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书由加藤一郎编,由岩波书店1982年7月出版。 公害法研究丛书共分五卷。第一卷,公害法的产生和发展(1968年)。第二卷,公害规定和环境保护(准备近期出版)。第三卷,外国的公害法,上册:美国和意大利,(1978年)。第四卷,外国的公害法,下册:法兰西,西德,瑞典和苏联(1978年),第五卷,各国公害法的制定(1982年)。  相似文献   

2.
BHT(丁基甲酚)是聚乙烯包装材料中的防氧化剂,也常用在油脂、白脱等食物中。最近,据日本消费者所作的实验及生产厂家的确证,该物有可能潜入所包装的食物中,危害人体健康,并已开始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国外开始在“刑法”中列入“公害罪法”,其中以西德、日本、瑞典判刑较严,美国、苏联较宽。下面以日本为例,介绍“公害罪”的部分立法及  相似文献   

4.
一、前 言 最近几年,螯合树脂在防止重金属公害方面,得到飞跃发展。它利用选择性吸附除去水中微量重金属的性质,完成了废水处理领域重要的分配任务。它大规模用于工厂废水、大学研究所废水、垃圾焚烧场及填筑场  相似文献   

5.
一是改变燃料政策,主要是由煤改油;二是推行低污染技术政策;三是限制和禁止剧毒物质政策,如禁止有机氯农药等;四是节约用水政策,主要是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五是实行区域综合防治政策。  相似文献   

6.
1.前言最近人们对食品中含有的致癌物亚硝胺类物质颇为重视,例如,N—亚硝基二甲胺与苯并芘(a)同样都是致癌性很强的物质;它不仅是作为二甲基肼的中间体被大量生产并且还有可能是NO_x与胺相反应的二次生成物出现在大气中。经过以后的研究,虽然把它在大气中二次生成的可能性否定了,然而却也指出该研究中所用的分析方法有问题,因为对大气中浓度极低的亚硝胺进行分析时,需  相似文献   

7.
1.前言以公害为研究对象的课题不仅因时代而异,并且也因其国情之不同而异,对于SO_2和卤代烃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二个事例。发见SO_2是大气污染物质的历史很久,并且我们在很长的时间里只关心大气中的SO_2的浓度,可是最近却有人指出硫酸盐比SO_2更为有害,所以对大气中的SO_2的氧化机制、硫酸盐的捕集与分析方法就成了主要的研究课题。日本虽然对卤代烃给大气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氰化热处理废渣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氰化热处理工艺,由于加入了氰化物和BaCl_2,使定期捞出的废渣中,含CN~-和Ba~(?)。全国就此废渣涉及面广,危及环境和人身。因此,对此种废渣的治理是急特解决的严重问题。邯郸市轻工业公司对此废渣进行了治理研究,采用浸取——焚烧——电解联合法,使渣中含CN-未检出,含Ba~(?)<1ppm,均达到国际上先进国家日本、美国的排放标准。经生物急性毒性试验,小白鼠无死亡。鉴定会上,有关专家、教授一致认为,此治理研究是成功的,属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环境厅在1984年度的预算概算中列入了292,260万日元(约相当于2,221万元中国人民币一译者),作为国立机关防止公害试验研究经费(比上年度减少4.4%)。共有117项研究课题,其中新开设课题有29项。这批由环境厅统管的款项,将分拨给涉及到12个省厅的55个国立试验研究机关,作为所承担的防止公害试验研究的经费。新开设的29项课题的内容如下(括号内的年度数字表示课题完成年度):  相似文献   

10.
飞灰热处理过程中基本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不同粒径飞灰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高温熔融管式电炉试验装置,对垃圾焚烧飞灰进行了高温热处理研究,探讨了热处理过程中飞灰减重率和重金属挥发率的变化规律,并对飞灰热处理后的收集物进行XRD实验。结果表明,Cd和Pb在小粒径飞灰中含量较高,Zn和Cu的分布与飞灰的粒径分布相似,Cr富集于相对较大粒径的飞灰中。热处理过程中,1 150 ℃和1 350 ℃时飞灰减重率增长快,而在650~1 050 ℃之间减重率增长缓慢,仅从8%增加至17%。飞灰中重金属经热处理后,挥发率依次为Pb>Cd>Cu>Zn。XRD实验结果表明,Pb主要以双金属氯化物(KPb2Cl5)形式挥发。  相似文献   

