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浦江地处上海,功能甚多。然而,目前其水体污染严重,急待治理。作为河流污染治理的全面规划,应当首先明确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认识污染排放与黄浦江水质之间的内在关系,确立黄浦江的水质模式。黄浦江是一条潮汐河流。六十年代以来,国外河流、河口模式的研究不断发展,提出过上百种河口模式,其研究角度多样,内容丰富。如何学习和引进国外水质模式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黄浦江具体情况,确立黄浦江水质模式,需要认真研究讨论。我们对黄浦江污染状况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水平有限。本文只是抱着学习、探讨和研究的希望,提出若干问题,供研究黄浦江水  相似文献   

2.
应用开发的黄浦江二维数学模型,研究了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黄浦江水质的影响.根据对不同设计方案模拟结果分析,认为建设污水处理厂后黄浦江的水质与原来相比会从总体上改善.即使在暴雨、台风、枯水条件下,污水厂排放污水也不会上溯至黄浦江上游取水口.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黄浦江水系是上海人民赖以生存的地表水体,市区650万人民生活和生产用水几乎完全来自黄浦江。由于黄浦江中下游受到污染,已不再适宜作为自来水水源,故正在进行耗资十亿的取水口上移工程。这就是引黄浦江上游的水作为中下游自来水厂的原水。因此,就必须保留黄浦江上游水源不受污染。制定这个地区工业排放标准,通过法律手续来防止污染。  相似文献   

4.
黄浦江水污染及防治对策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浦江水污染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上海“母亲河”与人的和谐发展。对黄浦江水污染问题作了研究,特别是对其污染负荷、污染成因、污染程度等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黄浦江流域污染防治措施和办法,以更好地发挥黄浦江的功能作用,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没有黄浦江,就没有上海。我们对黄浦江应该怀有对母亲那样的深厚感情。我希望上海的作家、音乐家,能够创作出一首《我的家在黄浦江上》的歌曲,激励上海人民爱中华,爱上海;鼓舞起振兴中华、振兴上海的斗志。这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上海黄浦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009年黄浦江疏浚物(沉积物)样品分析结果,对上海黄浦江沉积物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09年黄浦江沉积物中Cu、Pb、Zn、Cd、As平均含量均大于1978~1980年的上海市市土壤背景值,表明黄浦江沉积物受到一定污染.对沉积物中各污染要素污染趋势进行研究,各要素污染趋势各有差异,除Pb...  相似文献   

7.
黄浦江污染治理是上海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三十多年来,本市有关部门和专家曾对黄浦江水系污染的综合治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去年黄浦江污染治理规划工作讨论会后,这项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黄浦江水系污染治理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监测和由多学科参加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在规划方案尚未形成之前,我们先就近期治理规划工作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一、污染概况黄浦江是上海市一千多万人民赖以生存的唯一地表水体。它源出太湖,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排水通道。黄浦江上游分为三条支流:一为  相似文献   

8.
黄浦江水质改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黄浦江干流水质及黄浦江接纳污染负荷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直排黄浦江的点污染源纳管,虹口港和杨树浦港地区污水截流,水流调度方案对黄浦江干流水质的改善效果。分析了黄浦江上游地区面源污染控制对水质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实施直排的点污染源纳管,虹口港和杨树浦港地区污水截流,苏州河“东引北排”调水方案,黄浦江上游地区面源污染控制等措施后,黄浦江干流监测断面水质基本达到水域功能区确定的水质标准,黄浦江干流水质也将相应改善。  相似文献   

9.
一、饮用水与癌症 1983~1985年,上海市环保局组织有关单位对黄浦江水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现黄浦江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总数达700种,而自来水中更高达800种。其中,有些属致癌、促癌和致突变性物质。上海市环保局的《黄浦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方案研究》(总报告,1985年12月)中指出,位于黄浦江下游的杨浦水厂和南市水厂的自来水致  相似文献   

10.
学术活动     
黄浦江污染治理规划工作讨论会在沪召开 1981年7月28日—8月4日,黄浦江污染治理规划工作讨论会在沪召开,会议讨论了黄浦江治理总体规划的方针、目标及治理的根本性措施,并对如何搞好该项工作的组织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上半年,上海黄浦江原水水质有所下降。据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时黄浦江水源出现黑臭日统计,1988年1~6月,黄浦江黑臭天数累计为87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1天。尤其是今年6月份,黄浦江水污染严重,污染指数最高达22.5,氨氢最高达9.5毫克每升,  相似文献   

