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家政策对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结合我国装配式建筑及其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从产业链角度分析装配式建筑成本管控的关键节点;通过对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各重要环节的成本管控分析,提出了产业链上的研发环节与设计环节是装配式建筑成本管控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它们的成熟度直接或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针对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发展和建造成本的管控需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按照"三个集约"的发展思路管理大型装备,并在实践中取得不错的效果。首先,通过调整组织结构,优化船员管理模式,做好"人力资源集约";其次,实现船舶标准化作业,精细管控船舶成本,做好"技术与费用集约;建立、推动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做好"风险集中管控"。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家认为,信任对于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民办高校的发展,需要实行信任管理。但民办高校存在重"招生"轻"教学",重"使用"轻"培训"等管理误区。为此,需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非理性管理理念,遵循教师人才成长的规律,建立长期性的信任合作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只有信任教师,才能造就有效的管理绩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校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笑诺  易诗懿  陈卫平 《环境科学》2022,43(5):2699-270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风险管理理念为基本原则的污染场地可持续风险管控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场地管理的重要决策问题和研究前沿热点,为明确影响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基于国内外污染场地可持续风险管控相关文献的系统调研,构建契合我国场地管理背景的区域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评价体系,通过指标综合权重计算判定影响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可能影响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性的指标多达44个,涵盖环境、社会、经济和技术这4个维度,单指标影响程度为0.26%~5.01%(平均值2.27%).潜在风险和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指标)、健康与安全和公众参与(社会指标)、管控成本和环保投资(经济指标)、修复周期和修复效果(技术指标)是影响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影响程度为1.89%~5.01%(平均值3.58%).具有较强政策敏感性的指标,包括考核指标、投融资创新、名录管理、能力建设、安全利用和制度建设等,对风险管控可持续性已经产生1.18%~3.48%的正向影响,随着政策制度的深入落实与全面地域推广,其对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的助力效应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风险全周期管理是推进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有效实现地块安全可控的重要方式.在《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全球履约背景下,为有效提升汞污染地块的风险预防与管控能力,该文对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深入分析污染地块健康风险全生命周期特征的基础上,围绕地块风险源头-暴露途径-环境受体3个核心风险要素,并结合国内外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经验,构建出适用于此类污染地块的风险全周期分类管控技术体系.该体系根据土壤与地下水风险管控标准评价地块污染水平,并结合地块敏感目标和暴露途径等暴露情景对地块进行分类管控决策.通过对工程修复、风险管控、制度控制等进行多技术有机耦合,可实现对汞污染地块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的风险管理,即在风险产生、风险发展与风险消褪的各个环节,分别施以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及长期管理措施,有效遏制地块新增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污染地块风险的安全可控.该技术体系存在如下特征:1)基于风险的管理决策可以反映地块管理的科学内涵;2)分类风险管控策略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实现最大的管控净效益;3)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基本理念,实现“源头-过程-末端”的全流程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6.
民办高校这些年来发展迅速,由于其自身特点,教学模式和公办高校不一样,教学秘书除了身兼公办高校的职责之外,还面临很多其他的挑战。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对民办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是指通过在土壤污染治理全生命周期中,综合配套采用一系列减缓或控制土壤污染风险的技术方法,以降低修复成本,达到土壤污染治理与再利用的目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原则和实施土壤环境管理的主线思维确立为"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提出在崇州、绵竹、古蔺、江安、船山、犍为、安州、蓬安8个县(市、区)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力争到2020年示范区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本文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近三年来四川省基于风险管控思路的8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和措施,以期为四川省和全国的土壤污染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作为第一批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省份,长三角"三省一市"不断强化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长三角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发布一年多来,"三省一市"积极开展管理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为其他地区管好生态保护红线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一国家战略背景下,在红线管理方面仍有许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总结长三角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的成功实践经验,分析长三角生态保护红线依然面临的区域性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体系不完善、监督管理存在行政壁垒等问题,最后从强化生态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快推进法治化进程、建立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机制、建立区域管控制度和配套措施、创新生态修复和治理模式、加大生态保护红线宣传和教育六个方面提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规避污染场地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风险,实施精准高效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已经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大数据技术因其全样本覆盖、全对象识别、全过程分析、全景式决策等优势,为解决多介质共存、多污染来源、多风险叠加、多目标决策的污染场地风险识别和管控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本文在回顾总结目前国内外污染场地大数据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大数据构架、区域风险管控、重点行业风险管控、中长期风险管控路线等方面,提出大数据支持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的总体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对环保信息化投入的逐年增加,其模式也逐渐成熟。目前信息化项目常见的管控模式有以下三种。直管模式由甲方直接管理多个乙方。该模式直接成本较低,沟通快捷;但不足之处在于这种模式对甲方项目组的咨询、设计、协调、项目管理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这种模式适  相似文献   

11.
