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疲劳     
众所周知 ,疲劳不仅会导致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作业能力明显下降 ,而且会因此而诱发很多事故的发生 ,它不仅仅是一种生理反应 ,心理因素 ,环境因素等对疲劳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对工作厌倦 ,缺乏认识和兴趣 ,不安心工作极易产生疲劳 ,相反旺盛的斗志和高度的责任感可以减缓疲劳 ,所以我们清楚地认识疲劳 ,减缓疲劳的产生 ,合理调节人体机能 ,对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安全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常所说的疲劳可分为 :个别器官疲劳 ,全身性疲劳 ,智力疲劳 ,技术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五种 ,他们产生的机理不同 ,对人体的影响不同 ,但他们结果一样 ,…  相似文献   

2.
疲劳对职工保证在岗安全作业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当人疲劳时 ,感觉机能弱化 ,听觉和视觉灵敏度变低 ;随着疲劳的进一步发展 ,会引起心理活动上的变化 ,人的注意力、思维能力降低 ,进而影响判断、操作的准确性 ,导致事故发生。产生疲劳的原因除了超负荷工作外 ,还有以下几方面 :(  相似文献   

3.
人机工程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人在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协调“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工作心理负荷的概念在进行生产劳动时,参与工作的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工作量,工作负荷就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工作量,是劳动者工作条件的一个指标,与劳动者的健康、收益和工作态度相关,也是人机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如果工作超过人的能力限度,出现超负荷情形,就会导致工作压力增加、作业效绩下降,事故或差错发生率增加。例如在监  相似文献   

5.
劳动负荷的提高会导致作业疲劳,但适当的劳动负荷对作业能力的提高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设计实验,分析了RPE值和相对心率的相关性,并以相对心率和RPE值为解释变量,分析了它们和反应时、两点阈之间的关系,发现反应时和两点阈在负荷增加过程中存在一个最小值点,而导致这个点出现的劳动负荷即为最佳负荷。以此最佳负荷量安排作业对合理利用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保护劳动者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疲劳不但会带来疾病,而且对安全生产也是极为不利的,往往造成工作的种种失误。疲劳有各种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同时也有各种消除方法。体力疲劳:表现为全身困乏,总想坐下来,想躺下来,打呵欠,打瞌睡。但精神上并无痛苦,甚至有时还有几分惬意。体力疲劳产生的原因是代谢产物在血液里堆积过多,使肌肉不能继续有效地活动。这一信息一旦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便产生了疲劳感。这在生产操作中,就会产生精力不集中,出现误操作,就易发生事故。体力疲劳消除的办法是多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注意饮食,调节劳动时间。脑力疲劳:长时间…  相似文献   

7.
人在工作、生活中,时刻需要看、听、记和思考,会产生喜、怒、哀、乐情绪,同时表现出自己的气质特点,这一切都是心理现象。安全心理学是反映人在劳动生产过程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新科学,是以研究如何预防和减少事故为目的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由于存在着昼夜和四季的变化,人们不得不经受春夏秋冬和冷热寒暑的影响。其中,气温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的工效和安全。 我们知道,人体对高温的忍受能力是有限度的。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人的体温调节就会失去平衡,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并产生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恶心、头晕、疲倦、注意力分散、中暑等。 常见的高温作业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高温、强辐射下的作业。大多数高温作业属于这一类。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钢、轧钢甚至基建工程的露天作业、建筑搬运和夏季的农业劳动等。另一类是在高温、高湿下的作业。如印染…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接触它的人们产生危害,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所以,我国《工业设计卫生标准》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最高允许浓度作了规定。 但资料也表明,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以呼吸道吸入粉尘为主。而粉尘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后,能否长期被滞留,主要由粉尘的粒度来决定。与粒度的大小成反比,人的机体对进入呼吸道的粉尘具有防御机能,可通过滤尘机能、传递机能和吞噬机能将大部分尘粒清除。粉尘所造成的危害,是粉尘在肺内的滞留量显著地大于肺清除能力的结果。粉尘的进入、转化、滞留和排出,是受粉尘吸入量、性质,以及机体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消防队员为适应特殊工作的需要,训练任务日趋繁重,训练项目增多,强度不断加大,由训练引发的运动性疲劳时常可见。易导致运动性疲劳的训练项目主要有5公里越野、400米障碍跑、擒斗技术训练、攀登、器械体操等。一、训练疲劳产生的主要因素1、糖的消耗。糖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运动的基本能源。研究证明,在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中,人体首先消耗的能量物质是糖原。肌肉糖原减少会降低糖酵解的速率,而糖酵解速率的降低会导致疲劳及早出现。体内糖原贮备率明显下降,会引起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降低,再加上运动代谢产物如乳酸在肌肉组织中…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在高频场源附近,不接电日光灯管或试电笔会发亮? 这主要是因为高频设备的场源向外辐射电磁波 (例如高频熔炼的场源,是感应器、馈电线、高频变压器)作用的结果。当电磁场强度比较强时,就会使日光灯管或试电笔受到强场作用,感应激励发亮。 二、高频电磁场对作业人员有害吗? 高频电磁场的场强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强电磁场作用下,可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突出地表现为头昏头胀、失眠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减退、心悸等。其次是头痛、四肢酸疼、食欲不振、脱发、体重下降、部分女工会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井下支护作业人员颈部肌肉疲劳受伸张和屈曲角度变化的影响,采用表面肌电法(sEMG)实验模拟测量7种点位角度下,颈部夹肌、斜方肌以及胸锁乳突肌在不同作业频率时的疲劳情况,以积分肌电值(iEMG)及中值频率(MF)评价各肌肉疲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低频实验中随点位角度的增大,颈部屈曲活动时,胸锁乳突肌疲劳变化明显,iEMG疲劳前后差值最大为1.55,MF下降率最大为0.60;颈部伸展活动时,夹肌疲劳变化明显,iEMG疲劳前后差值最大为1.59,MF下降率最大为0.59;斜方肌未表现出明显疲劳变化规律。高频实验相较低频实验疲劳发生速度加快,疲劳积累程度显著提升,颈部活动主要肌肉疲劳发生时间由16~19 min提前至13~17 min,各肌肉MF下降速度为低频实验的1~1.55倍。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记者李志华)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共同研制成功的复杂视觉──运动反应时测试仪,于1987年10月28日通过专家鉴定。 复杂视觉──运动反应时测试仪具有测试视觉和思维反应速度的技能,是取得人体人机学参数──感知时间的唯一方法,能够反应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协调活动的全过程。 人在不良环境下(如噪声、高温、有害气体等)劳动或机体疲劳时,中枢神经会受到抑制,思维反应速度发生改变,即视觉和智力的反应时间延长。使用该仪器,可测出不同人反应时间延长的不同数据,包括操作者在作业时反应速度、紧张程度和注意力的情况如何等…  相似文献   

