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Enn环境新闻网新闻2019年4月23日蒙特利湾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测量了包括硅谷在内的城市和农业区向海洋吹出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该研究发表在PLOS?ONE的一篇新论文中,科学家计算出这个以前未记录的过程可能会使那些溶解在沿海海域的二氧化碳增加约20%。在过去的200年里,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科学家研制出形形色色的生态产品,这种产业和市场在国际上日益兴旺。生态电池。日本研制成一种以二氧化碳为燃料的生态电池。它的燃料除二氧化碳外,还有水和光线。利用它们合成碳水化合物,使微生物产生电流。它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环境无污染。在生态电池里放入水、微生物和电解质等,经照射后,电池能释放出1毫安电流。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流     
《环境工作通讯》2010,(1):118-118
日本科学家利用细菌将二氧化碳转变成甲烷 日本科学家近日表示,希望能利用细菌将海底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天然气,以应对全球变暖。日本海洋与地球科技研究社的研究者计划激活地球上自然发现的细菌,利用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天然气主要成分),所需要的细菌存在于日本岛北端的海床之下。研究社计划利用细菌将海床下2000米处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但目前该计划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激活细菌和加快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4.
晓妮 《环境》2009,(10):80-83
新高,新高,再创新高,地球每年都向大气排放出比上一年更多的二氧化碳。仅2007年一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不可思议地达到30亿吨。为了保护地球免遭“气候虚脱”,一些大胆的科学家们提出了阻止地球变暖的“巨型”方案,其前卫程度挑战着人们的想象极限。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水合物是一种潜在的新能源,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内外科学家愈加重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研究,本文主要对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强化方法进行了总结,对比了几种方法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地球也在“呼吸”我国科学家在通过对地球稀有气体同位素的研究后惊奇地发现,吐气和纳气并非人类和地球其它生物赖以维系生命的专利,整个地球乃至沉积岩、海洋都存在类似呼吸的吐纳状态。所不同的是,人类等生物呼吸的是氧气,吐出的是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7.
大气中甲烷增长的速度已大为减少甲烷是温室气体的重要组分之一,它在大气中的浓度已从过去150年中的800ppb增加到170ppb,并超过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增长速度。最近,美国和新西兰科学家对大气中甲烷的增长速度进行了研究。美国科罗拉多州Boulder...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科学技术领域积极寻找碳减排的方法。随着二氧化碳的工业分离、管道运输、地质封存和工业利用等领域逐步形成成熟市场。科学家们经过潜心研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进行油田驱油和水污染治理,用微藻"吃掉"二氧化碳生产生物柴油,可谓一举多得。只要以科技创新推进二氧化碳"绿色利用",  相似文献   

9.
英国科学家做了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他们将八国集团决策者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与之在碳循环中发挥作用的实际数字结合了起来。由此所得到的研究报告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而且它还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及其对未来环境的影响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万象     
挪威今年捕鲸定额:711头挪威1993年恢复商业捕鲸以来,其捕鲸量就居高不下。挪威渔业部又公布:该国2003年的捕鲸定额是711头。对其捕鲸行为,许多国家和环保人士纷纷公开指责挪威无视国际捕鲸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盲目种树将使二氧化碳剧增“京都协议”建议协议签署国大量植树,吸收过多的二氧化碳。然而,这项条款也许存在问题,意大利科学家称,在被破坏的森林中种树苗将破坏地表腐殖质层,会致使藏在地下的大量二氧化碳逃逸进大气层中。所以,盲目种树反而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过程。瑞士设立体育环保奖瑞士奥林匹克委员会和…  相似文献   

11.
一、大气污染状况现在已经知道,大气受到了三大威胁。第一是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排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森林的破坏所造成的影响。能源趋势表明,矿物燃料的燃烧量可能继续增加。随着天然气、煤和石油的燃烧量日渐增加,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累积量也随之增加。因为二氧化碳对地球有一种保暖作用,所以科学家们担心,  相似文献   

12.
环球扫描     
正《新科学家》2020年6月4日在受疫情影响排放减少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水平依然创造了纪录根据一项最新的研究数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活动限制和经济放缓并没有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带来可见的影响,2020年5月,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达到了新高。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已经有数十年了。位于加利福尼亚圣迭戈的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最新发表的数据显示,2020年5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417ppm,高于一年前的414.8ppm。  相似文献   

13.
除二氧化碳外,一些微量气体也起作用. 除了二氧化碳以外,一些微量气体的增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二氧化碳一样重要.四位科学家声称,这篇论文不久将被发表.他们还补充说,更重要的是,这些化学物质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对未来气候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拥有辽阔海洋牧场的海洋大国,而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口号的提出,在工农业生产以及群众生活中如何降低碳排放量已经成为一个问题,而海水养殖碳汇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出路。碳汇(Carbon Sink),一般是指清除自然界存在的二氧化碳的机制。海洋碳汇实质是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并用于海洋生物圈。“渔业碳汇”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这个过程和机制,这实际上提高了海洋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使碳汇功能得到发挥.具有双赢效益,由于渔业生产不需投饵,完全靠吸收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既可为人类提供优质水产品,又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社会节能减排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15.
南大洋在碳吸收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了解海洋和大气间二氧化碳的交换对于量化全球二氧化碳预算来说非常必要. 最近,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来测量海洋和大气间二氧化碳的交换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南大洋在一年的时间里共吸收了20亿吨二氧化碳.在夏季,南大洋吸收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6.
<正> 研究二氧化碳的科学家们遇到了一个算术问题。一个研究小组报道说,全球海洋每年吸收这种温室气体的数量并不象早先研究所认为的那么多。虽然他们不能肯定这是福音还是坏事,但专家们认为,这说明人们对二氧化碳仍茫然无知。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过于自信我们对碳循环的了解。我们总以为海洋大约吸收了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40%。我们现在  相似文献   

17.
谁给大气层中装上了“玻璃顶棚”,植物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即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地球上若没有二氧化碳,一切生命将惨遭不幸,然而,二氧化碳过多,将会引起灾难,因为它是扰乱全球气候的罪魁祸首。科学家预测未来的气候是,到21世纪中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会增加一倍,由此引起的气温上升,年平均可能比现在高1.5~4.5℃,这就是举世关注的“温室  相似文献   

18.
王坤 《世界环境》2023,(1):45-47
<正>碳达峰是指按年度计,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最高点即碳峰值,此后其排放量逐年降低,中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和吸收数量达到平衡,即实现人为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中国的目标是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足迹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如每件产品都有碳足迹,即从原料开始,到制造、运输,再到销售、使用,最后到废弃回收,  相似文献   

19.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科学家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赞成,种值能源作物为最佳选择,因为能源作物在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同时,在燃烧过程中所释放的二氧化碳与这些作物生长过程中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恰好相等,绝不会象矿物燃料那样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明显,由于生物燃料可以再生,使二氧化碳实行再循环,在使生物体降解的同时,还能大幅度减少硫的排放数量;由于生物燃料与矿物燃料产生完全相同的能量形式,即都产生电能和液体燃料,因而完全可以采用现有的能源基础设备,无需增添设  相似文献   

20.
当今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煤和石油燃烧后向大气中排入大量二氧化碳,使其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即所谓的温室效应。环境科学家们对大气中二氧化碳今后的增长速度十分关切,不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如何,这个问题只有通过研究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能回答。碳不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