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与降解塑料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论述了当前治理塑料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办法:回收利用和降解塑料的开发和应用。阐述了两者的关系和几个概念问题:回收与回收利用;塑料废弃物与一次性塑料废弃物;降解塑料与回收及回收利用。指出,治理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不应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卢风 《绿叶》2014,(2):4-10
现代性之最“深刻”的错误就是物理主义自然观和独断理性主义认识论。在物理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的支持之下,“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被认为是最符合人性的生产一生活方式。摈弃了物理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我们就能明白.人类必须敬畏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永远握有惩罚人类之背道妄行的无上权力。大自然不允许几十亿人采取“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一生活方式。走向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3.
浅谈当前环境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及如何发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环境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联合国教科组织曾给”环境教育”下过一个定义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价值和澄清观念的过程。这些价值和观念是为了培养、认识和评价人与其化环境、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必须的技能和态度。环境教育还促使人们对与环境质量相关的问题做出决策.并形成与环境质量相关的人类行为准则。那么.在进行上述的环境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本理解如下: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前行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伊始.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南北问题、裁军与安全、环境与发展.联合国大会成立了由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瑞典首相帕尔梅和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三个高级专家委员会,分别发表了“我们共同的危机”、“我们共同的安全”和“我们共同的未来”三个纲领性文件。文件中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为了克服危机、保障安全和实现未来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战略性的结论,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是周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  相似文献   

5.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我们应当呼吁使用“绿色包装”。从晨鸣纸业在环保上所作出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国内的企业正在积极地采取措施来应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我国包装业以每年递增近20%的高速发展,包装业发展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带来了更多的污染。我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相当低,与国外相比,旧纸和纸板的回收率:美国为27%,日本为40%,欧盟国家为50%,而我国只有15%。面对强烈的“绿色包装”呼声,世界上各个国家纷纷都采取了行动。以下介绍了几个发达国家在包装回收利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法制化的制度,包装材料的再回收利用已在欧美发达国家形成拳头产业体系,也许我们也可以制定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包装法规》,借鉴一下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50年前,日本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今年5月1日,日本社会各界人士约1000人在熊本县水俣市举行慰灵仪式,纪念环境公害病“水俣病”确诊50周年。代表日本政府出席仪式的环境大臣小池百合子为政府没能及时遏制水俣病的扩大而道歉,她说:“政府将竭尽全力解决环境问题,确保不会再发生水俣病那样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陈华 《绿叶》2010,(9):33-37
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和谐联系起来思考.中国自古有之。着眼于人,立足于人.从人出发的环境保护理念.才是人与环境关系理顺之始.这远比视环境保护为人对自然妥协的观念.要先进得多。立法最终为了“立人”,而此过程在诸多利益博弈前.却注定了艰难。  相似文献   

8.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日本环境装置与新技术之间的关系、环境装置的现状、成就和发展前景。并针对日本当前环境产业技术已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今后发展重点:一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公害问题,一是面向业已存在的地球环境问题,并提出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唐绍均  闫帅锋 《绿叶》2013,(10):36-43
“环境优先”这一提法存在的基本前提.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且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环境优先”原则的产生,是在自然规律客观性、人类需要基础性及环境问题特殊性“倒逼”下,人类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现行环境治理困境深刻认知与反思后的自我救赎。只有通过立法的手段明确”环境优先”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配套制度的建设确保其理论价值切实应用到现实社会中.才能发挥其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诸如废电脑、废家电、废通讯工具等废弃“电子垃圾”以及制造这些电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占用着大量资源,对这些废旧电子器件和电子材料的不合理处置和回收会给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因此,广泛开展有关废旧电器和各类废旧电子材料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使这些宝贵的二次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对保证人类所需生产和生活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废旧电器回收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说环保组织和工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总是怒目相对、剑拔努张,那将成为过去的事。目前的趋势是,双方携起手来、结成联盟.找出既可保护环境.又能发展经济的办法。本文作者托马斯·亨普希尔在美国新泽西州环境保护局工作。他详细描述了环保组织与麦当劳公司合作减少固体垃圾、与通用汽车公司合作减少汽车废气排放.以及与造纸工业合作回收利用废纸,减少森林砍伐的成功事例。他也提至河绿色和平组织的担‘C:有些工业企业利用与环保组织的联盟给自己污染环境的作法涂上一层“绿色粉饰”。这里表达的是作者自…  相似文献   

