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统计了当前白色烟羽治理的政策要求,介绍了湿烟气除湿消白方面常见技术途径,确定了喷淋冷凝再蒸汽加热消白工艺优化技术路线及主体设备设计基本参数,可实现烟囱尾气消白,颗粒物和SO2浓度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  相似文献   

2.
从350MW机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内外部条件与烟气情况,制定了MGGH的加装方案。结果表明,加装MGGH系统后,可将排烟温度由158℃降低到95℃,除尘器入口烟气体积流量由1 874 000 m3/h降低到1 600 000 m3/h,结合高频电源改造后,可使电除尘器烟尘排放浓度由86 mg/Nm3降低到30 mg/Nm3;还可将脱硫系统后的烟气温度由30℃提高到95℃,有效缓解烟道及烟囱的腐蚀。  相似文献   

3.
为了消除"湿烟羽",目前一般采用MGGH等烟气再热技术。该技术虽然可以提高烟气扩散效果,但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且能耗较高、环境温度较低时(约低于15℃)不能消除"湿烟羽"现象。为了降低能耗、污染物减排、完全消除"湿烟羽"现象,研发了烟气冷凝再热复合技术。以我国长江下游某300 MW机组为例,对烟气冷凝再热复合技术与常规MGGH技术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冷凝再热复合技术与MGGH技术相比,投资费用相当,但可有效实现降低能耗、节水、污染物减排、消除"湿烟羽"等多种目的,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了烟气湿烟羽形成机理,详细阐述了燃煤电厂烟气湿烟羽的消除技术,主要有三种,烟气加热技术、烟气冷凝技术和烟气冷凝再热复合技术,并总结了设计方案时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氮燃烧+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进行脱硝处理.烟气NOx初始浓度为280 mg/Nm3时,排放浓度低于100 mg/Nm3,去除率达65%以上.达到国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限值要求.工艺稳定运行后年处理费用为202.40万元.  相似文献   

6.
沸腾炉是广泛使用的锅炉,本实验在12吨沸腾炉的工况条件下,设计了处理量为16000Nm~3/hr 的工业试验装置。经测试,出口含尘浓度365.5mg/Nm~3,除尘效率98.7%。本试验的锅炉工况为蒸发量8~12吨;锅炉出口烟气温度250~280℃;一旋出口烟气温度200~220℃。本炉用京西煤矸石加无烟煤,其发热量3500—5300大卡/公斤,含灰份24%,日平均耗煤量55吨;平均出口含尘浓度58g/Nm~3。  相似文献   

7.
对某印染废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模拟干燥处理,以产生的挥发分冷凝液为研究对象来考察干燥温度和干燥程度对印染污泥干燥过程中污染物产生的影响。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挥发分冷凝液COD、NH3-N含量均升高,且在140℃至160℃时升高较快,分别为177~262 mg/L,100~130 mg/L,而pH较稳定。污泥含水率从65%干燥至5%时,挥发分冷凝液的COD、NH3-N含量升高不明显,分别为176~190 mg/L、85~105 mg/L。干燥温度比干燥程度更能影响印染污泥干燥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中山火力发电有限公司2×300MW机组锅炉燃煤含硫量1.5%,原烟气中SO2含量为3800 mg/Nm3,为了满足净烟气50mg/Nm3的排放要求,本工程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单塔双循环脱硫工艺,FGD装置脱硫效率可以做到98.3%。  相似文献   