11.
绿色壁垒与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后,一种新的非关税保护方法--绿色壁垒--正逐渐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正确认识绿色壁垒,采用积极的法律应对措施,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绿色品质“,扩大出口;而且适应了世界环保潮流,有利于保护国人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高频热处理实际生产中产生的高频电磁场、汞蒸气、油烟、弧光及热辐射等对人体的危害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退役风机叶片热处理特性,开展风机叶片的玻璃纤维/环氧树脂风机叶片材料4个不同升温速率(5、10、20、40℃·min-1)及2种载气氛围(氮气、空气)的热重实验,结合动力学方法对各个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热重分析表明玻璃纤维/环氧树脂风机叶片在氮气氛围下存在2个失重阶段,500℃以后质量基本稳定;在空气氛围下存在3个失重阶段,600℃以后质量基本稳定,说明氧气的参与影响了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的热分解特性。对比不同升温速率下的TG/DTG曲线,随升温速率的提高,TG曲线逐渐向高温方向移动,DTG曲线最大失重率逐渐降低,整个反应过程的质量损失也发生小幅下降。使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和Flynn-Wall-Ozawa(FWO)方法研究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热解和氧化反应条件下用2种动力学模型求解的活化能取值范围分别为135.14~207.24、137.64~207.58 kJ·mol-1和117.95~172.19、119.31~173.22 kJ·mol-1,平均值分别为179.30、...  相似文献   

14.
滴滴涕属于有机氯农药,其所含成分DDTs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并具有生物毒性。利用高温管式炉研究气氛中含氧量对滴滴涕热处理特性的影响,为研发废弃滴滴涕高温热处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在600℃时,滴滴涕去除率最高为含氧量21%时的70.48%;在900℃条件下,当含氧量为21%时DDT去除率≥99%;在1 200℃条件下,当含氧量≥12%时DDT去除率≥99.9%。在滴滴涕热处理残渣中,o,p’-DDT占DDTs总量的比例在3个温度段中都随含氧量的增加而增长,DDT则都随含氧量增加而减少,且上述变化随温度升高而幅度加大。在尾气中,p,p’-DDE占DDTs总量的比例在3个温度段中都随含氧量增加而递增,在1 200℃条件下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水热处理为纤维素废弃物资源化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文中就水热处理技术的特点、水热条件下纤维素的降解过程进行了介绍,并着重综述了纤维素废弃物水热制H2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纤维素及其废弃物的水热处理和资源化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水热处理为纤维素废弃物资源化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文中就水热处理技术的特点、水热条件下纤维素的降解过程进行了介绍,并着重综述了纤维素废弃物水热制H2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纤维素及其废弃物的水热处理和资源化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和pH调节协同作用下污泥调质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参数(温度、pH和反应时间)下,热处理和pH调节对污泥细胞溶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与反应温度、溶液pH、反应时间成正相关,其中pH对SCOD的影响最为显著,反应时间对其影响最小。污泥溶胞的最优条件:反应温度120℃,pH=11,反应时间为15 min,经过处理,SCOD可达14 810 mg/L,与总化学需氧量(TCOD)之比为49.29%,总有机碳(TOC)达4 560 mg/L,总氮(TN)则增加27%,总悬浮固体(TSS)和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去除率分别达22.85%和40.93%。热碱处理后污泥上清液分子量分布(MWD)状况结果显示:〉1 000 KDa MW物质含量随pH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pH=11时,该部分物质可从原污泥的20.94%增加到31.70%;当温度为120℃时,该部分物质可达49.83%。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土壤热修复后的土壤重金属形态以及健康风险的变化,以退役电镀企业地块的污染土壤为研究目标,分别在200、400和600℃下处理土壤15 min,以分析热处理对土壤重金属Cu、Pb、Ni和Cd赋存形态的影响、生物可给性变化以及重金属人体健康风险的差异.结果 表明,经热处理后,土壤Cu、Pb和Ni的酸可提取态增加,增加...  相似文献   

19.
热处理技术在国内外均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已成为有机污染场地的主要修复技术。尽管对热处理技术本身的研究和关注较多,包括工艺、参数、能源、效果、成本、应用等方面,但关于有机污染物热处理化学转化中炭化行为研究的报道并不多见。炭化行为可能会改善土壤再利用特性,对热处理工艺参数也可能有一定影响。指出了传统焦化行业中4种炭化反应类型及其机理过程,梳理了石油烃和芳烃化合物等污染土壤热处理过程中的炭化行为,总结了有机污染物炭化行为对土壤再利用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生物质炭化产物对土壤肥力的促进机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有机污染土壤热处理炭化行为研究的几个重点关注方向。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失效锂离子电池中塑料、电极隔膜等有机物的真空脱除,并以电池级纯钴酸锂(LiCoO2)为原料,与活性炭粉混合,在真空中进行热还原,还原产物用含NH3和NH4HCO3的氨性水溶液浸出。实验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大于450℃,真空压力<400 Pa时,失效锂离子电池中有机挥发物基本被脱除。在400℃真空温度下纯LiCoO2不被炭粉还原;当还原温度达到600℃,LiCoO2转变为CoO、Co和Li2CO3;在800℃时,还原产物主要为六方相、立方相金属钴及少量的CoO。还原产物中的钴易于被氨性水溶液浸出,浸出3 h后,钴基本进入溶液中,锂的浸出率也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