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持续发展是当代新的关于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科学家经过20多年探讨和酝酿形成的。1981年美国农业科学家R.Brown出版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把经济学中“稳定社会”概念发展成“持续发展”的概念,开辟了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新纪元,成为21世纪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全球共同发展战略。1987年联合国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持续发展”给出定义:“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1993年对该概念进行补充,认为待续发展不仅要追求代际公正(即不应损害下代人… 相似文献
2.
持续农业带来现代农业的新方向,但仅局限于物理环境的改善不能实现农业的持续性。只有重视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因素,寻求解决社会与环境问题的新方法,才能真正保持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现今农村影响农业持志发展的因素,提高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产体系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措施和优化物质循环转化环节等三项生态村建设的必备条件下对策。阐述了全村总体型和家庭生态型二种建设模式的基本原理与设计原则,并详细分析了城效型生态村,山区型生态村,院型生态村模式。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与持续农业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持续农业的内涵出发,讨论了气候变化与持续农业的关系。并从农作物生产力和产量、种植制度、区域农业生产及生产费用等几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持续农业的影响。指出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可能使我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自然资源短缺,农业成本增加,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不应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农业环境问题及持续农业、粮食保障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保护和改善环境是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SARD)的目标要求,进而提出农业环境政策的制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和一体化原则;最后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能源建设滞后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高效而稳定的持续农业的发展。本文从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出发,论述了农村能源建设是实现持续农业的重要前提,对农村整体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持续农业的研究对象”、“农牧结合问题”、“粮食问题”“农业生产布局”以及“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一直是我国学术界与政策决策阶层争论与关注的热点。五大“热点”不仅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正确决策,也影响着我国农业研究的方向。作者根据近年研究实践,结合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成果,从理论与实践2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论述。①“持续农业”是学术术语,并不是农业替代模式,持续农业的研究对象则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与管理战略,以此促进农业向环境健康与安全的方向发展,并不是“创造”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完全替代常规农业;②我国农牧结合研究依然停留在古时期“种植业提供饲料,畜牧业提供畜粪还田培肥地力”这一传统观念阶段。农牧结合研究应该在我国农、牧生产专业化进一步深化的基础上,从饲料能量蛋白质供给与消费平衡这一深层次上优化和把握农牧结合强度及其协调性,同时要高度重视我国畜牧业生产专业化可能引发的农、牧“分离”及其潜在的环境问题;③有计划地节制食物消费的增长速度、引导膳食结构的转变与合理引导并积极寻找粮食替代资源,是解决我国粮食生产在经济高速增长前提下粮食供需缺口不断扩张的主要途径;④我国种植业生产发展空间格局的重心应摆 相似文献
8.
9.
为了加快推进西北内陆灌区发展循环农业,在临泽县平川镇三二村研究和总结了绿洲玉米种子繁殖田与荒漠区日光温室间的循环农业模式。该循环模式主要包括制种玉米、牛、沼气、荒漠区日光温室4个接口,实现了"玉米—牛—沼气—日光温室"的循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基塘系统: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塘系统是一种具有独特创造性的低洼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中国小农经济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基塘系统逐渐受到学界重视,并曾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当前系统梳理和总结基塘系统研究进展,对我国相关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意义。论文基于基塘系统主要公开文献,从基塘系统的概念内涵、起源演变、结构功能、推广应用、动态保护等方面介绍国内外研究进展。资料分析显示:相对太湖流域基塘系统,针对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的研究更为丰富;有关太湖流域桑基鱼塘起源的论证还存在分歧;基塘系统的经济功能衰退,其生态服务功能和遗产文化价值研究急需加强;传统基塘农业保护与创新发展还需加强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研究的支持。未来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有:1)加强对基塘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基塘系统的综合效益;2)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视角,开展基塘系统的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研究;3)多学科深入研究基塘系统的作用机理,更好地总结与比较太湖流域与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结构功能的异同;4)深入论证基塘系统的起源与演变过程,明确它在中国和全球农业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12.
13.
农业经历了生态农业、化学农业到生态农业的变迁,生态农业是起点也是终点。发达国家饱尝了发展化学农业的苦果,随后转轨到生态农业的道路上,最后认识到只有发展循环农业才能够做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的循环农业特别强调生态内涵和变废为宝理念,政府的财政投入和科研投入力度很大。相比之下,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发展循环农业,但目前还并不普遍,化学农业还占有很大比例。学习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会让我国尽早走上循环农业的发展道路。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强化农业产业化力度、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和科研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在农村中各项农业生产活动所生产出的污染物对环境中的污染,这部分环境包括但不限于水体、土壤等。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是过量使用农业化学物质以及各项农业废弃物未被正确处理所导致的,要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必须要从带来污染的源头着手,发展生物物质经济、生态型农业以及节约型农业,以循环农业的方式实现面源污染的治理,以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1)
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是转变传统农业线型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内涵、特征、形成机制、空间布局,以及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效益提升。研究表明:共生关系、经济利益的驱动、对生态效益的追求、政府的引导和激励及技术的支持和保障5个因素促进了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在空间上的布局表现为企业、园区和区域3个层次通过构建区域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网,实现农户与企业、城市与乡村、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能够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今后应该从丰富生态产业链的形成机制、运行效率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资源的紧张和环境的恶化,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低碳经济理论的内涵与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与主要技术对策、绿色农业视野三个层面的资源循环利用来综合分析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7.
张雪娇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0,(10):25-27
苏家屯区,沈阳南部副城,是沈阳这座区域性中心城市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一个战略门户,也是沈阳开放的前沿。由于合并了众多乡镇,成为“全国第一大屯”。如今,苏家屯早已走出历史的尘封,正以崭新的形象浓墨重彩勾绘今日的辉煌。近日,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为苏家屯区编制的《现代循环农业创新基地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门的专家论证。一个现代循环农业创新基地即将在沈阳市苏家屯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8.
19.
论21世纪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关理论与实践的讨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讨论了可持续农业的定义与实际含义,对发展与环境、现代农业的功与过、替代还是发展、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见解,重点是强调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与生态持续性三者的统一,强调前进而不要后退。文章还探讨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道路,根据中国农业45年成就与不足以及面临的难题,提出21世纪目标──实现农业现代化,而集约持续农业是中国式通向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道路的体现。强调集约(高产高效)与持久发展的结合,在农业上要狠下真功夫。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