其中有机碳(OC)的质量分数均较低(最高为1.01%)。在河床和近河处土壤对甲苯和三氯乙烯的吸附总体上呈现出浅部土壤吸附性强的特点。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土壤中无机矿物对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三氯乙烯)的表面吸附扮演了重要角色。土壤对甲苯的吸附表现出了强烈的非线性,而对三氯乙烯的吸附表现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甲苯的吸附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关系要比三氯乙烯更密切,这说明了吸附作用过程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疏水性等方面的性质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森林土壤对几种重金属污染的记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定浓度(40~120 mg·L-1)Cd、Cr、Pb的氯化物溶液多次浇灌森林土壤,研究受以前污灌影响而导致某次污灌后土壤对重金属的吸持率下降的效应--记忆效应.结果表明土壤对Cr和Pb环境容量大,记忆效应不明显.多次浇灌CrCl3溶液后,土壤剖面20 cm以下采样点约99%的Cr被土壤吸持;3次浇灌PbCl2后各采样点Pb浓度下降率维持在85%以上,但污灌次数进一步增加,则土壤的吸持率下降.Cd的环境容量较小,增加投入会很快使土壤上层对其吸附达到饱和,吸附带随之下移,对地下水的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5.
几种萃取剂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部分的萃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种萃取剂:pH=7的0.01mol/L CaCl_2、pH=7.3的0.005mol/L DTPA+0.1mol/L TEA(三乙醇胺)+0.01mol/L CaCl_2O.1mol/L NaNO_3、0.43mol/L HOAc、pH=7的0.05mol/L EDTA和pH=4.65的0.5mol/L NH_4OAc+0.02mol/L EDTA浸取液.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Cu、Zn、Cd、Pb、的进行了萃取,并比较了萃取剂的萃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HOAc、EDTA以及NH_4OAc-EDTA萃取各种重金属的能力远远大于其它几种萃取剂的萃取能力,是比较理想的萃取剂。 相似文献
6.
污染土壤中有机质结合态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个污染土壤剖面中有机质结合重金属(Cd、Cu、Pb和Zn)的分布,把有机质相结合态重金属分为颗粒状有机质(POM)结合的重金属和与细土腐殖质结合的重金属。结果表明,土壤POM对重金属有明品的富集作用,其中〉2mmPOM重金属Cd、Cu、Pb和Zn的富集系数分别在1.4~3.2、2.5~2.6、2.8—3.9和3.0~3.9之间;而0.05~2mmPOM重金属Cd、Cu、Pb和Zn的富集系数分别在2.7~7.8、3.2~6.4、3.2~9.3和3.2~5.6之间,0.05~2mmPOM组分中重金属的平均富集高于〉2mmPOM组分。POM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与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呈正相关。有机质结合态重金属占土壤重金属总最的比例随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增高,表土层约40%以上的重金属以有机质结合态存在。 相似文献
7.
典型农耕区黑土和沼泽土团聚体颗粒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了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富集特征是其风险评价和土壤修复的基础。分别以黑龙江省典型的农耕黑土和沼泽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获得〉4000、4000~2000、2000~1000、1000~250、250~53和〈53衄16个粒级的土壤团聚体颗粒组。利用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了本土和各级团聚体颗粒中Cr、Cd、As和Pb的含量,并对其颗粒组分布特征及对有机碳的响应进行了解析。研究表明,2种土壤中的重金属Cr、Cd和Pb的富集因子均大于1,而As则存在明显的流失。除了黑土中的As和Pb外,其他重金属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加而呈现富集减弱的趋势。其中,cr和cd主要趋向分布在粉.黏团聚体(〈53wn)颗粒中;Pb在黑土中易赋存于1000~2000μm大团聚体中,在沼泽土中则富集于53~250μm的微团聚体中;As不但趋向被吸附在53~250μm的微团聚体中,而且在黑土中也容易被吸附在〉l000μm的大团聚体中。金属质量负载计算表明,大粒径颗粒组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总体贡献较大。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而升高,cr和Cd分布与颗粒有机碳含量正相关,黑土中As的分布与颗粒中有机碳含量负相关而在沼泽土中呈弱正相关,Pb的分布则与有机碳含量均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镉的吸附解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首先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土壤对镉的吸附解吸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实验条件。用于吸附解吸实验的土样以通过20目筛为宜,而不同形式的支持电解质及其离子浓度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应由实验的具体目的和要求确定合适的实验条件。位于土壤颗粒表面的各吸附点位与镉的结合能的能量高低不一,可将土壤对镉的吸附作用区分为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可用传统的或融入新参数的吸附等温线表达土壤对镉的吸附过程,土壤对镉的吸附性能可用综合因子来形容,如吸附势、吸持率、平均分配系数、Langmuir方程的常数k和Freundlich方程的系数k等表达方式,同时寻找这些综合因子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影响吸附过程的主要环境因子,并就土壤pH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和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采自山东的棕壤、黑龙江的黑土、陕西的黄棕壤和山西的褐土吸附Cu2 、Pb2 和Cd2 的特性及溶液pH、外加腐殖酸、溶液中重金属初始含量对吸附的影响.由振荡平衡法进行吸附试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平衡溶液中重金属的吸光度值.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Cu2 、Pb2 和Cd2 含量的增大,4种土壤对Cu2 、Pb2 和Cd2 的吸附量逐渐增大.溶液pH值对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因土壤性质和重金属特性的不同而不同.加入腐殖酸,4种土壤对Cu2 、Pb2 和Cd2 的吸附量明显减少.不同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4种土壤对Pb2 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 Langmuir 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对Cu2 吸附等温线拟合的Langmuir 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的相关性不理想,对Cd2 吸附等温线拟合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中铅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铅是重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了解铅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行为,有利于预防和修复土壤的铅污染。土壤中铅的吸附-解吸行为,依吸附机理的不同,分为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土壤铅吸附的机理还存在不同的观点,如水解吸附/非水解吸附机理,单分子吸附/双分子吸附机理等。影响土壤中铅吸附-解吸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土壤矿物组成、土壤有机质、pH、温度、竞争离子等。文章最后对描述土壤铅吸附过程的主要数学方程(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以其费用低廉、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一度成为环境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为了克服植物修复技术中超积累植物生长缓慢和地上部生物量小等带来的限制,近年来研究者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发展,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高效表达可以提高植物吸收、运输、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和修复的效率。