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嘉兴地区嘉善冬季污染时段和清洁时段PM2.5化学组分特征,结合气象数据对2019年1月嘉兴市嘉善县善西超级站在线自动监测PM2.5及化学组分数据、气态污染物(NO2和SO2)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1月嘉善善西超级站污染时段PM2.5浓度(97.18μg·m-3)为清洁时段(36.77μg·m-3)的2.6倍.污染时段水溶性离子浓度(41.58μg·m-3)较清洁时段(19.82μg·m-3)高21.76μg·m-3,但占比有所降低,含碳组分比例增加.OC;EC比值为3.93,可能受到燃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共同影响.低风速及高湿有利于NO2和SO2等气态污染物进行二次转化,污染时段硫转化率和氮转化率均比清洁时段高,分别增高7.93%和54.11%,说明NOx向硝酸盐二次转化较为明显,导致颗粒物浓度升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7.34%气流来自北方,且相应的气流轨迹上污染物浓度比周边高,说明污染物存在一定的长距离输送.结合风玫瑰图可以看出,污染主要为本地及其周边的输送,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在短时会使污染浓度突增.因此,在重点关注本地及周边污染的同时,偏北气流下的污染物区域输送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大气污染重点整治和新冠疫情影响下我国华北地区城市春节期间重污染过程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结合气态前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对天津市2018—2020年连续3年春节假期的2次重污染过程PM2.5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和2020年春节假期PM2.5平均浓度(98.32μg·m-3和137.7μg·m-3)显著高于2019年(49.97μg·m-3).PM2.5平均浓度在污染期Ⅱ(2020年为206.5μg·m-3)是污染期Ⅰ(2018年98.32μg·m-3)的2.1倍;2次污染事件中NO2浓度变化不大,而SO2浓度在污染期Ⅱ(14.89μg·m-3)是污染期Ⅰ(30.04μg·m-3)的49.6%.SNA在WSIIs中占比超...  相似文献   

3.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在防霾治污方面有其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树种沉降PM2.5的功能有很大差别.本文选取代表性城市森林——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设置垂直监测塔观测大气PM2.5的浓度垂直分布,以考察不同季节城市森林对PM2.5中各组分的影响.在冬季、春季和夏季各采集PM2.5样品,分析并计算PM2.5中Na+、NH4+、K+、Mg2+、Ca2+、Cl-、NO3-和SO42-等典型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呈规律性变化特征:冬季((56.90±27.38)μg·m-3)>春季((46.69±12.24)μg·m-3)>夏季((23.16±8.75)μg·m-3).其中SO42-和NO3-浓度和占PM2.5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的50%以上.3个季节中,除冬季外,在春季和夏季,8种离子有明显的垂直方向上的沉降,夏季的沉降速率高于春季,但是春季由于大气颗粒物浓度高,沉降通量高于夏季.NO3-和SO42-垂直方向的沉降量在所有可溶性无机离子中最高.植被密度、叶面积指数、气象条件等因素对于PM2.5的沉降特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是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发展动力格局的重要一极,揭示区域PM2.5的时空特征和驱动力,对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和促进环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2021年PM2.5污染物数据,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黄河几字弯都市圈PM2.5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工具探究其时空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2015-2021年黄河几字弯都市圈PM2.5年均质量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48μg·m-3降至27μg·m-3,降幅达44%;月均质量浓度呈“U”型变化特征,1月(61μg·m-3)最高,8月(25μg·m-3)最低;季均质量浓度表现为冬季(55μg·m-3)>秋季(38μg·m-3)>春季(34μg·m-3)>夏季(27μg·m-3)。(2)在空间上,2015-2021年...