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er(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环境各个介质及人体样品中广泛被检出,近年,在室内空气和灰尘中也普遍发现PFASs.研究表明,室内空气中PFASs的含量普遍高于室外空气,室内空气和灰尘中的PFASs可能是室外空气的污染来源及人体暴露源,因此室内环境中PFASs成为环境领域的又一个研究热点.但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开展室内空气中PFASs的相关研究,室内灰尘中PFASs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就室内空气和灰尘中PFASs的采样与分析方法、污染现状、来源分析及人体暴露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以期为我国室内环境中PFAS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思航  丁洋  牛璨  韩金保 《环境化学》2023,(5):1584-1592
为了解保定市新装修房屋室内空气污染特征及其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于2018年至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选取装修完成半年内的住宅居室和办公场所共79处进行了环境空气样本采集,分析了其甲醛、TVOC和苯系物含量,并评估了甲醛暴露对成年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保定市新装修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普遍存在且污染较为严重,其中住宅居室室内空气污染以甲醛和TVOC为主,办公场所室内空气污染以甲醛、TVOC和苯系物为主;室内甲醛浓度多分布在(0.10—0.15) mg·m-3范围内,室内TVOC浓度多分布在(0.60—0.90)mg·m-3范围内.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保定市住宅居室内装修环境空气甲醛呼吸暴露途径对成年人具有较高的致癌风险;办公场所室内装修环境空气甲醛呼吸暴露途径对成年人具有潜在致癌风险,且同样环境下,成年男性通过呼吸途径受到的甲醛致癌风险比女性更大.敏感分析结果表明,环境空气中的甲醛浓度和人的呼吸速率对风险评估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广州市区和电子垃圾拆解区室内灰尘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粒径(50—2000μm)灰尘中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BFRs)的浓度、组成和生物有效性.广州市区灰尘中BFRs以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 ethane, DBDPE)(4930—7280 ng·g~(-1))为主,电子垃圾拆解区以十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 209, BDE209)(5570—602600 ng·g~(-1))为主.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城市灰尘中BFRs的分布无粒径差异,而电子垃圾拆解区最细粒径灰尘中BFRs含量最高.广州市区灰尘中BFRs生物有效性随化合物的lg K_(ow)增加而降低.电子垃圾拆解区灰尘生物有效性显著低于市区灰尘,表明在电子垃圾拆解区灰尘中电子垃圾碎片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BFRs的生物有效性.人体暴露评估结果显示,广州市区人体暴露风险低于电子垃圾拆解区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砷中毒地区环境砷暴露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高砷暴露及其健康效应,尤其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是砷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总结地方性砷中毒在环境砷暴露的风险识别、暴露途径和暴露与健康效应关系研究中的作用基础上,指出了地方性砷中毒研究中仅强调了饮水污染,关注的暴露途径比较单一,因此,人体多途径联合砷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过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国是唯一存在饮水和燃煤2种自然环境高砷暴露的国家,是研究2种类型砷暴露异同的天然场地,然而目前环境高砷的暴露及其健康效应的研究均为独立研究,对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在呼吸链砷暴露风险评估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因此,通过开展两种环境砷暴露及其健康效应的综合比较研究,建立呼吸链暴露评估和暴露-健康效应模型,可以为人体多途径联合砷暴露的健康风险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白春蕾  解春宵  李科 《环境化学》2019,38(12):2736-2745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是一类常见的溴代阻燃剂,具有生育毒性、生殖毒性以及致癌性等慢性毒性.作为典型的溴代阻燃剂,多溴联苯醚常被加入到各种产品中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但在各种商业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多溴联苯醚会不可避免地逸出至室内环境中,存在于空气或者灰尘中被人体摄入.研究表明,人类一生有80%—90%的时间处于室内环境中,因此,通过了解目前室内环境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现状,进而评估通过室内环境暴露多溴联苯醚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极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室内环境中多溴联苯醚的浓度水平、组成特征以及人体暴露风险,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碳链长度为10至13个碳原子的正构烷烃氯代衍生物。SCCP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以及毒性作用。