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宏源 《绿叶》2012,(12):37-45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日益成为未来国际能源体系的支撑。2012年以来,中国的风电和光伏产业连续遭受欧美反倾销等制裁。清洁能源领域逐渐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重要领域。这些事件的背后意图不仅是因为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威胁到有关发达国家的核心发展战略和竞争力.而且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之间围绕清洁能源发展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本文认为,在应对全球能源环境挑战中,世界各国既有全球主义下的合作也有功利主义下的竞争.推动全球合作才可能实现全球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居于全球环境治理的突出优先位置,加强国际合作是开展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议程的核心和支柱。三十年来,中国实现了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要转变,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内外积极开展气候合作,有效促进技术研发、降低技术成本、加速技术扩散,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于2012年启动中国气候变化教育项目,通过教材开发、教师培训、学校竞赛、政策建议等系列活动,推动气候变化教育进课堂。4月13日,由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民促会)主办、秦皇岛西尔环境研究院承办的"气候变化教育沙龙"来到美丽的秦皇岛北戴河,关注气候变化教育的地方政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的大国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家华 《绿叶》2008,(4):77-82
由人为排放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由技术、经济问题演变为重大的国际地缘政治问题。中美欧,是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博弈的主角。欧美均希望联盟中国,获取全球气候问题主导权,中国是决定走向的砝码。相比在欧美间不偏不倚、倾向美国或自立山头,选择倾向欧盟,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的发展空间,更可行、更有益。  相似文献   

5.
当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中,如何体现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全面、均衡地推进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各要素的进展,各缔约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为缩小各国减排承诺与实现控制温升2℃目标间的差距,2018年将开展"促进性对话",强化各缔约方的承诺和行动,也面临复杂的博弈形势。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理念,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上气候适宜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与"减碳"的双赢,促进各国加强互惠合作,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经济、民生、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多方共赢的局面。加强国际务实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强先进能源产业与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变革、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互惠共赢国际合作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出现了国际话语权分化与组合的新趋向,欧盟的领导权似乎已旁落,而中美双边碳外交将引领未来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走向。今年上半年,中美围绕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机制展开了势头强劲的碳外交,其背后则有着各自新的战略考量:美国的目标是获取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权;中国的着眼点则在于继续赢得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均势。  相似文献   

7.
奥巴马新能源计划可能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并降低美国对石油的依赖,从而改变世界的能源格局、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能否推行?奥巴马将在国际和国内遇到强大阻力。由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具有"政治正确性"的议题,美国的巨变必将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重大压力:支持者占据道义制高点;反对者国际形象受损,贸易面临制裁。中美在能源与气候领域,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8.
张度  张海滨 《绿叶》2013,(7):6-11
美国新一届政府在对华关系中力推气候变化问题有多重意图和目的,但其合作意愿和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而意愿和需求能否有效推动真实合作则需要考量。总体而言,针对中美气候变化合作出现的新形势,中国应坚持双边与多边并举,以双边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欧盟具有优先话语权的国际气候格局中,美国唯与中国合作才能发挥领导作用,中国唯与美国合作才能防止欧美联手制华、争取谈判话语权。由于战略定位和政治体制存在的差异,中美两国应根据各自在政治体制、技术实力、资金需求和市场容量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在具有共识、易产生绩效的领域如能力建设、合作研发技术和加强地方合作等方面,先易后难地有效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边合作。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加剧蔓延,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对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挑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绝不动摇,行动绝不松懈.在这样的形势下,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成为各国领导人热议的焦点.危机成为寻求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良机.  相似文献   

11.
国际动态     
《绿色视野》2009,(9):4-4
应对气候变化需更多行动;中美拓展气候变化合作;气候变化使鱼体积变小。  相似文献   

12.
任勇  田春秀  冯相昭 《绿叶》2008,(8):28-33
气候变化问题急剧升温,已跃升为国际重大议题的榜首。刺耳的"中国环境威胁论"表明,国际舆论已将中国推到气候变化国际舞台最突出的位置。对于气候变化问题,中国如果处置不当,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策将遭遇重重困境。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中国在坚持维护发展权益和空间的基础上,应抓住低碳经济技术革命的潮流,这是赢得未来的可能之径。  相似文献   