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冬季易出现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为探究济南市冬季PM2.5重污染过程的污染成因和主要来源,以济南市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2020年1月1日—6日)为研究对象,基于卫星遥感、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同时结合气态污染物和PM2.5组分小时数据以及各项气象要素等资料,全面和综合地对济南市冬季重污染过程污染特征、本地来源、区域传输和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本次重污染过程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随着湿度升高和大气边界层高度(PBL)的降低,PM2.5日均质量浓度达到最高211μg·m-3,其中PM2.5小时质量浓度最高达到333μg·m-3;NO3-、SO42-、NH4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宝鸡市秋季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9年10月15日至11月14日分别对宝鸡市监测站、文理学院和陈仓区环保局的3个站点进行PM2.5样品采集,通过离子色谱仪得到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分析了3个站点水溶性离子在清洁时段和污染时段的变化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三站点PM2.5的质量浓度陈仓区环保局>文理学院>宝鸡市监测站.清洁时段和污染时段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0.0μg·m-3和100.1μg·m-3,水溶性离子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7±7.7)μg·m-3和(57.8±15.0)μg·m-3.污染时段NO3-/SO42-值是清洁时段的1.6—1.8倍.污染越重,SNA(NO3-、SO42-和NH4+)质量浓度越大,占总水溶性离子和P...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天津市夏季PM2.5中碳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于2019年7—8月设立2个点位分昼夜采集天津市PM2.5样品,并测定了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结果表明,城区PM2.5、OC和EC浓度日均值分别为(53.4±20.8)μg·m-3、(8.72±2.56)μg·m-3和(1.67±0.90)μg·m-3,郊区PM2.5、OC和EC浓度日均值分别为(54.2±24.5)μg·m-3、(7.54±2.50)μg·m-3和(1.82±1.06)μg·m-3;白天PM2.5、OC、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7.3±16.1)μg·m-3、(8.7±2.1)μg·m-3和(1.5±0.6)μg·m-3,夜间PM2.5、OC、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0.2±26.2)μg·m-3、(7.5±2.9)μg·m-3和(2.0±1.2)μg·m-3。OC浓度表现为城区高于郊区,白天高于夜间;EC及PM2.5浓度表现为郊区高于城区,夜间高于白天。OC/EC比值分析得,城区(6.04)高于郊区(5.08);白天(6.58)高于夜间(4.54)。城区OC与EC相关性弱于郊区,白天OC与EC相关性弱于夜间。采用EC示踪法与MRS模型对SOC含量进行估算,得到白天与夜间SOC浓度分别为(5.71±1.35)μg·m-3和(3.81±1.20)μg·m-3,白天SOC污染比夜间严重。丰度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天津市夏季城郊区PM2.5中碳组分均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川南地区大气气溶胶中化学组分与来源特征,于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四川盆地南部4个典型代表城市(泸州、内江、宜宾、自贡)采集了226个PM2.5样品,对PM2.5的质量浓度和主要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进行测定,并利用颗粒物源解析受体模型对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川南地区PM2.5日均浓度为46.4—68.0μg·m-3,均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均PM2.5限值(35.0μg·m-3).OC、EC和水溶性二次离子(SO42-、NO3-和NH4+)分别占PM2.5质量的15.7%—22.8%、4.2%—6.4%和28.6%—55.8%.PM2.5及其主要化学组分浓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即冬季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夏季浓度最低.泸州除夏季外,其他季节SO42-、NO3-同源性较好;其他城市在冬季,SO42-、NO3-同源性较好.NH4+主要存在形式为NH4NO3、(NH4)2SO4、NH4HSO4.OC、EC来源复杂,主要为机动车源、煤燃烧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川南地区PM2.5的来源主要受8种因子影响,按总体贡献排序依次为:二次硫酸盐、生物质燃烧、工业源、二次硝酸盐、机动车源、煤燃烧、道路尘埃和建筑尘埃.此外,相比较而言,机动车源贡献在泸州市较凸显,煤燃烧源贡献在宜宾市较凸显.  相似文献   

9.
采集了2018年保定市污染天气的PM2.5样品,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PM2.5样品中的水溶性离子(WSIs),分析了不同季节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的分布特征,并采用PMF模型对PM2.5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保定市的PM2.5浓度为18.4—258.0μg·m-3,年均值为(91.5±62.5)μg·m-3;季节规律是冬季(160.6μg·m-3)>秋季(105.3μg·m-3)>春季(57.6μg·m-3)>夏季(53.2μg·m-3).WSIs年均值为49.20μg·m-3,占PM2.5.的63.95%,WSIs的季节规律和PM2.5的一致.二次离子占水溶性离子的77.12%.湿度和温度与SOR和NOR成正相关.春夏两季水溶性离子主要以Na...