耿海清 《环境保护》2022,50(6):38-41
当前,分类管控、分区管控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针对要素空间、功能空间以及行政空间的管控是分区管控的主要方式,但相互交叉重叠的问题比较突出,尚未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根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相继组织开展了一些探索性工作,但总体来看存在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单元体系尚不完善、技术体系衔接不畅、信息平台尚未建立等问题。对于今后我国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设,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衔接,通过自上而下多个层级不断细化,坚持系统管控和要素管控相结合,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作为主要管控抓手,抓紧整合现有的生态环境管控分区,加快推进立法和顶层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危化品企业HSE合规管理体系存在的法规等要求获取不及时不全面、法规等要求识别深度不足、制度转化不及时不完整、合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平台开发、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推动合规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危化品企业HSE智能合规管理平台,对合规进行闭环管理。企业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有效强化合规过程管控和风险识别,为合规管理体系高效运行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复合型大气污染的重要前体物,控制VOCs排放是减少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的有效措施。但一直以来,中国对VOCs的管控略显不足,还存在监测未常态化、监测方法不系统、排放源成分谱研究不足、法规滞后、排放标准不健全和管理模式亟需更新升级等突出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基础上,提出推进VOCs环境监测常态化、制定和完善VOCs监测方法、构建本地化的VOCs源谱数据库、建立健全VOCs法律法规、建立健全VOCs排放标准、革新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等将是未来我国管控VOCs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仅本身具有较强毒性,而且是影响中国区域复合大气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和参与物。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VOCs的管控力度,从制定政策体系、建立监测标准等角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总体来看,中国大气VOCs控制仍存在许多问题。突出地体现在:基础数据匮乏,排放状况不清;法律法规滞后,污染防治与监管体系不健全;排放标准和监测规范不完善,控制技术亟需革新。基于此,本文从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制度体系和加强标准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VOCs管控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工矿企业遗留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城市建设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隐患凸显。本文分析了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面临的主要难题:场地环境条件复杂,场地污染精准识别难度大;技术方法不健全,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治理修复难度高,污染场地安全利用技术支撑不足;风险管理基础薄弱,场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建设滞后。分析了场地环境精准调查、污染风险本土化评估、治理修复策略综合决策、场地污染风险控制、安全高效修复以及棕地风险分级管控等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及具体做法,并介绍了上海桃浦工业区转型再开发过程中的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的实例,以期为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提供思路与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6.
鉴于我国污染地块环境管控法规制度缺失,土壤环境监管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的实际,为了加强对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规范对污染地块的开发利用,文章从厘清污染地块监管责任、明确监管责任、建立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立了相关的风险管控制度,以期为我国污染地块环境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赵勇胜  王卓然 《环境保护》2021,49(20):21-26
预防和控制是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和优先选项,地下水污染防治也不例外。地下水污染场地管理包括风险管控和主动修复,其中风险管控在我国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本文对影响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包括含水层介质的非均质性、"对流-弥散"与"对流-扩散"、地下水流场的季节性变化影响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下水污染监测自然衰减(MNA)的评估问题,包括:自然衰减应用有效性的判别、地下水污染羽的行为变化、对场地刻画及数据资料的要求等,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管控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赵坤  许景权  沈迟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234-2243
在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应融合多规,以主体控制线统一管控分区,强化底线约束,实施用途管制的前提下,管控措施编制对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策略、管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基于人类行为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控措施编制思路。尝试从人类行为视角进一步延伸管控思路,并衔接现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管控文件作为编制参照,根据人类行为与自然资源、国土空间的作用关系,结合行为开展与分区用途是否匹配,推导相关行为在对应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控分区的管控措施,以期为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精准落地和国土空间资源保护与开发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石化企业作业管控现状,分析了当前作业现场人工操作环节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作业现场智能化安全管理和监督监控的实际需要,设计了石化企业作业现场智能化管控系统,并深入研究作业现场安全作业管控的关键技术,系统实现了作业许可管理、智能巡检、质量管控、电子档案、应急指挥、地理信息和大屏幕监控显示等功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正在开展的丹阳城市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分析丹阳市地质环境条件并评价城镇工程建设的适宜性。选取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活动断裂和地震效应7个一级评价因子,地貌分区、水系水域、洪水淹没程度等11个二级评价因子,以500 m×500 m网格为评价单元,利用GIS软件对丹阳市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叠加了丹阳市生态红线管控区,将一级管控区划为工程建设不适宜区,二级管控区划为工程建设适宜性差区。结果表明,除生态管控区外,丹阳市工程建设适宜性总体良好,大部分地区为适宜区,适宜工程建设;城市开发建设不能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