13.
正从2015年达成《巴黎协定》之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国际部主任柴麒敏将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称之为3.0时代,中国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柴麒敏表示,中国如何在全球气候治理3.0时代更好发挥引领作用,提升在国际气候事务中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命题,需要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大胆的历史判断。于今年11月在德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相似文献   

14.
前沿动态     
《绿色视野》2008,(12):4-5
国际动态奥巴马提出环保新政策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近日在全球环境高峰会上就美国环保政策发表讲话。他的讲话意味着新一届美国政府的环境和能源政策可能发生重大转变。奥巴马说,他就任总统之后,美国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将再次积极投身有关谈判,以助把世界带入一个有关气候变化全球合作的新时代,他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实现碳中和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选择。碳市场作为以碳排放权交易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是加速全球碳排放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当前全球碳市场的发展仍呈现区域性和碎片化状态,但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极端气候灾难的不确定性增多,未来通过碳市场领域的国际合作实现全球碳市场的协同以应对气候变化仍是大势所趋。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碳市场进行回顾和类型化总结,并就《巴黎协定》下国际碳交易模式的协同困境从技术、制度和参与程度三个维度开展分析。作者认为,如欲加快全球碳交易的协同进程,应尽快完善国际碳交易中的技术适用细节,提升碳交易相关制度的适用力度,扩大碳交易相关制度的适用范围,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碳市场的基础建设,拓展发展中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支持来源,最终建立全球碳价格统一机制。提前布局研究碳市场的跨境连接方案对于中国而言极具现实意义,本文最后对中国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国际合作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坚定信心、未雨绸缪应对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政府的态度已经转向,中国有可能在能源、环境、气候问题上遭遇更严厉的国际舆论氛围。但即使出现对中国新一轮的舆论战乃至"贸易战"、"技术战",都不可能轻易把中国发展的"势"给压下去。中国在坚定信心的同时,也要认真考虑以什么样的合作姿态进一步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去,做到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7.
《绿叶》2018,(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并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日益严峻、环境约束逐渐加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如何发挥中国在国际社会环境、气候和能源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已成为重要议题。基于此,期望以对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现有的公开可得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信息整理为起点,推动中国金融业在提升环境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建立环境社会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在投融资决策和业务中纳入对气候、环境等因素的考量,减小中国投资的生态足迹。  相似文献   

18.
于宏源  ;柴麒敏 《绿叶》2014,(7):81-88
奥巴马以能源利用方式的调整为中心,并在全球能源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力图获取主导全球能源治理的领袖地位。而随着中国成为全球能源第一消费大国,美国成为增长最快的能源生产国,中美两国在双边、地区乃至全球层面的能源共同利益不断扩大。美国主导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和中国日益增长话语权之间的正向互动有望增强。  相似文献   

19.
郇庆治 《绿叶》2015,(3):43-46
经过哥本哈根峰会之后的短暂低落或停滞之后,全球气候变化政治正重新趋于活跃。国际社会对于即将到来的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的相对乐观预期,更是让许多人对后京都时代的全球环境政治与合作产生了一种新的憧憬。但正像不久前结束的利马气候会议所表明的,无论从一个新全球性协议的国际谈判还是从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应对来说,我们还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需要付出更多的理论与实践努力。正是在上述意义上,青年学者华启和教授  相似文献   

20.
《绿叶》2008,(5):103-115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政治格局扑朔迷离。美国作为惟一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近年来以国际气候协约哈佛项目为核心,提出全新的"后京都"气候政策模式,以求摆脱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受国际道义谴责的困境,并在气候变化问题的政府谈判中取代欧盟,占据道义制高点,实现国际气候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本文简介了哈佛项目的六大方案。知彼知己,中国参与全球气候谈判应围绕包含历史排放量在内的人均排放量这块基石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