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污泥焚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堆肥、填埋等污泥处理方法相比,污泥焚烧具有减容、减量和无害化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污泥处理方法。对目前国内外污泥焚烧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污泥焚烧分类,介绍了污泥焚烧技术的研究及进展,最后提出污泥焚烧是我国污泥处理的新趋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实施新型、环保的污泥处置技术,充分发挥污泥焚烧技术处理速度快、还原率高、能量可重复使用等优势,对市政污泥干化焚烧系统及其处理工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包括污泥预处理系统,焚烧系统,余热锅炉和烟气净化系统,以期妥善处理、处置污泥,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为原料,对其进行焚烧得到污泥焚烧灰。在对污泥焚烧灰进行表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污泥焚烧灰对水中Cd2+的吸附。结果表明,吸附效率随吸附时间、污泥焚烧灰投加量和初始pH的增加而增加;而温度的影响不明显。在吸附时间为80 min,污泥焚烧灰投加量为10 g/L,初始pH为5~7,温度为3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当Cd2+浓度低于10 mg/L,污泥焚烧灰对水中Cd2+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废水中的Cu2+会对Cd2+的吸附产生抑制作用,而Cr6+影响微弱。污泥焚烧灰对Cd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主要是物理吸附,吸附量可达17.94 mg/g。  相似文献   

4.
对污泥的最终处置方法和热处置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介绍了德国的污泥焚烧技术和工艺,为目前在国内刚刚起步的污泥焚烧行业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5.
污泥作为可回收利用的资源与能源的载体,其焚烧具有减容减重高,无害化彻底,余热可回用优点。叙述污泥焚烧处理工艺系统组成,论述流化床污泥焚烧工艺原理、应用优势和完全焚烧的影响因素,重点剖析流化床焚烧工艺设计要点,为污泥焚烧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水污泥焚烧过程中的重金属迁移特性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重金属是污泥对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验证明,焚烧是防止重金属污染的优选处理方法。通过分析重金属元素在污泥中的存在形式及对高碑店污水理处厂污泥焚烧前后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进行检测,研究了重金属在焚烧处理过程中迁移特性。结果表明,重金属在焚烧过程中迁移特性因其种类和燃烧工况而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污泥灰渣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污泥焚烧被认为是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已成为目前污泥处置的主流方式。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和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环境风险属中度,推荐采用焚烧的处置方式。通过对燃煤热电厂掺烧污泥飞灰属性鉴别采样方法的分析和筛选,依据GB 5085.1—2007至GB 5085.6—2007等相关规范对飞灰进行鉴别,认为燃煤锅炉掺烧少量印染污泥和生活污泥后,其飞灰不具备危险固废特性,可按照一般固废进行综合利用。焚烧产生的飞灰特性取决于掺烧污泥的属性,要求污泥焚烧项目飞灰综合利用前应按要求开展危险废物鉴别。  相似文献   

8.
在污泥焚烧项目环境监理过程中,通过核算钙硫摩尔比考察或佐证二氧化硫的去除能力及效果.根据钙硫比核算需要收集项目相关生产报表,并对污泥焚烧过程中的钙硫摩尔比进行核算.通过对钙硫比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进而考察污泥焚烧过程中二氧化硫产生情况及达标排放情况,提升环境监理工作深度.数据来源为企业实际生产报表,分析方法为钙硫元素摩尔量理论反应值、质量平衡、热量平衡.通过实际数据核算分析发现,污泥焚烧项目中的钙硫元素摩尔比明显低于理论设计值,污泥中硫在焚烧过程中转化成SO2的比例约为64.52%.  相似文献   