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动态进行综述,重点论述了PCs、MTs、MerA、MerB、ArsC、γ-ECS等转基因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中的应用,最后指出在充分考虑到转基因植物给生态环境带来潜在威胁的前提下,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仅可以促进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丰富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克服了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中存在并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天津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污水作为天津解决农业用水不足的手段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文章分析了污灌区土壤一作物系统中Cd、Hg、As、Cu、Pb、Zn和Cr等有毒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加权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受到了严重污染,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Hg;农作物中的主要超标元素为Cd、As。因此,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刁江沿岸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受上游矿山开发的影响,刁江沿岸存在明显的As、Pb、Zn、Cd复合污染带,其污染区与洪水淹没区呈现高度的一致性;水田的犁底层对重金属具有明显的隔断作用,而旱地的淀积层中的重金属质量分数依然很高;上游地带土壤污染呈显性状态,土壤中尾砂沉积现象十分明显,而下游地带的土壤污染呈隐性状态,土壤中尾砂沉积现象不明显;蜈蚣蕨可以作为刁江沿岸土壤污染区的指示植物;土壤中Zn与Cd质量分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层土壤As与Pb质量分数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而土壤垂直剖面中As与Pb质量分数除个别剖面外,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典型矿冶周边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有效性含量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对湖南长沙、株洲、衡阳、郴州等地区的典型矿冶污染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与有效性含量提取,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严重,矿区土壤主要污染元素为Pb、Zn、As、Cr、Cu,而冶炼业周边污染土壤中主要是Zn、Pb、Cr、As、Cu、Cd,其污染程度均远远高于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Pb、Cd和Zn污染主要来源于采矿、冶炼活动而As污染可能还与农业生产有关。不同浸提液对土壤中Pb、Zn、Cd、As、Cu有效性质量分数的提取能力(设其符号为u)依次为u(NH4NO3)>u(HCl)>u(CaCl2);而对有效性Cr,HCl提取量为最高;盐基离子,尤其是NH4、NO3效应和酸效应(H+)大大促+-进了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环境危害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表层土壤中磷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及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对磷的自然释放量有限(1.89~13.25mg·kg-1),对磷酸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量与土壤本身理化性质及水中磷酸盐初始质量浓度有关,其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在0.034~0.161mg·L-1之间。研究区域湿地表层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趋于一致,吸附过程表现为快慢两种反应。六种动力学方程都能很好的拟合土壤磷吸附动力学过程,其中以langmuir型方程的拟合性最好,Evolich方程次之。 相似文献
19.
B. C. Behera R. R. Mishra J. K. Patra K. Sarangi S. K. Dutta 《Chemistry and Ecology》2013,29(7):604-619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soil nutrient status and heavy metal content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predominant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of mangroves of the Mahanadi Delta. Mangrove soil of the Mahanadi Delta is slightly acidic and the levels of soil nutrients such as carbon, nitrogen, phosphorous and potash vary with season and site. The seasonal average concentrations (μg/g) of various heavy metals were in the range: 14 810–63 370 (Fe), 2.8–32.6 (Cu), 13.4–55.7 (Ni), 1.8–7.9 (Cd), 16.6–54.7 (Pb), 24.4–132.5 (Zn) and 13.3–48.2 (Co). Among the different heavy metals analysed, Co, Cu and Cd were above their permissible limits, as prescribed by Indian Standards (Co=17 μg/g, Cu=30 μ g/g, Cd=3–6 μ g/g), indicating pollution in the mangrove soil. A viable plate count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groups of bacteria in the mangrove soil, i.e. heterotrophs, free-living N2 fixers, nitrifyers, denitrifyers, phosphate solubilisers, cellulose degraders and sulfur oxidiser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erformed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ethods showe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nutrients and microbial load. Whereas metal content such as Cu, Co and Ni showed a negative impact on some of the studied soil bacteria.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非活体生物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了解非活体牛物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效果,选择了玉米芯、水稻谷壳、花生壳、松树树皮和茶叶等5种非活体生物质,州室内模拟方法比较研究了它们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生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反应,可在20-30min内达到平衡。pH值对牛物质吸附阳离子型重金属有很大的影响,吸附量随pH值上升而增加,pH值在4.5以上时可达到较高水平。5种生物质对重金属都有较高吸附能力,它们吸附重金属的能力依次为:花生壳〉松树树皮〉玉米芯〉水稻谷壳〉茶叶。生物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效果一般为:Cu、Pb〉Cd〉Zn。用碱、柠檬酸和磷酸对生物质进行改性处理可显著增强其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生物质是一种廉价、有效的吸附剂,可替代商品吸附剂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主要重金属的移除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