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浩 《环境教育》2011,(6):58-58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应该说这些是不可缺少的让人们感到幸福的条件和因素。怎样的城市是幸福的城市?城市的幸福感是什么?我们怎样在城市中生活才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2.
吴国盛 《绿叶》2010,(7):73-78
现代博雅教育应该把博物学教育涵括在内。现代文明让人类远离自然,而博物学恰能弥补这一缺陷。博物学让我们回归自然,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认清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领悟人的有限性,最终培育一种更加健全的人性。就此而言,博物学教育是博雅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我园的环保教育以渗透为主,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教育活动。我们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相互结合,切实有效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与主题教育相结合   在实施环保教育的过程中,结合环境以及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设计不同的主题。如:“江门是我家”,“不做垃圾虫”,“能源真有用”,“地球先生哭了”等等;利用纪念日,各班组围绕同一环保主题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如: 3月 22日是“世界水日”,围绕这一主线,小班设计了“节约用水”、“水是我们的好朋友”的主题活动,让幼儿知道水是宝贵的,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懂得…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盐田区东和幼儿园是一所民办幼儿园,从办园以来,我们一直以环境教育作为我园的特色。2001年,被授予广东省绿色幼儿园光荣称号。我们始终认为:环境教育是我们始终如一的工作,不只是为了评奖才进行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环境资源人口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把它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甚至是首要的措施。中国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解决环境问题,更要解决发展问题。核心是如何发展,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发展造成的,应该由合理的发展去解决。这也就要求我们从环境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只局限于理论上的研究和探讨,更重要的是要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概念有效地落实到学校教育、企业合作和社区发展等项目中,教育要成为促进社会变革、自然保护的途径、方法和制度保障。为此,本刊特设立此栏目,旨在一起探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同时,也能让我们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6.
“白色污染”、“酸雨不得了”,“可怕的沙尘暴”、“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是时下环保教育的热门话题。于是,教育者拍摄、录制电影、录像让幼儿观察;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孩子感受了各种危害对人类的威胁,也能说出“要保护地球”、“爱护自然”的种种措施。但生活中依旧我行我素:乱扔垃圾、破坏草坪、随便摘花、污染小河等。幼儿的“知”和“行”明显脱节。环保教育成了一种形式教育、口号教育。知识的深远、题材的脱离生活,和由此带来的情感体验中的矫揉造作,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幼儿园环保教育怎样才能走出上述…  相似文献   

7.
敬文东 《绿叶》2010,(Z1):212-214
和世界所有人一样,中国人的终极目标也是幸福——幸福才是值得追求的最高果位,物质丰富只是达成幸福的必要条件。今天我们拜服的是一套成功哲学,所有的手段都必须遵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几何学原则。如果我们依然不把公平、公正、平等当作最高价值理念,不围绕它们设置法律、经济、意识形态等配套装置,30年之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30年之后我们是否幸福,并不难想象。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是人间的乐园,草原、河流和山谷,……生活在大自然里的人们真快乐。”这是环境教育课开始一分钟的“名牌节目”──《环境之声》正在“直播”,台下的“超级铁杆”听众们听得有滋有味。亲爱的读者,您千万别以为这是一次特殊的演出,这只不过是我们环境教育课的一段内容。为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教师坚持把创造教育思想渗透于环境教育课中,使环境教育课更有趣、更充满活力。 课堂教学──营造自由、创造的空间   1.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否   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  相似文献   

9.
另一种气候     
张萍 《环境教育》2010,(3):72-73
本文提出的"另一种气候"的概念,实际上是让环保理念意识尽快进入校园的战略命题和现实呼吁。如果我们的环保和绿色理念意识及行为的养成能够在学校教育扎下根来,取得成效,那无疑是在为我们的未来打造绿色方舟。这种环保和绿色生态理念及人文气候的形成之日,才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功之时。  相似文献   

10.
敬文东 《绿叶》2010,(1):212-214
和世界所有人一样.中国人的终极目标也是幸福——幸福才是值得追求的最高果位.物质丰富只是达成幸福的必要条件。今天我们拜服的是一套成功哲学.所有的手段都必须遵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几何学原则。如果我们依然不把公平,公正.平等当作最高价值理念,不围绕它们设置法律.经济、意识形态等配套装置,30年之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30年之后我们是否幸福.并不难想象。  相似文献   