SCCPs已被《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增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审查范围内,引起了全球关注。SCCPs在环境各介质及生物体内均有检出,近年来,在室内空气和灰尘中也检出了大量SCCPs,其已成为人体暴露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就大气环境及室内空气与灰尘中氯化石蜡(CPs)的采样与分析方法、污染水平与来源,及人体暴露概况进行了综合阐释,以期为我国大气和室内环境中CPs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短链氯化石蜡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是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全球管控的有机物,氯化石蜡在人体内蓄积,造成健康风险.为研究氯化石蜡的人体暴露情况,对近20年来的相关论文进行综述.氯化石蜡的人体暴露途径可以大致分为外部暴露途径和内部暴露途径.外部暴露主要来自食物(饮食摄入)、空气(呼吸吸入)和室内灰尘(灰尘摄入和皮肤吸入).对于内部暴露,目前在人体血液(血浆或血清)、母乳、胎盘、头发和指甲中均已检测到氯化石蜡.与普通成年人群相比,儿童以及婴幼儿外部暴露氯化石蜡的风险较高.中国由于较大的生产和使用量,人群暴露量相对较高.目前需加强氯化石蜡分析方法的可比性,以及氯化石蜡在人体的蓄积代谢研究等.同时,血液(血清或血浆)和母乳以外的其他生物指标中链和长链氯化石蜡人体暴露风险评估的研究也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六溴环十二烷(HBCDs)是一种添加型溴系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建筑隔热材料、纺织品涂层、电气和电子产品中.其为继多溴联苯醚、四溴双酚A之外的世界第三大溴代阻燃剂.HBCDs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长距离迁移性、生物累积性及毒性等特征,引起了全球关注.2013年5月HBCDs已被增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中.HBCDs在环境各介质及生物体内均有检出,近年来,在室内空气和灰尘中也检出了大量HBCDs,其已成为人体暴露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对大气环境及室内空气与灰尘中HBCDs的采样与分析方法、污染水平与来源,及人体暴露概况进行了综合阐释,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大气和室内环境中HBCDs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清远市电子垃圾拆解区11户居民室内积尘和室内空气颗粒物中PBDEs和PBB153赋存量和赋存特征的分析,以及利用环境保护部近年编著的《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中的暴露参数对该地区的人群暴露量和暴露特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居民室内积尘中PBDEs的含量为646—7862 ng·g~(-1),室内空气颗粒物中含量为477—1579 pg·m-3; PBDEs及其各单体以及PBB153在室内积尘和室内空气颗粒物中的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629—0.895,P0.05),其主要来源可能是室外输送;男性成人、女性成人和儿童(9—12岁)对室内环境介质中PBDEs的总暴露量分别为2507±2099、2831±2400、8455±7382 pg·kg~(-1)·d~(-1)bw.对不同暴露途径而言,所有暴露人群经口摄入积尘中上述化合物的日均暴露量占总日均暴露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经呼吸暴露,经皮肤暴露相对较低.对于不同暴露人群而言,儿童经皮肤暴露摄入上述化合物的比例相对最高,而男性成人经呼吸摄入上述化合物的比例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10.
在新乡市牧野区22个中学生家庭室内采集灰尘,系统探讨了室内灰尘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浓度、污染来源、人体暴露特征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新乡市中学生家庭室内灰尘中美国EPA优先检测的15种PAHs的检出率为100%,15种PAHs总量范围为203—9500 ng·g~(-1),平均值为2100 ng·g~(-1).新乡市中学生家庭室内灰尘中PAHs主要由4环组分构成,占总量的38.1%.多特征比值法表明,草、木材和煤的不完全燃烧是新乡市中学生家庭室内灰尘中PAHs的主要来源.增量终生致癌风险(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ILCRs)评价结果表明,3种暴露途径的增量终生致癌风险值为皮肤接触手口摄入呼吸吸入,说明室内灰尘中PAHs主要的暴露途径为皮肤接触.6个采样点的CR值属于可以接受的安全范围,其余采样点均存在潜在健康风险,但均未达到较大的潜在健康风险,仍需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茹淑玲  贾慧凝  李鑫  郑晓波  解启来 《环境化学》2019,38(10):2247-2255
本研究在广州市某高校随机选取17间大学宿舍进行灰尘取样,同时对居住于宿舍的32名在校学生进行手部擦拭取样.分析了室内灰尘和人手表面的阻燃剂(flame retardants, FRs)的含量水平和组成特征,并估算了灰尘摄入和手-口接触两种不同评估途径的日暴露量.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磷酸酯阻燃剂(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 PFRs)、德克隆(dechlorane plus, DP)、1,2-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1,2-bis(2,4,6-tribromophenoxy)ethane, BTBPE)和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 ethane, DBDPE)在室内灰尘和手表面中均有检出.两种介质中的FRs组成相似,都主要包括BDE 209、DBDPE、PFRs,其中∑PFRs和DBDPE在两种介质中检出浓度最高,在灰尘中的中值浓度分别为1294 ng·g~(-1)和1751 ng·g~(-1),在手表面的中值浓度分别为277 ng·m~(-2)和41.7 ng·m~(-2).手-口接触摄入的FRs暴露量与灰尘摄入的FRs暴露量相当.在FRs的暴露风险评估中,手-口接触途径带来的FRs的暴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李嘉璐  蔡凤珊  严骁  唐斌  李敏  郑晶  谢春 《环境化学》2023,(7):2304-2316
