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州南沙红树林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2005~20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2005~2010年对广州南沙红树林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记录鸟类149种,隶属于16目42科97属;其中冬候鸟或旅鸟77种,占51.7%,留鸟63种,占42.3%,夏候鸟9种,占6.0%;鸟类群落呈现出较强的季节性,从总体上看,物种数和总数量呈现秋冬季高峰,夏季最低.红树林湿地区具有最高的鸟类物种多样性与科属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科属多样性变化趋势表现为红树林湿地区>河涌林带区>水域区.南沙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对丰富鸟类群落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东新会银湖湾湿地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采用系统抽样技术和样带法,对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银湖湾湿地鸟类群落进行研究,共记录70种,隶属13目28科48属。新会银湖湾湿地带鸟类平均密度356只/hm2,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3.690 2、均匀度指数0.875 6、优势度指数0.25。芦苇红树林潮间湿地、鱼塘莲藕湿地和农田果园是新会银湖湾湿地典型的生境,各生境的鸟类种类、密度和多样性差异较大。其中芦苇红树林潮间湿地55种,平均密度338只/hm2;鱼塘莲藕湿地有40种,平均密度279只/hm2;农田果园有38种,平均密度247只/hm2。3种生境中芦苇红树林潮间湿地鸟类的生物多样性最高,农田果园最低。  相似文献   

3.
对广东汕头海岸湿地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00种,隶属15目31科,其中古北界鸟类43种,东洋界鸟类45种,广布种鸟类12种.区系组成呈南北鸟类混杂分布,鸟类的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该湿地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名录中的鸟类43种.对5个湿地样区的主要鸟类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反映汕头海岸湿地是水鸟类重要的越冬栖息场,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以三屿围和六合围两个样区较高,分别为3.2306和3.2283,濠江口的多样性指数较低,为1.981.群落多样性指数的高低主要受物种数量和各物种数量均匀度的影响.本文还提出了对鸟类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建议.表3参9  相似文献   

4.
广东汕头海岸湿地鸟类群落与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何克军  常弘 《生态环境》2005,14(5):746-751
对广东汕头海岸湿地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00种,隶属15日31科,其中古北界鸟类43种,东洋界鸟类45种,广布种鸟类12种。区系组成呈南北鸟类混杂分布,鸟类的多样性表现出明显季节性。该湿地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名录中的鸟类43种。5个湿地样区主要鸟类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汕头海岸湿地是水鸟类重要的越冬栖息场,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以三屿围和六合围两个样区较高,分别为3.2306和3.2283;濠江口的多样性指数较低,为1.98l。群落多样性指数的高低主要受物种数量和各物种数量均匀度的影响。文章还提出了对鸟类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5年7至2007年4月,采用直接记数法和"GPS"技术定位监测对洞庭湖湿地珍稀濒危保护鸟类资源及其环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珍稀濒危保护鸟类有218种,隶属于16目46科。其中古北界鸟类占优势,有118种,东洋界鸟类54,广布种鸟类46种。冬候鸟为主体,有118种,留鸟40种,夏侯鸟35种,旅鸟25种。按生态类群分,游禽45种、涉禽69种、陆禽3种、猛禽22种、攀禽11种、鸣禽68种;该湿地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3种,国际湿地公约名录中的鸟类37种。洞庭湖湿地珍稀濒危保护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分别为4.489 7和0.576 5。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期间对东洞庭湖湿地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观察记录到208种,隶属于16目43科,同时对鸟类的区系组成、居留型、生态类型及重点保护鸟类进行了分析.图3,表3,参4.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坝上高原沽源地区夏季鸟类群落现状,于2016—2019年每年的6月和7月,采用样线和样点法,对河北沽源夏季鸟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鸟类15目40科138种,鸟类数量28 401只次。物种组成以雀形目鸟类为主,共21科66种20 049只次;居留型以夏候鸟(57种,占41.30%)和旅鸟(42种,占30.43%)居多;优势种为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和栗耳鹀(Emberiza fucata);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7种,"三有动物"108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2种,近危物种5种。