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在增值税、所得税税制中规定了税收扶持环境保护的政策。因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更新改造欠缺,使增值税、所得税税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发挥不够,同时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税制对扶持环境保护政策欠缺。文章通过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税制,激励企业积极参与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产品生产,使税收对环境保护发挥真正的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3.
试论我国环境税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丽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3(1):32-36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环保事业也逐步走向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运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危机问题,环境税就是其中倍受青睐的一种手段。我国目前虽已意识到环境税的重要性,但环境税仍是极其薄弱的环节。本文试从分析我国环境税的现状着手,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对完善我国环境税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征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4):4-6
本文就中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发展内涵进行了对比,并简要分析了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主要特点,进而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和做法: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建设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二是健全政策机制,提供法规和制度保障;三是积极创建生态城市和村镇,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四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区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河南省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区域整体优劣定量评价不足的情况,选取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5类综合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采用绝对数量、地均数量、人均数量3种评价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河南省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状况和旅游资源的区域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6.
名山旅游资源在现代旅游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去对名山旅游资源特征的研究更多的是考虑其综合性,造成游客对名山资源个性特征的认识模糊,影响了对名山旅游地的识别.从名山旅游地植物资源角度,探讨了名山旅游地的个性展示内容与方法,这是提高名山旅游地识别度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中外环境教育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自然一直被人们视为被“征服”的对象。到了近代,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一些地区性、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始初露端倪,有的甚至严重恶化。在此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要有效地保护环境,唤起民众的环保意识,必须大力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问题由此引起全球性的关注。作为环境教育问题之一的中外环境教育比较也因此成为国内近几年兴起的一门环境科学热门分支学科,多种著述纷纷出版、发表。作为专业研究生,本文作者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发言权。她为本刊写来的这篇稿件最突出的特点是选取了英国、德国、瑞典和南非四个环境教育开展较为成功的国家,各有侧重地分析了各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特点,同时,结合中国环境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比较,试图在四国环境教育成功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合适的建议,以期给中国环境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我们期待中国环境教育事业能够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屈振辉 《国外农业环境保护》2011,(4):18-2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产业,因此农业生态补偿占据着我国生态补偿的最大比重,同时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生态补偿制度。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现在存在着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经济手段运用不充分且补偿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科学的补偿标准和管理体制不规范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完善农业状态补偿制度的法律依据、充分发挥农业生态补偿中的经济手段并使其生态补偿形式多样化、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补偿标准和管理规范化等方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绿色化税制”通常使用两项指标来进行测量:环境相关税收入占GDP的百分比和环境相关税收入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百分比。但是,这两个指标也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点:当污染税增加时,税收收入也增加。因此,本文通过探讨测量绿色税制的指标,建立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通过有效性、数据的可用性、全时段的比较、国际相似性、易聚合性、免税和减税、有限的复杂性七个指标来进行评价。最后,基于四种类型的指标的优缺点来做总结,对绿色税制的优化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是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向着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攻坚年。税制改革作为市场机制全面推进的突破口,1994年年初就相继推出七部主要税收法规条用,其改革的规模、范围、难度、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环境保护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必须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深比改革,积极地引入市场机制,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手段促进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发展。(一)税收体系的设计原则是鼓励平等竞争,减少来自行政保护、计划失控而造成的资源错误配置。因此税收这个重要的经济手… 相似文献
11.
在概述了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系统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资源系统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采集狩猎社会、原始农业社会、传统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演化过程及其主要特征,并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探讨了自然资源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探析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环境税收制度是未来中国环境政策改革的突破口,相对于其它的环境政策如排污收费与排污权交易等,环境税收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明显,开征环境税收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短期内,我国实施环境税收制度的条件尚不成熟,环境政策体系应该采取税费并存并逐步过渡到以环境税为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定价、资源产权与资源税——不可再生资源管理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消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必然结果。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枯竭导致人类的危机感,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根据代际公平的原则,结合产权经济学原理,按照微观经济学范式,研究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代内以及代际配置问题。研究认为,明晰产权和准确的资源定价可解决代内资源的有效配置,科学的资源税可实现代际公平;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准确的资源定价、明晰的资源产权和科学的资源税是不可再生资源配置相互关联并不可或缺的三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15.
Economic Development,Income Ine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f Fisheries Resources in Mauritiu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bhee SK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4,34(1):150-157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f fisheries resources in the context of Mauritius is linked up with human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Empir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public-sector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but at the expense of greater inequality of income. Among the vulnerable groups affected by this type of development process lies the fisherman community. In fact, children of poor families in coastal Mauritius have constrained access to complete school education because of the persistently high opportunity cost involved. Hence, this community is caught up in a vicious circle, as its children or grandchildren would barely be redeployed elsewhere other than in the fisheries sector itself. Such exclusion might account for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island and the accompanying reduction in fish catch over recent years.*(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d Research and Training Workshop of the Resource Accounting Network for Eastern and Southern Africa (RANESA), University of Pretoria (Funded by SIDA, Sweden), held in Mauritius, Nov 2000. I am grateful to the participants for their helpful suggestions. Needless to say, the usual disclaimer applies).
Published online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立颖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Z1)
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并提出旨在促进西部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环保投入财税政策的现状,对比国内外相应政策,指出现阶段我国环保财政存在投入仍然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财税政策对促进环保投入的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总结国外经验,提出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综合运用多种财政工具以及深化环保税收政策的改革等对策,以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稳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Siar SV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3,31(5):0569-0580
The coastal zone is a place of intense activity where resources, users, and resource-use practices interact. This case study
of small-scale fisheries in Honda Bay, Palawan, Philippines shows that resources, space, and gender are intertwined.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between June 1997 and July 1998. The data were gathered using free listing, pile sort, ranking, resource mapping,
and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omen's knowledge about fishery resources and their fishing activiti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tidal zone whereas men's knowledge is associated with coral reefs. In classifying fishery resources,
appearance is the main consideration for women whereas a combination of appearance, habitat, and type of fishing gear is the
consideration used by men. Market price i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of its dependence on the demand of the export market as
well as the local market. Women dominate the buying of fishery products. Many women market their husband's catch, process
fish, or gather shells and sea cucumber for sale. Among the fishing households, type of fishing gear provides an indication
of socioeconomic standing.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access to resources is shaped by gender and age. The differences in resource
knowledge possessed by men and women lead to differential access to fishery resources. In addition, the differences in socioeconomic
status also influence resource access.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into fishing reinforces the gender division of labor
and space in the coastal zone. 相似文献
19.
从自然资源和资源市场的角度提出资源储备的新概念,论述资源储备的内容及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立四川资源储备制度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