12.
现代工业高速发展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在经济上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人类的生存及发展空间构成了难以估量的威胁及灾难,因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政府机构及民间组织或个人对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日本自不舍置身事外。早在197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本环境政策》的报告中就曾评价:“日本在与消除公害的斗争中基本取得了胜利,但在提高环境质量的斗争之路却极为漫长”。它所指出的日本人只注重防止及消除污染而不致力于愉悦环境质量改善的观点,引发了日本人由此产生的广泛讨论。由此,1979年,日本首次在环境状…  相似文献   

13.
8月21日上午.“东北亚地区青少年环境国际论坛”在辽宁省沈阳市友谊宾馆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来自中国、日本、蒙古、韩国和俄罗斯的46名青少年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历时两天.由辽宁省环保局和环日本海环境协力中心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4.
李东  温铁军 《绿叶》2010,(1):186-190
大量原住民人口,资源高度稀缺.加上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净流出.“三农”问题成为必然。政府与九亿农民之间“交易费用”过高.对抗性;中突和群体性事件等“三治”(县乡村治理)问题在所难免。效仿日韩.在农村推广金融合作.供销合作.专业合作三位一体的综合农协,使农村经济基础尽可能不与上层建筑发生剧烈矛盾.在此前提下可适时推进农口大部制改革.这种由下至上的合作经济建设与由上至下的涉农部门改革的配套,将构筑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面向21世纪的农业生产技术─“植物工场”日本塔巴依爱斯佩克公司:小仓东一,中村谦治前言1993年日本受连续阴雨天气和台风的影响,造成水稻产量大幅度减少,不得不考虑紧急进口大米,以应付国内的需求。从世界上来看,由于受反常气候的影响等,粮食的供给问题仍旧...  相似文献   

16.
我国陆地油田开发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近年来又发现了一批大型油田,随着油田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相应地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①不合理开采。有的油田伴生气含量很高,属挥发性油田,但为了急于采油,在天然气回收装置尚未及时配套前,就放空烧掉了大量天然气,既浪费了大量天然气资源,又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②管理差。某些油田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全年原油生产任务,而拼命采油,忽略了管理的重要性。油田钻  相似文献   

17.
策划人语:今日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中国科学院《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化达到51.3%。不知觉间,“农耕社会,乡土中国”已然开始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追寻现代性的百年转型在21世纪终现曙光。  相似文献   

18.
观点     
《绿叶》2013,(4):116-117
治理雾霾不会是免费的午餐.但”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治理污染的成本不能在政府、石油企业以及消费者之间得到公平的分配,如果公务车不能与私家车一视同仁.如果有车族只想着自己的便宜和方便,如果“两桶油”可以享受垄断的超额红利而逃避其环境与社会责任.那么最后的公平就只能尴尬地体现在雾霾面前的"人人平等"了。  相似文献   

19.
国际环境合作的存在基础与发展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观察研究所曾经预言:“拯救地球的努力将代替东方和西方之间意识形态的战争。”今天,预言已成现实,“环境问题正从地缘政治的边缘向中心转移”,而国际环境合作相应成为国际合作的重点和优先领域。所谓国际环境合作,是指对已经发生的对国际社会有共同影响的环境问题和对全球环境有损害或潜在危害的活动,国际社会有关国家以谋求共同利益,本着全球伙伴和合作精神,采取必要的共同行动和措施加以解决。存在基础一、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与各国有限能力间的尖锐冲突——国际环境合作发生的必然性环境问题一方面与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和生…  相似文献   

20.
晋海 《绿叶》2010,(9):50-54
环境正义问题的出现,除了城乡有别的表面原因外,还有更深层的制度根源:农民与城市居民存在权利“落差”,几乎所有的农村环境问题都与农民权利的“虚置”、“空壳化“有关。只有真正确立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充分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农村环保事业才会有根基,才能解决我国的城乡环境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