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20年6—8月济南市石化区、市区和南部山区VOCs以及臭氧和气态污染物等在线监测数据,结合气象因素分析了各典型区夏季VOCs污染特征,并通过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和MCM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等级VOCs对臭氧生成的影响,采用PMF模型对市区夏季VOCs进行了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石化区VOCs浓度(158.29μg·m-3)明显高于市区(47.71μg·m-3)和南部山区(24.65μg·m-3),VOCs中均以烷烃占比最大,其次为芳香烃,3个区域VOCs浓度均随污染等级升高而升高;不同污染等级下均为石化区OFP(743.7—1474.9μg·m-3)大于市区(156.9—378.1μg·m-3)和南部山区(113.4—168.7μg·m-3),3个区域均是芳香烃OFP占比最大,其次为烯烃,说明芳香烃和烯烃类VOCs对臭氧生成的贡献最大,其中OFP贡献最大的单体为间/对-二甲苯;MCM模拟结果表明石化区O3净生...  相似文献   

11.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具有与环境中污染物相互作用的潜力。陆地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日益受到关注,但二者对土壤生物的复合毒性效应研究仍较为缺乏。为探究微塑料和重金属对土壤生物蚯蚓的毒性效应,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滤纸接触法(48 h)试验,探讨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存在下重金属镉(Cd)对蚯蚓的致死作用。随后采用人工土壤法(14 d)试验,研究PS-MPs与Cd复合污染土壤对蚯蚓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滤纸接触法结果表明,与0.008μg·cm-2和0.160μg·cm-2 PS-MPs复合作用时,Cd对赤子爱胜蚓的48 h半数致死剂量(48 h-LD50)由13.55μg·cm-2分别增至14.44μg·cm-2和16.26μg·cm-2,即PS-MPs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Cd对蚯蚓的急性致死效应。人工土壤法结果显示,Cd和PS-MPs复合污染对蚯蚓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丙...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中国典型沿海城市冬季PM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12月5日—2019年1月30日分别在天津(TJ)、上海(SH)和青岛(QD)同步采集PM2.5样品。结果表明,天津、上海和青岛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6.96±66.93)、(31.21±25.62)、(74.93±54.60)μg·m-3,OC和EC的空间分布均为天津(18.69±7.95)μg·m-3和(4.98±2.08)μg·m-3>青岛(16.45±8.94)μg·m-3和(2.01±1.04)μg·m-3>上海(7.28±3.11)μg·m-3和(1.05±1.25)μg·m-3。3个站点的OC和EC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表明OC和EC具有相似的来源;OC/EC比值范围在2.37—7.53、5.47—46.41和4.77—13.36之间,证明各采样点均存在二次有机碳(SOC)的生成;采用最小R2法(MRS)估算SOC浓度,得到3个采样点SOC的平均质量浓度为(5.09±4.68)、(3.90±1.65)、(4.21±4.31)μg·m-3,分别占OC总量的27.2%、55.8%和19.5%,其中上海的SOC在OC中的占比最大,说明上海二次有机碳污染较为严重,这主要归因于冬季严重污染源排放和有利的二次转化气象条件,而天津和青岛的碳组分主要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发现,天津PM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道路尘、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尾气,上海PM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青岛PM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来自西北方向的气团对天津的影响较大,PM2.5和碳组分的浓度值最大;而对上海而言,主要受北方气溶胶经过海面又传输回上海的气团的影响;青岛站点主要受华北地区污染物和本地排放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环境和气候效应,是气溶胶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为探究庐山风景区居民区PM2.5中碳质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9年12月2日—2020年10月31日在庐山风景区居民区进行PM2.5样品采集,并对其碳质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庐山风景区居民区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46.45±18.64)μg·m-3,其中OC和E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4.08±1.61)μg·m-3和(0.23±0.10)μg·m-3,占PM2.5总质量的8.78%和0.50%.且碳质颗粒的污染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地区,介于国内其他典型高山背景点之间.采用EC示踪法对PM2.5中的二次有机碳(SOC)进行估算,发现采样期间SOC的平均浓度为(1.51±1.22)μg·m-3,占OC的33.2%,表明SOC是PM2.5...  相似文献   

14.
