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当人们脱掉化纤织物衣服时,会听到“噼噼叭叭”的响声,如果是在黑暗的环境中,还能看到闪烁的火花。它是在人的身体活动时两种织物相互摩擦或脱衣时,织物与织物之间产生摩擦,发生静电放电的现象。人体是怎样带电的呢?我们先来做个实验:拿钢笔杆在你头发上先摩擦几下...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纤维织物经过含有适当交联剂和混合酸催化剂的聚乙二醇溶液浸轧,在一定的焙烘条件下,处理后的织物可获得较高的热焓值15—35J/g,具有适温性能。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温时吸热凉爽和降温时放热保温。相变物质聚乙二醇(PEG)在热力学转变时,由于热容量较大,所以使织物具有显著适温性能。本实验研究不同条件与织物类型对适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热防护织物吸湿状态下的防护性能,以提高织物的安全防护能力,首先,选取热防护织物组成多层组合S-1和S-2,利用热防护性能测试仪,分别测试织物组合S-1和S-2在外层织物不同含水率情况下的热防护性能(TPP)值及二级烧伤时间;然后,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描述在4种含水率下织物TPP的变化情况,分析外层织物的含水率对热防护服多层织物组合TPP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所有织物组合,二度烧伤时间和TPP值都随外层织物含水率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当外层织物的含水率增加到30%左右时,外层织物的含水率直接影响消防服整体的TPP,含水率越高,消防服的TPP越好。  相似文献   

4.
4、织物过滤器 这种过滤器是用织物做为过滤介质,依靠已经沉淀在织物孔隙中的灰尘,把通过织物的气体里面的尘粒阻留下来。但是,织物孔隙中的灰尘不能沉积过多,否则阻力太大,影响气体流通。所以,必须把沉积得过多的灰尘清除掉。清除积尘的方法有机械振打、反吹风、脉冲射流等。 工业气体净化用的织物过滤器多为袋式(如图7)。用的织物有棉布、毛呢、合成纤维织物、玻璃丝织物等。这些织物耐受的温度以玻璃丝为最高,可以耐受250~300℃的温度,其他均次之。因此,在使用织物过滤器处理高温气体时,需要先将气体冷却,但也不能冷到露点以下,以免水分…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防水物通常是由涂有各种合成橡胶的织物制成的,这类织物有非常优越的防雨性,但却没有透湿性。人们穿着这类织物的服装在野外活动如登山、赛跑等激烈活动时,产生的大量汗液就无法以蒸气形式排出,而在服装内部形成冷凝水,使人体感到粘湿、发闷等不舒适。这在有些恶劣条件下甚至是十分危险的,比如登山运动员穿着不透湿的服装爬山,出汗不易排出,容易结冰而冻死。可见防水透湿织物的重要性。那么何为防水透湿织物呢?防水透湿织物在一定压力下不  相似文献   

6.
试验表明,离子交换纤维织物阻力随流速增高而增大,在同样流速下随容尘量增加而增大,当容尘量达到118g/m~2(纤维织物)时,阻力损失为未容尘时的2倍。  相似文献   

7.
抗熔性能就是织物在接触高温物体时防止变色变形损坏的性能。 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合成纤维织物广泛用于服装、装饰用布、各种工作服、军服和武器防护套等方面。而合成纤维熔点低,遇到热源物体时(如燃烧着的烟灰、钢花、电焊花等)就产生熔洞现象。不仅影响使用寿命,而且能引起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芳纶纱线为原材料,设计并织造了8种不同接结方式及间隔跨距的机织物,探讨了接结方式、间隔跨距对消防外层织物的力学性能、热防护性能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消防服外层织物结构接结点方式及接结双层间隔跨距对织物的热防护性能影响较大,对热稳定性无影响;当采用经纬向都接结,且间隔跨距距离达到15 mm×15 mm时,双层织物具有较好的热防护性能,热防护值达到36.5 cal/cm2。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在过去二三十年中,涂有聚氯乙烯、聚氨酯、聚氯丁橡胶和各种合成橡胶的薄型织物在恶劣天气穿着的眼装方面已得到普遍应用。尽管这些织物制作的服装赋予了优越的防雨性,并有少量的防风性,但在其内表面会积有冷凝水而有不舒适的感觉,实质上这类织物还不能透过人体出汗时不断散发的湿汽,即没有透湿性。野外活动,比如:部队行军、作战、登山等激烈活动,穿着这类防  相似文献   

10.
<正>阻燃防护机织物是指接触火焰或炽热物体时能防止本身被点燃或延缓并终止燃烧的织物。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阻燃防护机织物主要由两种方法制成,一是用本质阻燃纤维直接织制;二是由普通非阻燃纤维织制,再经阻燃后整理制成。阻燃防护机织物属于功能性纺织品的一种,其作用是避免或降低穿着者受到高温或火焰灼伤的可能性。因此,该织物的首要性能指标是热防护性能。而力学耐久性不仅是功能性服用  相似文献   