11.
每次阅读《环境教育》期刊,都有一种别样的享受,我最喜欢去寻找低碳方面的文章,低碳生活虽然是人人熟知的热词,可怎样才算是低碳生活了,怎样合理而更有效地减少CO2排放了,每次我都能在《环境教育》中寻找出不同的答案,《环境教育》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16,(4):103
正上海市徐汇区益思幼儿园创建于21世纪80年代初,现有班级15个,幼儿450名。学校坚持"让幼儿享受幸福快乐的学前教育"的办园宗旨及"追随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理念,将绿色作为学校外观总基调,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优化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特色。让幼儿、家长、老师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和谐共生,共同成长、进步。润物无声 环境育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是学校文化个性的反映,课程的品质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  相似文献   

13.
编辑老师:你们好!作为一名普通的环境教育工作者,《环境教育》于我而言是一位珍贵的良师益友。她图文并茂,印制精美,版面清新雅致,给人以愉悦的阅读感受;她上连国策,下接"地气","聚焦"环境教育信息前沿,让"观察"鞭辟入里,让"思想"充满力量,在"校园"播撒新绿,让"人文"关怀传递芬芳。她通过关注环境教育事件新闻、研究国内外环境教育思路,分享各地环境教育实践经验,为我们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前,社会上中、小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正逐步受到人们关注,但是工矿企业子弟学校的环境教育,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环境教育在工矿企业,尤其是在重点污染源企业,更应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不能让学生对污染现状熟视无睹,而要通过这些学生去影响厂矿全体职工,激发起职工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这方面,我们湘潭钢铁公司做了如下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植树节,不但是植树的大好季节,也是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爱护树木教育的极好机会。我们组织幼儿和家长共同在小区内种植树木,以一家人领养一棵树的方式;促使大家经常去关心小树,培护小树,并通过领养牌上的内容教育影响小区内的其它居民,从而形成全社会都来爱树、护树的良好风气。活动目标:·认识几种常见的树种,知道树对环境的作用。·学习种树的方法,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能主动关注树木的生活情况,培养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活动一:认识小树苗准备:用于种植的树苗、图片。过程:(1)教师让每个孩子领…  相似文献   

16.
从家庭方面讲,关于环保知识人们又了解多少,观念上又重视多少呢?尤其是农村家庭。我采访了很多人,他们都觉得太忙,没有闲暇关心这些。谈到环保,人们表现的也很茫然,当然他们也知道沙尘暴、也知道水灾、台风和旱情,但成因就不得而知了。具体到人们的生活,什么节约水电、废物利用、垃圾的分类回收,农村人尤其是那些围着锅台转的主妇们,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我认为,环保教育不在于向家庭普及些什么,如何普及才是最重要的!孩子,是纽带,是让环保走进家庭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让环保走进家庭,不能像布置语文作业,…  相似文献   

17.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教育改革,在谈论如何将我们的教育从以前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然而,大家都没有办到。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在“努力考试,然后教下一代如何考试”,至于考试之外的东西.弄没弄得懂、需不需要知道是无关紧要的。有人说.这样的教育是在浪费公民的时间、青春和生命,话也许偏激.但却不无道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们搞教育的人士认认真真地研究一下教育.需要我们的老师们重视自身素质和修养的提高:这,也就是我们设置“关注”这一栏目的初衷之一、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参与我们的话题、挖掘我们的话题,引起更多的思考与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是提高环境意识的必由之路,幼儿环境教育则是奠基工程,肩负着启蒙的重任,但是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还存在着不少理论问题:问题之一:有的老师对环境教育内容的理解比较片面,将其等同于治理环境污染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中,向幼儿介绍很多环境污染的事实。这样做,对于幼儿园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是否意味着让幼儿去承担那些本来应该是成人的责任呢?向幼儿灌输这些知识,是否显得过于沉重了。幼儿处于世界观、自然观正在萌发的时期,激发幼儿对于世界、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每个教育者心中的理想。我们是否也应该考虑用…  相似文献   

19.
韩静 《环境教育》2006,(3):51-52
寓教于乐,首先应该要“乐”,其次才是教,具体到环境教育,更是如此。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教育要教给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生动的,要让孩子们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大自然,认识环保的重要性。那么怎么教呢?是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吗?当然不行。我以为,采取新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邰筐 《绿叶》2010,(6):82-84
在抱怨交通拥挤、空间逼仄、物价高涨、浪费惊人、污染严重、信息泛滥、人口爆炸等问题的同时,我们依然会义无反顾地投入购房购车换房换车的大军,在欲望洪流的挟裹下,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一粒身不由己的沙尘。低能耗的生活首先是一种价值观,只有精神上低碳,心灵上低碳,才是实现全球低碳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