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环境保护和建设状况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繁衍和身心健康,还关系到资源的综合利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综合国力的提高.基于这一认识,永川市领导不仅大力支持环保部门的工作,而且把支持环保工作提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以综合整治城区污染、开展生态旅游、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着力实施九大环保工程,促进了永川经济、生态、社会的全面发展. 1 着重治理水域、大气、噪声污染,改善城区环境质量 永川市小安溪河严重污染的状况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曝光后,永川市政府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小安溪河流域污染整治2000年达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3838-88)Ⅲ类水域标准》的要求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与沿河两岸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5个国有企业签订了《1996.5-1997.5小安溪河污染整治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并关停了40余家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小安溪河双石段河水开始变清,出现了有人在河里游泳、钓鱼以及白鹤在河里戏水的可喜景象,河水水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污染河流底泥释放与耗氧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苏州河底泥对水质的影响。应用底泥释放与悬浮的规律,提出了悬浮释放速率方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不大于30%;根据建立的底泥释放迁移和底泥耗氧过程的数学模式,探讨了苏州河污染底泥释放与耗氧对水质的影响,为苏州河污染底泥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辉发河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辉发河为第二松花江的第一大支流,其污染情况对第二松花江和松花湖的环境影响较大.本文以辉发河底泥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底泥中砷、镉、铬、铜、汞、铅和锌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探讨了重金属元素分布特点,并采用沉积物基准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辉发河底泥砷、镉、铬、铜、汞、铅和锌平均含量分别为5.9、0.162、71.1、17.6、0.037、21.5 mg/kg和53.3 mg/kg,含量水平比较低,各重金属元素在辉发河干流底泥中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综合两种污染评价方法结果可知,辉发河底泥中重金属总体污染水平较低,污染元素主要为Cr、Pb、Hg和As.  相似文献   

4.
彭越浦苏州河河口底泥沉积特征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彭越浦-东茭泾河道污染底泥分布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河道底泥的垂直分布与苏州河及其支流大多数河道的底泥分布一致。而彭越浦交通路桥到中山北路桥段的河道底泥,却出现了特有的垂向分布。这种河道底泥从垂向上,其表层污染物含量较低,接近河道自然底泥的背景值。它是由于苏州河河水流入彭越浦,流速降低而形成的拥水沉积,其形成与彭越浦及苏州河的水文条件密切相关。这种特殊的河道底泥的发现,为苏州河支流及类似河道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重庆小安溪河全长170余公里,流经大足、双桥、永川、铜梁、合川四县一区,是全市次级河流中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为了弄清污染现状和提出防治对策,重庆市第二环境科研监测站承担了《小安溪河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与综合防治对策研究》课题,在重庆师专和有关区县环保局(办)等单位的通力协作下,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工作,取得了大量数据,  相似文献   

6.
苏州河底泥3种内分泌干扰物的空间分布及环境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3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辛基酚(4-t-OP)和双酚A(BPA)的含量进行检测和调查,结果表明,这3种物质在河流底泥中的浓度变幅分别为<1.0~5 800、<0.10~39和0.90~180μg.kg-1,空间分异显著.总体上看,底泥污染物浓度与河流周边人为活动密集程度有关:在苏州河上海市区段底泥的含量显著地高于上海远郊和江苏省内河段底泥含量;苏州河支流底泥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苏州河干流底泥含量.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这3种内分泌干扰物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其有相似的物源.以含量较高的壬基酚为例,进行底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除苏州河江苏省内吴家港桥段外,其它河段均存在潜在的生态毒害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泮河底泥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在对泮河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泮河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泮河底泥已经不同程度的受到了Cu、Zn、Cr、Cd、Hg的污染;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Hg>Cd>Cr>Cu>Zn>Pb。对泮河底泥重金属的潜在危害评价显示,以当地背景值作为参比值进行评价,泮河属于严重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主要贡献因子是Hg和Cd。  相似文献   

8.
苏州河底泥中铬和镉污染的特性,评价和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苏州河底泥中铬和镉含量分布的特征,讨论了底泥中铬和镉污染的评价以及几种治理对进一步改善苏州河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浮游生物为指示生物的苏州河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斜生栅藻,羊角月牙藻和大水蚤对苏州河主要几种重金属以及不同河段河水及底泥进行了生态影响实验,得到了以大水蚤EC50为指标的苏州河主要几种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同时结果还表明,与郊区黄渡段相比,苏州河市区河段河水对供试浮游生物呈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某些点位的生态影响甚至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黑泥层底泥抑制作用大于浮泥层底泥。因此,尽管苏州河经过二期整治后,水环境质量的景观指标有明显改善,但市区段河水和底泥对生物定居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苏州河生态安全构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香溪河库湾底泥营养盐释放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水库调度带来的扰动影响,河道型水库支流库湾河口底泥营养盐释放为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暴发增加了风险。文章通过在香溪河库湾河口采集底泥和水样,室内模拟扰动条件下,藻类外吸收源、扰动及底泥-水界面浓度梯度对底泥营养盐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扰动及外吸收源并存时,底泥氮磷释放量增大;扰动作用对磷释放影响较底泥-水界面浓度梯度弱,但对氮释放影响较底泥-水界面浓度梯度影响大;底泥释磷量随底泥-水界面浓度梯度升高而增大,释氮量则受其影响较小。三峡水库泄水和水华暴发、藻类大量繁殖将促进香溪河库湾底泥营养盐释放。  相似文献   

