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子垭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对三梅子垭区的旅游资源现状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大力发展该地的旅游业,并建议长江三峡地区统筹安排以形成该区旅游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对于区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则应以生态旅游为主,但是必须适度,即合理的开发度和保护度相结合而且这种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是可承受性的。这与当地整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总承受能力有关。对于构成总承受能力的各种具体因素,如旅游区生态承受能力。社会心理 承 相似文献
2.
3.
香格里拉及其云南中甸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香格里拉在人们中代表着永恒、宁静、和平。它具有以下特点;(1)以大自然为背景;(2)强调人与人及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3)以生态学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4)是一种特殊的生态旅游地。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业开发是自然和人文保护事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积极保护香格里拉的有效手段。最后,结合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香格里拉生态旅游资源特色,按照保护为主,科技引导,适度开发,保护与开发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构建生态旅游决策支持系统,加强旅游区规划,开展科学研究,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生态旅游人才队伍,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制定适当的地方性旅游政策法规等开发本区生态旅游的一些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基本原则和战略,并就如何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好生态旅游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游客满意度应是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部分,将游客满意度调查的一些内容转换为评价指标,通过分析指标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筛选可操作性较强的指标.研究工作以滇西北拉市海、碧塔海和纳帕海3个高原湿地为例,从游客对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等3个方面着手,初步筛选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通设施、游览设施、环境解译系统、餐饮设施、住宿设施、咨询服务、售票服务、投诉服务等10项指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初步筛选的游客满意度指标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结果表明,游客问卷调查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吻合.10项指标中,应删除投诉服务,以信息服务代替咨询服务,其它指标合理且可行;此外,应增加环卫设施和宣教设施2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本土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如何在接受西方生态旅游新观念的同时;又保持自己的本土特色,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的一个课题。生态价值观是人类如何看待同自然关系的一种整体意识,中西方生态价值观在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相异的特点:西方主张人地分立.中国力求“天人合一”,但这一特点在当代又有所变异.受此影响,西方生态旅游资源强调其自然属性.而中国则以自然和人文融合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因此.西方生态旅游市场呈现出一元特征,而中国则必须同时考虑市场的消费和培育双重功能,构造高端和大众二元结构的市场。大众生态旅游是现阶段朝向西方式严格生态旅游的一个有益过渡.注重本土化色彩的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的推行,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以及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发展中国生态旅游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高原退化湿地纳帕海植物功能群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滇西北人为干扰下高原退化湿地纳帕海不同演替阶段沼泽体植物功能群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的研究表明:随着原生沼泽、沼泽化草甸向草甸、垦后湿地的逆行演替,天然植物群落组成物种数增多、伴生种增加,群落优势种优势度下降,群落总盖度呈增加趋势,群落结构变得复杂,而在垦后湿地为人为生产活动主导下的人工栽培植物。植物的水分生态型功能群组成随湿地的逆行演替,水生、湿生类植物功能群的优势度不断减少,中生、旱生类植物功能群的优势度逐步增加,而在垦后湿地只有农作物;植物生活型功能群组成随湿地的逆行演替,水生草本迅速减少,陆生多年生草本增加占据优势,而在垦后湿地均为一年生草本;湿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由原生沼泽、沼泽化草甸到草甸依次增加,草甸为最大值,而垦后湿地则最低。纳帕海植物功能群组成及多样性特征是对人为干扰下适应湿地环境变化的响应,标志着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改变和功能的不断丧失。 相似文献
8.
高原湿地剑湖湖滨带功能作用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从水质和底泥两个方面定量研究剑湖湖滨带的功能作用。结果表明,湖滨带在水质净化和拦截泥沙等方面效果显著,特别是对水中总氮与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66.28%和45.73%,其拦截作用表现为:迎水面的泥层厚度是背水面的1.5倍;底泥的各项指标(除pH值),湖滨带背水面均比迎水面高,速效磷和全氮的增加量最为明显,其含量分别是迎水面的3.30和2.61倍,这主要与湖滨植物带大量吸收入湖矿质营养用于自身生长,其残体在背水面沉积有关,从另一角度体现了湖滨带的吸附、净化功能。因此,要重视并保护湖滨带,从而使其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9.
李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2):145-149
本文旨在对若尔盖湿地退化、草原沙漠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湿地退化、草原沙漠化的主导因素,并寻求合理对策。在前人已有研究和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近几十年来若尔盖地区人口激增、挖沟排水、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对湿地退化、草原沙漠化的影响明显.而气温升高、降雨减少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弱。分析表明.若尔盖湿地沙漠化在于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自然因素是湿地沙漠化发生的大环境,是大空间、大跨度造成湿地沙漠化的自然环境背景.为生态环境恶化、湿地沙漠化提供一种可能性;而近几十年来人类强烈的破坏性活动才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湿地沙漠化的主导因素。在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试论清江流域的旅游资源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达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3(2):159-159
试论清江流域的旅游资源与开发杨达源(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南京210008)清江系长江南侧较长的支流,源于川鄂边界的齐岳山、流经鄂西南利川、建始、恩施、宣恩、咸丰、巴东、五峰、长阳、宜都诸县市,总落差1430m。清江流域总面积约17000km ̄2,全... 相似文献
11.
