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冬天的感觉是不是很冷,冷得有些不想动弹了呢?! 错!其实,越冻越要动. 试想雪花纷飞的北方,气温零摄氏度以下,人们依旧在户外劳动,甚至滑雪、打雪仗,进行各种雪地运动,不但没有被冻伤,而且还相当有乐趣.  相似文献   

2.
最优抗衰运动:抗衰老的健身方法首推跑步,实验证明,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健身跑,就可以调动体内抗氧化酶的积极性,从而收到抗衰老的作用。最优减肥运动:以手脚并用的效果最好,如滑雪、游泳等。如果你正当壮年,也可以选择拳击、举重、爬山等运动,对消耗脂肪特别有效。最优健美运动:不少青年男女追求健美,只要持之以恒进行健美操和体操运动,加强平衡性和协调性锻炼,就会收到明显效最优抗高血压运动:据日本专家研究,可供高血压病人选择的运动方式有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不宜采用举、拉、推、挑重物之类的活动,因为这可诱发血压上升。最优防近视…  相似文献   

3.
为给冰雪下交通管控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支持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在考虑驾驶员特性的基础上,分析车辆受力及驾驶行为,讨论可能发生的追尾和侧滑事故,建立冰雪下单向双车道可能交通事故的元胞自动机模型(CAM);通过仿真校验该模型,并分析冰雪下流量-密度特性及管控措施下的事故概率。结果表明:应根据冰雪路面类型及道路几何线形采取不同措施以降低事故概率,光滑冰膜水平路面使用融雪剂并限速可将事故概率降低41. 02%,其他冰雪下水平路面采用分类限速可将事故概率降低34. 20%以上;纵坡采取融雪剂结合分类限速可有效降低事故概率;光滑冰膜下纵坡需安装防滑链或使用冬季轮胎以提高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路面积雪结冰的处理问题对道路交通非常重要,现有的除冰雪技术已有很多,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组合综合处理.发热电缆法作为彻底去除路面冰雪的一种方法,值得尝试推广.本文给出了车道除冰雪耗电量的计算,对发热电缆的几个重要指标进行了讨论,说明了发热电缆法除冰雪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发热电缆法用于实际工程,还需进行大量的实地试验,并对能耗及安装方法等进行验证完善.  相似文献   

5.
冬天的感觉是不是很冷,冷得有些不想动弹了呢?!错!其实,越冻越要动。试想雪花纷飞的北方,气温零摄氏度以下,人们依旧在户外劳动,甚至滑雪、打雪仗,进行各种雪地运动,不但没有被冻伤,而且还相当有乐趣。  相似文献   

6.
深冬时节,冰雪路面附着系数小,路面滑,给汽车行驶造成困难,处理不好便会发生轮胎打滑、侧滑、制动后停不住车等危险。那么,冰雪路面应该如何驾驶车辆呢?首先,由于制动距离会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加大,所以控制车速和加大前后车距是冰雪路面行驶的关键。其次,要注意以下要诀: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冰雪环境条件下的行车安全,研究弯道交通标志色彩对驾驶员的影响。通过分析标志信息的传递原理及色彩的心理效应特性,建立驾驶员心理效应量化计算模型。设计冰雪弯道标志铺设方案,分别对冰雪路面和良好路面开展弯道标志试验。采用科恩d值,评价驾驶员色彩心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良好路面科恩d值为0.2~0.5;冰雪路面颜色产生的驾驶员的心理效应差异较大,红色最强,绿色次之,蓝色最弱。对于各个检测点,良好路面条件下驾驶员各色彩的心理效应分布较为稳定,而冰雪路面时具有明显差异,心理效应分布较为分散。合理设置冰雪环境弯道标志色彩,能够有效提高驾驶员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冰雪环境下弯道路面的行车安全,定量分析不同速度条件下,不同弯道多频率组合标志对驾驶员车速感知的影响。采用3dmax软件建立冰雪弯道仿真模型,基于E-prime2. 0软件进行车速感知心理物理试验,探究在不同组合频率、不同速度条件下,驾驶员的速度感知能力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中低频组合的视觉参照系能使驾驶员产生一定高估速度的错觉,高频12 Hz、中频1 Hz、低频0. 3 Hz的组合频率标志诱导速度高估的效果最佳;随着速度的增大,速度高估逐渐减小,速度感知差异增大;合理设置多频率组合标志,有利于保障冰雪弯道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9.
滑雪场大火     
陆译 《劳动保护》2007,(2):86-89
在欧洲国家奥地利的卡普朗村,有一座巨大的冰川--基茨斯泰因杭峰.这座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即使在夏季,这里照样可以滑雪.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冰雪环境弯道线形诱导标志对交通流的影响,揭示冰雪环境交通标志诱发驾驶员弯道驾驶行为变化的过程,先分析了冰雪环境弯道交通特性,探究了驾驶员冰雪环境视觉信息传递原理及标志色彩的刺激作用。并根据弯道车辆的行驶特性,分析了冰雪环境下行车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设置了弯道线形诱导标志,再分别开展了冰雪环境下的冰雪路面与良好路面的弯道标志改善试验,以分析弯道线形诱导标志对冰雪环境弯道的交通流影响,采用NC200便携式交通分析仪进行数据观测。结果表明,在冰雪环境弯道冰雪路面与良好路面中设置车辆转向指示标志,能显著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降低交通流的速度,从而有效提高冰雪环境弯道交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正50岁后,运动方式对关节和骨骼健康至关重要。短跑、跳跃等高冲击运动易加剧中老年人关节磨损,太极等低冲击运动非常适合该人群。近日,美国"关爱网"总结了中年后练太极的七大好处。1.防跌倒。由于骨骼肌肉自然衰老,人在50岁后跌倒风险显著增大,易导致髋骨等部位骨折。  相似文献   