9.
郗青旗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7):205+207-205,207
本文从我国城市生活污泥处理现状和生活污泥处置发展趋势着手,针对目前焚烧生活污泥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已成熟运行的垃圾焚烧炉的特点,分析了焚烧生活污泥对垃圾焚烧炉的影响,并进行了初步的成本测算,对垃圾焚烧炉焚烧生活污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污水污泥焚烧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污水污泥焚烧处理方式的工艺流程和特点、国内已建成的各类焚烧方式的工程实例,分析污泥焚烧的发展趋势,提出污泥焚烧需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介绍了国内外污泥的处理现状,提出了传统的污泥处置技术,主要是海洋倾倒,污泥消化技术法,污泥堆肥技术法,污泥的土地利用和污泥的有效利用法,给出林地利用与绿化利用随着污泥量的增长,污泥的处置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介绍了国内外污泥处理现状和传统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分析了污泥稳定和资源化处置技术及应用进展,提出了污泥堆肥和堆肥后污泥的土地利用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控制A2O-BAF反硝化除磷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时产生的丝状菌污泥膨胀,研究了有机负荷和冬季突然降温对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机负荷低于0.30kgCOD/(kgMLSS·d)时,系统中存在轻度的丝状菌污泥膨胀现象;当有机负荷高于0.55kgCOD/(kgMLSS·d)时,容易引发严重的丝状菌污泥膨胀,调节有机负荷可使丝状菌污泥膨胀得到有效控制.冬季突然降温也会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恢复温度后,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正常,丝状菌污泥膨胀亦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高温好氧消化工艺是稳定化处理污泥的新工艺。文章分别研究了不同污泥类型(初沉泥、二沉泥)分别在高温(45℃、58℃)条件下的稳定化效果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45℃条件下,二沉泥在10d内达到稳定,而初沉泥需要15d;反应温度从45℃提高到58℃有利于二沉泥降解,而不利于初沉泥降解;VSS的动力学拟合曲线相关性好于TSS的拟合曲线。对于不同的污泥类型,二沉泥的拟合曲线相关性高于初沉泥;在相同停留时间条件下,初沉泥的衰减常数kd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温度条件下,二沉泥kd值不随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58℃时二沉泥的kd值还有所下降。说明二沉泥能立即被用作碳源,而初沉泥则不能。  相似文献   

14.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景峰  王暄  季民  卢姗  刘卫华  杨造燕 《环境科学》2007,28(5):1033-1038
采用厌氧-好氧运行方式的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GMBR),连续运行近120 d表现出良好的有机物去除及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对GMBR中污泥粒径分布变化研究表明,GMBR中污泥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粒径0.18~0.45 mm的小颗粒污泥及小于0.18 mm的絮状污泥的增加造成的,粒径大于0.45 mm的颗粒污泥能够基本稳定维持其颗粒形态,反应器运行末期,GMBR中颗粒污泥(粒径大于0.18 mm的污泥)含量稳定在污泥总量的60%~65%以上.污泥表面电荷量随着污泥组成形态的变化电负性逐渐增加,80 d后稳定在-0.42~-0.80 meq·g-1之间.污泥表面电荷的负电性增加主要是由小于0.45 mm的污泥造成的,其中小于0.18 mm的絮状污泥对其影响最大.并且,污泥粒径越大污泥表面负电荷量越少,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另外,GMBR中SVI稳定在60~90 mL/g之间,并且随着污泥表面电荷负电性的增加污泥SVI值增加,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污泥转移的SBR工艺污泥沉降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具有污泥转移功能的SBR工艺是利用SBR工艺的间歇运行特性,通过污泥回流的方式在并联运行的SBR间实现活性污泥的转移,使各SBR反应器中反应阶段污泥量增加,沉淀撇水阶段减少,从而提高系统除污效能和处理能力。以某低浓度城市污水为水源,进行了中试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污泥转移量下系统中污泥的沉降界面、污泥指数等关系,考察了污泥转移对SBR处理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污泥转移可改善污泥沉降性能,30%的污泥回流比下反应器中污泥的SVI值由无污泥转移时的140降低为93左右;采用30%的污泥回流比进行污泥转移可将传统SBR工艺处理能力提高近1/2。  相似文献   