在不同生境,落叶阔叶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3.107)最高,城镇Pielou均匀度指数(J)(0.808)最高;鸟类群落S?rensen相似性显示:草本沼泽和大型湖泊生境的鸟类组成比较相近,落叶阔叶林和城镇生境的鸟类组成差异较大;各生境之间鸟类群落beta多样性周转组分均明显高于嵌套分组。研究表明沽源的落叶阔叶林、大型湖泊和小型湖泊这3种生境具有较稳定的群落结构,应成为鸟类保护的重点关注区域,同时还应控制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定样带法和样点法对梅江流域的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201种,隶属16目49科127属,其中留鸟81种、冬候鸟67种、夏候鸟40种、旅鸟13种,分别占40.1%、33.3%、19.9%、6.7%;古北界种类95种(占47.3%),东洋界种类64种(占31.8%),广布型种类42种(占20.9%);国家I级保护种类1种,国家II级保护种类21种(占10%);《国际湿地公约》指定种类24种(占12%),《中澳候鸟保护协议》指定种类22种(占11%),《中日候鸟保护协议》指定种类76种(占38%),《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指定种类19种(占9%),有益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155种(占77%)。该流域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3.7617,均匀度指数0.7093。  相似文献   

9.
2002年4月~2003年6月,利用样线法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群落结构.调查记录到鸟类172种,结合历史文献可知,保护区内有鸟类14目43科223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3种,中国特有种17种.居留型组成为夏候鸟63种、冬候鸟14种、留鸟128种和旅鸟18种.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以针阔叶混交林最高(3.99),落叶阔叶林的最低(1.79);均匀度指数以水域生境的最高(0.87),村落生境的最低(0.61).各生境鸟类群落结构的相似性都很低(<60%),具有明显的差异.表2参16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2011年1月、2月、3月、5月和8月,利用样带法对珠海市鹤洲湿地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了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种数、数量、物种多样性、均匀性指数等特征。结果表明,共记录到96种,隶属12目31科66属。鸟类多样性指数(H')进行了计算,12月3.6956,1月3.7685;2月3.6551;3月3.4703;5月3.2437和8月3.1941。该湿地鸟类多样性动态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稳固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因其能提供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而备受各国政府和学界的关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逐渐加快,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以广州市南沙区海岸景观防护林(也即河涌水网林、公路隔离林、海岸防风林)建设为例,主要研究了防护林的关键构建模式、林分群落结构等方面内容。结果显示,采用多层次的乔灌草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本土树种为主,搭配部分优良的引进树种,采取适合的营林措施,可构建出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人工林群落。广州南沙防护林建设是珠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一个缩影和代表,为我国南方城市森林建设理论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破解城市化危机,创建宜居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应综合考虑城市的人口集中程度,经济发展规模,环境污染模式,针对具体的水分、气候和土壤等要素,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制定合适的森林构建模式,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的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吊罗山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吊罗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6个植物群落的样方资料,分析了吊罗山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同时比较了吊罗山植物群落与邻近地区植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吊罗山低地雨林乔木层以蝴蝶树、青梅、高山榕、粘木、长脐红豆、海南柿、肉实树和海南木莲为主,灌木层以白颜树、白茶、柏拉木和九节为主;山地雨林以陆均松、鸡毛松、黄叶树、阿丁枫、扫把青冈和海南杨桐为优势种;山顶常绿矮林则以山地常绿阔叶林陆均松、琼崖柯、岭南青冈和油丹等种类的矮化为特征。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吊罗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空间的变化基本上表现为随海拔梯度增加而降低,次生林物种多样性最低,山地雨林和山顶矮林物种均匀度指数最高,群落优势种明显。  相似文献   

13.
