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氰化物是一类含有氰基(CN~-)的化合物,在环境中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简单氰化物(如NaCN、KCN、HCN等),其特点是溶解度大,毒性强;氰络合物,一般说来由于溶解度较小,不易形成游离氰根,所以其毒性比简单氰化物低。但因络合物的金属离子不同,其化学性质和毒性有很大差别;另一种是有机腈类,常见的有丙烯腈、乙腈、丁腈等。由于氰化物是一类毒性强、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环境污染物,因此是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水质卫生标准规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体中磺酸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分析,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磺酸类化合物检测方面所作的研究工作,主要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和电位等检测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水体悬浮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黄河下游颗粒物的风化状况以及重金属变化规律及其污染程度,于2009年6~7月调水调沙期间(每日)及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每月中旬)对垦利浮桥水体颗粒物进行采样调查.样品经消解后采用ICP-AES测定其中Al、Na、K、Ca、Fe、Mn、Cu、Zn、Cr、Ni、V的含量.采用化学风化指数(CIA)来衡量硅酸盐的化学风化程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颗粒物化学风化程度为中等,近30年来颗粒物化学风化程度没有明显变化.黄河下游颗粒物中重金属(Cu、Zn、Cr、Ni、V)浓度呈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变化规律,调水调沙期间重金属浓度降低后期略有回升,这一变化规律主要是受泥沙的稀释及颗粒物粒径等因素影响.重金属富集因子(EF)的计算表明,黄河下游Zn具有中等程度的污染,其他元素无明显污染.提取3个因子对黄河下游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因素进行分析,颗粒物主要受风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径流量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植物吸收金属元素的过程主要是一个主动吸收过程。目前用离子载体学说解释离子主动吸收过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而且各种各样的酶参与了植物主动吸收金属离子的过程。本文对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描述植物吸收环境中金属元素这一现象的可行性及应用现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环境中痕量铬光度分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中痕量铬光度分析进展税国洪西南材料研究所,成都,610007关键词铬,光度分析,环境中,综述铬在工业中应用广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影响也较大,尤六价铬更易被人体吸收和积蓄,毒性也最大,是环境监测中必测项目之一。铬在我国地面水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l...  相似文献   

6.
<正> 镉是环境中十分有害的元素,又具有累积性,镉在环境中积累到一定水平后,就会引起作物减产,人畜患病(如痛痛病等),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弄清镉在环境及生物体内的转移代谢过程,作好镉的监测分析,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镉在环境中分布很广泛,其浓度常在10~(-11)~10~-1g/g之间,现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7471—87)灵敏度往往满足不了要求,还须用KCN、氯仿等有毒试剂,手续又较麻烦。因而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又简便可靠的分析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对近十年来镉的超灵敏光度分析方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水体环境中病毒在一级灭活和凝聚同时作用下引起的传染单元随时间的衰减状况,并给出了数学模型,依据已经发表的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以及当地的海洋和淡水噬菌体的理化和生物学常数,模型预测在大多数水质中病毒粒子间的凝聚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这项分析为考察凝聚和灭活对病毒性传染的影响,也为探索更加复杂的病毒在宿主细胞外生存的模式提供了一个框架性基础。  相似文献   