11.
苏州河底泥的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底泥释放与悬浮的规律,提出了悬浮释放速率方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不大于30%;根据建立的底泥释放迁移和底泥耗氧过程的数学模式,探讨了苏州河污染底泥释放与耗氧对水质的影响。此外,还提出了底泥污染类型的分级,为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铜梁县位于重庆市的西北部,地处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地形以丘陵为主。面积1379平方公里。人口7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2.85%。年均气温18℃。无霜期324天,年降水量1049.3毫米,境内有小安溪河、淮远河等河流,水资源条件较好。物产和矿藏也较丰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13.
对苏州河截流区外河段(城郊段)东大盈河口—北新泾,按河道形态,支流与城镇分布等因素,沿程采集24个底泥柱样,测定其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底泥中COD_(Cr)和NH_3-N含量,分析COD_(Cr)和NH_3-N在沿程和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底泥中污染沿程分布呈不规则波状起伏,东大盈河、蕴藻浜、盐铁塘、封浜、华漕港、新槎浦等支流口,浮泥层中COD_(Cr)含量达2万mg/kg,超过背景值2—3倍,支流口下游200m范围内均较高;黄渡小支流口、华漕港支流口浮泥层中NH_3-H含量达250mg/kg,超过背景值3倍。在垂向分布上,底泥柱样都出现峰值分布,在某些弯道及支流口出现递减分布。底泥耗氧污染程度主要与支流及其排污量有关,其次是弯道凸岸处污染物易于沉积富集。这为苏州河市郊段环境综合治理、底泥疏浚和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概述本文通过我区小安溪、临江河、文曲河等的实际采样分析,并采用环境标准分析方法中水质细菌学检验监测分析方法与快速检测器(Dy-1型为细菌总数用,Dy-2型为大肠菌群用)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出可行性结果。为推动环境监测分析工作,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15.
底泥耗氧是自然水体氧平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底泥耗氧的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国内对底泥耗氧研究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数学模型的应用很少。阐述了底泥耗氧机理及底泥耗氧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国外已成功验证与应用的底泥通量模型的研究情况。利用底泥通量数学模型探讨了苏州河沿岸合流污水泵站溢流对SOD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每次沿岸合流泵站雨天排江(CSOs)对苏州河底泥耗氧量的贡献是26.5%-41.2%。底泥疏浚短期可能会削减SOD,但CSOs对SOD的影响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6.
何静  吕志刚  彭嘉培 《环境科技》2009,22(2):46-47,50
絮凝沉降法一般用于城市污水污泥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在城市河、湖底泥的处理方面还未有大规模使用的报道,为了研究絮凝沉降法在河、湖底泥处理的作用,无锡市河海、湖泊生态修复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2个示范工程.利用絮凝沉降法对河、湖底泥进行处理,分析了絮凝剂对水质常规指标的影响.分析结果为:①絮凝沉降法可以有效降低水中SS,COD,BOD和TP的浓度,特别是对TP和磷酸盐的去除效果显著.最大可达80%以上;②絮凝剂可以有效降低泥浆水中氨氮(NH3-N)和总氮(TN)的浓度,但是余水中的NH3-N和TN的浓度比河水中的高.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开封市不同区位3条代表性河流底泥样品中重金属总量及形态.采用改进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不同区位河流底泥的污染情况.使用MC-ICP-MS分析了Pb、Zn和Cu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并基于此尝试解析底泥中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①开封城市河流底泥各重金属含量均超过环境背景值,重金属污染以Cd最为严重,其次为Zn、Cu、Pb、As、Cr和Ni.位于老工业区的化肥河底泥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老城区和新开发区.②从形态分布来看,开封城市河流底泥重金属Cd和Zn的生物有效态含量最高,具有较高的潜在风险.老工业区河流底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含量高于老城区及新开发区.③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位于老工业区的化肥河底泥重金属污染表现为很强生态风险程度的V等级,位于老城区的黄汴河和新开发区的马家河则均表现为强生态风险程度.④基于Pb-Zn-Cu同位素组成表明,老工业区底泥重金属主要来自工业活动,老城区黄汴河和新开发区马家河重金属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的排放及城市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18.
山东小清河干流底泥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采集到的小清河干流底泥样品的分析结果,论述了小清河干流底泥污染特征,评价了小清河干流底泥污染程度,分析了小清河干流治理前后底泥污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北安河为松花江干流牡丹江的支流,其污染情况对松花江的环境影响较大。文章以北安河底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特性,选择了北安河具有典型特点的上游、中游、下游三处采样点,进行了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取样,测定了底泥中的铜、锌、铬、铅、镉和铁的含量,分别以底泥质量标准和地积累指数法对污染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中底泥质量标准的结果表明北安河底泥中Pb元素和Cu元素污染比较严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的次序为:PbCuZnCdCr;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的结果为Pb、Cd和Cu污染比较严重,相应的污染顺序为PbCdCuZnCr;综合分析表明北安河底泥丰水期污染强于枯水期的污染,Pb为污染最严重的元素,其次为Cu,Cd,而污染较弱的为Zn与Cr。  相似文献   

20.
苏州河的污染底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底泥与流动水相的边界环境为研究对象,应用苏州河底的释放与耗氧规律,在控制地面水水质标准的环境基础上拟定了底泥评价分级标准,将评价的有机污染指标确定为未污染,污染、重污染底泥的类型级别。应用拟定的分级标准对苏州河的污染底泥进行评价,指出若对属于重类型的部分河段底泥进行整治,则整个市区段底泥释放至水相的深度,将接近地面水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