12.
黄浦江黑臭趋势的初步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浦江自1958年夏季开始在市中心区局部江段出现黑臭现象,近几年来,黑臭天数已达150多天,范围已扩及闵行江段。黄浦江是上海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因而它的黑臭趋势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黄浦江黑臭的直接或根本的原因无疑是由于排入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但也和黄浦江上游来水量等水文特性有关。本文从宏观统计着手,尝试予测黄浦江黑臭的可能性,供市有关部门作城市规划决策时参考。黄浦江黑臭记录始于1963年,由上海自来水公司积累并提供每年黑臭天数及其起止时间的资料、黑臭以自来水公司提出的污染指数为  相似文献   

13.
由上海市科委下达,上海市环科院承担的《黄浦江河口建闸对环境影响的分析研究》日前通过专家评审。该研究通过对建闸方案比较、分析,对区域自然、生态、社会环境现状调查,污染源和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以及对地面水环境影响分析,得出初步结论:(1)黄浦江河口建闸对提高上海城市的防洪能力和防讯保安水平具有一定意义;(2)黄浦江地面水环境现状评价表明,黄浦江下游已经存在一定的有机污染影响,不能保证达到Ⅳ类水的要求;(3)黄浦江建闸后,在水闸处于连续开启状态下,流场变化主要受制于河流断面变化。考虑到水闸在河口建设,这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各类农田氮磷养分输入和输出的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采用养分平衡盈亏评价方法,研究了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不同类型农田养分平衡现状.结果表明: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水田、旱地、园地氮素实际平衡盈亏率分别为31.17%、49.78%、44.33%,分别高出允许平衡盈亏率30.46%、90.18% 、37...  相似文献   

15.
一、黄浦江的功能与上海市区的关系黄浦江属太湖流域的湖源型潮汐河流,也是长江的最下一条支流,在上海吴淞口汇入长江。黄浦江多年平均流量约为319秒立米(松江米市渡站)。它具有多种功能,功能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上海市区的人民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兹述如下。 1.排除洪涝黄浦江为太湖主要排水河道,1954年汛期5~7月的排水量约占太湖流域总出流量的80%。由于黄浦江是一条感潮河流,其排水能力除取决于上游水位情况外,并受潮汐影响。当上游米市渡  相似文献   

16.
我市每天取用黄浦江的水量已达450万吨,比解放时增长35.3倍,直接排入黄浦江的污水量也随之增大,逐步造成了供水紧张和黄浦江水体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状况。目前的取用水量已经为黄浦江常年平均迳流量的18%,超过枯水期月平均迳流量的50%,枯水期取的水量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城市排出的污水。随着上游地区水利资源使用的增加,黄浦江的迳流量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样,年复一年,使江水污染日益严重。1978年江水黑臭天数已达到  相似文献   

17.
黄浦江是上海城兴起的摇篮,也是上海1200万人民赖以生存的饮用水源。上海万余家工厂的工业用水以及市郊千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也无不取自黄浦江。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每天大约有500万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中又大都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黄浦江及其支流,以至造成了黄浦江市区江段的严重污染。而为上海市人民提供饮  相似文献   

18.
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黄浦江上游是上海市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近年来虽然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水源水质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该文通过对近17年黄浦江上游水质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系统探讨了松浦大桥取水口及其上游来水水系水质的空间分异和年际变化规律;并从周边区域发展与江浙来水水质、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规模、当地经济发展与点源污染、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角度诊断当前影响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最后从土地利用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政策调控、流域环境管理等方面初步构建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保护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黄浦江、淀山湖底泥为沉积悬浮物的代表,研究静态条件下天然水体中悬浮物的沉降机理。结果表明,黄浦江底泥的有机质含量大于淀山湖底泥;底泥颗粒十分细小,且表面不均匀;两种底泥悬浮物的沉降类型均属于絮凝沉降,黄浦江底泥的沉降速度较淀山湖底泥快,有机质在絮凝过程中起着粘连架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为了解决黄浦江严重污染所造成的饮水水源水质问题,将“上游引水”工程列为本市“七五”期间重点项目之一。新水源设在黄浦江大桥得胜港附近,至黄浦江中下游自来水厂有40余公里.沿途设张车村、临江、严桥三座泵站。从临江泵站向下游至南市水厂、杨树浦水厂,为第一期工程(向上游至大桥,为二期工程)已于1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