8.
满洲里市水体中氟化物的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满洲里市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含量已超过有关水质标准,在分析氟化物环境表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氟化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指出地表水体中氟化物污染主要是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地下水中氟化物主要是由于降水淋溶和岩石中含氟岩石的溶解引起的,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认识有机磷农药特性和水体中有机磷农药污染来源、迁移转化和对水生生物及人体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水源水中有机磷农药的环境风险评价,依次确定效应评价内容,暴露评价指标.并用商值法进行风险表征.以环境影响度As和总环境影响度TAS作为评价参数.研究开展的有机磷农药环境风险评价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为国内开展有机磷农药残留调查和风险评价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引言砷及其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毒性,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污染物。每燃烧1kg煤,可释放出0.08—16mg砷。由于工业生产和含砷农药的广泛使用,土壤和水质的污染日益严重。测定砷的方法,目前以分光光度法较为常用。但其前处理较复杂,灵敏度较低,难以满足环境水质测定的需要。近十几年来,利用极谱催化波进行微量砷的测定,获得了较高的灵敏度。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As~(3+)在H_2SO_4——有机酸——KI——Na_2SO_4——Mn——Co体系中的极谱催化波。用本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水体环境中病毒在一级灭活和凝聚同时作用下引起的传染单元随时间的衰减状况,并给出了数学模型。依据已经发表的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人体免疫缺(?)病毒以及当地的海洋和淡水(?)体的理化和生物学(?),模型预测在大多数水质中病毒粒子间的凝聚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这项分析为考察凝聚和灭活对病毒性传染的影响,也有探索更加复杂的病毒在(?)主细胞外生存的模式提供了一个框架性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2016年对陆浑水库饮用水源地46个水样中12种金属元素(包括重金属As、Cd、Cr、Cu、Fe、Hg、Mn、Mo、Ni、Pb、Zn和轻金属Al)进行测定,探讨了水体中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借助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水体中金属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陆浑水库饮用水源地水体中Al最大浓度(200.27μg·L~(-1))和Mo所有浓度(151.42~170.69μg·L~(-1))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标准限值,超标率依次为4.35%和100%.陆浑水库饮用水源地水体中金属浓度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高值区域集中在库区西南部(上游)、东北部(下游).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儿童暴露剂量明显高于成人暴露剂量,金属元素经饮用水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均高于皮肤接触途径.金属致癌风险中,Cr和As致癌风险超过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超标率分别为100%和3.80%,Cr对总致癌风险的贡献率平均达到85%;非致癌性金属元素健康风险(10~(-12)~10~(-7)a~(-1))呈现出AlMoCuPbNiHgFeZnMn,比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低2~7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微量金属元素污染逐渐成为富营养化湖泊水体除氮磷污染外的显著特征,微量金属元素与湖泊藻类生长繁殖的相关性研究也逐渐成为环境与生态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为给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及湖泊藻类防控提供理论借鉴,该文重点综合整理了近10年来微量金属元素对藻类增殖影响的研究成果。分别从藻类种群的响应差异、藻细胞生理代谢过程影响、多糖及分子蛋白产释变化3个层面,综合分析微量金属元素对水体藻类生长、繁殖和种群演替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中微量硝基苯同系物的分析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环境中硝基苯系物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废水中微量硝基苯同系检测方法及其进展,并对常见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选取滇池湖体、河道以及饮用水源水体部分点位的水样为研究对象,测定水体中的氨氮和悬浮物的含量,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氨氮含量与悬浮物的含量的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环境水体中氨氮含量对悬浮物的存在有影响;滇池水体中悬浮物含量与氨氮含量中度正相关;饮用水源清洁水体中其悬浮物均未检出,氨氮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尽管分析钇和镧系元素很困难,但人们至今仍有广泛兴趣并继续对其进行研究。用中子活化和X射线光谱仪器分析技术来测定地质体中的稀土元素需成本太高,而色层法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又是很少的。 最近,电泳法却提供了准确且成本低廉的分析。 艾艾特泽姆勒等应用高压电泳在移行距离为13厘米的醋酸脂薄膜上对所有15个镧系元素成功地进行了分离。有效分离的“持续时间”为4小时或4个多小  相似文献   

17.
微波消解具有快速、简单、消耗试剂少和不易造成样品污染等特点,在环境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测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微波消解的原理、常用试剂以及在各种环境样品中金属元素测定的应用进展,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满洲里市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含量已家关水质标准,在分析氟化物环境表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氟化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指出地表水体中氟化物污染主要是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地下水中氟化物主要是由于降水淋溶和岩石中含氟岩石的溶解引起的,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烷基酚化合物作为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在水环境中长期稳定存在,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调研近年来国内外环境水体中烷基酚污染状况,针对其前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环境水体中烷基酚分析检测过程中常用的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前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及应用范围等。经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1)烷基酚在国内外各类水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浓度范围一般为未检出(ND)~几千ng/L,易吸附在水中悬浮物或胶体颗粒上,亟须建立可靠、高效、快速的前处理技术,为其在水体中的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2)与固相微萃取和搅拌棒吸附萃取相比,液液萃取技术和固相萃取技术在回收率、精密度和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已被多个国家应用于水质烷基酚的标准分析方法中。未来应加强填料萃取容量和选择性、涂层耐用性、多种萃取技术联用等方面研究,以建立快速高效、微型化、无溶剂或少溶剂化、对环境友好、自动化的前处理技术;加强烷基酚化合物的管理,建议将其纳入水质质量标准、排放标准等。

  相似文献   

20.
薄光永  陈钊英  弓振斌  马剑 《环境科学》2022,43(11):4845-4857
砷是一种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类金属元素,并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砷被列为一类致癌物,地下水中砷导致的慢性中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环境水体中砷的形态多样和毒性不尽相同,且在采样和运输过程中易于转化,而使实验室分析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开发砷的现场分析方法和获得准确的数据是研究砷的形态转化和生物吸收过程和准确判断其毒性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砷的实验室内分析方法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但砷的现场分析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总结归纳了近10年来(2011~2022年)环境水体中砷分析方法相关的综述,讨论了砷的比色法、发光法和电化学法等现场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环境水体中砷现场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为新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