9.
湿法脱硫烟气消白作为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之一,对于提升环保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在当前较为常用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当中,烟气虽然进行了脱硫处理,其内部仍旧存在较高的含湿量且温度不高,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湿烟羽"。本文从湿烟羽的形成机理与消散过程分析入手,重点研究了热管式换热器在湿法脱硫烟气消白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超低排放改造后,电力和钢铁行业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非常规污染物及有色烟羽问题逐步引起关注,视觉污染及“脱白”问题一时成为讨论的焦点。基于国内外相关标准方法,对3家燃煤电厂和2家钢铁厂烧结机机头烟气总排口处的SO3、NH3、可过滤颗粒物(FPM)和可凝结颗粒物(CPM)的排放水平进行测试,评估超低排放实施效果和有色烟羽治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3家燃煤电厂和2家钢铁厂烧结烟气SO3、NH3和FPM的排放浓度分别为0.11~1.61,0.02~1.66,0.81~5.76 mg/Nm3,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FPM排放浓度均能够满足超低排放要求,实施烟气“脱白”改造后SO3和NH3排放浓度与同行业相比均有显著下降,但减排效果较为有限。3家燃煤电厂和2家钢铁厂烧结烟气中CPM排放浓度分别为3.39~4.82,26.6~29.1 mg/Nm3,其中钢铁厂CPM排放浓度处于较高水平,约为颗粒物超低排放限值的3倍,CP...  相似文献   

11.
3文章对某500 k A系列电解槽排放的电解烟气进行测试。净化系统出口处的粉尘平均含量为15.0 mg/Nm,总氟平3 3均含量为0.8 mg/Nm;天窗排放的粉尘和氟化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是4.4、0.32 mg/Nm;两处测试数据中粉尘和总氟3均能分别满足《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5—2010)规定的20.0、3.0 mg/Nm标准限值要求。电解槽的总氟集气效率为97.20%。除尘器的漏风率为0.56%,粉尘的净化效率是99.97%,氟化物的净化效率是99.7%。测试结果表明电解槽集气效率偏低,故为减少电解烟气污染物排放,应对现有设计进行改进,提高电解槽集气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某350 t/d的垃圾焚烧炉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模拟方法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掺烧填埋场陈腐垃圾及不同配风方案对燃烧过程、流场分布及NOx排放规律等影响。结果表明:掺烧陈腐垃圾延后了床层焦炭燃烧过程,有利于挥发分析出,从而使燃烧区及烟道气相燃烧更剧烈,提高了炉膛整体温度,但也加剧了局部超温,同时一烟道出口NOx浓度从247.85 mg/Nm3降低到198.75 mg/Nm3。工况4增大了上下层二次风,使燃烧区流体充分混燃,且烟道流体湍动度增大,使炉膛内温度更加均匀,有利于缓解一烟道高温腐蚀现象。合适的配风比可极大降低一烟道出口NOx浓度,使之从198.75 mg/Nm3降至89.80 mg/Nm3,同时也延长了炉膛烟气的停留时间。该研究结果可为垃圾焚烧炉改进陈腐垃圾掺烧比和配风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燕  刘毅  王鹏  韩涛  余学海  赵瑞  廖海燕 《环境工程》2018,36(11):89-93
为拓宽SCR催化剂的工作温度,研究宽温度窗口SCR催化剂在实际烟气条件中的应用对燃煤机组适应负荷波动、实现氮氧化物的超低排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5×10~4 m~3/h的燃煤烟气污染物脱除试验平台,研究了Zn-W/TiO_2宽温度窗口SCR催化剂在不同温度窗口下的脱硝性能、氨逃率及连续运行300 h后催化剂效率及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275~320℃性能稳定,当催化剂层温度为275℃、入口ρ(NO_x)为115.00~130.00 mg/m~3时,可保证NO_x出口浓度<20 mg/m~3。NH_3逃逸在低温窗口运行时略高于常规温度窗口,但仍<2.50 mg/m~3。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建议该催化剂运行效率<91.0%。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生物质综合处理项目产生的工艺沼气,采用碱法生物脱硫工艺进行处理,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脱硫效果和运行成本.结果表明:在气量为2.52~5.22万Nm3/d、硫负荷56.05~119.45 kgS/d、进气H2 S浓度为1909~2882 mg/Nm3的条件下,出气H2 S浓度为8~58 mg/Nm3,满足NY/T 17...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安市雾霾频发,在集中供热期利用冷凝法收集了5台燃煤锅炉排放的湿烟气中的冷凝液,分析了湿烟气中颗粒物的排放特征。实验结果表明:5台锅炉排放的烟气中可溶性盐的浓度为0. 92~10. 59 mg/m3,不溶性颗粒物浓度为0. 46~6. 31 mg/m3,供热燃煤锅炉的可溶性盐和不溶性颗粒物的排放量明显高于电厂燃煤锅炉。水溶性盐中主要成分含有SO2-4、NH+4、Cl-以及Ca2+,其中SO2-4含量最高,质量分数为55. 69%~66. 84%。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和西安城区燃煤锅炉的燃煤量推算:当静风天气持续48 h时,分别以300,500 m的空间高度为基准,计算得出燃煤锅炉排放的可溶性盐对西安城区大气中颗粒物浓度的贡献量分别为6. 6,3. 96μg/m3。  相似文献   

