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Biolog-GN板碳源的利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应用Biolog方法研究了不同森林恢复类型(人工恢复的湿地松林、杉木林、油茶林和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Biolog-GN板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能力比3种人工林强,其次是油茶林.4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比较偏好、利用率较高的3类碳源是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对4类森林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类型亦为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这3类碳源是研究森林恢复后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敏感碳源.  相似文献   

2.
重庆临峰山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属于次生林系统,系统的抗害能力较弱.森林公园规划、开发和运营中存在着较为严峻的生态风险.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分析、评价了其主要生态风险源--森林火灾和生态入侵及其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对策.  相似文献   

3.
森林类型对土壤表层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西南山地阔叶林区的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柳杉林的土壤表层有机碳(SSOC)进行了测定,并用地统计学理论构建了3种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在小尺度上的SSOC半方差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生态系统间SSOC含量差异性显著,表现为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柳杉林,SSOC含量与土壤含水率、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相关性显著;天然阔叶混交林的SSOC空间相关性最强,次生林次之,人工林较弱;天然阔叶混交林SSOC在45°方向上空间变异最明显,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在各个方向上的变异均较弱;天然阔叶混交林SSOC的等值线较密,梯度变化急剧,天然次生林次之,人工林等值线稀疏,梯度变化不明显。总之,不同森林类型对SSOC含量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美洲热带湿润低地次生林管理的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休闲农地上重新长出的次生林,尽管广被忽视,仍是美洲热带低地重要的景观单元.这些在私人占用土地中"新"的森林资源不是来源于境况较好农民的非持续性的大牧场就是来源于资源贫乏农民的耕种/休闲体系.  相似文献   

5.
亚马孙流域的毁林速度随地区不同而异,其涨落由宏观经济政策和当地的社会因素而定.我们运用遥感和野外调查,研究了1986~1991年(当时有农村信贷和担保市场)和1991~1997年(其间施加了结构调整措施)秘鲁一边疆地区的毁林格局和原因.1986~1991年间,最高的毁林速度(总的比率1.5%)出现于道路两旁,1991~1997年,路旁的毁林速度下降(总的比率0.7%),同时,大面积的再生使森林覆被得以净增长(0.5%).河旁毁林速度相对稳定.直至今日,河旁农场还保留着更多的农田和森林,而路旁的农场则以牧场和演替生长为主.老住户要比新来者在农场保留更多的森林,但是对城市市场的邻近度是森林覆被最强的预测因子.未来的信贷计划必须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脆弱性,同时要有利于休耕地和次生林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重庆临峰山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属于次生林系统,系统的抗害能力较弱。森林公园规划、开发和运营中存在着较为严峻的生态风险。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分析、评价了其主要生态风险源——森林火灾和生态入侵及其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为扰动是短时空尺度内森林景观变化或用途转换的主要动力,而乡村路网则成为人为扰动拓展的主要通道。基于1992、2002、2014年三峡库区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3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在ArcGIS平台支持下,研究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2—2014年研究区乡村路网影响域内次生林、退化林地和耕地的动态变化较显著,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平坦区。1992—2002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整体呈退化趋势,退化类型以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耕地、退化林地→耕地为主,演化量达1 705.91 hm2;2002—2014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主要呈恢复趋势,恢复类型以耕地→退化林地、耕地→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和原始林→退化原始林为主,演化量达1 674.52 hm2。2)相比发现,前一时期研究区乡村路网长度的增加和路网材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驱动森林景观的退化,而后一时期低等级路段的消失、废弃或利用率的降低则有助于森林景观的恢复,消失路段恢复率近100%。3)研究有助于丰富人们对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影响森林景观变化的理解与认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合理规划乡村路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巴西亚马孙地区有一片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面积280万平方公平,蓄积木材600亿立方米(占世界木材蓄积量38%),为地球提供30%的氧气,号称“地球之肺”。每年5~10月的干季,人们进入林区伐木、垦荒,挑最好的木材砍走,留下枯枝和残林;烧了一片森林翻地耕种,几年后耗尽地力弃之而去,再烧一片林播种。如此反复,森林年年减少。 1987年是亚马孙大灾之年,飞机任何时候从林区上空经过,都能看到腾空的烟火和过火后的灰白点。据美国卫星观测计算,过火面积达2000  相似文献   

