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1年9月6日下午4点,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村民乙某(男,31岁)违反操作规程焊接油罐,致使油罐爆炸,乙某被炸身亡。2001年6月份,乙某买了一部油罐车,搞成品油运输。跑了近3个月后,他发现油罐的局部有些渗油,于是将油放空,并晾晒了一天,便到附近一家个体电气焊维修部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油罐火灾热辐射对普通人和消防员的临界伤害距离及相邻油罐的临界失效距离,基于双区域池火模型运用PHAST软件模拟油罐发生池火灾事故,分析热辐射距离随风速、油罐容积和大气稳定度3种因素的变化趋势,讨论3种影响因素对临界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和油罐容积均会显著影响3种临界距离,而大气稳定度对3种临界距离的影响可以忽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防火间距能满足相邻油罐火灾安全要求,但容积大于等于2 000 m3着火油罐灾难性破裂所需时间均小于《石油库设计规范》中联防消防车的响应时间,导致发生防火堤内火灾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建议修改《石油库设计规范》中联防消防车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3.
1987年10月29日,浙江省椒江市石油公司油库发生了一起油罐火灾爆炸事故。爆炸瞬间,油罐腾空而起,造成1人死亡、二人重伤、7人轻伤。炽烈的火焰,烧毁1000立方米立式拱顶煤油罐和500立方米内浮顶汽油罐各1座,500立方米立式拱顶机油罐2座,50立方米高架油罐4座,油泵房1座,桶装油罐油间1座,500平方米桶装油库屋顶以及部分油桶、管线、阀门等设施,烧掉油料652.66吨,直接经济损失68.36 万元。 事故发生后,经现场调查,判定这次事故是静电引起的。 椒江油库由明罐区和山洞罐区两部分组成。明罐区有8座立式钢板油罐,分别设置在两个防火堤内。1#、2#、3…  相似文献   

4.
浮顶油罐油气惰化防火防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浮顶油罐的油气空间进行惰化,是一种新的油罐防火防爆方法。向浮顶油罐一、二次密封间的油气空间中加入氮气,可缩小浮顶油罐的一、二次密封之间环形空间油气的爆炸极限的范围。根据这一原理,通过模型实验对大型双重密封型浮顶油罐的油气空间进行了氮气惰化保护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油气空间内氮气的体积分数会随着氮气通入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升高,油气的体积分数则逐渐降低。氮气通入开始一段时间,环形空间内氮气的体积分数会迅速上升,油气体积分数迅速下降。但随着氮气通入时间的增长,氮气体积分数的上升和油气体积分数的下降速度都会趋于平缓。另外当入口处氮气流量从27Nm3/h变化到54Nm3/h时,为使油气体积分数下降至油气爆炸下限1%所需氮气持续通入的时间也从300分钟左右下降至20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5.
针对埋地油罐油气爆炸后果的危险性,采用一种基于CFD技术的事故模拟方法对埋地油罐不同油气爆炸浓度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埋地罐中心点火,爆炸测点处压力大;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埋地油罐最大爆炸超压变化随油气浓度呈先增后减趋势线型,其最坏情况出现在油气化学当量比浓度附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型外浮顶油罐屡遭雷击,发生油罐着火事故。从发生着火油罐看,这些油罐均按标准规范采取了油罐接地、浮盘安装接地连线、二次密封板安装了导电片等防雷措施,但仍出现了雷击油罐着火事故。从2009年开始建立大型外浮顶油罐雷电实验装置,并开展了实验研究。根据研究成果,论述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阐述了大型外浮顶油罐遭雷击时的电流路线,电流在运动路径中产生的放电打火现象;二是阐述外浮顶油罐分路与分流技术,消除外浮顶油罐浮盘一二次密封闪络打火现象,避免一二次密封空腔闪爆着火。  相似文献   