16.
刘海伦  司志娟  刘辉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1):1952-1958
国内大多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取消烟气换热器后普遍存在“烟囱雨”“有色烟羽”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烟气中的液滴.针对液滴形成的3种原因,以我国北方地区某个设置吸收塔直排烟囱的项目为例,通过对饱和湿烟气液滴生成量进行定量分析,以及通过烟囱降雨量试验进行定性分析,找出“烟囱雨”“有色烟羽”中液滴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冬季、夏季及年均情况下不保温烟囱散热生成的液滴量分别为394.74、200.05、307.80 kg/h,保温烟囱散热生成的液滴量分别为34.04、17.32、27.91 kg/h.结合烟囱是否保温的对比试验可知,烟囱保温对减轻“烟囱雨”效果显著.在除雾器正常运行情况下,通过除雾器夹带液滴量为95.63 kg/h.虽然烟气排出后温度下降产生的液滴量最大,但在加装消雨器以排除除雾器夹带及烟囱散热形成的液滴影响后,烟囱周边基本无降雨现象发生.研究显示,烟囱散热产生液滴对形成“烟囱雨”起主要作用,除雾器夹带液滴次之,烟气排出烟囱后产生的液滴对“烟囱雨”影响非常小,其主要形成“有色烟羽”.   相似文献   

17.
焙烧炉烟气(120—140℃)中的汞或汞化合物,可用如下方法除去:(1)往烟气中喷10—300目硫和(或)硫化合物,生成的 HgS 收集在≥120℃的过滤器内。收集的灰渣为堆放起见,在水泥或沥青中固化。实例;将200~300目 ZnS 以0.1~10g/m~3的密度喷入120℃含汞0.3mg/m~3的焙烧炉烟气内,生成的 HgS 和烟尘在230℃用玻璃纤维袋滤器收集,增加 ZnS 的喷射量可改进由烟气除去汞的效率。采用本法汞的脱除率为≥50%。(2)方法同上,如生成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某钢铁企业厂区内土壤和烧结厂排放烟气中二噁英类物质进行了采样研究,得出土壤中二噁英类物质浓度范围是1.05~6.91pgⅠ-TEQ/g,平均值为3.22pgⅠ-TEQ/g;烟气中的浓度范围是0.23~0.48 ngⅠ-TEQ/Nm3,平均值为0.32 ngⅠ-TEQ/Nm3,给出了土壤和烟气中二噁英类物质形态分布特点,并根据形态分布存在的相似性推断出土壤中二噁英类物质主要来源于烧结厂烟气的排放。  相似文献   

19.
简单介绍了人们对烟气湿烟羽的认识,阐述了燃煤电厂烟气湿烟羽的形成机理,并简单详细介绍了烟气湿烟羽的消除方式和烟气湿烟羽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未来处理电厂湿烟羽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由颗粒活性炭吸附和水蒸汽解吸组成的两级"吸附-解吸"工艺处理化工生产车间的有机废气,分析处理效果并探讨了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甲醇和甲酸甲酯的浓度分别为4 071~7 456 mg/m~3、6 165~10 914 mg/m~3、一级吸附床温度为5~15℃,二级吸附床温度为0~5℃条件下,两级"吸附-解吸"工艺对甲醇和甲酸甲酯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15%和91.51%,出口甲醇和甲酸甲酯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5 mg/m~3和569 mg/m~3;该工艺具有投资及运行成本低、有机物去除率较高、产品回收价值高等优点,可用于处理并回收化工生产车间的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