9.
红壤丘陵区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萌发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红壤丘陵区4种森林恢复类型下土壤种子库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结论为:①草本植物是4种森林类型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和个体数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比例分别达61.9%-86.67%和49.82%-87.27%。4种植被类型种子库密度大小为:杉木林>湿地松林>油茶林>天然次生林;②天然次生林的灌木和乔木植物种子种类与数量多于人工林;③湿地松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人工抚育导致部分种子埋藏在土壤较深层,土壤8-20cm中种子数分别占种子库的33.09%和26.64%;④对于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天然次生林显著大于人工林,干扰少的油茶林大于干扰较多的湿地松林和杉木林,天然次生林最有利于该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维持与保护;⑤不同森林恢复类型下种子库中种子来源不一致,湿地松林和杉木林土壤种子库中的物种与地表植物物种较一致,共有物种比例达69.2%和43.8%,而油茶林和天然次生林种子库中的物种与地上植被的种类组成差异较大,共有物种比例仅为26.7%和33.3%。研究结果表明,从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结构复杂性来看,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森林恢复类型以自然恢复最优。对人工林的抚育方式,该区域采用的“全抚”将增加种子库的损失,不利于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一抹晨曦刺透清晨的雾气,叫醒了生活在非洲大陆最深处的人们,他们集结出发,进入森林,为家人猎寻餐桌上的美食.他们世代居住在这片浓密的森林,已历经千年,他们以森林为生,失去了森林便意味着失去了吃、穿、用的来源.殊不知,还有许多其他的生命也栖息于此,深深地依赖着这片森林. 刚果盆地是世界第一大盆地,东起刚果共和国东部月亮山脚,西到几内亚湾沿岸,横贯中非赤道国家,孕育了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面积达100余万平方公里,占世界热带雨林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里随处可以见到野生物种的踪迹,是大猩猩、黑猩猩、红河猪、非洲象、森林水牛、羚羊、黄金猫的栖息家园,享有"地球最大物种基因库"、"地球第二肺"和"中非宝石"等美誉.  相似文献   

11.
湿润亚热带森林锰、铜、锌随降雨分配的迁移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森林生态系统中重金属随降雨分配迁移的特征,连续观测两年降雨,对比分析Mn、Cu、Zn在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中浓度、输出量、变异情况的差异,并讨论了重金属迁移规律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林型对雨水的再分配有较大影响.米槠次生林树干茎流水量极显著大于杉木人工成熟林,故前者树干茎流的重金属浓度低于后者;对于林内雨,穿透雨中重金属浓度在米槠次生林(阔叶林)更高,树干茎流中重金属浓度则在杉木人工成熟林(针叶林)更高.整体而言,林内雨的重金属浓度在旱季高于雨季,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林型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较复杂,体现在植被类型、林龄、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本研究中,Mn随地表径流的输出量在米槠次生林显著大于其它3种林型;Zn在较大林龄的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成熟林有更大的输出量;降雨分配过程中3种元素的浓度变异情况有所不同,表现为Mn变异最大,Zn次之,Cu最稳定.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世界环境日:全球关注森林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钰 《环境保护》2011,(10):71-72
森林被称作"地球之肺",保护森林需要成为地球村民共同的意识.为了鼓励森林保护和可持续消费,促进绿色增长,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选择"森林:大自然为您服务"作为主题,这也支持了联合国国际森林年的倡议.  相似文献   