7.
针对埋地油罐油气爆炸后果的危险性,采用一种基于CFD技术的事故模拟方法对埋地油罐不同油气爆炸浓度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埋地罐中心点火,爆炸测点处压力大;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埋地油罐最大爆炸超压变化随油气浓度呈先增后减趋势线型,其最坏情况出现在油气化学当量比浓度附近.  相似文献   

8.
<正>在加油站的经营过程中,为确保油品质量,通常每3~5年会对油罐进行一次清洗。近年来,由于加油站信息系统改造、油气回收系统安装,以及油品变更或品质升级等各种原因,加油站油罐清洗作业较为频繁。油罐清洗作业通常需要进入受限空间,同时作业过程中涉及临时用电、高处、动火、管线打开等高风险作业,一旦管理不善,极易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物  相似文献   

9.
浅谈石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 随着石油企业向大型化发展,为保证正常的生产周转需要,所设油罐组的总容量、单罐容量越来越大.福建炼油化工油港储运公司现有南北石油库共有37台油罐,总容量近达百万m3,分布密集式的罐群,最小的单罐容量1000m3,最大的容量5万m3.目前,正在扩建的罐单罐容量为10万m3.  相似文献   

10.
清洗油罐是油库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为保障安全,上级制定了《油库油罐清洗、除锈、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它对清洗油罐作业的步骤作了明文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清洗油罐的呢?下面记述了某油库一次油罐清洗作业的全过程。 某油库清洗25m~3卧式地下掩埋汽油罐。早饭前,油库干部指示打开油罐透气。饭后一名干部带领3名人员开始工作。时值6月中旬,天气闷热,气温达30多度。他们找了两个多年未用的防毒面具、一把铁梯子和其它工具。由于梯子一端不够长,上面又插了一把螺丝刀,这样一人扶着梯子,另一个头戴防毒面具,手拿铁桶摇摇晃晃下到罐底,开始作业。大约2分钟,在罐中作业的人感到头晕,迅速爬了上来,原来防毒面具已失效。于是采用通风管呼吸,四人轮流作业。罐中人员将油罐残油收集到桶内,罐外人员用手提出,直接倒入明沟排入下水道。到中午,清洗工作结束。1 对作业过程的分析 从后果上看,这次作业虽然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和财产损失,但是在作业过程中,仍有不少不安全因素。下面就对此次作业进行危险性分析,找出作业中存在的所有危险因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大型油罐火灾的热辐射危害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热辐射是油库储油罐燃烧的主要危害特性之一.本文对直径20m的柴油罐燃烧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无风和有风情况下油罐燃烧热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地面高度,随着距离L/D的增加,热辐射强度先增加后减少;在油罐火液面高度,热辐射强度随L/D的增加呈指数衰减规律.引入热辐射危害判据分析消防人员灭火的最小安全距离以及燃烧油罐对相邻油罐的热破坏.结果表明,在无风情况下,直径20 m油罐燃烧消防队员灭火不受二度烧伤的安全距离L约为64 m;有风情况下消防队员不受二度烧伤的灭火安全距离L约为80 m,不受死亡的灭火安全距离L约为62 m.数值模拟结果还与现有池火灾经验模型进行比较,表明在近油罐区(L<3D),两者的热辐射强度分布曲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核电厂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承载着事故工况下为安全停堆设施持续提供应急电源的安全功能,而主油罐是确保该功能正常运行的关键设施,其安全问题影响重大。为客观评价其危险指数,文章利用国际权威分析工具"道(DOW)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该主油罐进行实例评价,并针对性的提出安全改进措施如增加油罐阻隔防爆技术。结果表明,经过安全补偿后,主油罐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为"最轻",总体降幅达到61%,其中增加油罐阻隔防爆技术后的危险指数比改进前降幅达到30%,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工程火灾和爆炸风险。  相似文献   

