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系统能否形成新的、有序的耗散结构主要依赖于系统中的随机涨落,而这种随机涨落的产生是由各种触发和激化因子决定的.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内源激化因子和外源触发因子,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协同动力机制,找出了资源型城市系统演化的序参量是科技进步水平、政府宏观调控和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的投资.  相似文献   

2.
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有118座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曾为地区能源供给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但多年的开采和使用使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上资源型产业高投入、高消耗、占地广的特点,使现阶段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遇到瓶颈,亟需进行产业转型。以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现阶段资源型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发展模式,探索适合中国的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资源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西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资源型城市所处的阶段和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产业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和瓶颈,提出了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相应产业转型模式,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我国资源型城市人口城镇化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并划分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类型区,以探究人口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新趋势。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我国资源型城市人口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不均衡性缩小,由加速推进期进入减速推进期。②人口变化速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③各类型城市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变化速率呈现相反排列顺序。④人口发展速度滞后于城镇化发展速度的现象加重,人口—城镇化同步型和城镇化滞后型向人口滞后型转变。⑤人均GDP、二产产值占比、制造业从业人数和建成区面积对人口城镇化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不断耗竭,我国"矿竭城衰"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因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从改革资源税费制度和理顺资源利益分配关系两方面来完善我国资源开发补偿法律制度,以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资源枯竭后,城市又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7.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文  李洁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6):438-439,475
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在于:立足自身特点,发挥比较优势,选择和培育替代产业,以市场为出发点,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陈春林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3,(12):1279-1283,F0002
以典型资源型城市吉林省辽源市为案例,探讨其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和空间问题;在理论框架分析与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从市区和市域两个尺度提出辽源市可持续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9.
吕慧华  柏益尧  左玉辉 《四川环境》2007,26(4):56-59,64
城市环境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与城市的性质、定位、发展阶段、环境特点等有密切关系。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了其城市环境调控的重点在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提升以及宜居环境的建设。本文以徐州市为例,探寻其城市环境调控对策,从而为中国其他资源型城市进行环境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唐山市为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严峻的环境形势,提出环境保护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正确处理与发展经济、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人口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苏省1990年至2003年人口产业结构及环境污染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建立了江苏省人口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影响污染物排放量的人口产业指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相关性模型研究了2006—2016年53个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趋势、重心迁移、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总体呈向好态势,但总体协调度不高,仍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协调度发展存在严重的空间不均衡性,且呈逐步扩大态势,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而其他大部分城市仍处于失调状态;2006—2016年协调度重心均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并逐步向西南方向迁移;全局Moran’s I指数和局部Moran散点图显示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空间集聚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在资源依赖背景下,发挥好资源产业集聚的正向作用,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基于2005—2017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校正整合的夜间灯光数据度量城市经济增长,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检验了资源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产业集聚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影响显著,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在资源产业集聚初期将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但过度集聚反而会抑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从土地使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并对我国东北地区15个地级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不高;省际间空间格局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东中西地区呈现由东向西依次递增的趋势;单个城市间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石油城市>冶金城市>煤炭城市>森工城市的特征.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城市规模、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呈正相关,针对如何提高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玻璃工业中,普遍存在玻璃制造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现象。虽然这些废水水质相对化工行业来讲污染较轻,但是由于其排放量大,且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油类、SS、氟及重金属等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是严重的,所以玻璃厂废水在排放前必须经过处理。在这篇文章中,分析了某平板玻璃工厂针对原有废水处理工艺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处理系统的改造更新技术,在增加气浮装置的新系统中,通过一个月的调试和运行,其结果证明增加气浮池能深度处理含油物质,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含氟物质带来的污染,处理后出水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并能用于循环系统,降低用水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城镇景观水体水质控制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上海城镇小型景观水体水质污染特征,分析了充氧曝气、人工湿地、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技术在小型景观水体水质净化中的应用,提出各种小型景观水体水质控制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内景观水体水质控制方法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小型景观水体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衡量土地健康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以及压力—状态—响应框架(PSR)来判断武汉市2000—2010年的土地健康状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并运用动态耦合度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武汉市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以30%的年增长率增长,土地健康利用综合指数在曲折中发展,总体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土地健康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经历了不协调发展阶段和协调发展阶段,整个协调发展系统即将进入极限发展阶段,土地健康利用危机正进入潜伏期,应注重整合优化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粮食产量与耕地非农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北省粮食产量与耕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耕地非农化是湖北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但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存在着低度负相关关系。耕地非农化会从耕地数量和质量上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从而影响粮食产量总产的变化,因此需要从法律、制度、技术、行政和意识方面保护耕地,确保全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李異平  曾曼薇 《中国环境管理》2019,11(5):107-114,31
垃圾无害化处理是环境治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关系城市居民生存环境的健康程度,更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环境治理政策和治理效果的认知与评价。本文运用环境心理学理论,对折射出居民环境认知、个人偏好、预期目标和情感联系的地方认同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对城市垃圾治理成效的评价及其对政府垃圾治理能力的评价与其地方认同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居民对政府关于垃圾治理法律法规的认同也能增强其地方认同感。本文建议,未来关于地方认同的研究需要聚焦于城市环境治理政策的传播效果,总结和归纳城市居民对环境治理成效的归因模式与其地方认同之间的交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