武汉沉湖湿地水鸟群落特征及其与富营养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营养化是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积累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直接导致水体群落结构的改变,这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以水生生物为食的水鸟的群落特征的变化。为找寻水鸟群落特征与富营养化两者的关系,2010年1月~2013年1月3年内按春夏秋冬4季对武汉沉湖湿地自然地保护区水鸟进行了调查,沉湖和张家大湖的水鸟多样性有明显的周年变化规律,多样性指数冬季最高,最高值分别为12.19和9.89;春夏季最低,最低值分别为7.53和2.45;对比分析了两个子湖,沉湖湖区与张家大湖湖区富营养化指数TLI分别为64和78,沉湖水鸟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指数皆高于张家大湖,湖泊富营养化会影响水鸟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白洋淀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响应的敏感性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华北地区气候以暖干为主,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华北地区的水危机。特定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形成与维持的驱动因子,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以华北地区内陆湖泊白洋淀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白洋淀过去40年气候、水文与生态系统发展变化过程及湿地生态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湿地退化的主导生态因子,探寻湿地退化的驱动机制。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960年以来,白洋淀湿地水位降低,水量减少,面积萎缩,干淀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在白洋淀湿地退化中起决定作用,其中降水对湿地的影响最大。气候变化主要通过改变湿地的水文特征,减少湿地水源补给,增加水分消耗,使湿地退化萎缩。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崇明东滩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系统健康及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根据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一套沿海湿地生态系统适用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现有研究数据和统计资料为基础,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进行单因子和综合评价,分别计算其健康度、压力综合指数和响应综合指数。揭示崇明东滩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和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压力综合指数和响应综合指数分别为0.72、0.64和0.79,总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为健康的状态;②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目前的主要压力并不直接来源于土地围垦,而是来源于水环境污染和外来生物入侵。 相似文献
14.
滇池人工湿地的植物群落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植物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滇池小河口的天然湿地以及表流和潜流两种人工湿地的植被群落学特征。研究区内调查发现有12种植物群落,包含有植物17种。结果表明:表流人工湿地的群落多样性大于潜流人工湿地,甚至也大于天然湿地;在两种人工湿地中,植物群落中的层次数比较接近;从植被群落结构来看,在物种多样性和shannon wiener指数方面表现为潜流人工湿地大于表流人工湿地,天然湿地居中。从天然湿地到表流湿地,再到潜流湿地,随着湿地环境水文条件的变化,植物群落组成与分布状况也在变化,表现出从湿地植物向陆生植物演替的趋势。研究表明两种人工湿地中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长势不同。在人工湿地中适宜构建芦苇群落,在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选择中可以考虑水芹菜(Oenanthe stolonifera)和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人工湿地的水文条件与湿地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工湿地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的洞庭湖湿地遥感分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遥感影像分类是遥感研究的一大难题。分析洞庭湖不同湿地类型在遥感影像上的光谱曲线规律,利用两个季节的洞庭湖ETM数据,并辅助以物候特征和地面GIS信息,通过遥感软件Erdas Image的专家分类知识库建立决策树分类方法,结合研究区的DEM进行洞庭湖湿地的影像分类,通过专家分类器分层次实现了包括水体、泥沙滩地、防护林滩地、湖草、芦苇滩地和苔草滩地以及其他水体7种湿地类型的分类。相比传统分类方法,专家分类过程以规则为基础,可以同时利用多个条件进行分类,减少了数据处理时间,同时还提高了分类精度,最终得到试验区较为可靠的遥感分类图像。 相似文献
16.
江汉平原湿地农业技术体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十多年来江汉平原农业地理和涝渍地开发研究实践为基础,综合国内外湿地研究新成果,首次提出了建立中国南方湿地农业技术体系的构想。针对本地区涝渍灾害严重和生态脆弱化突出的实际,重点探讨了湿地农业关键技术和建立湿地农业开发模式的问题,湿地农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涝渍地农业小区综合整治开发规划与实施;涝渍地排水改良技术;涝渍地土壤肥力特征及改良技术;适生生物资源的发现、引进与鉴定;主要作物抗涝渍的机理及抗渍高产栽培;涝渍地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涝渍地生态环境异化评价与生态恢复技术。基于江汉平原实际,今后湿地农业必须在国土整治与水资源合理分配、调控技术、选择与培育湿地特色产业和恢复优美环境与确保食物安全等方面进行重点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湖北省涨渡湖流域湿地变化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1987年、1993年、2000年TM卫星遥感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涨渡湖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库,通过提取湿地信息,对该流域湿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从人文因素方面阐述了湿地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 ① 涨渡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是以湿地为主,其他用地为辅的形式;②1987~2000年涨渡湖流域地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均减少,其中水田减少面积最大; ③ 在1987~2000年14年期间,影响涨渡湖流域湿地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调整、围湖(滩地、沼泽)造塘、城市化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和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进展,认为城市湿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必须对其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景观生态规划。分析景观过程和景观格局相互关系,结合目前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多流于现状的局限,提出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途径,将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和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结合起来,使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包含时、空二维信息。该途径提出的目的是使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更具前瞻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更大作用,并对构建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理论框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