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为什么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衣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衣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型的衣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随着我国农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环境状况。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示“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计划”,曾培炎副总理也提出“要统筹城乡环保工作,  相似文献   

2.
栾胜基 《绿叶》2010,(5):68-73
既有环境管理模式运行的关键在于自上而下的宏观政令信息贯彻,对于以非点源污染为主要表征的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来说,这一模式并不适用。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于农民的基本需求,环境经营模式旨在通过激励性的政策设计,由政府购买农户环境服务,将农村环境保护内化为农民的切身利益,从而实现自下而上的农村环境管理,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足和生态保护激励相容的“三生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即墨市将以“五化”(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采取“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全民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扎实推进全市新农村“五化”工程建设,并不断探索“五化”后续管护的新措施,使全市农村环境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农民精神面貌发生明显改变,和谐、生态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4.
《环境教育》2009,(10):77-77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逐步解决这种环境状况,省环保宣教中心在哈尔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次“环境保护进乡村”活动。活动面向各县(市)城镇、农村,以实物和科普知识展板、宣传单等宣教方式,  相似文献   

5.
兰霞 《绿色视野》2012,(7):47-51
【案情】 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突出,环境保护部官员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将通过"以奖促治"的经济手段推进农村地区环境整治。与城镇相比,我国农村生活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城乡食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司司长庄国泰指出,因为缺乏必要的环境检测手段,农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相似文献   

6.
7月24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副总理强调提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改变农村环保落后状况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解决危害农民健康的环境问题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不断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贾运林 《绿叶》2012,(11):69-74
加快解决农村地区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所面临着的共同课题。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自己独特的探索实践中,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成功做法与经验。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城乡建设与社会共同进步较为典型的日本和韩国在农村经济社会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做法与实践很值得学习与借鉴。本文从多角度介绍了日本和韩国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有益模式和成功的经验并提出了借鉴他山之石,加快解决山西运城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加速推进运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农民是保护农村环境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防治农村环境污染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讲,必须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农村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深刻剖析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本文对天津市大港区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做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通过调查大港区近年来在农村环保工作中的做法,分析了大港区农村环保工作现状,指出农村环保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加强大港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为促进大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何晓英 《四川环境》2013,(Z1):133-137
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促进农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PASG地埋式园艺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在四川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中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玉林 《绿叶》2010,(5):49-57
与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的工业化引发的史无前例的环境破坏及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相比,中国学术界的环境问题研究显得过于薄弱。主要身居大城市的农村研究者,“无视“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对于农业和农民所造成的全面的和无所不在的损害,原因在于高度反自然的城市生活已经削弱了包括研究者在内的各种人对于自然的感应能力,并难以意识到去关注其中的受害者——农民。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民环境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农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生产决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将直接影响农业环境资源和农产品的质量,因此农民环境教育是我国环境教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民环境教育现状及重要性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保护环境意义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而且中国农村的环境教育基础极其薄弱。河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的张玲敏等对农民施肥与环境意识等问题做过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对大量施肥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认识不够,有近一半的农民不知道大量施肥造成的环境风险。在被调查的农民中,28…  相似文献   

13.
《绿色视野》2012,(10):19-21
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促进农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6月,在财政部和环保部的关心支持下,安徽省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  相似文献   

14.
细化农村环境整治的分值,并将其细化到年度环保责任状中,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环保部门层层签订农村环境整治目标责任书,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统筹城乡环保、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城乡居住环境的重要手段。生态创建的大头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环境整治是生态创建的前提。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就必须做到城乡统筹,整合资源;标本兼治,重点治本;条块结合,整体推进,切实将农业源污染防治纳入环保工作重点。整合基层监管体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目前,乡镇环保力量薄弱,管理人员"兼"多"专"少,不少工作浮  相似文献   

15.
面对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和农村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必须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方法。本文在分析农村主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搞好农村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观点     
《绿叶》2014,(8):133-134
“半城市化”受到不同方面的批评,其中“体制派”认为,正是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使农民无法真正进城,应当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让进城农民可以变身市民。“资源派”则称,“半城市化”让农民保留了农村的宅基地、承包地,又在城市工作生活,结果是既无法安心进城,又不能安心留村。若让农民用宅基地、承包地换城市户籍和社保,就可以节约资源,提高城市化率等。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新密市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突破口,初步探索出一条在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问题突出的地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新型农村社区在河南一些地方出现,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是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探索,是广大农民谋求美好生活的新创造。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河南农村社  相似文献   

18.
论环境行政权与公众环境权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环境保护中的环境行政权与公众环境权是两种不同属性的权利,它们产生的背景以及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环境行政权在环境保护中处于主导性地位,公众环境权是一种从属性、补充性权利,但公众环境权的行使往往有其独立性一面,构成对环境行政权的制约与监督。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的关键时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顺应民心和国家发展要求,及时提出应编制并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体现了环境保护“强国富民安天下”的使命。实现农村环保,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加强农民的环境观念,还需要基层环保部门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促进农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6月,在财政部和环保部的关心支持下,安徽省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面对这场"硬仗"和"大考",安徽各地正在积极"答卷"。目前,农村环境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