11.
1镀金属织物 采用新的化学处理法,就可以在任何织造的或未经织造的、合成的或天然的织品上镀镍、钴或金等金属。这种复合的镀金属材料使原有织物加上了明显的金属特性。根据织物的使用情况,涂层厚度可在0.05~1gm之间任意选择:沉积在织物上的金属可能多达涂复织物重量的60%。  相似文献   

12.
荷兰化学集团公司以超强聚乙烯纤维达尼玛(Dyneema)SK66为基础,开发出一种新的防弹纤维,可用来制作轻质的防弹背心。这种防弹纤维叫达尼玛UD66,具有高吸收能量的能力同时重量很轻,既可用于梭织物,也可用于非织造织物。用达尼玛UD66特种非织造织物制造防弹背心时,首先将其纤维层层固定,然后横向交叉叠放,再经特殊处理,便生产出防弹背心。新型防弹纤维@筱军 $《纺织科普》  相似文献   

13.
一、织物和服装的生理学分析系统 防护服应该对职业危害提供足够的防护,并且应保证适当的穿着舒适性。为了达到好的穿着舒适性先决条件之一是服装的热、湿传输特性要适应特定的环境和活动条件,以便身体与环境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和湿气交换达到平衡。 然而,在研究生产织物和服装时,为了把穿着舒适性作为一个结构参数来考虑,则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地基以织物加筋后,承载能力可增大3~4倍,内摩擦角可提高33%~60%,不均匀沉陷明显降低。一层土工织物相当于厚10~13cm碎石垫层的补强效果,能有效地阻止侧向位移。用土工织物加筋板层作为地基持力层,遇冲切破坏时还可分散受力面,扩散角可达50°,从而减轻破坏程度,这是因它增加了地基整体性的缘故。传统的深基础、大开挖占地面积大,在地面狭窄、山区地带,尤其是老厂的维修与改建,均难以实施。例如,攀钢焦化厂3号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阻燃织物在防护服方面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这引起了许多研究机构开发和研究阻燃织物的兴趣,他们开发设计了多种特种用途的阻燃(FR)织物。Kelver、Nomex、PBI、P-84、Kermel等耐高温高性能(HTHP)纤维及缝纫线已被广泛应用。同时,科研人员还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可燃织物用阻燃剂处理成具有防火功能的FR织物,并已应用到航空航天和防御等工业领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不仅满足于美观和舒适,更注重对人体的安全和健康。防护织物是指能使人们防备自然环境(风、雨、雪等)、危险物品和人们在工作或休闲活动中可能遭受的多种危害,具有特殊功能的织物。其包含的功能多,涉及纺织品的范围广,因此,高技术、高性能防护织物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国际市场上,防护织物发展速度不断提高。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开发的极冷地区防护织物、新型防护织物,并对美军委托美国几所大学研究开发的灵巧织物(Smart Fabrics)作了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1 国内外防水透湿织物现状分析 1.1 防水透湿织物研发概况 防水透湿织物是世界纺织业不断向高档次发展独具特色的功能性面料,具有防风、保暖、防水、透湿、拒水等特殊功能。在过去几十年中,聚乙烯、氯丁橡胶、聚氨脂等涂层织物已得到普遍应用。尽管涂层织物服装具有优越的防雨防风性,获得完全的防水机能,但是由于大量汗液无法以蒸汽形式排出,在服装内部形成冷凝水,使人体有粘湿、发闷等不舒适感,在恶劣条件下甚至会结冰而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人们对防水透气织物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除了在涂层及涂层材料上有所改进外,用于涂层的织物类型也拓宽了,如商品名为Tactel、Supplex的尼龙织物也被用于涂层,它们的使用,使防水透气涂层织物既具有棉织物一样的舒适性,又有棉织物所不具备的美丽外观。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相变调温防护服的阻燃性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系统开展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制备与阻燃性能研究。选取2种相变温度的相变微胶囊、2种阻燃基布,利用干法涂层工艺制备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选取2种阻燃剂,以45%和75%的比例涂覆在相变微胶囊涂层的表面,制成16种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基于锥形量热仪进行涂层织物阻燃性能测试,分析阻燃剂对涂层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进行阻燃整理的涂层织物相比,有机硅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42.22%,磷氮型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25.07%,并且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总热释放量呈下降趋势。另外,有机硅型阻燃剂明显降低了热释放速率与总热释放量,而磷氮型阻燃剂有效地延长了织物开始释放热量的时间和热释放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因此,2种阻燃剂从不同角度优化了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阻燃性能,提高了相变调温防护服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舒适状态下的人体的透气透湿要求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日前国内外市场上常见的几种典型的防静电织物的透湿透气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很多防静电无尘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能都存在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一些在不影响防静电无尘织物功能性的前提下织物结构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