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刚 《绿叶》2010,(Z1):74-77
中国现状的一端是:生态脆弱与社会不公。在这精神和思想缺失的年代里,荒野是读本和拯救的圣地,我所想象的未来30年是保护荒野的30年。在江河阻隔与想象梗塞的技术劫持时代,为未来的绿色中国我有一个梦想:淮河两岸能否风光再现;黄河之水能否稍稍轻盈;秦岭将成为中国第一个中央国家公园,那里有一座中国山水大学——学子们不问利禄功名,一心求索山水,利万物而不争。  相似文献   

2.
吴敬琏 《绿叶》2010,(1):90-95
中国的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国有垄断企业、政府部门能否进行自身改革.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推动这一改革?时下.“国进民退”争论再起.党政经大公司垄断进一步强化;行政力量干预微观经济.腐败猖獗、寻租庞大。而旧路线旧体制的捍卫者将腐败猖獗诿过于市场化改革,力推去市场化。演化改革派强调.权贵资本主义的根源在于不受约束的权力.在于改革不彻底,而非改革本身。能否铲除权贵资本主义存在的经济基础.使公共权力受到法律约束、民众监督.攸关中国未来30年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今夜,我又怀想起那些曾经留下过我足迹的锦绣山川;今夜,我把那珍藏了许久的已经泛黄的一轴轴山水画卷缓缓铺开;今夜,我不禁悄声吟咏起那字字珠玑的山水诗篇;今夜,那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又在招摄我的魂梦,颠倒我的情思……我知道,这一切都缘于我们心中那早已积淀了千百年的浓浓的山水情结。"山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和文化意识里,都占有极  相似文献   

4.
徐友渔 《绿叶》2010,(1):104-108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它的大多数人不能生活在对未来完全无法预期的状态下。要让人们对未来有信心.最重要的是知道什么事情该怎么办.有规可循。作为第一步.中国短期内可以期望的是一个低调的法治社会.有公正的法律和执法公正的司法机关来解决各种矛盾。未来中国政府与百姓之间.要转向和谐的契约关系:老百姓有效地监督官员.官员廉洁自律、严格按照法律办事。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现身该国真人秀《荒野求生》。他和贝尔·格里尔斯(《荒野求生》的主持人,著名野外生存爱好者)一起在阿拉斯加州荒野跋山涉水体验野外生存。贝尔·格里尔斯是来自英国的探险家,因为录制美国探索频道的《荒野求生》节目而声名鹊起,还获得了中国粉丝"贝爷"的昵称。除了和奥巴马一起亲自观察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之外,贝尔·格里尔斯还在录制过程中教授总统先生一些野外求生技巧。(下  相似文献   

6.
徐刚 《绿叶》2010,(4):81-84
绿色源于山水,经典始于足下。绿色.对于在崇明岛芦苇荡边长大的我而言,意味着一种生命的纯静及富有。然而,现实的绿色凋敞得太快,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后,我暂别了单纯的诗歌创作.走向中国深处的大山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山、水、土壤之间的那一小块地方.接触生命的本原.与现实的生命沟通、碰撞.从而产生了《伐木者.醒来》、《守望家园》、《大山水》。  相似文献   

7.
朱华 《环境教育》2006,(6):51-52
2006年4月29日——5月8日,我参加了“德国——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我觉得德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很实在,他们真真正正在为未来培养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在培训中,我有几点感触很深,在这里愿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张宇燕 《绿叶》2010,(1):139-142
1999年.中国人均GDP1000美元.韬光养晦有所作为:2009年.中国人均GDP4000美元。高速经济增长能持续多久?从经济的约束条件来回答.中国的高速增长没有问题.可持续性也很强。按此势头下去,2050年的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总量与美国持平。这时候的中国要用什么样的新原则和世界交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对于人类到底能贡献什么?预测未来.历史是基础。龙是中国的图腾.象征着中华文明结晶状拓展的方式.自发、和谐的融合是其灵魂。  相似文献   

9.
郇庆治 《绿叶》2008,(2):96-102
生态文明是我们站在后现代文明时代背景上对人类文明未来可能状态的激情想象,对人类过去三个多世纪以来工业化与城市化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批判性超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念构成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绿色乌托邦未来想象,蕴涵着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与文明创新中最为重要的政治想象与动量。但是,只要人类社会不进行改弦易张式的变革就永远都不会到达绿色的彼岸。  相似文献   

