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生态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介绍了生态安全评价的目的和范畴。对生态安全评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论述了生态安全的研究方法和特点,指出了基于3S技术的生态安全评价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基于3S技术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本文在阐述国家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内蒙古在国家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中取得的进展及效果,对生态服务功能基础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剖析了目前和未来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面临的天然生态脆弱、部分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等问题,最后从发展方向、关键技术、政策体系、工程布局和监管能力五个角度提出了内蒙古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5800hm2,生态足迹供给仅为0.4415hm2,出现了2.1915hm2的生态赤字。虽然长株潭城市群在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其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土地生态系统已处于超负荷状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是一种不安全状态。针对此,提出了一些措施来改善该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以期为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试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甘孜州1995~2007年生态足迹,并分析甘孜州的生态安全状况。甘孜州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480467hm2增加到2007年的1.766288 hm2,以耕地与草地为主;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5年的5.646667 hm2减少到2007年的5.328501 hm2,减幅较小,生态承载力结构具有不对称性,以林地与草地为主;人均生态盈余从1995年的4.1662hm2减少到2007年的3.562213hm2,林地人均生态盈余基本稳定在5.0 hm2左右,是甘孜州人均生态盈余的主要贡献者;生态压力指数在0.280852~0.350215波动,生态占用指数在0.528738~0.718585波动,生态协调性指数在1.875003~2.327831波动。结果表明甘孜州生态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左园园  王蒙  毛竹 《四川环境》2012,(Z1):97-102
双流县是四川省中小城市快速发展的典型代表,面临着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生态服务功能退化与城市生态安全保障的矛盾。利用RS和GIS技术,对双流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性、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分析,并进行综合叠加,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同时提出生态安全体系优化建议,加强对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区域的保护,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冲突,可为其他地区中小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计算了2005—2011年焦作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并对其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焦作市2005—2010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分别为0.43、0.38、0.45、0.45、0.56、0.58和0.64,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从不安全、临界安全到较安全状态。虽然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不安全因素,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改善,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付修勇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8):741-743,75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2008年我国的GDP下滑至8%.金融危机的缓释和经济恢复需要大量政府资金的投入,更需要资源与环境等要素的支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任何行为都不应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如何避免因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极大破坏而对区域生态安全带来的影响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金融危机发生之前(2006年)德州市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定量测评,针对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提出保证德州市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改进PSR模型的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生态安全与生态健康、生态服务功能、生态风险等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指出生态安全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考察一个城市的生态安全问题可从纵横向进行分析,尝试从纵向来讨论一个城市的生态安全问题。以济南市为例,采用改进的PSR模型构建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相结合的复合数学模型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出2000—2005年的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数。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数呈稳定上升的状态,但上升的加速度很小。预测分析了济南市短期生态安全状况,提出了实现济南市生态系统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鄢广奎  赵兵 《四川环境》2019,(4):105-112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化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进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位于西南丘陵地区的广安市小井乡为研究区,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丘陵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由9个生态源、18个生态节点和19条生态廊道组成的“点—线—面”结合的丘陵区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划分出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农业耕作区、人类活动区共4个生态功能区,并提出相应的生态安全管控措施,以期为区域制定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风险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丘陵地区开展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赭山风景区毁林挖山导致的100多处“斑秃”的现象的分析,着重阐述了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性和生态伦理构建的必要性,说明了公众对生态安全麻木的严重后果,呼唤公众要从把对“非典”的不安和恐惧化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让生态安全在我们的价值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生态保护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具有保护生存条件、保障生态安全、保护自然资源及生产力、保障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等重要作用.因此,生态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实现生态现代化的前提、建设生态道德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影响我国森林公园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首个森林旅游示范区温州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为例,运用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我国森林公园的生态安全现状展开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我国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沿江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省沿江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土地生态安全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信息熵等数学方法,计算了2006年研究区各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池州市、安庆市、宣城市、巢湖市和滁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为Ⅳ级(良好);合肥市和马鞍山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为Ⅲ级(一般);铜陵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为Ⅱ级(较差).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为该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干扰强度加大,新疆绿洲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未来绿洲生态安全风险也将剧增.而目前针对南疆绿洲生态安全的研究还较少.论文以南疆阿瓦提县绿洲为研究区,从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3方面构建新疆绿洲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计算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法计算绿洲生态安全综合评分,由此判别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评估结果表明,3个子系统对应于绿洲生态安全评价目标的权重分别为0.4936、0.1707、0.3357;1999-2011年,阿瓦提绿洲生态安全综合评分约在0.5左右,处于不安全状态,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水资源子系统安全度降低趋势尤为显著.论文探索了南疆绿洲生态安全状况的诊断方法,对南疆绿洲实施生态恢复与重建、改善绿洲生态安全状况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依据PSR框架模型,结合河南省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特点,构建了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90年、1995年、2000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8年7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生态安全呈现先下降后回升态势,安全等级处于Ⅳ~Ⅴ级,安全状态从风险下降到恶化态;2003年是农业生态安全变化的转折点,从2003年起,农业生态安全有所回升。最后分析了影响河南省生态安全的主要胁迫因子,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1.青海作为国家安全生态屏障要地,在生态保护补偿实践中突出以中央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的综合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青海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高度体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美好的理想局面;3.青海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有力促进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研究还就进一步完善全省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建设使城市生态规划逐步成为全球城市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对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厦研究进展厦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对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生态安全格局理论、生态足迹理论、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等现代生态理论,以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城市生态规划研究中的应用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口河区的土地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生态足迹理论,对金口河区2005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较严峻,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论国家生态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生态安全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国家安全观,要重视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中国各地区生态安全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安全是整个生态经济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是区域或国家其它安全的载体和基础。采用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OECD)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提出P—R—S模式,构建包括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项目23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定量估计了中国31个地区的生态安全指数,利用ArcView GIS 3.2进行空间叠合分析和聚类分析,提炼出12个生态安全模式,表明中国各个地区的生态安全呈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