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塞 《环境》2005,(2):90-93
汽车尾气污染触目惊心 大气污染,被称为社会一大公害。越是交通发达的国家,由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越严重,已成为污染大气的罪魁,激起了社会公愤。据有关研究显示,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法国,在美国、日本、德国之后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完全可能保持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按照保守估计,到2010年,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从2003年的444万辆快速增长到1379万辆,产销量超过美国、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汽车消费国。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也已超过2%,汽车产业成为国  相似文献   

3.
美国金属粉末协会、欧洲粉末冶金协会、日本粉末冶金协会的代表会聚日本东京 ,代表们就即将召开的世界粉末冶金大会和一些国际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大会由日本粉末冶金协会主席YoshioFu jiwara先生主持。以后三届世界粉末冶金大会将分别于 2 0 0 2年 6月 1 6日~ 2 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2 0 0 4年1 0月在奥地利、2 0 0 6年在韩国召开。美国金属粉末行业协会主席DonaldG .White先生 ,美国粉末冶金协会主席WilliamGashare先生列席了会议国际粉末冶金行业协会交流动态…  相似文献   

4.
环球     
美国废旧汽车回收有道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保有量高达2.35亿辆,每年更新旧车超过1000万辆。高效的废旧汽车回收行业和完善的二手车市场,为美国的废旧汽车找到了循环再利用之路,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二十世纪里,对于美国而言,最有影响力的发明莫过于汽车了,汽车载着美国人民的幢憬,使整个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助其驶向世界,成就霸业。时至今日,汽车在美国仍然扮演着超级发动机的作用,不断加快其前进的速度,不仅提升生产和生活效率,还解决就业,贡献产值。  相似文献   

6.
100年以前,随着电气、化工、汽车、航空等新兴工业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飞速发展,主导着全球经济命脉。100年后,全球秩序变化的种子再次开始萌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开启了新一轮改革的壮丽征程,这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未来走向牵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相似文献   

7.
据海外媒体报道 ,日本官方报告说 ,日本将回收农业、林业和养殖业的废料 ,作为生产能源的原料。这项计划在 2 0 1 0年启动 ,目的是生产洁净的能源 ,并将之用作汽车、船舶和发电厂的燃料。根据政府制定的这项计划 ,日本将与美国和欧盟共同开发可再生能源。大约 5 0 0个地区被指定为示范区 ,从 2 0 1 0年起实施生物能源利用计划。报告指出 ,政府将从 3月 31日开始对生物燃料的质量进行评估 ,这种生物燃料是以菜油和其他有机废料为原料制成的 ,专家还将对这种燃料用于汽车和船舶的效能进行研究日本酝酿生物能源计划…  相似文献   

8.
早在2005年,宝钢就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做了发展规划,在宝钢的战略规划中,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是其钢铁主业之外"适度相关多元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完成改制不久的南昌钢铁,在方大集团接手后,也将发展目标定为——建成国内汽车零部件用钢精品生产基地,建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建成世界最大的弹簧扁钢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9.
林川 《环境导报》2002,(4):46-46
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开发最早起源于美国,但日本却后来居上。去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比前年增长了37%,其增长速度可与传统电站增长速度相比拟。而日本太阳能电池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43%,美国仅为24%,落后于世界市场占有率达25%的欧盟。在太阳能电池生产方面,日本之所以领先于各国,是因为日本政府采取了合理的政策,大力鼓励太阳能电池的使用。日本政府提出“70万太阳能屋顶计划”。该计划对将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纳入电网的居民,提供一半补贴,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产量。2000年后,由于太阳能电池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洗涤剂生产技术的进步,洗涤剂趋向无磷化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因此,近几年来,世界无磷洗涤剂发展迅速。日本是全球实现洗涤剂无磷化步伐最快的国家。早在1980年,日本就正式将沸石作为替代三聚磷酸钠的助剂,并推出无磷洗涤剂,  相似文献   