13.
自然碳汇可以帮助减缓气候变化,但是气候风险,例如不断增加的野火,对森林储碳能力造成威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近日设定了具有雄心的森林管理目标以减少这种风险.森林中的木材残余物通常会被焚烧或者自然腐烂,这会造成碳汇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从我国森林的总量、结构、分布;人工林与天然林(次生林)以及经济林与水保林、防风固沙林的生态效益比较;造林整地;草原和绿洲生态系统的逆相演替等几个层面分析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而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却日益严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物及生境     
俊红 《环境保护》1992,(12):33-35
生物物种目前面临的危胁比它们过去6500百万年里的任何时候都为严重.热带森林的破坏是造成这一危机的主要原因.但湿地、珊瑚礁及其它地方森林的破坏也对此起很大作用.如果以现在的速度持续破坏生境,那么到2015年,地球的物种将有15%被灭绝.由于生境的改变或破坏,使得某些物种失去为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如清洁水、再生土地、保护流域、调节温度、维持气候等.由于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减少,对医药及农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这些物种的灭绝,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及人类知识正面临着失去—有代表性的活的图书馆.生境的减少不仅使更多的  相似文献   

16.
UNEP等组织最近发布一份报告显示,15个国家被列为世界上仅存的极为重要原始森林的重点保护国家。这15个国家是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美国、民主刚果(扎伊尔)、中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秘鲁、孟加拉、斯里兰卡、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印度。这一结果是通过对地球上现存的包括未开发的原始森林以及废弃和自然再生的林地所拍的卫星航片得出的。从航片中看出,全球80%多的森林位于以上15个国家内。这项调查不仅表明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亚马逊河流域的土壤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和甲烷含量的测定表明,在不同时期对热带森林的破坏加剧了大气温室效应的严重性。热带森林的土壤和人类耕种土地对大气中碳循环的影响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解决人类改变地球气候的方法是控制能源燃烧、保护现有热带雨林、大大减少已在退化的热带森林地区的生产性活动。  相似文献   

18.
黔中天龙山喀斯特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的量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估林分的空间结构可为研究森林现状与生长发育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在林分的动态过程监测和指导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空间结构指数,分析了黔中普定县天龙山喀斯特次生林2hm~2森林固定样地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天龙山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分别为0.737、0.498和0.516,表明林分中林木种间处于高度混交状态,树木胸径的大小分化程度差异较小,并且树木处于轻度聚集分布状态。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喀斯特地区天然次生林的空间结构优化以及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寻找森林     
我逃出沙尘蔽 日的北京,登上了开往哈尔滨的火车,我要去大兴安岭一个叫大杨树的地方。 顾名思义,大杨树一定是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有动物出没其间,有鸟儿婉转歌鸣的地方。我兴奋地趴在车窗边,等着那第一片撞进眼帘的森林。可是,森林一直没有出现,一座座裸露的山岭,山岭间一片片撂荒的坡地却将我的眼睛撞得酸痛。 火车“哐当”一声停下来,大杨树到了。站在月台上茫然四顾,我竟怀疑自己下错了站,这里哪有森林?延绵起伏的山岭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像剃光的头,露出一片片刺眼的苍黄。森林不见了,在这片森林和飞鸟禽兽曾经生活了…  相似文献   

20.
1887年,一位毛利族酋长把新西兰诺斯岛中部高原火山群的几座山峰捐给国家。自那以后,以这几座山峰为核心大规模地向外扩大,形成了汤加力罗国家森林公园。这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坡陡弯急。1908年建成的诺思岛主干铁路沿着这个公园的边缘蜿蜒行走,高空架桥和隧道相接在断崖峭壁上。后来,在公众要求让更多的旅游者能方便地进入和欣赏这片叹为观止的森林的一片呼声中,公园进一步扩展把铁路包含在内。1983年,新西兰政府批准了诺思岛主干铁路电气化的提案。为了便于高速行驶和电力牵引,这条铁路从奥哈康往北至哈罗皮多10公里的陡坡和急弯段必须尽可能改进,隧道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