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苏州工业园区选择了4种生境,设置了17条样线、24个样点,逐月对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30种,隶属12目41科,雀形目鸟类占主要地位,其中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分别占鸟类总种数的26.15%、25.38%、27.69%和20.77%。区系以广布种和古北界种类为主,兼有东洋界种类,具有南北过渡的明显特征。从季节动态变化上看,园区鸟种数由多到少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密度由高到低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湿地生境鸟类种数最多,分布均匀;道路生境鸟类种数最少,分布不均,但优势种突出,以常见的伴人雀形目鸟类为主。聚类结果显示,环境条件是影响鸟类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对于开发微生物资源,阐明微生物群落与其生境的关系,揭示群落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从而指导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定向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基本按照年代顺序概述了常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解析技术,同时也体现了解析技术由片面向全面、由低分辨水平向高分辨水平的发展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认识依赖传统的培养分离方法,方法的分辨水平低,认识是不全面的和有选择性的;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微生物化学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标记物方法(醌指纹法、磷脂脂肪酸法等),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认识进入到较客观的层次上;在80和90年代,以DNA为目标物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rRNA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指纹图谱等)比较精确地揭示了微生物种类和遗传的多样性,并给出了关于群落结构的直观信息。指出了每种解析技术的功能特点和局限性,并展望了解析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原位、快速、灵敏、高通量和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15.
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远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的方法,探讨了增温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远红外线辐射器的增温作用,在2012年整个生长季内,增温样地10、20、30 cm土壤平均温度与对照样地相比,平均增加了0.39、0.38、0.31℃;各土层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平均减少0.76%、0.73%、0.60%。受温度升高及土壤含水量减少的影响,模拟增温6个生长季后,与对照样地相比,群落的高度整体增加,密度、盖度、频度表现为部分物种增加和部分物种减少的趋势,冷蒿(Artemisia frigida)等物种的重要值下降,阿氏旋花(Convolvulus ammanii)等物种的重要值上升,但是增温没有明显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同时,增温处理使荒漠草原禾草的盖度减少,杂类草的盖度增加,半灌木和一两年生植物分盖度未发生明显变化;增温使地上地下生物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在0~30 cm土壤深度地下生物量分配中,增温样地0~10 cm分配比例(81.23%)小于对照(86.07%),10~20 cm分配比例(11.55%)大于对照(9.16%);20~30 cm 分配比例(7.22%)大于对照(4.77%),增温使得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向深层转移。增温后,增温样地植物Shnnon-Winener指数降低,Pielou均匀度指数升高,温度升高使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均匀度增加,但并没有提高草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东南部的全尺度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开展2年的植物多样性实验,以研究植物多样性(包括植物物种丰富度和植物组成)对群落生产力与多样性效应(即互补效应、选择效应和净多样性效应)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2007年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产力呈线形正相关,而2008年显著的单峰格局,其关系式为:y=-0.213x2+3.455x+15.192(R=0.215)。2008年物种丰富度与互补效应呈显著地线形负相关,而2007年呈单峰格局,其关系式为:y=-0.389x2+6.974x-10.707(R=0.247),而且2007年与2008年的互补效应与生产力都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互补效应对生产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然而,2007年与2008年物种丰富度与选择效应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且选择效应与群落生产力之间也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选择效应对生产力的提高作用不显著。2007年与2008年中物种组成对生产力、互补效应、选择效应与净多样性效应均有显著影响,说明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对其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尤为重要。2008年物种丰富度与净多样性效应呈极显著地线形负相关,而2007年呈显著单峰格局,其关系式为:y=-0.329 x2+5.968 x-12.659(R=0.234),这种趋势主要是由于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影响因素(如物种的竞争力和生态位)在2年中有所变化。同时,2007年与2008年的多样性净效应与生产力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生产力与多样性净效应的变化趋势是同步的。与抽样效应假说不同的是,本实验中单种最高产物种(芦竹)在混种时没有表现出高产,主要是由于生长的分配、资源的竞争力与环境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