13.
浮顶油罐一二次密封区间内的油气进入大气后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倘若油罐遭遇雷击,可能会引起爆燃。通过数学建模对油气在密封空间内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得出简易公式;同时在实验室建立了浮顶罐模型,对密封空间内的油气进行检测,两者结果类似。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浮顶油罐密封圈防爆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既安全环保,又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灵乡铁矿机动车间铆焊班是一个有铆、氧焊、电焊等多工种的班组,全班15个人共同努力,取得了十年无任何事故的好成绩,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组.对待工作从严要求,一丝不苟是这个班组全体职工信守的准则。1987年5月,矿里把老油库存放了一年多的一个8吨贮油罐交给班里,要求将油罐上的小闸门改大,并告知该油罐贮的是柴油。接到任务后,他们没  相似文献   

15.
我永远也忘不了2004午7月22日那过去不久的一幕.上午9点30分,我正和两个工友(其中1人是公司生产科长)在一个空油罐里进行切割作业.突然"轰"地一声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就是这"轰"地一声猛响,把车间的门窗、玻璃全震烂了,一个油罐也飞出了老远.我们3人都受了重伤.  相似文献   

16.
姚薇  李明军 《安防科技》2011,(12):52-55,58
雷电是自然界中普遍的现象,它是由于雷雨云中电荷放电而产生的复杂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种会造成严重灾难的自然现象.根据气候、卫星及闪电定位仪观资料估计表明,在任一秒,全球表面上连续发展着大约100个雷电.雷电放电过程同时出现三种物理现象: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和辐射感应.对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仅依靠传统避雷针等直击雷防护系统已无法进行有效保护.在危险系数较高的油罐区,防雷的问题更加突出,它需要保护的不仅仅是油罐本体的安全,还有油罐区脆弱的仪表系统.现在对雷电的防护方法一般有三种:1.泄,即通过不同的防雷方式将绝大部分雷电流接闪后直接引入地下;2.限,即通过避雷器等设备控制被保护物体上的浪涌电压幅值;3.隔,即将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和可能引入的过电压波通过屏蔽等方法隔离开来.在油罐区系统中这三种方法必须同时使用,且要相互配合,各行其责.  相似文献   

17.
赵成忠 《安全》2018,39(10)
在扑救大型油罐火灾时,充足有效的灭火剂储备量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型储油罐泡沫灭火剂的类型、灭火效果,进一步说明了泡沫灭火剂存储量的影响因素及运送调运方式,旨在确定大型油罐火灾扑救灭火剂储备种类、数量和储备方式,解决大型油罐火灾发生后的灭火剂保障及转输问题,提高消防部队后勤综合保障能力和应急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8.
4月中旬,湖北省襄樊市一加油站内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两人当场死亡,一人重伤。有关调查表明,这是一起典型的人为安全事故。因油罐车顶部水箱漏水,车主于当天中午将罐内油料全部抽出后注水,但在油罐还未注满时,车主即开始用气焊切割水箱,油罐壁体高温引爆罐内油料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酿成此次惨剧。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0月24日上午,某油田企业储罐区2号500立方米钢结构拱顶式原油罐,由于施工人员在电焊施工中防火措施不当,致使储油罐发生爆炸着火,大罐形成火炬状稳定燃烧,并造成地面流油火灾,严重威胁着临近油罐的安全,情况异常紧急。如不及时控制灭火,油罐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当班职工发现火情后,在第一时间拨打了119报警电话,并拉响了手摇报警器。  相似文献   

20.
大型外浮顶储罐多次发生雷击起火事故,因此对其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计算雷击起火概率现实意义重大。通过分析雷电对外浮顶油罐的危害方式,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结合电气几何模型计算外浮顶油罐年雷击率。分析采用导静电线和可伸缩接地装置(RGA)的防护效果差别。最后计算安装可伸缩接地装置后油罐遭受雷击产生火花放电的年事故率。计算结果表明:年雷击率随着油罐直径和罐壁高度的增大而增加;采用可伸缩接地装置的防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导静电线;安装多个可伸缩接地装置可以明显降低产生火花的概率和年事故率。两个RGA就可以将油罐遭受雷击产生火花放电的年事故率降至10-5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