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原-若尔盖地区位于黄河流域上游,掌握该地区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利用Gibbs图解法、离子比值关系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发现,红原-若尔盖地区地下水呈弱酸性,以HCO3-Ca型地下水为主,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整体呈北高南低的态势,而铵根离子含量极值则分布在若尔盖和红原县城附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同时该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水岩作用控制,硅酸盐风化溶解占主导地位,钙、镁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的风化溶解,研究区以阳离子交换作用为主,但交换强度不强。通过分析红原-若尔盖地区地下水环境状况和形成成因,为该地区的水环境保护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甘、青、川境内黄河上游的降水、气温、蒸发量等气象要素,选取龙羊峡作为代表站,运用该站最近21年的入库流量,建立了基于气象要素的龙羊峡秋季入库流量的水文模型。利用hadla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在青海省黄河流域的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和SRESB2情景下2011-2040年间的资料,代入上述模型,给出龙羊峡未来30年的秋季入库量变化趋势,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0年.他办起了全国第一家公益性昆虫生态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唐兴玥 《青海环境》2007,17(3):118-120,124
根据江河源区16个气象观测台站40a的气候资料,通过分析发现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普遍升高0.2℃-0.4℃;而降水增率较小,几乎不变;再加上干旱多风、剧烈蒸发,使得区内植被退化,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河流径流锐减、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冰川退缩。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和黑河的发源地,江河源头地广人稀,水土流失严重,是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交错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要切实保护江河源头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必须合理布设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及时掌握水土流失的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朵海瑞  张晓明  钱勇  陈琼 《青海环境》2006,16(3):102-104
文章重点探讨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生态监测中遥感监测部分的TM影像几何精校正方法,并为其他更高分辨率卫生影像的几何精校正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关永平 《青海环境》2005,15(3):125-127
文章通过对黄河源大场地区河流、水质、冻土、气候等问题的分析研究。得出因气候变化、人为因素等影响而使黄河源区地表水流量减小、水质变差、草场退化、生态环境逐年恶化。并且导致黄河上游断流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9.
石羊河流域水土资源的供需状况成为决定该地区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的格局、深度和强度在不断变化,土地利用的类型也趋于多样化。利用石羊河流域1980年、1990年、2010年三期土地现状数据分析该流域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比较1980—1990年、1990—2010年两个时段土地利用转换,引入上升性理论与方法分析两个时段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整体效果。从分析结果来看,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整体上提高了石羊河流域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与效率,提升了流域土地利用的发展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10.
长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多重价值.长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不但关系到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存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分析了长江源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区域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的原因,提出了保护长江源区生物多样性的对策措施:①加强对长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②适当控制人口数量,进行必要的生态移民;③加强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建设;④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严禁偷猎、盗采野生动植物;⑤在保护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黄河龙羊峡—寺沟峡段特大型滑坡灾害广布,部分区段密集,对水电工程建设造成潜在隐患。同时该地区构造活动强烈,断裂形迹发育,断裂对特大型滑坡的展布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解析两者关系,对进一步认识区内特大型滑坡分布及演化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长江沿岸高校实验室废液排放情况及现状。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长江沿岸高校实验室操作程序、管理制度、废液排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8%的高校管理制度不完善,68%的高校实验操作不规范,44%的学校环保意识宣传不到位,62%的高校实验废液未处理就直接排放。结论:高校实验室正成为长江生态环境恶化的污染源.我国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实验废液处理,杜绝高校成为长江水质污染新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对长江入海口北支沿海滩涂养殖区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总体水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滩涂养殖区底泥重金属含量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要求,污染程度属于安全Ⅰ级水平,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属轻微级别,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Cd﹥Hg﹥Cu﹥Cr﹥Pb﹥As,2005年~2011年,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均处于安全的Ⅰ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