16.
污泥运输可为污泥处理处置其他环节稳定、高效的运行提供保障。在污泥运输的众多方式中,管道输送污泥相对于传统的汽车输送污泥具有密闭、安全和高效等特点,成为污泥运输行业研究的焦点。在设计污泥管道输送系统时,计算运送污泥所需的管道压力尤为重要,但是管道压力的计算容易受到污泥流变特性的影响。首先介绍了温度、含水率、pH值及剪切速率等参数对污泥流变特性的影响;总结了含水率>90%的污泥与含水率在60%~90%的污泥管道输送研究现状,并分析了污泥管道输送的能耗与成本,管道输送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地下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输送;并指出通过改进污泥在管道内的输送方式、改善污泥的流动特性等措施来提高污泥管道输送效率及降低管道输送运行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污泥中丝状真菌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对生物法强化污泥脱水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剩余污泥中分离筛选可以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丝状真菌,并分析其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具体机制.结果表明,在剩余污泥中存在着可以促进污泥脱水性能改善的丝状真菌,从中分离筛选出1株毛霉属的真菌Mucor circinelloides ZG-3,该菌对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具有良好的效果.该丝状真菌处理剩余污泥过程中污泥的脱水性能改善效果主要受到接种方式、接种浓度和污泥含固率的影响,其最适接种方式为菌丝体接种,最适接种浓度为10%,最适污泥含固率约为4%.在最适条件下处理污泥可使污泥比阻降低75.1%,显著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并且处理后污泥溶液的COD值约为310 mg·L-1,处理后的污泥仍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M.circinelloides ZG-3处理剩余污泥过程中,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主要与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降解和污泥p H的降低有关.因此,采用M.circinelloides ZG-3处理剩余污泥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新型污泥调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翟小敏  高旭  张曼曼  贾丽  郭劲松 《环境科学》2012,33(7):2444-2450
为深入研究OSA工艺减量途径,揭示其污泥减量机制,对缺氧-好氧-沉淀-厌氧(A+OSA)污泥减量系统和AO参照系统进行碳元素平衡分析,以考察贮泥池插入对减量系统的影响;辨识两系统各单元碳元素在固液气三相间的迁移转化途径,推测减量驱动机制.碳平衡结果表明,在贮泥池停留时间7.14 h时,碳元素在减量系统剩余污泥中的比例比参照系统高约50%,与减量系统达到49.98%的污泥减量效果相对应.贮泥池的插入能有效减少污泥产量.各单元碳元素变化量表明,减量系统缺氧池与好氧池(主体反应区)用于生物合成的碳元素量高于参照系统;贮泥池中污泥出现负增长,且释放CH4量较主体反应区有大幅增加.DGGE图谱证实了贮泥池中存在与污泥衰减有关的水解发酵型细菌.A+OSA工艺污泥减量是贮泥池污泥衰减和主体反应区补偿性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脱水污泥颗粒等温干燥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不同类型的脱水污泥(消化污泥、曝气生物滤池污泥和剩余污泥),制成3种粒度的污泥颗粒,并分别在65、85、105和125 ℃条件下进行恒温干燥实验.结果表明,减小污泥颗粒和增大干燥温度均可缩短污泥完全干燥时间,提高污泥的最大干燥速率;消化污泥干燥速率最高,曝气生物滤池污泥次之,剩余污泥的干燥速率最低.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干燥后的污泥可知,消化污泥表面非常粗糙,结构比较松散;剩余污泥表面相对比较光滑,结构密实;而曝气生物滤池污泥表面比较粗糙,结构比较致密.污泥表面的粗糙程度与等温干燥速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流体分离污泥的异质性: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流化床处理系统中的剩余污泥如果能够被识别为老化的污泥和高活性的污泥,并通过某一种物理方法加以原位分离,则有可能提高生物处理的效率.本文以构造流体力场实现基于比重分布不同污泥组分的分离,得到聚结型污泥与离散型污泥,考察了两种污泥在胞外聚合物、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的差异,并与降解活性相关联,以证明异质性的存在.研究发现:活性污泥这种异质性的存在归因于离散型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含量高,亲水性更强,比重更小;聚结型污泥在基质利用效率、比耗氧速率方面优于离散型污泥;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污泥中,聚结型污泥较离散型污泥具有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上的优势,种群丰度更高.研究结果证明了聚结型污泥和离散型污泥内部菌胶团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前者是应该被保留的活性组分,后者应该作为剩余污泥加以分离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