石河子市是位于新疆乌昌石区域中部的工业城市,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在石河子市城区和工业区共布设2个采样点,全天候采集细颗粒物(PM2.5)样品61 d,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24种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并通过富集因子法(EF)解析PM2.5中无机元素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冬季采样期间,石河子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整个采样期的53.2%,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数占整个采样期的98.4%,采样期城区和工业区的PM2.5日均值分别为164.7μg·m-3和113.6μg·m-3,表明石河子市冬季PM2.5污染严重;采样期城区和工业区PM2.5中无机元素浓度分别为4.4μg·m-3和3.6μg·m-3,主要成分均为K、Ca、Na、Mg、Al、Fe,6种元素之和在城区和工业区元素中的占比分别为97.4%和97.5%,表明这6种元素为城区和...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钢铁集聚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对济南市钢铁集聚区和市区秋季(2020年10月15日至2020年10月24日)、冬季(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1月7日)和春季(2021年4月23日至5月2日)环境空气中PM2.5进行手工采样,利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结果表明,钢铁集聚区秋季OC和EC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5.79—12.56μg·m-3和1.34—3.44μg·m-3;冬季OC和EC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3.92—55.54μg·m-3和0.38—11.39μg·m-3;春季OC和EC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14—4.70μg·m-3和0.19—1.33μg·m-3,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钢铁集聚区冬季PM2.5中OC和EC占比最高,分别为28.11%和5.3...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基于硫酸根的高级氧化技术UV/过二硫酸盐(UV/PDS)对水体中组胺H2受体拮抗剂(HRAs)的降解,并选取HRAs中的典型物质西咪替丁(CMTD)为目标污染物.采用竞争动力学方法得到了HRAs和·OH及SO4-·反应的二级速率常数,k·OH/HRAs为(2.8—14.6)×109 L·mol-1·s-1,kSO4-·/HRAs为(0.81—8.10)×109 L·mol-1·s-1.研究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UV/PDS的自由基拟稳态模型,模拟结果表明,UV/PDS对污染物的降解,其间接光解起主要作用,体系中·OH和SO4-·是间接光解的主导自由基.在(0.1—0.5) mmol·L-1 PDS投加量下,·OH和SO4-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冬季调水期南四湖表层水中温室气体的溶存浓度及其排放通量,采集南四湖各湖区和主要入湖河流的河口区表层水及气体样品,分析了水体的理化指标以及CO2、CH4和N2O的溶存浓度,采用薄边界层扩散模型法估算了水—气界面排放通量,并探讨了影响调水期南四湖温室气体溶存浓度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调水期南四湖表层水中N2O、CH4和CO2浓度分别为(23.0±6.13) nmol·L-1、(0.15±0.10)μmol·L-1和(52.4±11.4)μmol·L-1,均处于高度过饱和状态,排放通量分别为(0.22±0.18)μmol·m-2·h-1、(3.95±2.73)μmol·m-2·h-1和(658±336)μmol·m-2·h-1;浓度和排放通量多与冬季其他湖泊相当...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成都市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与来源贡献,于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利用高分辨率的MARGA对PM2.5组分展开在线监测,结合同一点位的气态污染物、气象参数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无机离子与PM2.5具有相同的月变化趋势,水溶性无机离子月均浓度为10.35-39.60μg·m-3,在PM2.5中的占比为31%—51%,水溶性无机离子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NO3-在水溶性无机离子中月均占比以12月最高,8月最低,SO42-刚好与之相反.大气长期处于富氨状态,二次离子主要以(NH42SO4、NH4NO3、NH4Cl的形式存在,SOR在冬季12月与夏季8月分别出现高值0.61与0.5,但NOR只在冬季出...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环境也面临着挑战。在过去一段时间,全国城市普遍受到空气污染的严重影响,尤其是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污染和近期的臭氧(O3)污染。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发展的关键板块,其环境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本文中,我们系统地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六种空气污染物(CO、NO2、O3、PM10、PM2.5和SO2)的时空变化特征。在2015—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CO、PM10、PM2.5和SO2年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浓度分别降低0.11 mg/m3、7.7 mg/m3、5.4 mg/m3和4.2 mg/m3,而NO2和O3-8h年平均浓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京津冀中南部地区SO2  相似文献   

20.
于2017年冬季12月13—21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分昼夜采集PM2.5样品,并用DRI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研究青藏高原PM2.5中碳组分的化学特征及主要来源,以期为理塘地区制定污染排放政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7年冬季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44.34μg·m?3,OC和EC的质量浓度为12.72μg·m?3和3.85μg·m?3,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29.61%和8.96%。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到总碳气溶胶(TCA)质量浓度为24.20μg·m?3,占PM2.5的54.84%,说明碳质气溶胶对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PM2.5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OC和EC在白天和夜间都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91),表明OC和EC的来源基本一致,受燃烧源影响较大。其中白天的相关系数低于夜间,说明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白天碳组分来源相对复杂。昼夜浓度对比显示,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地区PM2.5白天和夜间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3.88μg·m?3和33.44μg·m?3,OC和EC浓度白天高于夜间,表明白天人为排放相对较高。冬季观测期间,PM2.5中二次有机碳(SOC)昼夜浓度分别为1.11μg·m?3和3.03μg·m?3,分别占OC质量浓度的7.09%、26.59%,表明青藏高原东缘理塘城区白天碳组分主要为一次源。利用PMF 5.0软件对理塘城区碳组分进行进一步的解析,结果显示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的混合源对总碳(TC)的贡献高达47.84%,占比最高;其次是汽车尾气和柴油车尾气源,贡献率分别为28.62%和23.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