孕妇妊娠期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窗口期,期间母婴容易受到微量元素的影响.室内环境是孕期暴露微量元素的主要场所之一,同时个人生活习惯对微量元素暴露亦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集孕妇尿液和对应的家庭灰尘,并收集孕妇生活习惯等调查问卷,分析了孕妇尿液和家庭灰尘中V、Mn、Co、Se、Mo、Cr、Ni、As、Cd、Sb和Pb等11种微量元素的浓度水平,评估孕妇尿液和室内灰尘之间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探讨孕妇微量元素暴露水平的潜在影响因素,并评估室内灰尘中微量元素对孕妇的健康风险.研究发现,11种微量元素在家庭灰尘中的平均浓度介于1.95—159μg·g-1,在孕妇尿液的平均浓度介于0.244—37.2μg·L-1.与国内外研究报道的平均浓度相比,家庭灰尘中的有毒微量元素Cr、Ni和As含量较高,孕妇尿液中有毒微量元素主要为As和Ni,必需微量元素Se的含量偏低.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家庭灰尘中Mn、Co和Mo,Se和Cd分别具有可能的相同来源;而孕妇尿液中Pb和Sb,Mo、Se、As和Co分别具有潜在相同的暴露源和途径.人口学特征的多元回归分析中,孕妇...  相似文献   

13.
铅暴露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模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园  耿春女  蔡超 《环境化学》2013,(6):943-951
铅是一种在暴露环境下,可以通过手口途径或者皮肤接触而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都产生毒性作用的重金属,其对儿童的危害尤为突出.我国对暴露在铅环境下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价研究起步较晚,基于血铅指标的铅污染土壤风险评估方法导则仍在探讨建立中.而国外已经存在一些较为成熟的用于成人及儿童的铅暴露吸收和生物动力学模型,其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是成人血铅模型(ALM)以及儿童在铅中的综合暴露吸收生物动力学模型(IEUBK).前者描述了关于非居住区土壤中铅暴露物对成人风险的评估,且重点针对污染土壤的铅暴露物所导致的孕妇体内胎儿的血铅浓度进行评估;后者则重点预测6—84个月的儿童在铅的综合暴露下的健康风险.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模型进行对比总结,从而提出可用于我国铅污染风险评估的理论依据及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家庭灰尘是人群居住场所的重要环境介质,人群可通过吸入、摄食及皮肤接触等途径摄入灰尘中的污染物,对健康造成一定的损伤。为探索我国西南某矿区周边村庄室内重金属的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采用2014年3月对我国西南某矿区周边村庄室内灰尘中重金属污染水平调查的数据,结合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人群健康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群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暴露剂量均表现为儿童>成人男性>成人女性,呈现手-口摄食途径>皮肤接触途径>吸入途径,其中儿童、成人男性和成人女性手-口摄食暴露途径占总暴露剂量的98.16%、55.61%和51.5%;儿童以Pb、Cr的暴露为主,成人以Cr的暴露为主;家庭灰尘中单种重金属元素和多途径叠加的非致癌风险在8.81E-03~1.24E-02之间,均小于1,其中儿童以Pb的非致癌风险为主,经手-口摄食暴露占总风险的40%;致癌风险在4.19E-05~3.35E-04之间;A、B、C村儿童的致癌风险均高于US EPA所推荐的可接受水平10-4,其暴露剂量和健康风险均为成人男性和成人女性的5~6倍,且以Cr通过手-口摄食暴露产生的风险最大,占总风险的93%左右。  相似文献   

15.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作为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中的重要类别,具有半挥发性、生物蓄积性、长期残留性和明显的毒性(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特点,因此是环境中的一类重要污染物.PAHs衍生物的赋存浓度通常比PAHs母体低,是直接作用的诱变剂和致癌剂,具有比PAHs母体更高的致癌性和致畸性,毒性作用也更为直接,近年来PAHs衍生物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室内灰尘作为污染物的特殊载体,研究其中的PAHs及其衍生物的赋存、来源、人体暴露风险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外对室内灰尘中PAHs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对室内灰尘中PAHs及其衍生物的赋存、来源及其人体暴露风险进行了系统综述,最后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室内灰尘中PAHs及其衍生物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人为源的有机污染物,普遍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潜在毒性.环境中的PFASs存在直链和多种支链异构体,各种异构体的环境界面行为以及生物富集、代谢和毒性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只有从单个异构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准确评估PFASs潜在的生态和健康风险.本文对PFAS异构体的来源、命名和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总结了PFAS异构体在不同介质中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有助于全面认识环境中PFASs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最终归趋.  相似文献   

17.
