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在水及溶液的电导率测定中,最常用的仪器是DDS-11A型直读式电导率仪。在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中,使用方法有13条规定,约1400余字。这些技术性条文不便于记忆,操作者在使用仪器时,常需要翻看,对照“使用说明书”,颇感不方便。为此,笔者几经琢磨、推敲,...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再生纸的概念及推广使用再生纸的重大意义,对比了国内外再生纸的生产和使用情况,分析了上海市推广使用再生纸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日益缺乏的客观现状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工业用水从粗放式的任意取用向集约式的科学使用转变是工业用水发展的必然,如何合理地使用工业用水,是节约水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制定科学,客观,实用的利用措施,是实现工业用水合理使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砷标准使用液的稳定性试验陈迪军(江苏省赣榆县环境监测站,赣榆222100)用AgDDC法测定水中砷时,按照国内外标准方法规定,对1.00μg/ml的砷标准使用液必须临用时配制,不能保存。对此,进行了砷标准使用液的稳定性试验。表砷标准使用液稳定时间(三...  相似文献   

5.
江西江氨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使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一步落到实处,1999年11月9日,该公司组织200余名干部职工在生产区,举行了一次安全消防演习,演习内容为:公司领导进行演习动员,防护器材使用讲解,防护器材使用演练,现场急救演习,消防器材使用讲解,消防器材使用演练,实地灭火演习。多年来,该公司领导十分重视安全和消防工作,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该公司多次被评为省、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防火安全先进单位。江氨举行安全消防演习@姜晓毛  相似文献   

6.
警惕污染进入家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警惕污染进入家庭WatchOutforPolutantsEnteringintoOurHome俞苏蒙(北空后勤部防疫队100005)一、合理使用洗涤清洁用品长期以来,人们使用肥皂去污,近年来合成洗涤剂的大量生产,大有逐步取代肥皂的趋势,并且使用范围逐...  相似文献   

7.
排污权有偿使用的初始分配价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容量资源作为一种公共的、有限的资源,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容量而又不影响环境质量目标,美国等发达国家采取把排污许可指标进行初始分配,并逐渐从无偿分配转向拍卖和奖励等有偿使用。本文探讨了我国排污权有偿使用的理论基础和初始分配价格的定价理论,建立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初始分配的定价模型,并以江苏省电厂二氧化硫排污权为例,计算了江苏省不同地区的排污权有偿使用的初始分配价格。[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4):39-39
全国政协委员、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先生,是一位70多岁高龄的老人,外出时随身携带着一副长期使用的筷子,每次用餐他总是细心拿出自带的筷子,而不去动餐桌上的豪华或简易的一次性筷子。他擦手时,也不使用时髦的纸巾,而是掏出近年来很少有人使用的手帕。  相似文献   

9.
《环境工作通讯》2008,(12):I0010-I0011
为确保中国环境标志的正确使用,倡导可持续生产和消费,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部制定了《中国环境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常见基层供销社仍在出售、农民仍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也常看到一些技术材料,甚至公开出版的报纸杂志还在宣传和提倡使用禁用农药。其实,我国从80年代初期就开始陆续禁止使用某些剧毒、高残留、积累中毒、致癌致畸农药品种。90年代后期,一些地方政府也明文禁止辖区内使用某些农药品种。至目前为止,国家和地方禁用的农药品种有20多个,现简介如下。1.六六六亦称六氯化苯,属有机氯类农药,其结构牢固,难于分解,残留量大,在粮食、瓜果、蔬菜、茶叶上均可残留,人畜易产生积累中毒。2.滴滴涕(DDT)亦称二二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拟油田采出液,考察了油水比、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天然固体颗粒物对油田采出液乳化程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油水比下降,模拟水样含油量降低,油珠Zeta电位升高,平均粒径变大,水样乳化稳定性减弱;HPAM会吸附于油珠表面从而增强其负电性,降低油珠间的有效碰撞,使油珠的平均粒径较小,导致油水分离较困难;表面活性剂会直接降低水样的表面张力,增强油水亲和性,导致水样含油量增大,同时增强了油珠的负电性,不利于油珠的集结聚并;天然固体颗粒物本身有一定的电负性,降低了油珠的Zeta电位,增加油珠的静电排斥,妨碍油珠的聚并,同时使水样的含油量升高,最终导致乳状液稳定。  相似文献   

