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离子染料能与水中阳离子聚合电解质形成胶体复合物,该复合物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通过离心分离去除.由体系中吸光度值的变化,可推出体系中阳离子聚合电解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针铁矿与胡敏酸的交互作用及其复合物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碱溶-酸沉淀法制备了针铁矿-胡敏酸复合物.XRD分析表明,复合物的衍射峰都可归属于针铁矿,但其峰强度略弱于针铁矿单体.TEM图像显示,复合物中针铁矿表面包被了形貌不规则的胡敏酸颗粒.与针铁矿和胡敏酸两种单体的IR图谱比较,复合物中羧酸根(COO~-)反对称振动和铁羟基(≡Fe—OH)伸缩振动的频率分别降低了20 cm~(-1)和9 cm~(-1),缔合羟基(H—O····H—O)的振动频率升高了10 cm~(-1),羧酸C—O键的伸缩振动和游离羟基的吸收峰都基本消失.这表明针铁矿表面Fe原子与胡敏酸结构中羧基之间的单齿配位以及针铁矿表面≡Fe—OH与胡敏酸中游离羟基之间的氢键都是二者之间的主要交互作用机制.TG/DTG分析显示,针铁矿单体和复合物中≡Fe—OH的失重峰分别为258℃和276℃,表明胡敏酸的包被作用增强了针铁矿的热稳定性;与胡敏酸单体比较,复合物中脂肪族和芳香族有机质的失重峰温度分别降低了60℃和26℃,且复合物中脂肪族与芳香族有机质的失重量之比明显增大.可见,胡敏酸组分中热稳定性较差的脂肪族组分更容易与针铁矿胶结形成复合物.样品的悬浮液超声分散处理后,胡敏酸和针铁矿单体中大颗粒(2μm)的含量都明显减少;复合物中大颗粒的尺寸和含量的变化却较小.这表明超声分散处理不易破坏复合物中针铁矿与胡敏酸间的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3.
废水中聚乙烯醇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用分光光度计法测PVA含量的工作体系,根据PVA和碘反应时,如有硼酸存在会产生绿色,而颜色的深浅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出.所以用此显色体系,在690nm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再从PVA聚乙烯醇工作曲线中得其PVA浓度.  相似文献   

4.
硼酸制取过程的AT&T矩阵评价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酸生产工艺包括硫酸法、碳铵法和二步法等.采用AT&T矩阵系统评价方法,研究这3种生产工艺在硼酸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通过对3种硼酸生产工艺的特性对比,改进并完善了AT&T矩阵系统评价方法,并勾勒出相应的环境因子和生产阶段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以二步法为主,兼顾碳铵法和硫酸法的技术发展思路,符合发展硼酸工业循环经济的需要;以产品生命周期评价(PLCA)、工艺生命周期评价(TLCA)和工厂生命周期评价(FLCA)为基础的分析框架,可全方位、多层次地评估硼酸生产过程中累积环境效应,其中以工厂生命周期评价角度的评估结果更有利于硼酸工业的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5.
刘欢  陈雪晴  裴元生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2):1887-1894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法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硼酸和四硼酸钠对藻细胞生物量、ρ(Chla)、ρ(蛋白质)以及MDA(丙二醛)含量的96 h急性毒性效应,初步探讨了硼化合物对普通小球藻的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在2种硼化合物胁迫下藻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尤其是当ρ(硼)≥40 mg/L时抑制作用极其显著(P<0.01);ρ(硼)为0~80 mg/L时,硼酸和四硼酸钠对藻细胞生长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9.42%和86.72%,硼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且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减弱,96 h时藻细胞恢复生长. 硼酸和四硼酸钠对藻细胞的96 h-EC50(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82.03和71.19 mg/L(以硼计);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对普通小球藻的毒性效应表现为,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ρ(Chla)降低、ρ(蛋白质)先减后增、MDA含量升高. 研究显示,硼化合物对普通小球藻的毒性作用,可能是由于短期内引发藻细胞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并造成膜脂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6.
妥善处理核电站产生的低,中放射性废物是核电带来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水泥可作为多种类型低,中放射性废物固化处理的基质材料。该文研究了4%硼酸废液水泥固化的配方,其结果表明,硼酸废液在水泥中虽有良好的分散性并起缓凝作用,但泌水与终凝时间过长,限制民配方中废液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凤眼莲中锌对镉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镉污染植物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酶活性减弱,过氧化物同功酶带数目减少,光合、呼吸强度减弱,生物量降低,品质变差.环境中,单独一种元素的污染并不常见,复合污染更为普遍.镉、锌相互作用,国内外有过不少报道,但主要集中在吸收方面.我们试图通过研究加锌前后镉处理对凤眼莲叶绿素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细胞膜透性以及对凤眼莲镉、锌含量和镉复合物含量影响的变化,从而从不同角度探讨镉、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钠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过程中涉及到的空白、试剂、方法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实验用水对空白值没有影响,而试剂配制和样品预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用于中和蒸馏液中过量硼酸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与溶液中氨氮的含量和取样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9.
根据样品中被测元素的特点,采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硼酸-硝酸和硝酸体系,对电路板中金属元素进行消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电路板中的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简单、准确的特点,可以快速分析电路板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中的生物大分子会在水中残留的颗粒物表面形成生态冠,从而影响颗粒物的赋存状态和生态行为.本研究测定了纳米氧化锌(ZnONPs)和聚苯乙烯微塑料(PS)与斑马鱼体外生物大分子作用形成的生态冠复合物的形貌、组分、水动力学直径及Zeta电位等,以此探究微、纳米颗粒生态冠复合物的赋存状态与形成规律.结果表明,斑马鱼体外生物大分子主要含有类酪氨酸蛋白、类色氨酸蛋白、类富里酸、可溶解性生物副产物和类腐殖酸.扫描电镜观察发现,PS和ZnONPs表面部分或全部被生物大分子包裹,形成生态冠复合物.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PS和ZnONPs对各类生物大分子亲和力不同.随着作用时间延长(3~24 h),在PS生态冠组分中类酪氨酸蛋白的占比逐渐增加,类腐殖酸的占比逐渐减少;ZnONPs生态冠中这两类生物大分子组分的变化趋势呈相反的变化趋势;这两种生态冠复合物的组分变化都呈现时间-效应关系.PS-生态冠复合物和ZnONPs-生态冠复合物的水动力学直径都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然而这两种生态冠复合物的Zeta电位绝对值却呈现不同的时间-效应关系,PS-生态冠复合物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