室内灰尘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状况与人体暴露水平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考察室内灰尘中PFCs的污染水平与人体暴露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上海市11个家庭、5个宿舍以及25个办公室的室内灰尘样本中的6种全氟化合物(全氟庚酸PFHp 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全氟丁烷磺酸PFBS、全氟己烷磺酸PFHx S、全氟辛烷磺酸PFO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室内灰尘中的∑PFCs含量在5.6~1 489.1 ng·g-1的范围内,其中PFOA含量最高,占∑PFCs的60%以上;PFOA和PFBS检出率达到100%,PFHp A、PFNA、PFHx S、PFOS的检出率分别为97.6%、92.7%、90.2%和65.9%;灰尘中的PFHp A、PFNA、PFBS、PFOS和各个目标物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办公室灰尘中的PFCs总量要显著高于家庭灰尘中的PFCs(P0.05)。在人体对室内灰尘中PFCs暴露情况评估中发现,在各个年龄段的比较中,婴幼儿(5岁)通过灰尘直接摄入和皮肤吸收2种途径的PFCs日均暴露剂量都是最大的,比成人的暴露量高1~5倍;且其通过灰尘直接摄入的暴露量要高出通过皮肤吸收的暴露量。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居民暴露于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上海市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结合上海市人群状况,采用多介质-多途径暴露模型,评价上海市居民暴露于多环芳烃的暴露量及由此导致的健康风险,分析不同环境介质、暴露介质及暴露途径的风险贡献率,并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分析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实际评价时,根据上海市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了部分美国环保局推荐参数,剩余的评价参数根据国内的相关文献,我们进行了修正,以使暴露模型更较好的接近上海市真实暴露场景,提高模拟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对16种PAH化合物(PAH16)的日均暴露量分别为1.27×10-3、8.90×10-4、7.49×10-4 mg·kg-1·d-1,主要暴露途径是膳食暴露,此外呼吸暴露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皮肤暴露作用很小。膳食暴露中对总暴露贡献最大的食品是粮食、肉类、鱼类。高环化合物主要来自肉类和鱼类。2环、3环、4环、5环和6环化合物对总暴露谱的贡献依次减少。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由于 PAHs 暴露引起的平均致癌风险为7.20×10-6、6.13×10-6、4.44×10-6 a-1,上海市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居民人体健康风险度高于可接受健康风险度标准。上海市女性对多环芳烃的暴露量高于男性,女性健康风险平均值亦高于EPA标准值。上海市多环芳烃人群暴露与天津、北京和兰州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各项参数中,粮食、蔬菜摄食量和相应的多环芳烃(PAHs)残留浓度是影响暴露的重要因素。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得到各年龄段人群对多环芳烃(PAHs)的日均暴露量的分布特征,各输出变量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9.
农田土壤镉生物有效性及暴露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在农田土壤污染领域面临较大挑战,其中镉(Cd)为最优先控制元素之一。农田土壤Cd污染风险类型为健康风险,其主要暴露途径为经土壤-植物系统,并经膳食进入人体。在当前的土壤Cd风险评估中,一般不考虑生物有效性问题,这使得风险评价中实际暴露评估的不确定性普遍偏高。所以,近年来欧洲国家有许多研究者提出将生物有效性因素放在土壤污染物风险评价框架内。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农田系统,并从土壤、植物、污染物及环境因素等4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农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其次,分别综述了近年来土壤Cd生物有效性预测模型和土壤Cd膳食暴露评估模型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我国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农田土壤Cd暴露评估发展态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预测,以期为农田土壤Cd健康风险评估及安全基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蕊  张辉  勾昕  罗绪强  杨鸿雁 《生态环境》2014,(7):1239-1244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环境质量日趋恶化.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污染物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评估.与其他污染物相比,重金属污染区域广,重金属暴露人群多且集中.为了研究重金属暴露条件下人群的健康风险,USEPA 模型、统计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可给性研究的方法已被中国不同学者应用.暴露评估模型作为污染物暴露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环节,国外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相关研究在中国还处于空白阶段.对中国近年来在城市表层土壤(灰尘)、矿区土壤、膳食、地下水和饮用水、大气颗粒物进行重金属风险评估中应用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对欧美常用暴露评估模型:环境暴露评估模型、膳食暴露评估模型进行了介绍.中国健康风险评估工作起步晚,在评估的各环节均存在很大缺陷.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群对环境健康风险认识的深化,健康风险评估将成为中国热门研究领域之一.污染的环境行为、剂量一效应关系、模型、风险信息等方面,将是未来中国健康风险评估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