12.
吸油插板式隔油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柯琪朗 《环境工程》2001,19(4):23-25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高效的隔油池 ,它用具有吸油和隔油双重作用的“板” ,来取代普通隔油池中的隔油墙(板 ) ,使原来不易上浮到水面的细小油珠也能被除去 ,从而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吸油板式隔油池处理工厂一般含油废水比普通隔油池占用土地面积小、制作简单、投资省、效果好。监测结果表明 ,处理后水的油份浓工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油≤ 10mg L)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体油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和水中油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水中油含量测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简述了水体中油污染状况,特别对水中微量油的常用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并且展望了测定方法的改善和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在成品油库汽油装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油库油气回收改造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了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的工艺流程、油库油气回收系统的组成、监控系统主要功能、环保检测的相关事项,并分析了油气回收系统的经济效益,结合实际经验对油库油气回收改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油品装卸过程中的静电危险性,在两个城市的油库和加油站对油品的装油、卸油过程,以及装油的油罐车从油库向加油站行驶的过程中,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进行了静电检测。通过对大量油罐车内油面电位的检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正常装卸油过程中,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远远小于标准所规定安全油面电位,有缩短稳油时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庞大的能源需求促使了我国海上石油运输业和开采业的井喷式发展,也加剧了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一次严重的溢油事故往往会给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给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开展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海上溢油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包括溢油物理扩展模型、溢油漂移与扩散模型、溢油风化模型以及溢油预测模型系统,为未来海上溢油应急响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特征明显的石油降解菌,研究了不同的油含量、温度及添加物等因素对石油降解菌的脂酶活性和除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脂酶活性与除油率正相关;除油率随油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石油降解率通常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添加蔗糖不利于石油的降解;添加表面活性剂吐温80有利于脂酶的产生和代谢。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石油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演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丽莎  赵媛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1897-1906
文章以石油探明储量为考量指标,以1980-2009年为研究时段,分析世界石油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化特征。根据1980-2009年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阶段性上升走势,可将其大致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并选取相应的特征时点;针对各特征时点,依托ArcView GIS的空间分类与可视化功能,考察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的等级体系、空间组合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多中心的圈层结构,其中波斯湾储油圈层和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储油圈层分别是东、西半球的油极,核心地位不断强化,其他七大区域性储油圈层则呈差别成长态势;②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东升西落"的演化态势,总体分布格局经历了多元化(1980-1985年)、极化(1986-1990年)、再多元化(1991-1997年)、再极化(1998-2001年)、复又多元化(2002-2009年)的演化过程,形成"北集中、南分散"的分布态势;③西半球石油储量空间逐渐分裂,而东半球中部的储油圈层则逐渐对接形成一个巨型弯月状储量带。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用油品的物理特性鉴别海面溢油源的分析方法。主要对海面溢油风化过程中溢油的运动粘度和折射率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所给出的多个油种的风化过程中 ,油种间的运动粘度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着风化时间的延长 ,原油的运动粘度随着风化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 ,重质燃料油虽略有递增却很不明显 ;轻质燃料油和润滑油的运动粘度均在缓慢地增加。润滑油和燃料油的折射率无明显的变化。运动粘度法鉴别溢油的准确度较高 ,其准确率可达 10 0 %。  相似文献   

20.
油膜波谱特征分析与遥感监测溢油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海洋溢油波谱特征的测试结果,提出遥感监 煤油、轻柴油、润滑油、重柴油和原油等最佳波段。并利用NOAA-AVHRR和TM资料,对几次海上溢油事故的油膜图象进行处理和解译,得到了较为清晰的溢油图象,并与事故现场调查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