10.
吴敬琏 《绿叶》2010,(Z1):90-95
中国的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国有垄断企业、政府部门能否进行自身改革,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推动这一改革?时下,"国进民退"争论再起,党政经大公司垄断进一步强化;行政力量干预微观经济,腐败猖獗、寻租庞大。而旧路线旧体制的捍卫者将腐败猖獗诿过于市场化改革,力推去市场化。演化改革派强调,权贵资本主义的根源在于不受约束的权力,在于改革不彻底,而非改革本身。能否铲除权贵资本主义存在的经济基础,使公共权力受到法律约束、民众监督,攸关中国未来30年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昊海 《绿叶》2010,(3):87-92
现在中国能够养活自己,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考虑到这是将化肥、农药的技术手段用到极致才取得的.未来能否持续难以乐观。有人认为.转基因技术是绿色农业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应对粮食安全应把宝押在转基因上。但是我们对人体、对生物的了解还非常粗浅,对转基因的研发和运用还都非常粗糙,因此.商业化、产业化要非常谨慎。转基因可能有它的潜力.但我们对农业科技的理解不应局限于此,比如农业生态学.害虫综合治理,标记辅助选择配合常规育种等潜力也很大。农业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科技的整体配合。  相似文献   

12.
胡鞍钢 《绿叶》2010,(1):48-54
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怎样实现这种现代化?在上百年的曲折探索中.邓小平的贡献最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三要素综合和三步走战略。21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最大设想就是创新和实现绿色现代化.同样也要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不仅要实现全民小康社会.还要使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第二步.到2030年.提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争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到2005年的水平;第三步,到2050年,在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同时.CO2排放量大幅下降.与世界同步,达到1990年水平的一半。当中国真正实现了绿色现代化.那就是中国对人类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荒野的召唤     
高雨薇 《绿色视野》2014,(11):67-68
《into the wild》,一部电影。之所以只写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是因为觉得通用的译名《荒野生存》并不贴切。这并不是一部单单讲在荒野如何生存的电影。有种译法叫《走入荒野》,感觉很好,有些苍凉,有些悲壮,又动感十足。这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说的是一个出身于美国东岸富裕家庭的男孩克里斯多弗,他在1990年大学毕业后,即与家人失去联系。  相似文献   

14.
蒋高明 《绿叶》2013,(7):33-41
在《能量.环境与经济》中,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欧登描述了对未来的设想:“未来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将包括由人口密集的城市化模式向分散的农村模式发展;……。未来是从城市向乡村发展和转化。”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一棵树种子,自从离开树妈妈后,我便随风伯伯游遍荒野、大江、稻田,我所见到的一切都与树妈妈所讲不同。树妈妈告诉我,文明的人类开垦荒地,建造了楼房,在这片祥和的土地上生长繁衍。而我却看到:  相似文献   

16.
李小平 《绿叶》2010,(1):176-181
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人口过剩.而非“老龄化”危机。在机械化、自动化、机器人迅猛发展的时代.加速“老龄化”进程.在人均占有财富上有利于全体中国人.自然也就有利于老年人。如何保障老年人分享人口减少过程中机器所提供的巨额红利?需要精心的制度安排;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缩小法定养老金差距;实行低水平、广覆盖、高险保政策;鼓励老年人去中小城镇和农村养老;将超生父母排斥在社会保障之外。若中国的人口总量在未来100年内降到8~10亿,200年内降到3~5亿.美加澳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与方向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黄宇 《环境教育》2003,(2):8-16
一般认为,中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1973年,迄今已有30年的历史。30年来,中国的环境教育沿着自己独特的轨迹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从整体上看,中国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同时起步,共同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在30年中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回顾:中国环境教育三十年1.环境教育的萌芽和起步阶段1973—1983)与西方工业国家比较,中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是迟缓的,在1972年以前对已…  相似文献   

18.
郑也夫 《绿叶》2010,(1):173-175
生活质量的好坏与GDP高低无关.最彻底有效的衡量指标是时间和空间。轿车占地耗时.相比之下.能利用地下空间的地铁才是城市交通的理性选择:自行车要继续革命——未来的折叠式自行车仅有三公斤重.携带方便且可以保值。我最大的梦想是:人们出行能像哪吒一样.脚踏风火轮.来去自如。今日流行街头的孩子们玩的滑轱辘、滑板,不正在悄然酝酿着世界最大的革命吗?  相似文献   

19.
依据教材,正面看待古代中国的环境保护意识及措施   1.中国古代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中隐含着环保意识。   初中历史教材中,反映出这方面的内容有很多。其一:汉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和重农抑商政策。目的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其带来的结果也是使多年战乱引起的荒野千里现象得以重大改善,这不失为汉朝统治者在恢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资源。其二:汉唐等时期统治者对少数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其目的是避免战争,搞好两族关系,客观上,减少了土地流失,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其三:历代统治者兴修水利工程的传统。几乎每个…  相似文献   

20.
今天参加2011年核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研讨会暨教育部核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专家和代表有七八十位,说明在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中国的核电发展事业仍然很有吸引力,大家非常关心整个中国核电发展的方向和应对举措;也说明这些年核学科在人才培养和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我认为,此时此地召开核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研讨会和核专业教指委第六次会议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大家在一起来交流情况,探讨问题,统一思想,谋划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