11.
引进日本汽车冲压模具的消化吸收课题是江西省1993年重点科研项目。因为汽车零件,尤其是汽车覆盖件的冲压技术是汽车生产的关键性技术,同时也是为了更好、更全面的消化从日本引进的先进模具和技术,加速模具技术人材的培养,尽快在汽车覆盖件生产技术上赶上发达国家水平。 该课题由南昌大学与江西省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他们对从日本全面引进的汽车车身全套冲压模具和技术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包括图纸资料的转化,冲压工艺和模具结构特点的分析,模具制造、安装调试要点的说明等一系列工作。为了达到更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扩大使用范围,他们编写了三十万字的“国外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经济的提出及其特征  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美国的比尔·盖茨凭什么在 2 0年就成了世界巨富 ?又凭什么连续三年居世界富豪之首 ?而且 ,其上升速度令人惊讶 ,近一两年来 ,平均每周增加资产 4亿美元。现在微软公司的产值大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微软公司推销的是什么 ?不是飞机大炮 ,不是宇宙飞船 ,而是软盘、光盘及其包含的知识。目前 ,信息技术及相关知识产业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达 3 0 % ,远高于房地产业的 1 4%和汽车产业的 4 %。1 996年 ,世界经合组织就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3.
<正> 前言1904年,在意大利的拉德瑞罗建成了第一个试验性的发电机组,从而使地热发电成为现实,给人类带来了新能源的福音。与此同时,由于地热蒸汽和地热水中含有硫化氢等有毒成分,可以直接污染大气和水源,将对生态和自然环境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尽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严重的地热污染实例,但随着地热开发的不断进展,地热发电环境保护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而被提到世界各国的议事日程上来了。目前,美国、法国、新西兰、意大利和日本等国都在不同程度地对此作出努力,并在不断更新解决方法。由于日本的地热蒸汽和地热水中的硫化氢含量要比美国、意大利等高得多,因此,日本政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导言目前,汽车排气污染已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害,而这些污染物则来源于汽车发动机燃用的燃料——汽油及柴油。然而汽油及柴油皆来自石油。石油是属于一种非再生能源。由于人们逐年开采,总有一天要枯竭,据国外报导若按现在的耗能速率开采,石油的蕴藏量还可以开采30—35年。据WAES~*机构的予测2000年以前世界上就将出现石油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在交通系统中石油耗量又占较大的比例,美国占总石油耗量的50%以上,其中汽车耗油所占的比例又恰恰是最大的。随着世界工业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汽车的产量及保有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前进,作为交通和运输工具的汽车日益增多,汽车排气对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汽车肯定是Pb和CO的主要污染源,也是NO_x、HC(烃)及颗粒物的重要污染源。汽车还排放致癌物如苯并芘、二溴乙烷、二氯乙烯、甲醛和苯等。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有时还会在大气中与其它物质反应形成致癌、致变和有毒化合物。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典、墨西哥、澳大利亚及欧洲共同体等先后对这些  相似文献   

16.
日本对光化学烟雾成因的科学研究是很不充分的,只是接受了美国“汽车排气论”的观点,采取了积极控制汽车排气的措施,但是,依然没有制止住烟雾的发生.作者北川彻三根据日本许多光化学烟雾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一、问题提出环境质量评价用什么作标准是当前环境科学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环境标准是随着工业“三废”造成公害而产生的。1856年英国颁布《烟尘减少法》,1876年颁布《河流防污法》。加利福尼亚州1959年就制订了世界第一个汽车排放标准。1970年美国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EPA),负责制订环境标准和统一管理。1971年后美国颁布各类水质标准和环境噪声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一家美国公司欲打开日本的家具市场,可销售一直上不去。他们纳闷了:自家生产的家具比日本家具更豪华、新颖、耐用、舒适,价格也低于日本同类产品,为何在日本市场上滞销?他们一开始将原因归结为日本人的“排外情结”。就在美国人打算撤出日本市场时,一位好心的日本设计师说出了原因:你们的家具,为什么底面没有仔细打磨平?  相似文献   

19.
国际     
<正>美国:高校开发水下太阳能电池设计方案近日,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材料》杂志上发布了其研发的节能抗腐蚀水下太阳能电池设计方案。该种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电力可利用催化化学反应,将捕获的温室气体转变为燃料。日本:将于2018年建成世界最大太阳能漂浮电厂日前,日本政府宣布在千叶县镰仓水库上建设世界最大的太阳能漂浮电厂,该电厂距离东京80公里,采用超过5万片太阳能板,覆盖水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在政府支持下开局、破局和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