14.
如何消除──人体疲劳当你经过一定时间繁重的体力劳动、紧张的工作或学习后,会感到周身不适,精疲力尽。这种人体疲劳现象每个正常人都会有过不同程度的体验和感受。人体疲劳程度的不断发展,对健康潜伏着巨大威胁,长期积累的慢性疲劳往往会导致机体的胸腺、肾上腺等免...  相似文献   

15.
从事棉纺、隧道、金属研磨、水泥生产等作业的职工,由于在飘浮各种灰尘、烟尘等环境中作业时间较长,导致人体的呼吸系统、眼睛及皮肤危害,使正常的身体机能受损,并引起其它病变。轻者眼珠周围发生红肿、发痒、产生流泪;长期刺激肺部,则发生咳嗽等症状。对接触铅、砷等有毒物质者,粉尘则进一步损害人体的中枢神经、肝、肾、肺等器官,造成中毒。如这种有毒微尘一旦被皮肤吸收,便引起体内中毒,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粉  相似文献   

16.
探究矿工作业疲劳与煤矿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对防范煤矿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将矿工作业疲劳划分为生理疲劳、心理疲劳、行为能力下降3个维度,并引入矿工情感耗竭作为中介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矿工作业疲劳、情感耗竭与煤矿险兆事件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作业疲劳的3个维度对矿工情感耗竭、煤矿险兆事件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行为能力下降的影响作用最大;情感耗竭在作业疲劳和煤矿险兆事件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作业疲劳会导致矿工情感耗竭,进而会引发险兆事件。  相似文献   

17.
正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变电检修作业是多工种配合、劳动技术密集型的立体交叉作业,客观上工作量大,检修场所和环境较差,危险因素多,又会出现抢时间、赶进度等行为,易发生事故,成为影响电网企业安全工作的瓶颈,降低变电检修事故、控制检修过程危险因素是电网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题,  相似文献   

18.
一、工效学及其起源与发展工效学是研究生产劳动中,人们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作业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要系统地解决作业中的效率问题,把人、机械、工作场所等作为一个整体去发挥其功能,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问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自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以来,工效概念也就存在了。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无意识地运用工效原理,不断地改进劳动工具,改善劳动  相似文献   

19.
一天的紧张劳动,人们都会感到疲劳。疲劳的程度与劳动强度的大小有关系,与劳动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也有关系。一个人如果在疲劳的情况下进行劳动,不仅效率低,质量差,还会发生各种事故。 为了使劳动效率尽量提高,疲劳程度尽量降低,根据人体的特点,设计出最合手的工具,最舒适的座席,最方便的操纵杆,最醒目的控制盘,最适宜的工作环境,最合理的休息制度等等,使人能更好地适应机器操作,就需要进行专门的科学研究。近十几年来,一个新兴的学科一人机工程学由此而发展起来。1961年《国际劳工评论》(ILR)曾给人机工程学下了一个定义:“运用生物…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有限空间内光照对屏幕作业视觉疲劳影响,选取实验人员在受限空间平台内进行模拟屏幕作业。实验结果表明:在有限空间内作业,300 lx为理想的照明条件,并且在较昏暗(0~100 lx)的情况下,视觉能力下降的最快;光照强度的强弱对疲劳有明显的影响,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闭眼时长明显高于正常光线(300 lx)时和较亮(750 lx)环境的闭眼时长,在作业30~60 min时,男女表现差异明显;黑暗环境更能造成作业人员疲劳,男性在黑暗环境中的视觉适应能力优于女性。同时做出推断,闭眼波动性增大的时间点推测为疲劳关键点,应该对该时刻工作的人员提醒或提前进行休息,避免该时刻出现。研究结论可为关于视觉疲劳眼动设备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