12.
为预防冰雪道路环境中驾驶人因视觉感知错误引发交通事故,研究了冰雪道路环境对驾驶人视觉感知特性的影响,选择8名熟练驾驶人作为试验样本,且每2人一组,采用跟车调查的方法采集驾驶人对于自身感知车速和前导车车距的视觉感知信息,并利用非接触车速仪检测2辆跟驰行驶试验车的实际车速与车距,对冰雪条件与非冰雪条件下驾驶人的视觉感知信息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冰雪环境中驾驶人视觉感知车速比非冰雪环境中低5%~14%;但当2辆跟驰车辆前后车间距在50 m内时,驾驶人在冰雪环境与在非冰雪环境中行驶时,其视觉感知的车距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或者在学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中,以及学生在学校负有责任的体育场所、设施内自发进行的体育活动中发生并造成学生身体伤害的事故。包括(一般性损伤:表皮出血,肌肉拉伤,韧带拉伤,关节脱落,运动中昏迷等;重大性损伤:危及生命,致使学生残废的损伤,伤害内脏,骨折等)一.体育运动伤害的发生因素有很多,有外因:教学组织手段是否合适、场地器材  相似文献   

14.
粤北地区属于高寒山区,在春运前后,容易受天气影响出现道路结冰现象,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概率。道路结冰是指由于低温,雨、雪、雾在道路冻结成冰的天气现象,可能对交通、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几乎所有的研究文献都表明: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发生车辆碰撞、刮擦交通事故的机率明显上升。英国学者Perry和Symons研究表明:在冰雪道路环境下交通事故伤亡率增加25%,事故率上升100%。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高速公路冰雪环境下隧道入口行车安全水平,探究隧道入口冰雪环境下驾驶员心生理反应特性,依据心生理理论,通过模拟驾驶试验采集驾驶员在冬季晴、雪天气下隧道入口行驶的心率增长率、速度等数据,分析照度变化率、路面摩擦系数、速度对驾驶员心生理的影响规律,明确不同影响因素下隧道入口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变化特征,利用Matlab构建多因素耦合下隧道入口驾驶员心生理反应模型,并设计实车试验验证心生理反应模型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冰雪环境下隧道入口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紧张阈值为28%,隧道入口冰雪环境下照度变化率安全阈值为51%,心生理反应模型误差小于10%,吻合程度较好。研究结果对提高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冰雪环境的行车安全性、降低隧道入口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动专家指出,经常进行交替运动,能使人体各系统生理机能交替进行锻炼,是自我保健的一种好措施.交替运动主要包括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林区冰雪道路行车安全性,探讨林区冰雪道路驾驶员心理与生理疲劳状态,针对东北林区冰雪道路环境特殊性,通过实驾试验采集驾驶员的心电信号,基于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有效定量评价,结合指标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东北林区冰雪道路环境下驾驶员的心率(HR)、R-R间期标准偏差(SDNN)、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及相关维数(D2)4个指标值间的变化规律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驾驶员在林区冰雪道路驾驶过程中,HRV指标与HR关联次序为SDNN,D2,LF/HF,驾驶员在林区冰雪道路行车初期驾驶员紧张程度大;连续行车驾驶员精神负荷与体力负荷都会增大,出现疲劳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正>冬天温度低,路滑,冰雪霜冻严重影响视野,所以,冬季开车除了把握"守法、细心、谨慎、礼让"几个原则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遵守交规,杜绝饮酒,集中注意力,行驶过程中保持慢、稳、礼让原则,保持安全车距。2.由于车内环境封闭,长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评估高速公路路网应对冰雪天气的应急能力,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改进型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估,建立了高速公路冰雪天气应急能力综合评估模型。模型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通过改进传统层次分析法的判断矩阵构建方式,引用模糊三角函数确定指标权重,有效降低了主观因素对多指标赋权的影响,并将模型应用至江苏省高速公路冰雪天气应急能力后评估分析中。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评估模型得出江苏省高速公路冰雪天气应急能力"良好",评估应用效果较佳,为冰雪天气条件下的高速公路应急能力后评估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国家体育总局等七部门发布公告,明确列入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的类型和标准,潜水、航空运动、登山、攀岩、滑雪登山、汽车摩托车等6大类18项相关赛事活动被纳入首批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这当中多个赛事活动将温度、昼夜温差等气象要素或相关因素列为高风险确定范畴。这些高危险体育竞技活动的背后究竟潜藏着哪些气象风险?天气如何影响赛事成绩?公众参与类似活动时应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